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精工钢构(60049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36745亿元,同比增长0.2%。
1、共建“一带一路”驱动增长,出海成重要趋势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十余年,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加速,带动海外基建需求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及基建增速放缓,地产行业承压,建筑企业“走出去”成为重要发展路径。历史数据看,我国建筑业新签合同增速趋势大体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势保持一致,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建筑业新签合同增速同步下滑。在这种内需承压的情况下,建筑企业走出去大势所趋,2024全年建筑业新签合同同比下滑5.21%,但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同比保持增长1.1%,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占比基本保持80%以上。据商务部统计,2025年1-6月,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5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1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海外市场拓展势头强劲。
2、高端制造产业升级,深度转型催生高端厂房需求
202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高端制造板块普遍聚焦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如工业母机、高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等领域。各地强调通过科技创新、产业链延伸、数字化转型等手段,提升产业竞争力,强调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加快培育更多一流企业,努力实现各地智能制造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工业厂房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我国制造业复兴的重大责任,随着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大量传统制造企业需要进行厂房的改建和扩建,以适应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同时随着中国高端智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工业厂房建筑市场也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202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4.9万亿元,名义增长2.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25.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为高端工业建筑市场提供坚实支撑。
3、“好房子”与城市更新同频共振,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好房子”理念写入报告,并明确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5月,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对“好房子”建设提出底线要求。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未来几年,中央财政计划补助超过200亿元,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据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城市更新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8.6万亿元,同比增长18.3%,而到2030年,城市更新市场有望成为10万亿元级别的超级市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凭借建造周期短、品质可控等优势,在保障性住房快速供应及城市改造中应用前景广阔。
4、节能降碳成为行业发展硬约束与方向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业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2024年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2.12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约1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13亿千瓦。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1%,其中集中式光伏6.06亿千瓦,分布式光伏4.93亿千瓦。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累计发电量5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9%,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4%,为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二)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产品与服务
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钢结构工程和以钢结构为主体的完整建筑产品。
钢结构,指用钢板和热轧、冷弯或焊接型材通过连接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传递荷载的结构形式。钢结构工程业务是公司的业务基石,公司提供设计、制造和安装一体化服务。
在结构工程的基础上,公司提供完整的建筑产品。首先建筑的完整性:公司提供的是建筑整体的完整解决方案,不仅包括结构本身,还涵盖楼面、墙面、屋面、楼梯、设备机电、装修等所有完整建筑所必须的部分;第二,可实现高装配率:对于装配式建筑,公司自主研发开发形成了绿筑GBS集成体系,装配率最高可达95%。
公司的建筑产品体系可以分为公建、工业和居住三大产品类别。公建产品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非标产品和标准化产品,非标产品指机场、高铁站、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剧院等个性化订制产品,标准产品则主要指装配式建筑,包括学校、医院、办公产业园区等。工业产品指工业类厂房,以及延伸的物流中心、仓储冷库、垃圾焚烧站等。居住产品则主要包括住宅和公寓。
2、商业模式
