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裕兴股份(30030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功能聚酯薄膜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为特种功能聚酯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特种功能聚酯薄膜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生产的特种功能聚酯薄膜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通讯、电气绝缘等工业领域,厚度12-500μm,具备优异的尺寸稳定性能、绝缘性能、耐热性能、耐候性能和光学性能等。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公司现已经掌握了新能源、电子、电气、光学、纺织机械等工业领域用功能聚酯薄膜研发和生产的核心技术,公司产品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已成为消费电子材料、太阳能背材、电气绝缘、动力电池等细分行业内多家品牌企业的合格聚酯基膜供应商。
公司凭借在聚酯基膜行业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储备,向聚酯薄膜下游行业进行延伸。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福洛力开展离线精密涂布加工业务,通过在聚酯基膜表面涂覆不同功能性涂层材料赋予聚酯薄膜不同的应用功能,拓展聚酯薄膜更多的功能性,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产品的光学模组材料、新能源配套辅材等。
(二)聚酯薄膜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聚酯薄膜是化工新材料领域中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改性的高分子材料,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聚酯生产和消费国,国内聚酯薄膜行业近几年高速发展,产能规模、产品质量逐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已逐步实现技术本土化,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当前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制造方面优势明显,国内存在着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部分高性能聚酯薄膜品种仍依赖进口的结构性矛盾。
报告期内,聚酯薄膜行业产能持续释放,下游部分行业需求放缓,供需失衡导致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低位。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下滑,部分产品销售价格已跌破生产成本,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继续承压。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和行业自律倡议引导下,业内企业达成反内卷共识,通过加强产能监测、自律控产、协商控价等措施稳固行业供需关系,逐步改善行业盈利水平,推动行业缓慢复苏。
从需求端看,在消费电子领域,3C产品、家电等产品升级换代叠加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下游消费电子行业终端产品需求增长,作为光电显示、触控等消费电子产业链制造领域中的重要材料,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需求预计将会保持增长。业内企业积极推进高端电子光学材料的研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在电气绝缘领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变压器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的新型输变电设备,预计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需求将会稳定增长。随着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核心产业对高分子功能性材料性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可降解、可再生、高阻隔性、耐热性、抗菌性等功能性聚酯材料是当前行业重要的研发方向。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特种功能聚酯薄膜发展前景广阔。
(三)目前公司主要的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以内销为主,下设市场部具体负责产品销售和客户反馈,负责与客户进行订单确认、评审、产销计划衔接、产品出库运输等销售管理工作。在内销方面,公司主要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小部分为经销商分销模式。
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业务经营权,出口销售模式主要为自营出口。公司下设外销部,具体负责国外市场开发。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定价方式:合同双方议价确定。
结算方式: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付款周期。
2、产品开发模式
公司根据下游客户需求,通过对原材料改性、工艺设计、配方优化以及设备技术改造,不断开发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差异化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持续稳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拓宽市场用途,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由此带来的市场竞争风险。
3、生产模式
根据公司办公会议确定的生产经营目标,生产部协同市场、工艺、品管、技术、设备等部门,按客户订单要求及市场趋势,确定阶段性生产计划,组织实施具体生产活动。生产部负责制定、下达生产计划并组织考核,保证订单按时交货。
4、采购模式
公司下设物流采购部负责生产物资的采购工作,根据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向供应商进行采购,与生产部进行生产采购计划衔接,同时做好采购物资入库管理工作。
定价方式:根据原材料市场结算价格及合同双方协议确定。
结算方式:根据合同双方协商确定付款方式和付款周期。
(四)报告期经营情况
受聚酯薄膜行业产能释放、竞争加剧、供需失衡等多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聚酯薄膜产销量下降;中低端聚酯薄膜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叠加停工产线的折旧、新生产线试运行、新产品小批量试验等因素,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2025年上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5亿元,同比下降22.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降19.14%。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转型升级目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开展提质增效等工作,具体如下:
