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华洋赛车(834058)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9 23:42: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华洋赛车(83405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华洋赛车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在同行业具有独特优势。多年来,华洋将“品牌价值管理”放在首位,放弃了盲目追求规模及短期利益的发展道路,在运动摩托车的细分领域中华洋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具有明显优势,华洋对行业及产品的责任感已获得广大用户的充分信任。公司系我国较早进入动力运动装备领域的企业,通过建设标准化的越野摩托车试验场和摩托车运动培训基地、组建华洋赛车队并参与国内外专业赛事等,形成公司特有的越野摩托车研发测试能力及文化生态。公司根据主要客群特点和使用场景针对性进行原创性产品开发设计,秉持轻量化与高强度相结合的产品设计理念、兼顾安全可靠性能及可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平衡,得到了全球细分市场用户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在车架主体的结构设计,在动力性、加速性、制动性、操控性等整车性能的调校,在高效传动系统设计等方面掌握核心技术,相较市场同类产品具有更佳的使用体验。此外,越野车作为一种体验型产品,公司前卫运动的外观设计也是公司产品吸引青少年等客群的一大亮点,同时赛事推广等营销活动及社交媒体传播效应也进一步加快了公司品牌裂变速度。

    截至目前,公司产品进入了北美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国内外主流市场的五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品牌KAYO已在包括美国、俄罗斯、捷克、波兰、瑞典、中国等多地成为适用于青少年使用的越野摩托车优势品牌。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近百个经销客户、覆盖千余个终端销售网点,产品已进入了欧美等国际主流品牌市场的专业门店,KAYO已成为动力运动装备领域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

    2025年上半年虽然全球经济政治环境持续不稳定,但随着华洋赛车的自主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公司一方面在北美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传统主销国家持续发力,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部门大力拓展业务,积极开拓中东、中亚、北非、中美、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同时公司的市场布局还包括俄罗斯为主的远东一带一路市场,以及亚非拉、欧洲和中国国内市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格局。销售情况明显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国内外赛事逐步恢复常态,华洋赛车队作为国内非道路板块最专业的赛车队之一,不仅积极参赛,还取得了优异成绩,起到了品牌推广宣传良好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在终端消费者中树立的“KAYO华洋赛车”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报告期内、以及报告期后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商业模式未发生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5年1月-6月,在国际市场受到政治、经济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整体销量波动的情况下,公司针对性的制定了拓展市场和提高重点市场利润的计划。重点对外销空白市场进行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果,与多个空白地区的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除了原有占比较大的俄罗斯市场持续巩固市场优势外,公司还加大了美国、欧洲两个传统主销市场的拓展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继续提升公司的整体营收的不断提升。随着各项交流活动不断开展,公司通过参加专业展会、车队参与比赛等宣传方式,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经过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行业情况

    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统计,2025年1-6月,共产销摩托车1061.41万辆和1061.46万辆,产销量同比增长11.83%和11.54%。其中,二轮摩托车产销937.89万辆和937.18万辆,产销量同比增长12.64%和12.31%。

    2025年1-6月,摩托车生产企业产品出口总额52.99亿美元,同比增长26.71%。整车出口量666.11万辆,同比增长25.44%,出口金额4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06%。沙滩车出口22.73万辆,同比下降0.22%,出口金额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6%。摩托车零部件出口金额2.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5%。

    2025年1-6月,出口量位居前六位的系列品种为:125系列、150系列、110系列、200系列、50系列和250系列,分别出口207.78万辆、184.83万辆、73.77万辆、63.42万辆、23.99万辆和18.18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125系列同比增长30.86%,150系列同比增长13.43%,110系列增长24.9%,200系列增长41.31%,50系列增长9.66%,250系列下降1.25%。1-6月,上述六大系列品种共出口571.97万辆,占二轮摩托车出口总量的88.52%。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