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星星科技(30025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消费电子及电动两轮车两大板块。其中,消费电子板块的显示器件制造(含视窗防护屏和触控显示模组制造)和其他电子器件制造(主要为精密结构件的制造)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中的显示器件制造(C3974)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C3979);电动两轮车板块所属行业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7)中的(C3770)助动车制造。
(1)消费电子行业
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核心组成部分的协同支撑,其中显示器件与精密结构件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显示器件作为信息光电子技术领域的核心,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AR、自动驾驶、智慧家居、工控设备、商显等各类智能终端产品发展的基础,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做大做强具有关键作用。视窗防护屏与触控显示模组是显示器件领域的重要构成,触控显示模组由视窗防护屏(用户交互界面,兼具保护与美观)、触控功能电路(实现触摸操作)和显示模组(实现图像显示)组合而成,具备集成度高、操作便捷、时尚人性化等特点,作为人机信息沟通的核心载体,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金融数据终端、通讯设备、工业控制及自动化、民生能源、健康医疗、车载电子、手游等众多领域。在《中国制造2025》“5G”及“万物互联”等政策与技术趋势的推动下,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触控显示模组市场有望实现进一步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精密结构件作为下游ODM及OEM消费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必备结构部件,是保证电子产品在适宜工作环境中正常运作的基础,其质量和品质直接决定了下游产品的质量、性能、使用寿命及可靠性。这类通过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产品,需满足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应用领域严苛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最终应用于各类产品的不同模块。国内精密结构件制造业的发展与下游电子、通信、汽车行业的繁荣以及国内加工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息息相关。中国作为全球电子、通信和汽车的生产大国,为国内精密结构件制造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对精密结构件的巨大市场需求,而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又推动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2)电动两轮车行业
受新标准更替、自然替换、以旧换新政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电动两轮车需求有望稳步增长。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4亿辆;根据艾瑞咨询《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整体销量约为5,000万辆,2024年底国家颁布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对车辆重量、电机扭矩给出新标准,满足了用户需求,加之以旧换新补贴,预计2025年会迎来新一轮增长,预估全年销量为5,200万台。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至2028年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将以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8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达8,400万辆。在全球绿色经济浪潮的推动下,电动车产业迎来良好发展是必然的,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根据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的政策要求,符合GB17761-2024标准要求的电动自行车将有望呈短期爆发式的增长。同时,GB17761-2024标准将电动自行车推入更科技、更智能、更安全的全新阶段,将成为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的新起点、新征程、新元年。
电动两轮车具有出行方便、操纵灵活、驾驶简单等特点。在出行、共享、外卖、通勤、园区交通等细分品类产品的应用价值会越来越高。同时,近年来电动两轮车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国内企业通过参加国际展会、海外建厂、设销售点等方式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已取得较好的业绩,市场前景广阔,也是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电、钠电等新供电方式也会不断迭代,企业将不断创新出更高端、更智能、更节能、更安全的电动两轮车。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消费电子行业所处地位
在视窗防护屏领域,公司专注于视窗显示玻璃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目前已拥有成熟的2D、2.5D、3D视窗玻璃技术及领先的增透膜(AR)、防指纹膜(AF)、NCVM(真空非导电多层介质膜沉积PVD)镀膜技术,在产品表面防眩光(AG)处理、冷雕油墨填充、类金刚石膜等有成熟的经验;并完成了微晶玻璃完整制造工艺、水晶材料批花及精雕、镀膜工艺等新材料的开发,致力于扩展应用场景并提升产品质量与良率。