1、调整产品结构,持续发力电子光学应用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增销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相关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67%;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销售收入占公司2025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的42.84%,比重同比增长约二十三个百分点。反射膜、光学离型膜保护膜基膜、光学预涂膜产品已批量供货并逐步放量;窗膜基膜、车衣膜保护膜基膜、OCA离型膜保护膜基膜等产品加快导入下游客户,增加订单。公司加强与细分行业品牌客户的合作关系,加大产品在终端品牌企业的推广力度,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
2、加快推进新产品开发
公司坚持“功能性、高品质、差异化、多品种”发展思路,加大在消费电子材料细分行业的应用研发,围绕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不断充实产品线,优化产品结构。报告期内,推进感光干膜基膜、MLCC用离型膜基膜,偏光片保护膜基膜等中高端电子光学聚酯薄膜产品研发进展。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授权6项,申请专利3项,至报告期末,共有专利93项。
3、加强精益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公司坚持以优异的产品质量作为立足之本,通过将工艺质量控制点与生产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抓住质量控制关键点,加强生产过程管控,确保各生产环节都贯彻执行公司质量管理制度,提升产品良品率。报告期内,公司开展“5S”精益管理工作,围绕“精益管理,行以致远”的核心思想,5S与可视化小组通过合理分工协作,全员参与找浪费,共同优化促精益,聚焦问题解决,推动团队从关注目标向关注过程转变,明确行动改善计划,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技术优势
(1)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和产学研、产业链合作开发路线,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深厚的功能聚酯双拉厚膜技术工艺装备优势。
(2)公司建有“裕兴股份功能聚酯薄膜技术研发中心”,目前拥有小试聚酯合成装置、进口共混挤出设备、双向拉伸试验机、多层共挤系统设备,从原料到产品,模拟生产线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试验。此外,公司检测中心拥有成套的聚酯切片、母料、薄膜性能检测仪器,为公司产品创新、研发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公司高分子材料检测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
(3)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所形成紧密型合作机制,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研发新品,并力求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目前公司与浙江大学、常州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成立了“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裕兴股份聚合物膜联合重点实验室”,专门从事聚合物薄膜(特种功能性膜)的研发,并与常州大学成立了“裕兴股份-常州大学新材料联合研究实验室”,专门从事聚酯薄膜新材料的研发。通过与科研院所紧密的技术合作,发挥其特有的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
(4)公司建有功能母料生产线,自行开发生产不同功能的聚酯母料。公司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定制功能聚酯原料,协同创新解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2、产品优势
公司通过技术研发,装备改进和工艺优化,生产出多品种、高性能的差异化聚酯薄膜产品,在消费电子材料、光伏、电气绝缘材料和综丝基膜等细分行业具有良好的品牌和口碑,光伏用聚酯薄膜、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动力电池用聚酯薄膜、纺织综丝用聚酯薄膜保持细分行业市占率领先水平,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厚规格聚酯薄膜具备显著优势,获得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部分新品生产工艺稳定,产品性能满足客户要求,公司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公司有15个产品通过UL认证,大多数产品通过RoHS认证,7个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3、品牌和质量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产品质量,通过将工艺质量控制点与生产作业指导书标准化,使员工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良品率;通过细化生产和质量考核,提高车间员工的责任心及积极性;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并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的检测,确保产品出厂的质量水平。正是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裕兴”品牌为广大客户所认同和接受。公司坚守诚信,以优异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形成了优良的口碑及品牌效应。
4、管理优势
公司以“拓展高分子材料更多的功能空间,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公司使命,坚持“责任、勤奋、学习、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流程管理优化,提高员工素质,成长为国内功能聚酯薄膜领军企业之一。公司管理团队具备创业精神与持续创新能力,深谙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动态,并根据市场情况做到产品推陈出新,不断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从而使公司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项目建设团队。团队成员深耕聚酯薄膜行业三十多年,依托对聚酯薄膜设备技术、生产工艺的深刻理解,具备设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公司项目建设团队与设备供应商共同设计、定制设备装配生产线,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投资成本,保持对外购整线设备的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项目建设全程控制,有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团队结合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对投建的生产线进行吸收和再创新,为公司适度扩张规模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