对于钢结构工程业务,公司采用专业分包模式,提供设计、制造和安装一体化服务。在此基础上,公司正积极从钢结构工程专业分包商向EPC工程总承包商进行转型,进而商业模式也有所变化:从钢结构工程的分包商,即建筑钢结构构件制造与安装,向整体建筑产品和全套建造服务的提供商转型,即提供包括整个建筑相关的项目策划、设计、采购、制造生产、施工安装、运维等所有建筑项目环节在内的全套技术、产品和服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对市场下行压力,公司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前瞻性布局海外市场、紧抓国内政策机遇、强化降本增效、深化科技创新等举措,总体实现了业务的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125.1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钢结构销量83.5万吨,同比增长47.0%;实现营业收入99.1亿元,同比增长29.5%,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28.1%,经营性净现金流4.2亿元,同比增长90.8%。报告期,公司凭借先进管理理念和卓越管理水平,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卓越管理公司(BMC)”榜单。此外,公司还获评“国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建筑钢结构行业综合实力前50名企业”、“全国钢结构建筑业双百企业”等多项重要荣誉。
一、主营业务结构优化,海外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125.1亿元,其中国内承接订单88.5亿元,同比下降14.5%,国际订单承接36.6亿元,同比增长94.1%。故,在国际订单快速增长之下,公司订单总体增长了2.2%。国际业务的增长,不仅使公司业务在规模上仍然保持正增长,并且有效对冲了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需求放缓带来的影响,优化了公司整体业务结构,提升了订单质量和盈利能力。
客户结构上,国内订单中30.3%是以政府投资项目为主的公共建筑,69.7%为企业投资为主的工业建筑。国际业务中50.3%为地标建筑,49.7%为工业建筑。
公司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早期海外战略布局。自2008年成立国际业务部以来,公司已组建了一支熟悉国外标准规范国际化的团队、构建了国际化的产品质量(和系列海外认证)、树立了国际化的品牌形象。目前,公司拥有超过500名持各类国际标准证书的焊工、近千名持国标证书的焊工;公司已获得美国钢结构协会AISC质量认证、欧盟市场最高等级EN1090EXC4认证、日本钢结构H级认证、俄罗斯GOST认证等多重国际标准认证;公司先后承接了50余项境外大型地标,如2022年世界杯主会场——卢塞尔体育场(金碗)、全球在建最高塔——1007米高的吉达塔、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吉达国际机场、香港新机场、2027年AFC主场馆——沙特达曼体育场项目等。“精工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获得广泛认可。报告期内,公司又成功签约吉达体育场及周边体育村项目(5.5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用于举办2034年沙特足球世界杯赛事;在东南亚市场,继BDO银行办公大楼后,精工国际又成功中标IconicTower超高层地标项目。
同时,公司加快推进海外工业建筑布局,与多家跨国企业达成合作,承接多个工业基地及厂房建设项目。报告期内,公司与知名轮胎制造与新材料研发企业赛轮集团签约印尼轮胎工厂项目;与跨国医用耗材与康养器械供应商英科医疗科技签约印尼生产基地及厂房项目;与绿色能源系统方案解决商天能集团签约越南高性能电池项目钢结构项目;与领先高纯度化工品供应链服务商友助实业签约泰国功能化学品生产基地项目。此外,公司继续与比亚迪、星星冷链等老客户合作工业厂房项目,稳步推进海外业务,巩固现有客户关系并拓展潜在市场。
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国际业务风险管理,持续推进合同履约风险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海外用工风险管控以及安全生产风险属地化管理等机制建设,为海外业务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兴业务紧抓政策机遇
报告期,公司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24.0亿元,其中工业连锁及战略加盟业务表现亮眼,共签约9.2亿元,同比增长161.5%,已超过去年全年连锁加盟业务总订单量(8.5亿元)。
公司连锁加盟业务作为“五五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提升市占率的重要举措。公司在坚持自营自建模式的同时,积极通过工业连锁和战略加盟模式,将自身品牌技术优势与当地合作伙伴资源优势相结合,有效推动工业建筑业务和装配式技术的市场拓展和区域渗透。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布局8家合营企业,覆盖重庆、福建、海南、河南等多个区域市场,并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下沉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以装配式建筑技术开拓EPC市场,并积极把握国家“好房子”政策机遇,为公司新兴业务发展注入新活力。公司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提供从钢结构设计、制造、施工及维护的一体化专业EPC解决方案,有利于提升项目整体效率与品质管控能力。公司已参与编制《新时代好住房建筑设计指南》《好住房技术导则》两项“好房子”建造标准,其PEC钢-混组合结构技术也已被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装配式建筑可复制可推广技术体系和产品目录。作为全国首批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仅有的两个项目之一,官渡三号项目是公司以EPC总承包模式打造“好房子”的成功实践典范。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上海松江区佘山镇高级中学项目(4.66亿元)和绍兴创业家园三期Ⅱ标项目(5.67亿元)等重要工程。其中,绍兴项目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之一,将应用公司核心技术打造现代化居住社区。目前,公司正加速推进PEC钢-混组合结构体系的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升建筑品质,致力于打造符合“好房子”标准的精工样板工程。
三、降本增效成效显著,运营质量持续提升
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报告期,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下降0.3和0.7个百分点,费用得到有效管控;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资产盈利效率提升。
在管理优化方面,公司聚焦建立满足行业特点的国际化流程性组织。2023年公司启动流程变革,引入华为“铁三角”管理模式,打通端到端(业务-交付)流程,旨在打造以客户为导向的快速响应型组织流程,实现交付和口碑的双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多家下属公司铁三角项目管理平台上线,建立标准化流程管理制度,显著提升跨部门协同效率。在降本方面,公司也在采购、制造、项目运用等环节通过多维度措施实现成本优化。
