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锦富技术(30012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导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主要涵盖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两大领域。
(二)公司业务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涉及液晶显示模组(LCM和BLU)及整机、消费电子元器件、检测治具及自动化设备、锂电池部件、汽车零部件等,公司主业的经营发展与下游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两大行业细分领域高度相关,具体如下:
1、消费电子行业
(1)TV及显示市场
商用显示产业作为数字化升级的重要载体,凭借大尺寸、超高清、多功能等核心优势,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交通管理、数字教育、远程医疗、智能会议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商显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一方面,5G、AI等创新技术的不断渗透推动商用显示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企业单位正加速推进智能化升级,通过打造数字工厂、智慧展厅等创新应用场景来优化提升运营效率,进而拉动高性能液晶显示屏的市场需求;而智慧生活理念的普及催生各个智慧场景下商用显示的新产品和新生机,同时智慧城市和交通智能化改造步伐的加速推进,推动公共信息显示、交通管理显示等公共显示设备需求的提升。
近年来,在教育、办公、娱乐等场景,平板电脑凭借其便捷性与多功能性,成为用户获取信息、处理事务与休闲娱乐的得力工具。2025年开年,平板电脑市场线上销售板块活力十足,各大电商平台的平板电脑销量,相较于2024年同期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市场呈显著上升趋势。据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8.5%,达到3,680万台。由于消费市场和教育领域设备更新周期的推动,各区域均实现增长,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大中华地区在新年期间,消费者需求激增。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3,900万台,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5%。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中国和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的稳定需求。在中国消费者补贴政策的支持以及全球商用招标项目的推动下,全球平板市场在第二季度继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未来几年平板电脑将继续成为中国消费电子领域的热点。
PC显示领域的应用主要围绕影音娱乐、商务办公、电竞娱乐以及专业设计等场景,随着各细分场景下智能终端设备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全,显示器的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交互方式更加多样化,针对性适用各场景下的消费人群。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PC显示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PC显示器市场总出货量707万台,同比增长14.0%;其中消费市场在“国补”政策的驱动下出货量达到343万台,同比增长17.4%。商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一季度商用市场出货量达到364万台,同比增长10.9%;其中,电竞显示器是国补政策受益最大的显示器细分市场,中国电竞显示器一季度出货量达258万台,同比激增56%。据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的总出货量同比增长7.4%,达到6,760万台,主要得益于Windows10服务即将终止前的大规模商用PC部署。
传统电视是液晶显示产品最主要的下游应用场景。2025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在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展现出稳步复苏的态势。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市场筑牢根基,技术深化则为行业的增长提供充足动能,推动彩电行业实现量额双增。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彩电市场销量达1,375万台,同比增长1.8%;销额攀升至561亿元,同比增长7.5%,量额增速的差异化表现,折射出行业正在向价值提升作转型深化。家庭娱乐场景的迭代升级,推动彩电尺寸结构持续上移,2025上半年彩电市场75英寸及以上产品销量占比为40%,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其中85英寸产品销量份额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超大屏产品成为支撑中国彩电市场尺寸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2025上半年彩电市场98英寸、100英寸产品销量同比分别增长57.4%、83.1%。2025年上半年电视市场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实现回暖,但下半年仍面临高基数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奥维云网(AVC)预测数显示,2025下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或同比下降3.2%,销额同比下降3.6%,行业需警惕补贴退坡带来的市场波动,持续聚焦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智能手机及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
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政策刺激与消费升级的双重作用下延续了自2024年以来的复苏态势,年初国补政策升级叠加618大促,推动1月与6月出现两轮换机热潮,国产头部品牌活跃设备数实现全面增长。但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6,896万部,同比下降4.0%,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同比增长趋势。大部分厂商为了合理控制渠道库存水位,在第二季度控制了出货量,并且借助“618”促销来清理渠道库存。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累计出货1.4亿台,同比下降0.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智能可穿戴设备逐渐从“科技尝鲜品”转变为大众日常刚需产品,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和生态完善,其在健康管理、便捷生活、产业升级等领域的价值将进一步释放。据大数跨境《2025全球智能穿戴市场洞察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将是智能穿戴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正推动这一市场迈向新的高度。据Canalys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3%,出货量达4,660万台。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市场需求回升,整体增长加速。其中,基础手环,基础手表以及智能手表三大主要产品品类均实现增长,成为推动市场扩张的主要动力。
