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新安洁(83137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是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是专业的智慧人居环境投资运营商,“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立足重庆,布局全国,深耕环境管理和相关行业,为客户提供环境管理、再生资源利用、特殊物业管理、环卫设备租赁、企业管理咨询、技术咨询服务、航空地面服务等。
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参与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和公开投标等方式取得服务项目合同,经过科学组织、规范管理、合理调度专业设备和人员等要素组织经营活动,为各级政府、公共物业业主、企事业单位、航空公司等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技术咨询或指导,按月/季收取服务经费,获得经营成果。
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本报告期,公司通过科技研发赋能主业、运营模式升级提效、新业态布局扩围、内部管理优化筑基,在行业变革浪潮中积极进取,为公司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1、思想建设:进一步凝聚转型共识
围绕统一转型时期干部职工的思想,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公司先后开展了以“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奋进促转型”为主题的元宵节户外团建活动;以“竞逐赛场,共绘洁彩”为主题的新安洁体育狂欢活动;以“党建领航,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党建系列活动;印发了《转变工作作风,夯实发展基础》主题文章;举办了“从战略规划到执行”“干部成长如何适配公司战略”为主题的系列沙龙活动,极大地统一了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促转型的浓厚氛围。
2、科技进步:持续深化数字化技术研发
在信息化办公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已完成云之家协同办公系统、SHR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每刻费控报销系统、计划预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盈天下”销售管理系统及“舱洁”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部署。目前,各系统均已正式上线运行,并持续开展功能迭代与优化工作,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办公效率与管理效能。
公司自主研发的“迅洁云”智慧环卫平台,达成“两个构建,两个实现”目标:一是构建了城市环卫服务数字孪生镜像;二是实现了城市环卫服务人车协同与全流程闭环管理;三是构建了城市环卫服务智能决策中枢;四是实现了城市环卫服务质量检查评价智能化。
在优化“迅洁云”智慧环卫平台过程中,通过搭建智慧环卫运营管理平台、项目经理工作台、智能巡检系统及环卫数据中台等核心模块,结合公司开展的“百日生产运营规范化”活动的需要,统一项目管理标准,构建起全方位、一体化的智慧环卫管理体系,为环卫业务的精细化、数字化运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为推动“迅洁云”智慧环卫平台走出实验室,公司组建了专业的环卫数字化工程师队伍,在重庆、内蒙、河北、南京以及新疆区域项目中开展应用示范。下一步,公司将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符合条件的项目全面推广应用智慧环卫平台。
公司牵头实施的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面向山地城市道路清扫的智慧环卫作业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实施时间:2023年12月至2026年12月),已通过由重庆市科技局委托、重庆大学组织的阶段性绩效评价。截至目前,该专项已完成任务书指标约70%。
研发成果方面,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新增知识产权共1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鸭嘴喷头系统)、实用新型专利8项(环卫图像识别设备云台、垃圾抓取结构、清洁机器人等)、软件著作权4项(慧算通、美家园、安洁智效、智策云系统)(专利公示公告网:http://epub.cnipa.gov.cn)。
3、生产运营:构建数字化运营模式
继续探索“纯数字化管理+全机械化作业”的新模式。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与北京中科健德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拟在主干道全面实施机械化作业的基础上,应用新设备、新工艺,并结合数字化管理方法,积极探索人行道、背街小巷等区域全机械化作业的运营模式。
4、新业态项目探索:拓展业务增长极
(1)公司布局的以新疆中和泰公司(公司持股60%)为建设及运营主体的“年处理10万吨油基岩屑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该项目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紧邻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根据兵团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单位名录(2025年1月版),本项目为第六师唯一一个专业的油基岩屑资源化利用项目。
报告期内,项目陆续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施工许可证等;2025年4月9日,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随后有序推进工程施工。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项目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实施,主体工程施工已基本完成,现已进入设施设备安装阶段。
(2)2025年4月6日,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吴少鹏团队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旨在共同推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以及相关科研机构设立、人才培养等;4月15日,公司与吴少鹏团队共同设立湖北暄武新材料公司(公司持股55%);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湖北暄武新材料公司中标取得华欣环保钢渣高价值资源化投资运营项目,随后将根据项目“需求任务书”要求进行产线建设并开展生产组织及销售工作。
(3)受竞争对手挤压及新兴势力低价冲击,本报告期,重庆旭宏客舱清洁业务有所萎缩,收入、利润呈下降趋势。为扭转经营不利局面,重庆旭宏大力开拓市场,新中标项目4个、续标项目1个;同时在探索飞机外部清洁等新业务、优化人员结构等方面发力。为提升管理效率,重庆旭宏推出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舱洁”数字化管理系统,以提升工作效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推动航空地面服务向专业化、数字化发展。截至本报告披露日,重庆旭宏又新中标“东方航空安徽分公司客舱清洁和机供品配送外包服务项目”、“山东航空重庆维修基地飞机外表清洗采购项目”。
(4)湖北暄立公司武汉分拣中心通过实施减少经营场地面积、缩减经营规模、优化员工队伍及调整业务结构等系列举措,与上期相比,本报告期减亏160余万元,亏损幅度收窄。
(5)本报告期,鉴于建筑行业深度调整、川渝地区水泥企业停窑限产,替代燃料市场需求波动加剧,终端价格承压,行业盈利空间收窄,结合区域替代燃料企业产能洗牌现状,为遏制持续亏损势头,暄洁台泥公司(新安洁全资子公司暄洁再生资源公司持股51%)股东各方在充分研判持续市场行情及趋势后,一致同意关停替代燃料生产线,并对暄洁台泥公司进行注销处理。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暄洁台泥公司已进入清算程序。