同时,公司坚持以“严控增量、化解存量、防范风险”为目标,持续强化资金管理,加强应收款回收、促进合同资产的周转,提升资产质量。报告期内,“青蛙”专项清欠行动持续推进,合同资产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2亿元,同比大幅上升90.8%,现金流状况健康;长账龄应收账款较期初下降3.3%,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四、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打造“创新驱动的钢结构建筑科技型平台公司”的战略定位,持续深化科技创新,积极布局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着力培育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公司旗下多事业部、业务部门已积极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平台,积极探索AI在业务、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公司自主研发钢结构深化设计AI自动调图软件成效显著,依据深化设计出图标准自动调图,提升调图效率;同时,公司推出行业首条智能切割分拣全自动产线,实现从原材抓取、智能排版切割到精准分拣的全流程无人化,减少人工,提升切割效率,提高准确率与配套率。
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果丰硕。报告期内,公司首次牵头浙江省“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项目,并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共取得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2项,省级工法4项,内部重大研发课题结项4项,国际领先及国际先进成果6项,论文8篇,QC成果9项,发明专利授权12项。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将创新作为企业成长的来源,深谙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通过多年的项目经验积累提炼、研发迭代,形成了以“精工十二大技术体系”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衍生出业内领先的专有技术、工法和科技成果,为巩固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公司继续加大自主创新科技力度,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研发,着力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2项、省级工法4项、国际领先及国际先进成果6项,截至目前,公司先后获得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拥有千余项技术专利,为钢结构行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最多的公司。同时,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济精工钢结构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上海装配式建筑技术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推广基地、浙江省钢结构装配式集成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一系列技术研发成果的取得,巩固了公司在同行业技术的领先地位,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项目承接能力。
(二)品牌与客户优势
公司始终践行“精于技术,工于品质”的产品理念,凭借在钢结构行业的深厚积累,持续拓展市场并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参与了多项全球标志性工程的建设,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金碗”、“全球第一高楼”沙特吉达塔、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的吉达国际机场、2027年AFC主场馆——沙特达曼体育场等地标性建筑,成功打造精工品牌。2025年初至今,公司新签约的沙特吉达体育场项目、沙特法赫德体育场项目进一步推动了“精工”品牌建设,有助于更多标志性建筑和重大工程的承接,对公司业务拓展、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有积极促进作用。
公司持续优化服务体系,与战略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除与中国建筑、北京城建等大型总承包央国企保持紧密合作外,公司还在新能源汽车及高端制造、零售消费、5G数据中心、物流冷链等行业,与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针对战略客户的需求,制定个性化合作方案,优化客户维护体系,以高品质的产品以及服务累积了一批高粘性的高端客户。近年来,面对国内制造业外迁机遇,这些优质高端客户,也成为公司通过“借船出海”方式拓展海外工业建筑市场的重要突破。公司已先后跟随比亚迪、敏实集团、星星冷链等高端制造业客户“走出去”,为“出海”企业建设现代化制造工厂,助力国内企业在海外落地生根。
(三)管理优势
数字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公司早在2020年便开始布局数字化,并基于二十余年横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管理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论和实践体系。凭借在数字化管理领域的创新,公司于2020年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并入选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国家试点企业。公司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管理流程优化,构建了基于BIM信息数字系统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体系,采用数字化智能管理手段来全面打通项目的信息流、物流、价值流和资金流。具体地,公司聚焦于产品服务标准化、智能化、集成化,围绕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施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重点开展数字化相关研发和尝试,实现了从项目设计到制造、施工等环节的数据透明化和流程自动化,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2025年,公司再度获评中国卓越管理公司(BMC),该项目是德勤具有32年历史的全球项目,至今已在中国连续举办七届,也是当前中国唯一针对企业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的国际奖项。连续两年获评该项荣誉,充分彰显了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卓越的管理水平。
(四)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作为钢结构行业的综合性企业,具备完善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涵盖设计、制造、施工及维护等各个环节。与单一制造或施工企业相比,公司不仅产品种类丰富,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化,还能更紧密地贴合客户需求,提供系统化、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公司在项目初期即进行通盘规划,通过优化设计、精细化制造、高效施工及快速响应的维护体系,提供工期短、综合成本低、节能环保的钢结构产品及建筑方案。公司还依托全产业链协同作业模式,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