(3)高端电子检测设备市场
公司检测治具及自动化设备业务所处细分行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下的智能装备行业,该行业具备较强的定制化特征,融合了先进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技术,具备更新迭代快、资金密集等特点。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行业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同时随着新产能及新技术路线的投入,该行业产值规模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18-2024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由1.51万亿元增长至3.4万亿元。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是确保消费电子产品质量可靠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消费者对品质消费的需求不断提升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下游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产品功能更多样化、设计更复杂化,进而带动相关检测设备更新升级需求的提升,同时对检测设备的精度、效率和智能化要求亦不断提高,未来检测设备企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满足不断变化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了《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将深化智能检测装备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8个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到2025年重点领域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带动和规模应用成效明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的行动目标,政策的扶持为智能检测及自动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应用需求的进一步提升。
2、新能源行业
(1)锂电池市场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锂电池承担着绿色可持续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及储能、3C消费电子等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且保持较高的发展增速,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产销国。根据EVTank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1,545.1GWh,同比增长28.5%,其中中国出货量占比达到78.6%,同比增长36.9%。
动力和储能锂电池为锂电池行业主导产品。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带动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壮大。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动力型锂电池产量826GWh,较去年同期增长22%,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645GWh,同比增长48%。未来,在人工智能、AI技术快速普及,电池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认知持续提升,以及国内补贴政策红利影响下,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手段,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据EVTank数据显示,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542.2万辆和5,2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并在2030年超过50%。
储能电池主要用于电力储存,如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随着清洁能源装机比例的提升,上游碳酸锂价格回落提升储能经济性,储能锂电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5%,增速进一步提升,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60%,电力、户用、工商业储能锂电池2024年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超70%、25%、40%,2024年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出货超90%,全球市场前十均为中国企业。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明确了产业体系、产品性能、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储能市场或将迎来发展提速。
GGII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477GWh、265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9%、128%。据GGII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速仍将维持在20%以上,加之受海外动力市场需求增长带动,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有望超过亿千瓦时。储能领域在持续高备货背景下,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出货同比增速有望超50%,市场规模将超500GWh。
(2)汽车零部件市场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持续繁荣与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的舒适性、美观性以及整体驾乘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氛围灯等汽车内饰品作为提升驾驶体验的重要配置,正加速在新车型中普及,尤其在中高端车型上呈现标配化趋势。根据共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前装LED汽车氛围灯市场规模达到24.3亿美元,预计2031年前装LED汽车氛围灯市场规模将达到37.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5%(2025-2031)。根据普华有策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汽车内饰件市场规模已达到1,67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2,060亿美元。