(6)全资子公司——暄洁再生资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及实践,已形成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及重庆区域工业固废的系统性认知,掌握了其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工艺路线。本报告期,通过推行项目部目标责任制、化整为零实施分项突破的策略,减亏约200万元。
5、内部管理:风险管控与人才体系优化
在内部控制方面,公司坚守合规底线,为合规经营保驾护航。公司每年定期开展内控制度的内部交叉审查工作,结合审查结果和公司的经营发展现状,不断完善和修订内部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并不断强化公司管理人员的合规理念,提升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在行业人才需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公司持续优化人才结构。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管理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56.4%,平均年龄38岁;新增员工中,研发序列人员和新业态序列人员占比均为16%,新入职员工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薪酬体系优化方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薪酬制度及绩效管理制度,强化了绩效考核力度,提升了骨干人员薪酬的竞争力,重燃了骨干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行业情况
1、环卫服务领域
在国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持续推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环境管理尤其是人居环境管理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018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力求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厕所革命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2020年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同年9月,国家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2023-2024年,国家有关部委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等与行业相关的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为环卫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同时,环卫行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技术、资本与政策重塑行业生态。
(1)技术变革:智能化、一体化、数字化驱动产业升级
智能化装备爆发式增长:无人驾驶环卫设备成为关键突破点。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环卫+无人驾驶试点”项目开标102个,此类项目成交合同总额突破70亿元(数据引自环境司南《阵痛与突围:2025上半年环卫市场化10大看点盘点》),行业将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服务一体化(城市大管家):该模式持续主导市场。2025年上半年,全国开标城市大管家公招项目153个,成交年化总额55.6亿元,合同总额170.5亿元(数据引自环境司南《上半年三大环卫新业态成交额创新高》)。服务范围从传统清扫保洁,快速扩展至绿化管养、市容巡查、市政设施维护、应急保障等城市治理全链条,深度契合城市精细化治理需求。
管理数字化升级: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广泛应用于人员和车辆调度、作业质量监控、设施状态感知,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与决策科学性。
(2)市场格局:加速集中,央国企主导与中小民企承压
央国企强势主导,地方国有平台公司依托地方政府资源和属地化优势,积极抢占市场份额。2025年上半年,有多达1021家国企中标环卫项目(含14家2025年新成立的国企、324家首次进入环卫市场的国企),成交年化额占比达39%(数据引自环境司南《阵痛与突围:2025上半年环卫市场化10大看点盘点》),成为市场整合的核心力量。
中小民企困境加剧:中小民营企业在激烈竞争中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不得不参与低价内卷,为获取项目被迫接受微利或亏损报价;另一方面,普遍面临支付严重延迟局面,付款周期普遍延长。行业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应收账款高速增长,现金流压力巨大,部分企业被迫收缩业务或干脆“躺平”。(3)支付挑战:账款拖欠成行业痼疾,地方政府努力探索解决方案
环卫服务费拖欠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影响企业可持续运营与技术创新投入。
地方政府正探索应对机制,如尝试利用专项债券资金解决历史拖欠账款问题,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解决路径参考。国家层面亦持续出台政策,如国务院《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等,均要求坚持依法治理、加强分类监管、强化部门协同、夯实属地责任、落实约束惩戒、健全法律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各类企业健康发展。
总体看,环卫行业正处于“智能化逐步替代人力、一体化整合服务、数字化赋能管理”的转型期。技术(无人驾驶/AI)是核心引擎,驱动设备与基因革新;“城市大管家”模式代表服务边界与价值链的拓展;央国企与地方平台公司主导市场整合,资本实力与政策资源成为关键壁垒;而普遍且严重的支付延迟问题,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系统性挑战,亟需更有效的财政保障机制与更严格的政策落实。未来行业生态将是由技术领先型的头部企业、拥有稳定现金流的区域平台公司及高度专业化的技术供应商共同构建的新格局,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取决于其能否在细分领域建立独特的技术壁垒或实施灵活的转型。政策对支付信用的强化程度,将直接影响这场转型的速度与质量。
2、再生资源利用领域
(1)油基岩屑资源化处置领域
①《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
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7号),提出了2025年和2030年两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提出了5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一是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按照废弃物不同来源精准施策,主要包括加强工业废弃物精细管理、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推进社会源废弃物分类回收。二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根据废弃物不同利用方式分类施策,主要包括强化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引导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推进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三是加强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综合考虑废弃物资源价值、社会关注度、循环利用难度等因素,对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进行部署,主要包括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探索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路径。四是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主要包括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五是完善政策机制。聚焦政策和机制堵点难点,提出完善支持政策、完善用地保障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再生材料推广应用机制。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类废弃物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再生材料在原材料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扩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质量显著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
