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鸿富瀚(30108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行业延续了复苏增长的良好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张。AI、折叠屏以及高端化趋势成为行业前行的核心驱动力,智能化进程与AI深度交融。以AI技术为引领的创新力量,深刻影响着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潜力,不仅加快了智能终端的换机周期,还对产品设计和硬件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产业复苏的大环境下,加之国家出台的以旧换新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有力推动,手机、PC、Pad等移动终端借助端侧AI应用的赋能,进一步激发了市场需求。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统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2.4亿部,同比增长约6.4%。AI技术的创新加速了智能终端换机周期,此外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也同比增长30.8%。2025年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温有望延续。据IDC统计,2025年生成式AI手机出货量将近4.2亿部,同比增长82.7%,市场潜力巨大。根据Gartner预测,2025年AIPC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14亿台,较2024年增长165.5%。
进入2025年,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亮点纷呈。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消费电子标杆产品密集突破,国内多家企业发布具有“全球首款”性质的关键产品,覆盖安全芯片、高端处理器、智能终端设备、AI一体机等高增长领域。国内厂商研发的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不断激发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在国家政策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落实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安排3000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2025年1月和4月已分别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地方开展第一、二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活力渐显,发展态势向好。
2、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自身优异的技术优势、品质管控和创新能力获得国内外终端品牌的合作机会,公司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5,541.26万元,同比增长9.37%,保持了良好的业务扩张态势;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73.19万元,同比下降52.41%,利润下滑主要是受市场环境阶段性波动影响,公司核心产品盈利水平面临下行压力,利润率出现阶段性下滑,整体盈利空间受到一定挤压;在战略布局推进阶段,公司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一方面持续推进越南、泰国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布局,另一方面加快新业务、新产品的开发进程,双重战略投入共同推动成本端压力显著上升;同时,新业务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固定成本摊销占比相对较高,叠加市场拓展过程中阶段性资源投入的进一步增加,多重因素共同对公司短期利润造成一定影响。未来,公司将聚焦当前经营核心矛盾,精准制定应对策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1)强化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协同,在加大液冷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快泰国、越南等新兴市场的开拓进程与项目落地节奏,以技术创新夯实产品核心竞争力,构建长期稳定的盈利护城河;(2)优化生产运营效率,通过科学调整生产排班计划、深化产销环节协同联动等举措,持续提升产能利用率,有效摊薄固定成本,推动整体成本结构优化升级;(3)深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全流程费用管控力度,对各项资源投入实施精细化统筹规划,着力提升投入产出效率,推动公司经营模式向“规模与效益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稳步迈进,并深化与头部科技企业的合作,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供应商。
3、公司的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精密功能性组件、自动化设备、散热解决方案及新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服务器、显卡及数据中心设备、通讯基站、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
(1)公司主要产品分类
a、精密功能性组件
b、自动化设备
c、散热产品及解决方案
(2)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a、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包括功能性器件原材料、模具、生产设备、自动化设备部件及零件等,公司采购的各类产品均由公司采购部统一管理负责。
公司对采购流程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定了《采购控制程序》,对公司采购审批流程、材料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还依据《采购控制程序》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册》,对上游供应商实施准入管理,并定期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册》。
在公司的采购流程中,采购部负责对公司的供应商进行评定,建立及维护《合格供应商名册》和供应商档案,负责新材料导入时的评估与供应商反馈,并负责制定公司的采购订单,执行采购作业,对供应商的供货业绩和品质进行跟踪检查。
质量控制部及研发工程部参与供方评定,并分别负责进行样品评估和小批量测试。质量控制部负责对供应商材料进行质量和环保方面的检测评估,出具检测报告;研发工程部负责对供应商材料进行工艺可行性验证;分管副总经理或采购经理负责审批采购订单及供应商基本资料调查表。
公司结合产品质量、环保要求、按期供货能力、供货价格等多种维度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评定,由采购部门根据实际物料采购需要对相应供应商的质量、价格和交期进行比较,并征询各有关部门意见确定供应商。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需出具有关产品质量的书面性证明材料,经样品测试等相关检验、验证程序,方可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公司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后,根据客户的产品订单以及根据生产部提出的核算需求,采购部制定采购订单,经主管副总经理或采购经理批准后,向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对于临时物料需求,由相关部门填写临时采购申请单,经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部门。收到采购的原材料、模具、生产设备等物资后,由质量控制部按照相关规定,及供应商关于产品质量的书面证明材料进行质检后入库。
b、生产模式
公司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自动化设备业务、散热业务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销售订单安排生产。
公司在综合考虑订单交货期、需求数量及运输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生产能力、原材料备货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公司由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具体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及时处理订单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质量、产量、成本、良率等方面实施管控,保证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完成。为满足客户交货需求,公司对于少量加工能力不足或工艺较为简单的生产环节采取外协加工。
c、销售模式
公司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自动化设备业务的主要客户为消费电子整机制造服务商和消费电子核心组件生产商,均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
公司与长期合作的客户签订产品销售的框架协议,约定供货方式、结算方式、质量保证等条款,客户在实际采购时向公司发出订单,约定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交期等信息,供需双方根据框架协议及订单约定组织生产、发货、结算、回款。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和技术优势
公司深耕精密功能性组件行业多年,十分重视技术的沉淀和综合研发实力的提升,重视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特别是在散热及液冷技术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基础上,培养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研发经验丰富、梯队建设完善的技术研发团队,能够针对研发、生产实践中的各项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和试验,具备多个研发项目同时进行的实力,快速响应客户对新产品研发的需求,紧跟领先客户战略创新的步伐。公司采用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开发等方式,提高公司综合技术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对产品的关键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有效保障了公司产品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为公司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优质的客户资源
公司凭借强大的设计研发实力、可靠的产品品质、灵活的快速响应能力得到了下游制造服务商、组件生产商及终端品牌商的高度认可。公司已进入富士康、鹏鼎控股、京东方、安费诺集团、立讯集团、正崴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制造服务商及组件生产商的供应商体系,公司与知名客户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在原有产品和领域保持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公司不断在新产品、新项目上开展合作,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在其他潜在优质客户中的市场份额。
3、数字化管理
公司通过应用数字技术结合ERP、MES和OA等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升级,通过数字化手段,企业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管理帮助企业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同时数字化管理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成本。公司将持续完善数字化管理,有效地将信息化管理覆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从而起到信息共享、数据协同的作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4、品质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全流程的品质管控系统,通过标准化、数字化和持续改进机制,确保产品设计、生产、检验等环节的质量可控性。从产品设计到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预防性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降低不良品率。公司的智能检测系统基于AOI的视觉检测准确率达到99.5%,并能实时进行质量数据监控,质量异常自动预警响应时间平均小于5min。公司通过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稳定、高效、优质的体验,持续为客户创造卓越价值。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