随着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快速演进,汽车座椅系统作为驾乘体验的核心功能组成部分,其舒适性与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乘坐体验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座椅加热、按摩、记忆等功能为代表的舒适性配置装配率正在持续攀升,并逐步由前排座椅向中排及后排延伸。根据佐思汽研发布的数据:我国乘用车前排座椅加热功能的渗透率已从2019年的4.4%快速攀升至2023年1-11月的7.8%,预计2025年座椅加热的装配率有望达到10.1%。此外,汽车座椅行业目前市场集中度较高,外资品牌占据显著优势。未来,随着国内供应链日趋成熟、技术积累不断加深,以及整车企业降本与国产化替代需求的提升,本土企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未来有望逐步实现中高端市场的突破,带动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2025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在原有2024年汽车置换补贴优惠的基础上,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为2025年包括汽车零部件在内的汽车相关产业链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政策基础。
(三)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297.2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83%;实现净利润-12,778.24万元,同比去年减亏9.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87.63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1,230.0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5.82%。本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受行业竞争加剧及中美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去年下降了3.09个百分点,导致公司本期营业毛利较上年同期减少1,297.24万元;与此同时,公司通过推进精细化管理和费用控制,期间费用整体较去年同期下降22.47%;综合以上公司本报告期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小幅改善。
1、消费电子行业相关业务
2025年上半年,国内消费电子行业延续了2024年的复苏趋势,公司消费电子板块各业务保持持续增长,实现销售收入62,418.75万元,同比增长71.26%。
液晶显示模组及整机业务:报告期内液晶显示模组及整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5.5%,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新建的PC显示器整机及模组产线于2024年4月刚投产,导致2024年上半年PC显示器相关业务收入基数较低。本报告期,公司在稳固与海康威视、分众传媒等核心伙伴合作基础上,依托深厚的产业积淀,持续深化向中高端商显领域转型升级,业务拓展取得良好进展,成功开发了小度技术、科大讯飞等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客户,战略客户矩阵持续壮大。PC显示器业务方面,公司克服国际贸易争端及关税对显示行业上下游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积极导入雷神科技、大华股份、华清同创等国内信创客户,同时针对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出电竞类高分高刷、OLD等个性化ID设计的高端特色化新产品,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31亿元,接近去年全年营收水平。智能检测及自动化装备业务:子公司迈致科技前期布局的亚马逊智能家居检测自动化整线项目、戴森自动化产线配套检测设备、B客户POS机全系列自动化测试设备及英伟达数据中心核心物料自动光学检测(AOI)设备等多个重点项目陆续接到订单并交付,本报告期贡献了大部分的营收和利润,后续订单预期良好。迈致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153.87%,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085.98%。
2、新能源行业相关业务
报告期内受益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两旺及公司相关业务产能爬坡影响,公司转型布局的新能源领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07%。与此同时,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引发产业链各方降本需求,受部分客户降价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毛利率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1)锂电池部件
报告期公司锂电池部件相关业务收入24,480.48万元,同比去年小幅增长8.62%,但毛利率同比下降2.42个百分点。气凝胶隔热产品:报告期厦门力富对主要客户销量同比小幅增加,但受客户降本要求及高毛利率产品订单延迟等因素影响毛利率有所下滑,下半年随着客户外销订单的逐步恢复,气凝胶隔热产品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至上年水平。储能电池CCS母排一体化结构件:报告期江苏美锦积极维护与行业头部客户的合作关系,保持与主要客户欣旺达、阿特斯、赣锋锂电及融和元储等供货稳定,同时积极推动新客户认证工作,加快订单转化进程,报告期内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126.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56%,预计下半年产销规模将持续提升。
(2)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车规级石墨烯座椅加热产品:2025年上半年,苏州英硕车规级石墨烯座椅加热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1.45%。在市场拓展方面,苏州英硕新增5个新定点项目,并与长安汽车、一汽红旗两家国内知名主机厂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了终端客户覆盖范围,同时顺利通过富晟李尔、富维安道拓等知名汽车座椅制造商的供应商审核准入,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获得了更多行业客户的认可;在技术创新方面,苏州英硕研发团队持续攻关,对核心石墨烯材料及热管理方案进行了全面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性能,并实现了成本优化,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车载氛围灯总成:本报告期,公司加强车载氛围灯业务的市场开拓及产品研发力度,陆续获得了吉利汽车4个氛围灯定点项目、北汽4个氛围灯及控制器定点项目、一汽红旗2个流媒体后视镜定点项目,同时另有多个国内头部主机厂氛围灯定点项目正在接洽推进中,为未来业务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5年6月,公司共有21个主机厂定点项目在供货,10个项目获得定点资格正在开发。报告期内公司车载氛围灯总成业务收入4,133.97万元,同比增长470.05%。
