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永冠新材(603681)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0 15:10: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永冠新材(60368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

    永冠新材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胶粘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专注于消费级胶粘新材料、车规级胶膜新材料、工业级胶粘新材料、可降解新材料等各类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汽车美容、电子电器、智能硬件、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新兴领域,以及快递物流、广告耗材、装修建材、办公文具、医疗卫生等消费场景。通过持续多年的自主研发和市场拓展,公司已经在胶粘解决方案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代材料、一代工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的先导产业,更是高技术竞争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胶粘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近年来持续开发胶粘剂配方、精密涂布、涂层材料、粘附基材、高效流延、热敏材料等核心工艺技术或新型材料,目前公司产品已经从基本的密封、连接、固定、保护等功能,逐步扩展到导电、绝缘、耐高温、防腐蚀、防水等多种复合功能,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用途和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体现出高性能、智能化、定制化、可降解的工艺特点。

    公司主要产品功能及特点介绍如下:

    1、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

    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是公司传统优势品类产品,属于老百姓的“日用消费品”,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下游涵盖零售包装、食品包装、餐饮外卖、快递物流、广告耗材、装修建材、办公文具、五金劳保、医疗卫生等消费场景。公司拥有丰富的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产品矩阵,具体产品包括BOPP胶带、OPP膜、PVC胶带、热熔胶等品类,产品具有封箱包装、缠绕保护、遮蔽防护、防水等多种功能。公司以“扩充品类矩阵、强化品牌塑造、整合营销传播”等手段,不断巩固公司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的竞争优势。

    中国已成为世界胶粘行业加工生产和消费的大国,随着中产阶级扩容与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居民对于品质生活、便捷服务、个性化体验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新式茶饮、手账文创、预制菜品、休闲食品、国潮烘焙、东方美妆、智能穿戴、环保消费、户外经济、宠物经济、谷子经济、智能家居”等各种新消费业态迅速崛起。公司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作为渗透多场景的“日用消费品”,可以受益于新消费的广泛业态,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2、工业级胶粘新材料

    经过多年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工业胶粘材料成为重要的工业材料之一,在工业生产中越发重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胶带最主要生产国。特别是随着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动力电池、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出现,对特殊性能胶粘材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我国对工业胶粘材料产品的需求呈现功能化、专业化、高端化的趋势。

    公司的工业胶粘材料属于工业消耗品,下游市场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依托公司在胶粘材料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和强大的产业化能力,公司可以为工业产品提供制造工艺、技术支持、产品迭代等多维度的支持与服务,产品包括工业布基胶带、工业OPP胶带、工业铝箔胶带、电子级PET保护膜、锂电池终止胶带、聚酰亚胺(PI)胶带、电子级玛拉胶带、高强度棉纸胶带、电子模切PET双面胶、超薄胶带、透明双面无基材胶带、阻燃双面绵纸胶带、工业双面绵纸胶带、PE/EVA双面泡棉胶带、亚克力泡棉胶带、亚克力保护膜、硅胶保护膜、PU胶保护膜等多种系列,下游涵盖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家用电器、动力电池、集成电路、线路板(PCB)等多种领域。

    3、车规级胶膜新材料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同时覆盖汽车主机厂、汽车后市场两个领域的专业车规级胶膜新材料制造商。公司车规级胶膜新材料包括车规级线束胶带、汽车三膜(车衣膜、改色膜、车窗膜)、车规级喷漆遮蔽胶带、车规级美纹纸胶带、强力内外饰双面胶、IXPE泡棉胶带、汽车后视镜类专用胶带等多个系列,形成“前装+后装”全覆盖的产品矩阵。车规级胶膜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支柱,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体现。

    汽车前装市场方面,经过近5年持续不断的资源倾斜、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公司车规级胶膜新材料已经在产品可靠性、质量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寿命周期、认证标准等方面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公司直接和间接(通过一级供应商)与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北汽、东风、江淮等主流国产自主新能源品牌以及通用、福特等知名合资品牌批量化供货,产品终端配套吉利极氪/领克系列、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腾势系列、东风奕炫/奕派系列、GL8等多款热门畅销车型。