在触控显示领域掌握了电子墨水屏、液晶反射屏、OLED硬屏、MINILED显示模组等多类型产品的Bonding、贴合及组装技术,ITO、金属网格等材料的激光及黄光加工技术以及平面多孔、曲面多孔保护视窗屏的贴合技术;在精密结构件领域,公司高度注重精密模具研发与智能制造自动化水平提升,其精密结构件业务子公司已通过ISO9001、IATF16949及ISO13485汽配及医疗生产与服务双体系认证,具备完整的汽车配件及医疗生产资质并与部分新能源车厂开展深度合作,同时通过将精密注塑升级为科学注塑,结合全自动喷涂表面处理、塑胶表面金属化、丝印3D、自动化组装等工艺实现技术创新,并联合集团及立马业务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选型。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穿戴产品等消费类电子,以及车载电子、工控、教育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
(2)电动两轮车行业所处地位
公司拥有高品质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线覆盖了不同价位段和消费群体,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在续航、动力、安全等方面均表现出色,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在产能布局方面,公司持续深化战略部署。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生产体系,实现电动自行车、电轻摩、电摩等全品类车型的自主生产。2024年7月,广西立马纳入公司全资子公司版图,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产业布局。公司通过引入立马先进的全产业链电动两轮车生产模式,并高效整合其优质客户渠道资源,持续推动业务从规模化向高质量化转型。
3、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聚焦消费电子与电动两轮车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其中,消费电子主营业务涵盖视窗防护屏、触控显示模组、精密结构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领域,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同时应用于车载电子、工业控制、教育电子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电动两轮车业务则聚焦整车制造,主要通过经销商实现对终端消费者的产品交付。
4、主要经营模式
(1)消费电子业务经营模式
①销售模式
公司整体采用直销模式,坚持产销研一体化,深度满足客户在视窗防护屏、触控显示及精密结构件等消费电子核心零部件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在合作中,公司凭借丰富的产品线、一体化产业链整合优势以及各子公司的资源协同能力,不仅确保产品技术性能的高度匹配,还能在成本控制上占据优势,从而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附加值的产品。公司实行客户备案制与精细化管理,指派专人与客户定期沟通,密切关注客户未来订单的持续性及新品开发动态,通过早期介入和共同开发,在订单获取中占据主动。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坚持“短平快”的响应机制,确保快速响应市场及客户需求。
②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研发创新能力、原材料品质、资质信誉、财务状况、环境管理体系、专业技术力量、价格水平、供货能力及售后服务等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估,每种物料至少选择两家以上供应商进行比较,并实行定期考核与动态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与供应及时。在采购执行上,依托稳定的采购渠道,各经营主体根据订单情况及生产计划,通过ERP系统等工具进行分批次采购和库存总量管理。对于常规物料与供应商协议备货,对于进口或供货周期较长的原材料,则维持合理库存;部分精密结构件原材料可根据订单要求自主采购或由客户指定采购。采购过程遵循额度审批程序,大额采购需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以平衡生产连续性与存货运营风险。
③生产模式
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均以客户订单为导向,实行专线专品的定制化生产。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提升,通过系统的员工培训、将产品品质与员工绩效挂钩、推行精益生产与持续改善理念,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同时,积极研发工装治具、改造生产设备、提高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优化人员与产品动线及生产工艺,并结合ERP系统有效安排物料需求与生产计划,以应对小批量、多批次、定制化、周期短的订单特点,最终实现产品品质提升、生产成本降低与生产效率提高。
(2)电动两轮车业务经营模式
①销售模式
公司电动两轮车业务主要从事电动两轮车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通过设立销售服务公司,辐射周边市场区域,主要通过经销商将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公司按照实际收到的订单进行投产,同时监控产销平衡情况,控制库存水位,预防呆滞存货产生。
②采购模式
电动两轮车业务对供应商的准入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公司对每一家供应商均需进行综合评审认证,首要考虑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及产品品质,其次审核供应商的资质、财务状况、交付能力等,达到公司要求后纳入采购资源体系。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公司会从多个维度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估,打造优质供应商资源池。
