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振华B股(90094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是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知名企业,为国有控股A、B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聚焦港口机械、海工装备、钢结构核心主业,全面提升智慧港口核心竞争力。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上海和江苏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在全球设有多家海外分支机构,拥有20余艘6万吨至10万吨级整机运输船,可将公司产品整机运往全世界。公司产品现已进入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岸桥产品继续保持行业龙头的领先地位。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港机方面,中东“2030愿景”、东南亚基建计划预期将带动新一轮海外需求,全球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化港机设备需求增长,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市场前景良好,内河航运投入加大,有望进一步释放相关设备需求。海工方面,全球航运业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海上风电、氢能利用、海上光伏等将形成产业规模,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催生风电市场需求,新造海工装备市场稳定向好。钢构方面,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国桥梁钢结构市场规模保持增速。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狠抓执行力建设,主要经营指标稳中有进,运营质效持续向好。2025年1-6月,公司实现利润总额约5.49亿元,同比增长14.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44亿元,同比增长约12.37%,公司港机、海工及钢结构三大主业新签及中标合同金额达35.86亿美元,其中港机业务占比为87.48%,海工业务占比为10%,钢结构业务占比为2.51%。
(一)经营工作富有成效
市场规模稳中有增。公司港机产品进入第110个国家和地区,中标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港项目,继续保持港机行业龙头地位;高端海工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签订法国LDA两艘风电运维母船;钢结构业务落地澳大利亚墨尔本东北线钢桥等项目,内河业务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其他业务稳步发展。
经营体系持续优化。强化一体化管理,制修订公司经营体系管理办法;强化驻外机构建设,加强属地经营协同,提升经营质效。
客户服务不断强化。树牢“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全球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客户响应速度。
(二)生产管理基础夯实
履约质效有效提升。聚焦重点项目,强化项目策划,优化资源配置,落实项目日志管理工作,显著提升项目履约率。
精益生产持续提升。完善精益生产体系,实施179个精益改善项目;强化工艺管理,加强重大工艺方案评审,推进工装改制循环利用。
分包管控更加有力。加强统筹管理,实现分包链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全覆盖;强化分包商管理,对分包商开展多维度综合评价;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举办能力提升班,开设多期特殊工种培训。
(三)改革提升稳步推进
治理体系不断优化。落实新《公司法》要求,统筹推进相关治理结构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司董事会建设,合规高效召开“三会”会议,做好外部董监事履职保障工作。持续深入开展1+N制度体系建设,制修订管理制度52项。
一流企业创建持续强化。编制实施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方案,明确了量化指标类、体制机制类、功能使命类、探索推进类任务完成标准。
改革攻坚成果显著。公司改革提升工作形成四百余项标志性成果,连续三年获评“双百企业”标杆等级。
(四)企业运营提质增效
全面预算持续完善。提高预算编制质量,聚焦“一利五率”考核导向,完善差异化指标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系统建设,推动预算管理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提升预算精准度和执行力。降本增效成效初显。强化采购管理,优化采购方案,有效控制采购价格。
财务管理持续提升。强化价值创造,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支出;持续推进应收账款常态化管理,有效盘活资产,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五)科创智造步伐加快
技术攻关实现突破。公司聚焦港机、海工装备及配套件,实现工业物流AGV整机、驱动桥关键零部件、低碳港口装备、DP2级船舶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等技术突破。
数智赋能取得成效。公司荣获上海市首批“模塑申城”行业应用示范基地、上海市第二批“AI+创新工作室”。
(六)风险管控能力提升
风险管理夯实基础。强化合同管理,开展专项排查,实现重大经营合同风险与CRM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数据对接,提升全过程风险识别能力。
供应链安全不断强化。编制核心产品供应链全景图谱,制定战略物资备库计划,开展多元化供应链备份,加强保障物资的稳定供应。
下半年,公司将坚持“六大导向”强引领,聚焦“六大问题”强管理,做好“六篇大文章”强执行,围绕“一利五率”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细化完善公司“123456”发展思路,全力抓好党的建设、战略管理、深化改革、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管理提升、人才强企、平安发展等重点工作,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全面高质量完成公司“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市场地位优势
公司聚焦港口机械、海工装备、钢结构核心主业,形成港机、海工、钢结构产品系列,全面提升智慧港口核心竞争力。港机方面,公司在岸桥细分品类连续多年保持主导地位,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及装备的设计理念,具备智慧港口系统集成与工程总承包等港机全领域产品设计能力。海工方面,公司具备较强的核心海工配套件研发和制造能力,如大型起重机、升降系统、大型锚绞机等在国内海工市场具有良好口碑,并建有技术创新平台。钢结构方面,公司在桥梁、海上风电、海工装备钢结构领域市场规模具有一定占比,拥有充分的技术储备,生产基地条件适应多种工艺运作要求。
2、生产资源优势
公司在上海和江苏两地拥有多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其码头(岸线)总长度10208米,年钢结处理能力可达100万吨。公司生产资源丰富多元,不仅配备专业的生产车间和广阔的外场作业区,还辅以重载码头及大型起重设备,超大型起重船、大型浮吊、龙门吊、门机等起重设备一应俱全,可为客户和自身生产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起重服务。公司拥有优质的整机运输船队,可将大型产品整机运往全世界。
3、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坚持高研发投入,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装备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在关键技术攻坚上,公司聚焦港机、海工装备及配套件,实现工业物流AGV整机、驱动桥关键零部件、低碳港口装备、DP2级船舶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等技术突破。在重大装备研制与应用中,自主研发的生产管控系统(TOS)拓展至内河场景;自主研制的国内首个全回转起重打桩机应用于110米架高旋转式打桩船,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自主研制的减速箱等核心传动部件应用于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装备支撑。在创新平台与成果积累层面,公司全力打造技术装备创新中心,形成“1个国家级+3个省部级+3个集团级”创新平台体系;新增149项核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51%,发布2项国际标准,“桁架式超大型岸桥”等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4、国际化优势
公司产品现已进入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向全球客户交付了约14000台港机设备。公司在全球设有8个区域总部;在印度、斯里兰卡建立海外人才中心,保障海外产品交付效率和服务响应速度;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公司设立了研究分院,推进与区域用户深入合作,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做好区域各项技术服务工作。
5、营销客服优势
公司遵循“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坚持反应快速、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客户满意的原则,紧密围绕市场和用户需求开展创新,拥有近千人的客户服务团队,建立了一体化、整体性、全链式的研发、营销、生产、采购、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科研、设计、采购、制造、运输、安装、运维一体化服务。
6、品牌优势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主培育的“ZPMC”品牌在世界重型装备制造市场上具备重要影响力,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首批优秀品牌,并多次荣获“中国品牌500强”“华谱奖”“金谱奖”等荣誉。
7、人才优势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保持稳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具有全球化战略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决策能力。公司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完备的人才招聘、培训、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壮大核心关键技术团队,专业技术能力日渐提升,为各业务发展提供持续、稳定、高质量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