该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油基岩屑处置行业从追求无害化转向追求资源化利用,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增值;政策定位方面从末端“危废处置”转向“循环经济核心产业”;模式革新上由全链条整合取代单一处理环节,区域协作降低边际成本;经济杠杆上面,补贴+税收+绿色金融组合拳驱动项目盈利提升;技术合规性上明确要求推动产业向高值化利用方向发展。
该意见的发布与实施,使得合规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区域协作能力及政策红利,将在碳交易、高值化产品开发等领域获得超额收益。
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2025年5月22日,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体系框架、主要任务和落实措施,旨在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标准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基础性、规范性和引领性作用,加快构建科学实用、系统规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标准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
该方案将资源循环利用纳入减缓气候变化标准子体系下的三级标准,也在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中明确“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用于指导工业园区、行业/企业核算以及报告园区、企业或设施层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数据和信息”。在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清除量核算指南条款当中还专门提到了“资源循环利用”作为“重点项目和技术”,将制定温室气体减排量/清除量核算指南,为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参与自愿减排市场提供方法学支撑。
该方案通过碳市场机制、技术标准升级及气候贡献评价,将油基岩屑资源化利用从单纯的环保合规行为升级为具有明确气候价值的经济活动。合规企业凭借碳减排量认证、负碳技术应用及智能化管理能力,将在绿色金融、高端市场准入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行业整体碳减排潜力巨大。
油基岩屑由无害化处理向资源化利用发展,不仅涉及国家石化工业的发展问题,也是关乎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逐步提高和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油基岩屑资源化利用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整个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商机。
(2)钢渣资源化利用领域
在钢渣资源化利用领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与资源综合利用。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列为重点任务之一。该意见鼓励地方及企业加快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通过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要达到60%,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需达到5万亿元。文件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鼓励拓宽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渠道,扩大其在生态修复、绿色开采、绿色建材、交通工程等领域的利用规模,并推广钢铁、有色、石化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显著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保障再生资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明显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构建创新驱动的规模化与高值化并行、产业循环链接明显增强、协同耦合活力显著激发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生态。
2023年11月,国家《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23)正式发布,并于2024年6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标准明确限制了钢渣在硅酸盐水泥领域的应用,使得钢渣的大规模消纳和资源化利用成为钢铁行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其中提出推动以高炉矿渣、钢渣替代水泥和混凝土原辅料。
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先后发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21年版)》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2022年版)》,对大宗固废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实施所得税、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政策,从财税方面助力相关产业发展。
3、航空地面服务领域
2025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稳健增长和旅游市场持续繁荣的背景下,中国民航业整体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国际航空市场复苏尤为显著。2025上半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3.7亿人次(仅含境内航司承运数据),同比增长5.9%(数据引自面面新《《民航半年报国国际航线爆发式增长、物物客舱服务升级,2025上半年中国民航业强劲复苏》)。随着我国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过境免签、离境退税等便利政策的落地,出入境流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民航旅客量的复苏性增长,带动航空地面服务需求同比增长。国内航空地面服务行业围绕航空公司核心需求,在市场复苏、政策导向及技术革新的多重影响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从市场数据来看,航空出行需求持续上扬。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旅客运输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国际及地区航线大幅增长,国际航线客运规模超过2019年。进入二季度,民航客运虽处传统淡季,但全国航空市场仍稳步回暖,头部机场客流量保持稳定增长,直接带动了对航空地面服务的强劲需求。
2025年上半年,国内航空地面服务行业呈现出业务量增长、服务智能化升级、受政策驱动明显的发展态势。未来,航空地面服务企业需持续紧跟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创新能力,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