公司接到经销商的订单后,经生产计划部门制定出物料需求计划,采购部门向供应商释放采购订单,供应商按公司的回料计划送货,有利于控制公司的库存。同时,同种物料至少开发两家以上的供应商,降低交付风险。
③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对经销商的月度需求预测,规划相应资源;在收到经销商正式订单后,公司生产计划部门按订单排产,并下达生产制令单,生产部门依据生产制令单领用物料,并组织生产,产成品经品质检验合格后入库。电动两轮车业务的订单虽然品类多,但生产设备及线体通用性较好,生产工艺的改善可推广性强。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升自动化水平,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积累了较为优质的客户基础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构成了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如下:
1、先进工艺技术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开发多项行业领先的工艺技术:
(1)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汽车应用的AG/AR/AF复合技术、多材料多厚度复杂结构CNC冷雕工艺技术、镭雕填油技术、多功能防爆膜贴合、3D热弯成型、高精度透明电路蚀刻技术、超细银浆线路处理技术、前置光源导光处理技术、车载中大尺寸多联屏组装及贴合技术、高清高亮高色域MiniLED触显产品的研发及制造能力、曲面通孔+OLED全贴技术(手游市场)、纳米注塑技术、真空镀膜表面处理技术、塑胶表面金属化技术、超高强度复合材料结构件技术、高精度镜面镭雕技术、产品多面3D印刷技术等。
(2)电动两轮车领域:MAXW聚能动力系统、AMT双模动力系统、智能e管家、五合一防盗锁、GBS超级制动刹车系统等。
2、产业集群协同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已从上市初期的手机视窗防护屏拓展至触显模组、精密结构件、车饰水晶件以及电动两轮车领域。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成品的产业集群。其中零部件覆盖了以智能终端及汽车电子等产品所需的以玻璃、金属及塑胶等材料组成的整套结构件和触控、显示、指纹模组形成的功能件;成品方面扩展到电动两轮车整车领域;公司丰富的产品线,通过打通上下游的业务联动,实现从零部件到成品的协同发展效应,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致力于成为智能终端及汽车电子领域的视窗防护屏、触显模组、精密结构件和车饰水晶件的专业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整套的供应和服务。顺应行业高集成度的发展趋势,产业集群化竞争趋势,通过横向拉通、纵向整合建立一条具有优势的产业链。依靠合理配置上下游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缩短产品的交期,为客户提供便利,不断提升和客户之间的黏连度,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电动两轮车成品业务领域,公司依托实际控制人深耕电动车行业多年积累的产业与人才资源。前端以用户需求驱动产品开发,通过全流程用户调研构建精准产品矩阵,后端贯彻总成本领先战略,打造智能化生产体系,采用自动化设备与数字化园区管理系统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依托车架制造、喷涂加工、总装线一体化产业园区布局,实现物流与仓储效率的显著优化。通过“精准研发+高效交付”双轮驱动模式,公司既保障产品的高性价比优势,又加速新品市场响应速度,有效支撑市场份额拓展。
3、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紧密追踪市场趋势,持续开拓产品应用领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注重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通过建立严格的选材标准,为产品质量筑牢防火墙;构建合理的价格体系,找到价值平衡点,从而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流程闭环。
公司聚焦消费电子板块与电动两轮车板块的融合,正着力推进两大战略行动:一方面,横向完善零部件产品矩阵;另一方面,纵向深化技术研发创新。通过对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以及优化供应链,持续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优势,以实现与客户合作关系的长效维系和价值共生。
4、集聚高端人才优势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一整套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专业人才的管理机制,加强人才获取与吸引力度,不断引进市场高端人才。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通道,并配套完善的培训机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能力提升。公司具有多年的研发、生产经验,现已培养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队伍。同时,公司根据发展战略,确定薪酬与激励水平,实施员工激励方案,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5、工厂效能提升与智能升级的管理优势
工厂近年来积极推行精益化生产模式,从车间管理拓展到办公流程和供应链协作,持续给客户提供快速交付、保质保量的产品和服务;随着工业4.0概念的兴起,公司积极探索智慧生产的路径,从基本信息化逐步往数字化、大数据管理、智慧化升级,致力于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和高性价比的产品服务客户。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