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浙江鼎力(60333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从事各类智能高空作业平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涵盖臂式、剪叉式和桅柱式三大系列共200多款规格。臂式系列包含直臂式和曲臂式两类,全系列包含电动、混动、柴动三种动力源,最大工作高度达44米,最大荷载454kg;剪叉式系列最大工作高度达37米,最大荷载1000kg;桅柱式系列包括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及高空取料平台产品。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商业领域和建筑领域,覆盖建筑工程、建筑物装饰与维护、仓储物流、石油化工、船舶生产与维护,以及诸如水电站、核电站、国家电网、机场、隧道等特殊工况。
公司已率先实现全系列产品电动化,是全球首家实现高米数、大载重、模块化电动臂式系列产品制造商。公司电动臂式系列产品具备节能环保无噪音、安全实用动力强、维保便捷易运输、长续航更经济等诸多优势,能满足应用于水电站、核电站、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高铁、机场、隧道、居民小区等对环保排放有严格要求的领域。混动臂式系列产品延续电动款优势,配有增程器可自行充电,有效适用于无电源工况,解决了户外充电难问题。电动剪叉系列产品使用高效,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俱佳,其中无油环保型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无液压系统,起降、转向均采用电推杆以取代传统油缸,无油、无噪音、零排放,环保程度更高。桅柱式产品以纯电驱动、结构轻巧、操作灵活、无噪音无污染等特性,主要应用于仓储、超市、室内装饰及维修等领域。此外,公司差异化产品也层出不穷,除已有的玻璃吸盘车、轨道高空车、模板举升车等产品外,公司推出的船舶喷涂除锈机器人和隧道打孔机器人,能够有效满足市场新需求,应用场景可覆盖船舶领域、铁路隧道(铺设电缆、安装照明设备)、地铁隧道(铺设轨道、安装信号系统)、公路隧道(安装通风设备、消防设施)、水利隧道(安装排水管道、监测设备)等。
公司采用自主及委托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在生产制造方面,公司根据国内外客户采购习惯的不同,实行销售预测与订单驱动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在产品销售方面,公司销售模式分为直销和经销模式。高空作业平台因产品种类繁多,下游应用场景多样化等特征,最终用户主要通过租赁方式获得。租赁商是连接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和终端用户的重要纽带。直销模式下,公司主要客户为租赁商或终端用户。经销模式下,公司出售商品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将产品销售给下游租赁公司及其他终端客户。
公司产品销售结算模式主要为信用销售及融资租赁。其中融资租赁销售的运作模式为客户与公司自有融资租赁平台或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支付首付款后,融资租赁公司根据《买卖合同》约定将设备款项打至公司账户,客户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约定分期支付租金,待租金全部结清后,产品所有权转移至客户。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创新优势、智能制造优势、品牌价值优势和营销服务优势,已连续多年蝉联《AccessInternational》发布的“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制造企业20强”榜单前十强,产品质量与品牌价值获得国内外客户广泛认可。
2.行业情况说明
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格局稳定。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成熟,产品结构完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更新替换需求,保有量稳中略增。根据《IPAFRentalMarketReport2025》,2024年全球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保有量约304万台,美国租赁市场保有量为85.81万台,包括剪叉48.91万台,臂式34.15万台;欧洲十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国)保有量为36.53万台,包括剪叉17.45万台,臂式13.3万台。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呈现阶段性波动,租赁市场保有量为66.92万台,包括剪叉48.72万台,臂式17.27万台,长期看新增及置换需求依然持续。新兴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市化进程加快,对高空作业平台需求增加,发展潜力大。
高空作业平台绿色化、智能化已成为发展方向。基于国家政策推进、排放标准升级、自身绿色转型战略、综合使用成本较低等多方面考虑,租赁公司在设备选择上也越来越倾向于绿色化、电动化产品。公司全系列产品已实现电动化,是全球首家实现高米数、大载重、模块化电动臂式系列产品制造商。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度的前瞻性,充分把握行业安全、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积极发挥全球领先的创新研发优势和业内一流的智能制造优势。报告期内,鼎力还向全球推出了“油改电”技术服务,得益于模块化设计,鼎力柴动臂式整机只需将柴动模块全套更换为电动模块,无需更换箱体,即可原地实现硬件更替升级,“秒换”电动款,有效助力租赁商机队电动化改革进程。
高空作业平台作业场景向无人化趋势发展。随着行业发展及多样化施工场景和复杂性工况的驱动,高空作业平台应用场景从通用型场景向具体差异化场景进行转变,在一些特定领域,作业方式也逐渐向无人化转变,由载人登高作业逐步转变成高空作业平台叠加机器人的模式实现高处作业。公司不断探索融合电动化、绿色化、数字化、无人化发展方向的最新前沿技术,拓展全新差异化高空作业应用场景和领域,已推出如船舶喷涂除锈机器人、隧道打孔机器人、玻璃吸盘车、模板举升车等,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应用领域的新需求。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形势下,积极应对变局,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展现出稳健韧性,实现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3611.83万元,同比增长12.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212.19万元,同比增加27.63%。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1659556.73万元,同比增长8.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57600.59万元,同比增长5.39%。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围绕既定的经营计划主要实施和取得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果:
