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长江通信(60034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公司从事的业务与经营模式
公司主营信息技术服务业,深耕以公安和消防为代表的智慧应急行业,先后服务应急行业客户超千家,是国内应急通信与指挥领域覆盖地域范围最广的信息技术服务厂商之一。在立足智慧应急市场的同时,公司凭借对通信与指挥业务的深刻理解,积极开拓城市运营、交通、国动等智慧城市相关行业市场,满足市场多元化、定制化、差异化的需求。
公司以融合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构筑了应急通信、数据治理与分析、人工智能支撑和指挥中枢四大数字化能力底座,广泛面向公安、消防、应急管理、城市运营管理、交通运输、能源与园区运营管理等政府部门及企业客户,通过直销招投标和集成商的双渠道销售模式,提供数智化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运维与技术服务。
公司自主研发的主要产品包括:排队调度机、应急通信网关、消防应急指挥终端、卫星定位终端、视频监控终端等智能硬件产品,以及智慧应急通信与指挥、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等应用软件平台,为客户提供涵盖感知预警、接报受理、指挥调度、辅助决策、分析研判等全业务过程的解决方案。
2、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智慧应急
平安城市建设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核心系统,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必备要素和应急管理业务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社会生产对安全产业的需求、各行业各领域发展安全产业的积极性均达到前所未有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近年来,公安机关围绕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对于警务智能化,持续推动智慧警务、数字警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安部发布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警务基本实现,智慧公安逐步呈现,公安信息化发展实现大跨越,公安工作现代化得到大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强力支撑”。公安部《关于智慧公安建设警跃计划》,聚焦“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目标,全面深化智慧公安建设,整体提升警务效能,为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保障。公安部积极推进“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国务院办公厅推动12345政务热线与公安110对接要求直接拉动情指行一体化、数据汇聚等建设需求。
从技术应用上看,AI助力智慧应急新机会。应急大模型已经成为推动应急管理手段方式全面重塑的一种重要技术驱动力,不仅有利于数据的互联互通,更促进了应急知识图谱的精准构建和应急大模型的全面优化。通感算技术融合趋势逐渐显现,将感知、计算、通信技术有机结合,能赋予系统更强的实时性和协同性。通过推动人工智能在更多场景中的深度融合,有望提升行业影响力并拓展市场空间。在公安行业,信息化是现代警务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高速发展支撑下,中国公安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进入全面整合期,公安信息化行业发展也逐渐进入新的阶段。整体呈现新技术不断涌现,人工智能落地案例增加,系统集成与兼容能力稳步上升,混合云应用逐渐凸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多层级信息共享、基于基础信息的加工、整合、分析功能。从长远来看,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将不断推动我国公共安全管理能力达到更高水平,助力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的建设,从而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2)智慧城市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持续实施、“双碳”目标加快落实、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机遇,智慧城市主要包括智慧城运、智慧交通、智慧人防、智慧监所等。近年来,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城市精准精细化治理,依托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等体系,整合状态感知、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等功能,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协同高效处置、调度敏捷响应,构建更加高质、高效的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搭建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根据IDC数据,2024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为9397亿元人民币,到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11552亿元人民币。未来,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不断推动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紧紧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新的进展,实现了技术的持续沉淀和成果的市场化转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6.04%;实现净利润-511万元,主要由于本期按权益法核算确认参股公司的投资收益减少、研发投入和坏账准备计提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公司持续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加大营销力度,充分挖掘客户市场需求,拓展重点客户。公司凭借核心竞争优势,持续深耕智慧公安、应急传统行业市场,在北京、新疆、四川等地获得公安“情指行”项目订单,进一步拓展了市场覆盖范围。在低轨卫星、智慧国动、交通交管、电力能源、智慧园区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抢抓市场机遇,获得标志性订单。在部队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中标某部队信息化项目,累计1.28亿元。公司还抢抓信创替代机遇,积极推进产品信创改造,打造了基于芯片、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的全国产化产品系列,并与国内多家信创名录产品完成验证适配,在公安、消防等智慧应急领域推广应用。在品牌宣传方面,公司参加了2025年长三角应急展、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全球巴萨罗那WMC展会,利用大型国内外展会平台对核心产品和技术服务能力进行了展示,持续扩大品牌影响范围。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完成了研发创新体系的融合,完善了系列技术创新制度,并对研发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研发效率。报告期内,公司申报并成功获批2024年度上海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产业链攻关与创新应用),申请发明专利8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3项,持续推进和参与国际、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助力行业发展。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抢抓市场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产品创新。公司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情况如下:
1、深刻的行业理解能力,较高的知名度。公司深耕以公安和消防为代表的智慧应急行业,先后服务智慧应急行业客户超千家,是国内应急通信与指挥领域覆盖地域范围最广的信息技术服务厂商之一。基于对智慧应急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技术沉淀,依靠行业经验、技术优势、产品先发优势和重大项目的良好示范效应,公司在行业内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
2、技术能力较强,产品可靠性较高。公司产品主要面向公安、应急、城市运营等应用领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对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低时延性、高精准性要求较高。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通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果,拥有了应急通信指挥平台的核心技术、自主开发的配套硬件产品以及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在行业内开发了多款领先产品,满足了客户对于产品高可靠性、高精准性的需求。
3、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并快速交付的能力。公司建立了完整实用的统一“指挥体系-任务/资源/指令”领域映射模型,能够适配覆盖公共安全及应急管理不同细分领域、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高效指挥信息体系建立和管理,能够在此基础上快速搭建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