    汽车后装市场方面,公司基于TPU、PVC等功能性保护薄膜的制造工艺基础,前瞻性建构汽车三膜(车衣膜、改色膜、车窗膜)全产业链布局,形成覆盖TPU隐形车衣、PET改色膜、TPU铸彩膜及车窗膜的多元产品矩阵,提供“全场景、多维度、一站式”的汽车保护解决方案。在产业链垂直整合上,公司在江西建立行业领先的“汽车胶膜材料超级工厂”,配备标准千级无尘车间与智能化产线,已实现TPU基材制造、PVC面膜压延、涂层配方、制胶涂布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布局。在市场拓展上,公司积极布局4S集团、出口外贸、自有品牌等多种路径,并参与制定《汽车漆面保护膜施工技术规程》、《汽车改装用改色膜》等多项团体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针对个性化终端客户市场,公司旗下高端汽车膜品牌“途霓”可提供百余种颜色选择以适应终端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4、可降解新材料

    随着双碳政策约束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开发既可降解又性能优异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成为绿色材料研究的关键方向。公司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凭借前瞻性的市场洞察力布局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产品主要包括特种纸、可降解自粘标签材料、可降解纸基胶带材料、再生纤维素薄膜胶带等多款生物基可降解胶粘新材料及创新包装新材料。

    公司可降解材料的原料主要源于非粮生物质资源,来源丰富广泛,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绿色环保。公司近年来以“谋创新、重投入”的理念持续发力可降解材料产业,投入大量资源布局可降解、可循环、可回收新材料产品,形成从环保特种纸制造、离型涂覆、绿色胶粘剂制备到高精密涂布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截至目前,公司可降解新材料系列产品已经通过国标可降解认证、OKBiobased生物基含量认证、ISO14021循环含量认证、GRS全球回收标准认证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严苛的绿色环保认证体系,为产品打入全球市场奠定基础,为应对市场转型储备了充足动能。

    环保材料市场当前呈现双重驱动态势:消费升级推动新式茶饮、生鲜冷链等新兴行业对环保包装的迫切需求,叠加快递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环境治理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745亿件,伴随《快递暂行条例》对可降解材料的强制推广,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与环保政策形成共振。公司已与多家头部物流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公司可降解胶带、物流标签等产品,既解决传统塑料包装的环境难题,又满足电商物流对包装强度、信息承载等功能性要求,助力包装供应链的绿色转型。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和“安全库存”的采购模式,原材料采购以公司实际订单进行,并根据库存情况和大宗商品的市场行情对主要原材料作一定备货采购。通过规范的供应商评价体系,筛选出优秀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障原料供应的高品质与稳定性,并采用SRM供应商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供应商管理,促进成本的精细管理。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安全库存”模式指导生产。销售部依据客户订单及市场预测制定详尽销售计划,交由计划部门统筹生产安排,依托ERP系统高效分配生产任务,各部门严格按照指令执行生产,并于ERP系统同步进度确保全程可追踪。针对定制化产品需求,计划部将协同技术部,精准调整生产工艺以满足客户需求。

    3、销售模式

    外销方面,公司以ODM、OEM的形式为全球各地品牌提供代工生产为主,部分海外客户直接向公司采购母卷,由客户自行后道加工为成品后出售给最终消费者。公司主要通过参加国际展会、竞标、客户介绍、网络宣传等多元化方式进行市场开拓,或与长期合作伙伴直接洽谈采购意向。公司外销始终秉承“客户多元化、区域分散化”的经营策略,产品远销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区域,客户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美国的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约3.45%,公司以优异稳定的产品质量赢得全球客户的信赖,分散的市场分布及多客户的收入组成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内销方面,公司采取直接销售和经销商销售,辅以网络销售。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团队自主销售、竞标、客户介绍等方式拓展国内销售渠道,积累客户资源。同时,为扩大内销市场和塑造品牌形象,公司积极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利用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并积极探索新媒体销售模式,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短视频和内容平台运营宣传。