1、乘风破浪顶压前行,经营业绩稳中求进
上半年,国际贸易经营环境严峻、复杂又多变,尤其是第二季度,受美国加征高关税影响,公司对美生产、发货出现了短暂停滞状态。公司积极部署,谨慎研判,科学分析,根据全球各市场需求情况并结合贸易环境灵活调整产线、产能安排,展现出较强的企业韧性。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入实施全球化战略,持续优化海外子公司运营,不断完善海外渠道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有序推进不同系列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导入及市场开拓工作,多点开花,深化老客户粘性的同时不断开拓新领域发展新客户,进一步实现对全球市场更深更广的覆盖。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海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337425.92万元,同比增长21.25%。
2、产品力显效释活力,“油改电”焕发新动能
公司全系列臂式产品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全部件通用率超85%,提供多种动力源选择,柴/电/增程/轻混同平台研发,工作高度覆盖16-44米,适配多种应用场景,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当下,新能源高空作业平台已成为主流,柴动臂式的低租金、低出租率日益困扰客户。报告期内,公司推出全新“油改电”技术服务,得益于模块化设计,鼎力柴动臂式整机只需将柴动模块全套更换为电动模块,无需更换箱体,即可原地实现硬件更替升级,“秒换”电动款。该技术服务帮助客户解决柴动臂式出租难的困境,提升了设备运营效率,降低换车成本,有效助力机队电动化改革进程。
公司产品矩阵完善,高端产品储备丰富,除臂式、剪叉式、桅柱式200余款通用款产品外,还拥有船舶喷涂除锈机器人、隧道打孔机器人、大吸力纯电动玻璃吸盘车、路轨两用轨道高空车、无油设计纯电剪叉、模板举升车等众多差异化、高品质新产品,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应用领域的新需求。公司专注产品研发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力和服务力,高端优质产品储备丰富,未来也将不断推出更多高附加值、差异化、电动化、无人化高端新产品,促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3、技术研发追新逐智,核心竞争力持续锻造
作为全球新能源高空作业平台领军企业,公司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尤其在高端、差异化产品市场中竞争优势明显。公司拥有海外研发中心及中国企业研究院,目前获有专利273项,其中发明专利146项,海外专利9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7项,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4442.29万元,同比增长21.82%。
公司早已率先于业内完成全系列产品电动化,并推出3年质保,其中采用大载重、模块化设计的全臂式系列更为业内首创。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批量化生产无油全电环保型剪叉系列的制造商,最大工作高度覆盖5-16m,最大荷载覆盖230-450kg,全系列无液压系统,具有低能耗、更安全、易维保、更舒适、更环保等优势。公司以科研创新为引擎,不断探索融合电动化、绿色化、数字化、无人化发展方向的最新前沿技术,拓展全新高空作业应用场景和领域,陆续布局大型船厂、轨道交通、新能源项目建设等领域,研发推出众多符合市场新需求的差异化、智能化高端新产品。公司已连续多年入选知名高空作业平台杂志《AccessInternational》发布的“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制造企业20强”榜单,多年蝉联10强。报告期内,公司“BA44ERT”入围2024年“IAPA年度产品”。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公司将不断加深、加强电动化、差异化发展,持续研发推出更多符合市场新需求的绿色、智能、高端产品。
4、智能制造再添动能,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公司已拥有业内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工厂,广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产业链闭环生产模式,覆盖设备数字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生产全过程绿色、节能、环保,大幅提升公司高端智能产品的制造优势,实现了数字化赋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智造模式,智造技术引领行业发展。公司“年产4000台大型智能高位高空平台项目”产能顺利放量,“年产20000台新能源高空作业平台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增强差异化优势,完善公司产品结构,更好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及产能规模,能提供更多市场青睐的优质新能源高空作业平台产品,助力公司构建更加高效、智能、协同的“未来工厂”,进一步发展绿色经济,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持久动力、坚实基础,释放新动能。
5、ESG工作有力有效,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ESG为指引,聚焦绿色智造、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出行、绿色循环五大方面,贯穿落实“绿色可持续”企业生态的长期战略。公司以“未来工厂”为抓手,通过节能、减废、技术改进、智能设备升级等措施尽可能减小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自主核算2025年上半年全厂运营碳排放数据,掌握了排放情况,为后续针对性减排措施提供了依据。同时,公司继续深耕产品电动化战略,研发节能环保型设备,探索新能源技术应用。公司还推出了“油改电”技术方案,为全系列模块臂式产品提供柴动模块全套更换为电动模块的硬件升级服务,助力客户降低碳足迹,实现价值链上下游协同减碳。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