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中国神华(601088)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0 17:22: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神华(60108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1.宏观经济环境

    2025年上半年,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按不变价格计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

    2.煤炭市场环境

    (1)中国动力煤市场

    2025年上半年,我国商品煤消费量保持平稳,煤炭产量在“稳产稳供稳价”政策主基调下继续保持增长。全国煤炭经济偏弱运行,煤炭价格中枢回落。截至2025年6月,国煤下水动力煤价格指数NCEI(5,500大卡)中长期合同执行价格为669元/吨,较上年末下降24元/吨;上半年中长期合同执行均价约682元/吨,较上年同期均值下降22元/吨。上半年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成交均价约685元/吨,同比下降约22.2%。

    从供给侧看,煤炭产量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其中6月份产量增速回落至3.0%。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原煤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的81.4%。全社会煤炭库存维持高位,但北方港口存煤量开始下降。上半年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下降11.1%,其中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煤炭9,098万吨,同比下降15.5%。

    从需求侧看,2025年上半年我国商品煤消费量同比增长约0.4%。其中,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导致发电行业商品煤消费量下降1.8%,占总消费量比例约56.9%;化工行业商品煤消费量同比增长12.1%;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量略有增长,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

    (2)国际动力煤市场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煤炭供应呈现偏宽松格局。依据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印度煤炭总产量5.9亿吨,同比增长0.7%;印度尼西亚煤炭产量3.4亿吨,同比下降8.6%;美国煤炭产量2.4亿吨,同比增长7.5%;俄罗斯煤炭产量2.2亿吨,同比增长1.6%;澳大利亚煤炭产量1.3亿吨,同比下降8.2%;蒙古国煤炭产量4,371万吨,同比下降12.4%。中国、印度等大型市场进口需求疲软,全球煤炭出货量下降。国际船舶经纪公司班切罗?科斯塔(BancheroCosta)报告,2025年上半年全球海运煤炭贸易量同比下滑7.9%。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蒙古国出口量均下降,其中印度尼西亚煤炭出口量2.25亿吨,同比下降12.8%。煤炭价格整体震荡回落,6月末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5,500大卡)离岸价格约65美元,较上年末下降约20.7%。

    3.电力市场环境

    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供需总体平衡。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5,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其中,火电发电量29,41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4%,占全国发电量的64.8%;水力发电量5,39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9%。风电、太阳能、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6%、20.0%、11.3%。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504小时,同比减少162小时。除核电外,各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68小时,同比减少130小时(煤电平均利用小时为2,056小时,同比减少147小时)。

    风光装机快速增长,太阳能装机达11亿千瓦。截至2025年6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上半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89.9%。截至2025年6月底,风电、太阳能装机占比达45.8%;火电装机14.7亿千瓦,同比增长4.7%,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0.4%(煤电装机12.1亿千瓦,占比33.2%)。于上半年末,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2.2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60.9%。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43.1%,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合计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26.0%,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电力市场竞争加剧。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2025年上半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9,4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9%,占售电量比重为74.6%。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为22,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绿电交易电量1,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3%。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4,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完成跨省输送电量9,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

    4.下半年展望

    2025年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煤炭行业来看,政策发力将带动能源需求,气候等因素有望拉动下半年火力发电量实现正增长,煤炭消费预计小幅回升。煤炭主产区加强产能管理,预计下半年国内煤炭产量增速放缓。进口煤价格优势缩小,下半年预计进口煤量同比继续减少。总体来看,下半年煤炭市场趋于平稳,煤炭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上半年有所收窄,在合理区间内小幅波动。

    电力行业来看,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考虑到三季度高温因素及上年四季度基数偏低因素,预计今年下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上半年,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2-15.7亿千瓦。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级电网部分用电高峰时段可能存在供需偏紧。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于2005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于2007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本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煤炭、电力的生产和销售,铁路、港口和船舶运输,煤制烯烃等业务。煤炭、发电、铁路、港口、航运、煤化工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本集团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

    本集团拥有神东矿区、准格尔矿区、胜利矿区、宝日希勒矿区及新街台格庙矿区等优质煤炭资源,于2025年6月30日,中国标准下煤炭保有资源量415.8亿吨、煤炭保有可采储量174.5亿吨。本集团控制并运营大容量、高参数的清洁燃煤机组,于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控制并运营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7,632兆瓦。本集团控制并运营围绕“晋西、陕北和蒙南”主要煤炭基地的环形辐射状铁路运输网络及“神朔—朔黄线”西煤东运大通道,以及环渤海能源新通道黄大铁路,总铁路营业里程达2,408公里。本集团还控制并运营黄骅港等多个综合港口和码头(总装船能力约2.7亿吨/年),拥有约2.24百万载重吨自有船舶的航运船队,以及运营生产能力约60万吨/年的煤制烯烃项目。本集团的煤炭开采、安全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清洁燃煤发电、重载铁路运输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报告期内,本集团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及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上半年,本集团全力应对煤炭电力量价下行的严峻形势,逆势求进、攻坚克难,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一体化运营更加有效,提质增效成果显现。虽然部分生产经营指标同比下降、落后计划,但优于预期、质效向好。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营业收入138,109百万元(2024年上半年:169,121百万元,已重述),同比下降18.3%;实现营业利润37,364百万元(2024年上半年:42,158百万元,已重述),同比下降11.4%;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41百万元(2024年上半年:28,012百万元,已重述),基本每股收益1.240元/股(2024年上半年:1.410元/股,已重述),同比下降12.0%。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本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1)煤电路港航化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2)优质、丰富的煤炭资源;(3)专注于公司主业的管理团队和先进的经营理念;(4)在煤炭绿色开采、清洁燃煤发电、重载铁路运输、智慧港口运营等方面的国内外领先的产业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神华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