    (三)行业情况说明

    随着胶粘剂配方、功能结构、精密涂布、涂层材料、粘附基材、高效流延等技术的迭代发展,全球范围内胶粘材料已经从基本的密封、连接、固定、保护等功能,逐步扩展到导电、绝缘、耐高温、防腐蚀、防水等多种复合功能,逐渐开发出更为广泛的用途。丰富的胶粘材料不仅深入居民的日常消费场景,同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技术含量正在不断地提高,成为新材料产业中的重要分支。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胶粘材料和功能性薄膜材料,主要应用领域主要涵盖日常消费、汽车产业、新能源、消费电子、智能家居、集成电路、广告耗材、快递物流、装修建材、办公文具等。

    1、快递物流

    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效率领先的物流网络,成为支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力量。在“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与“双碳”目标推动下,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5年度上半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56.4亿件,同比增长19.3%,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7千亿元,同比增长8.3%。2025年上半年,我国快递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充分满足直播带货、假日经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寄递需求,深入挖掘文旅、赛事等潜在场景,带动线上消费需求不断释放。预计下半年快递行业发展动能将进一步释放,产业协同深化发展,服务供给日益丰富,发展态势将持续向好。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在快递物流的各个环节,胶粘材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在快递包装环节,胶粘带用于封装纸箱、纸盒等。②在信息追溯环节,信息标签通过印刷快递单号、目的地、重量等信息,方便快速识别和分拣。③在快递运输环节,缠绕膜及保护胶带能为物品提供额外保护,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固,降低物品受损风险。

    随着快递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生物基可降解胶粘带、电商特供胶带、冷链专用胶粘剂、智能标签等差异化产品,将驱动行业向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纵深发展。

    2、装修建材

    我国的装修建材行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规模庞大、品类齐全的市场体系,成为支撑城乡建设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产业,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度我国装饰装修产值规模达3.16万亿元,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在6%以上,展现出强劲韧性。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预计2025年下半年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

    在装饰装修过程中,胶粘带发挥着多种关键作用,例如:①墙面装饰环节,美纹纸胶带常用于墙面乳胶漆施工时,对门窗、踢脚线等部位进行遮蔽;布基胶带可用于临时固定墙面装饰材料。②家具生产与安装过程中,双面胶带可用于固定家具配件,如拉手、装饰条等。③在轻型建材的包装和运输时,强力胶带能确保建材包装的牢固性,防止产品在搬运过程中散落、损坏。在装修建材行业大发展进程中,胶粘带产品凭借其多功能、易操作的特性,深度融入装修建材各环节。

    3、汽车制造领域应用(含新能源汽车)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得益于“两新”政策持续发力、汽车产业加快转型,2025年度上半年我国汽车全年产销稳中有进,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度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延续高增长态势,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当前,中国汽车品牌正以技术创新重构市场格局。蔚来、理想、小鹏、小米等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传统车企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赛道转型。凭借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国汽车品牌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科技和个性化的追求,不仅打破海外豪华品牌的市场垄断,更推动产业迈向“智能化定义汽车”的新发展阶段。

    汽车产业的升级浪潮催生了材料技术在环保安全、绝缘阻燃、耐高压、轻量化、个性化的革新需求,胶粘带与汽车膜作为关键功能材料,已深度融入整车制造体系:①汽车线束胶带:汽车线束实现汽车上的电源和各种电气零件的电路物理连接,线束胶带通过绝缘、阻燃等特性保障汽车“神经系统”安全运行;②汽车内外饰胶带:对汽车内部、外部装饰作固定、粘贴;③汽车遮蔽分色胶带:用于汽车制程车间,在喷漆环节起到分色、遮蔽等功能;④汽车三膜:车衣膜、改色膜、车窗膜,起到保护车漆、改变车身颜色的胶膜材料。除此之外,结构胶在车身轻量化中承担重要角色;电池专用胶成为电动车安全的核心防线。在智能化领域,这些材料更渗透至传感器封装、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前沿场景,支撑着汽车科技属性的持续进化。

    聚焦细分领域,线束胶带市场伴随汽车增长趋势加速扩张,不仅要求线缆捆扎、降噪等基础功能,更需满足环保低VOCs、耐高压、工业级绝缘等严苛要求。而汽车三膜(车衣膜、改色膜、车窗膜)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舒适、美观和保护需求的不断增加正成为越来越普及的刚性汽车类消费品,202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3.53亿辆,在此支撑下,年轻群体对个性改装与漆面保护的需求,为汽车膜产品创造了持续增长空间。