(四)公司的研发情况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有43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5项,实用新型专利269项,公司同时拥有软件著作权41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消费电子元器件、液晶显示模组及整机、高端电子检测设备等领域深耕细作多年,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和项目经验,并不断积极探索新领域的应用,目前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在研发制造产业链、生产工艺技术、产业链整合能力、渠道与客户资源、管理团队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1、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产业链
近年来,公司基于传统业务积累的丰富技术和生产经验积极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目前已经构建涵盖检测治具及自动化设备、背光模组及整机、各类消费电子元器件、锂电池部件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的产业链,具有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能力优势,通过产品研发、工艺改良、生产自动化、服务优化等方面精进业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快速响应的服务、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公司注重智能制造水平的持续提升,推动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并着力推进产品测试集成化、智能化,减少直接作业人员,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品质风险,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降低人工成本,促进节能减排。
2、掌握关键技术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先后开发的反射遮光胶带套冲成型工艺、自动贴标打孔切片一体化工艺、超声波弯折工艺等业内领先的新型加工方式为产品制造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优良率。公司液晶显示模组制造技术涵盖了光学设计、模具开发、射出成形、机构设计等多项光学技术,对于不同机型不仅要求差异化光学网点设计,更需随时针对不同液晶面板产品外观而改变整体结构设计。子公司迈致科技开发的智能检测及自动化设备,具有定制化程度高、研发难度大等特点,通过综合运用精密机械、伺服控制、机器视觉等多学科技术,具备对PCB、平板显示设备、功能性模组等相关领域全方位技术检测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新能源领域,子公司厦门力富依托其拥有的多项气凝胶封包专利技术以及多年沉淀的模切工艺,有效解决了气凝胶原材料在裁切及包封环节普遍存在的掉粉问题,在气凝胶隔热产品的加工工艺方面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同时在生产经营中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称号。子公司江苏美锦拥有专利结构的预制线束型CCS产品采用铝排+线束+塑料隔离板支架进行预组装后形成一个组合的方案,较常规线束型产品在一致性、可靠性、及后续模组组装效率等方面均有提升,较PCB/FPC方案CCS产品有成本优势,在储能电池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前景。
3、较强的市场开拓及产业链整合能力
近年来消费电子行业持续面临考验,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公司管理层制定了“消费电子+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在细分优势行业产品上下游与横向应用领域延伸齐头并进,继续深耕消费电子行业,并通过产业升级,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公司已通过自建、收购等方式切入新能源电池关键部件、车载氛围灯总成等赛道,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产业链,相关子公司分别获得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具备新能源行业相关产品的系统性生产能力,多个产品已经进入关键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并实现批量销售。子公司锦联星在车载氛围灯领域构建了全链路开发能力,覆盖结构设计、模具开发、软硬件协同、光学仿真到生产组装的完整产业链,并依托核心技术自主化,掌握导光油墨配方、注塑微结构设计等专利技术,通过LED光效优化与多通道颜色标定技术实现精准光色控制。
4、广阔的网络布局和优质的客户资源
目前,公司已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苏州、泰州,珠三角地区的深圳、东莞、长沙,环渤海经济区的威海以及海西经济区的厦门等地建立了研发、生产、服务基地,并且积极开展国际化布局,在越南北宁设立了生产基地。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凭借自身领先的研发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质量,与众多行业先驱者共同发展,一方面深耕现有战略客户,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开拓新的优质战略客户。目前,公司为华星光电、LGD、海康威视、海信、立讯精密、联创光电、舜宇光学、分众传媒、亚马逊、戴森、meta、英伟达等一大批国际、国内行业领先的消费电子类企业,以及宁德时代、敏实集团、吉利汽车等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龙头企业提供产品及技术服务。该等客户遴选合格供应商的认证程序较为严格且历时较长,通过其认证并批量供货后,业务稳定性、持续性较强。
5、管理团队优势
优秀的管理团队是企业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管理经验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对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发展战略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凝聚力,近年来公司通过换届选举、外部引进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了管理团队实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