    4、消费电子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与创新,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已建立起全球最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连续十年蝉联全球最大生产国与出口国。以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正重塑产业格局。智能终端设备普及率持续攀升,折叠屏手机、AR眼镜等创新产品年销量呈指数级增长,驱动产业链向高端化转型。Counterpoint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端智能手机(600美元及以上)市场份额已突破28%,华为、小米、苹果稳居前三展现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高端化的强劲势头。

    伴随技术迭代浪潮,消费电子产品呈现出轻薄化、智能化、多功能化趋势,这对内部元器件的精密程度与组装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胶粘带凭借其优异的粘接强度、环境耐受性和绝缘特性,成为电子产品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具体应用场景中,胶粘带发挥着四大核心作用:①屏幕组装:OCA胶实现触控层与显示层的无缝贴合,边框密封胶带构筑起防尘防水屏障;②电池相关应用:面对日益增长的续航需求,高性能胶粘带能够稳固大容量电池结构,导电胶带能够优化电路连接效率;③内部零部件处理:胶粘带用于固定精密元器件,绝缘胶带则有效预防电路短路;④散热与屏蔽:随着设备性能提升,导热胶带与电磁屏蔽胶带协同解决散热与信号干扰难题,为产品可靠性保驾护航。

    5G通信全面普及、可穿戴设备崛起、无人机、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新兴市场扩张,将持续催生对功能性胶粘材料的需求。特别是在轻量化粘接、电磁屏蔽、高效散热等前沿领域,胶粘带产品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作为电子元器件制造的关键辅料,电子级胶粘材料市场需求有望伴随产业链升级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为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技术演进提供坚实支撑。

    5、动力电池领域应用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4%大关,拉动动力电池需求激增。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动力电池供需两旺,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约47%。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销量为697.3/659.0GWh,分别同比增长60.4%/63.3%,供需两旺。中国企业在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领域的持续突破,不仅重构了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更在固态电池等前沿赛道建立起先发优势。固态电池通过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体系,实现能量密度倍增与热失控风险的大幅降低,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固态电池凭借着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优势,将成为未来高性能电池重点发展方向,在消费电池、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头部企业已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入工程化验证阶段,标志着行业正加速向下一代电池技术迭代。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节奏逐渐清晰、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技术路线逐步聚焦和应用场景逐渐扩展。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在动力电池的技术革命中,胶粘材料展现出不可替代的工业价值:①电芯模组集成环节,高强度结构性胶可用于固定电芯,确保电芯在电池模组内的抗震稳定性,保障电池整体性能和安全。②电池的绝缘保护,绝缘胶带能够有效隔离电池内部的正负极,防止短路现象发生。③电池的密封环节,密封胶带可防止灰尘、水分等杂质进入电池内部,避免因杂质侵入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6、集成电路领域应用

    半导体材料处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石和推动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引擎。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需求驱动下,华为海思、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龙头企业不断引领先进制程、封装技术的技术突破,加速打破高端领域海外垄断。寒武纪、地平线等新兴设计企业的崛起,以及传统电子制造商向芯片领域的延伸,共同推动行业从“进口替代”向“自主创新”转型。

    半导体晶圆胶带作为制造环节的辅助材料,其应用贯穿核心工艺流程:①晶圆研磨环节,背面保护胶带能够防止电路层崩裂和污染;②切割工序中,专用胶带能够以精确粘着力固定晶圆,避免切割时脱落分散;③封装阶段中,聚酰亚胺(PI)胶带,贴合在芯片引线框架的背面,起到防止塑封料透过溢出作用。未来,高性能胶粘带将在集成电路领域提升良率、保障芯片性能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而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高,也会带动国内胶粘带行业企业销售的增长。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宏观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与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国际市场需求恢复节奏不一。行业层面,化工行业产能扩张消化与终端需求恢复节奏不一的矛盾并存,胶粘材料领域面临产品价差收窄和市场竞争加剧的阶段性压力。但同时,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高端胶粘材料国产替代加速,绿色转型趋势与全球供应链重塑带来结构性机遇,为行业升级与企业开拓新市场提供了战略窗口。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公司以战略前瞻性与经营韧性双轮驱动发展:一方面,公司紧抓国内高质量发展机遇,深化科技创新与数智化改革,以工艺优化、智能制造推进全链条降本增效,同步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培育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公司借势全球产业链重塑的机遇,强化越南工厂运营能力,更提前落子布局马来西亚工厂,有效分散潜在贸易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内外销并举、客户多元化、区域分散化”的市场策略,围绕“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胶粘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定位,实现营业收入32.53亿元,同比上升12.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1亿元,同比下降64.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05亿元,同比下降93.04%。

    公司以锻造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加快培育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持续推进以下重点布局:

    1、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强化新兴领域拓展

    公司积极顺应胶粘材料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趋势的变化,坚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公司秉承“一体两翼+N”的发展战略,以“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胶粘解决方案”为1个依托本体,立足于公司在胶膜基材和胶粘剂配方2大核心材料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产品在新兴产业领域(如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数码喷绘材料、智能家居、动力电池)等“N个领域”的延伸拓展。

    车规级胶膜新材料板块,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56.33%。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同时覆盖汽车主机厂、汽车后市场两个领域的专业车规级胶膜新材料制造商,公司直接和间接(通过一级供应商)与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北汽、东风、江淮等主流国产自主新能源主机厂以及通用、福特等知名合资主机厂形成批量化供货;后装市场方面,汽车三膜(车衣膜、改色膜、车窗膜)业务通过4S集团、出口外贸、自有品牌等多种路径实现全面销售。

    工业级胶粘新材料板块,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1.12%。公司持续加大工业级胶粘新材料的开发力度,下游客户已涵盖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家用电器、动力电池、集成电路、线路板(PCB)、数码喷绘材料等多种领域,报告期内在合作客户数量与合作深度上实现进一步提升。

    可降解新材料板块,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16.98%。公司江西振冠项目专注于可降解、可循环、易回收系列材料的研发和技术攻关,致力于降低绿色材料使用成本,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标杆企业,目前振冠项目正在有序扩产。报告期内,公司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领域持续发力,加快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速推进“以竹代塑”非粮生物基可降解透明薄膜、环保胶粘材料等系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落地。

    公司将持续强化产品在新兴领域的拓展延伸,持续推出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利用规模化精益生产平台,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第二增长曲线”。

    2、加速海外产能释放、构筑全球化竞争优势

    公司依托核心管理团队深厚的全球化战略思维及跨国商业运作经验,全面升级“品牌国际化、制造全球化”战略。基于越南海防基地稳定运营的海外扩张经验,公司于2024年提前布局马来西亚工厂,报告期内,公司马来西亚工厂生产设备已陆续抵运并安装调试,今年下半年起逐步投产。产能出海,公司是行业内准备最早、衔接最快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海外产能的率先落地不仅有助于提升利润水平,还可满足全球客户高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的需求。预计海外优质产能的加速释放将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第三增长曲线”。

    3、持续塑造和强化一流的行业品牌形象

    公司永冠LOGO的品牌寓意为“开弓没有回头箭”,公司20余年来深耕胶粘材料行业领域,秉承“以技术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率争利润”的品质标准,在行业当中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品牌形象,塑造了公司管理层高效务实的执行力。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知名规模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供应链网络与品牌营销力、胶粘产品多样性与供应稳定性等多方面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深化公司品牌的终端辨识度。品牌价值提升工程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周期,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强品牌投入,促进各类胶膜材料销量的持续增长,持续输出“让创意紧贴时代”和“全球领先的胶粘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品牌形象。

    4、积极拥抱“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公司率先在胶粘智能制造领域深度探索AI技术的应用,致力于实现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数智化升级。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两款基于多家国产大模型深度定制的内部办公服务人工智能体(AIAgent),其具备强大的语义理解和推理能力,以及知识库检索和智能文档管理功能,应用场景如智能客服、办公助理等。公司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企业的协同赋能,将继续积极推动公司智能制造平台的数智化升级,未来将不仅服务于内部需求,更将逐步应用在外部合作伙伴与客户中,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胶粘行业的无限可能。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吉利汽车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