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智动力(300686)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13:50:2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智动力(30068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消费电子行业,行业代表分支领域包括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慧家居及视听娱乐设备、新能源汽车等。近年来,随着5G/5G-A通信、人工智能、空间计算、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消费电子各领域产品正经历新一轮升级与重构。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推动消费电子产品的形态、功能、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创新,如AR/VR设备的普及和商业化应用。消费者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推动了产品细分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025年,消费电子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展现出其作为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交汇点的独特魅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消费电子产品的智能化、融合化趋势日益明显,也驱动着行业持续前行。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着“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使命,怀揣着“成为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及结构件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这一愿景,秉持着“正直、责任、合作、创新”的企业价值观砥砺前行。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持续开拓进取,产品包括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光学件及智能穿戴件等,广泛应用于各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的手机、平板电脑、通讯数码产品上,奠定了公司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耕消费电子领域,同时积极向其他行业拓展,努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如下:

    1、智能手机

    2025年智能手机市场仍然乐观。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0%,达到2.952亿部,三星以5,800万台出货量占19.7%市场份额,增长7.9%;苹果以4,640万台位列第二,增长1.5%。小米和vivo分别以4,250万台和2,710万台出货量保持稳定增长。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

    在细分赛道上,折叠屏手机与AI手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IDC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约1000万台,同比增长8.3%,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0.6%,其增长动力源于便携性创新及高端用户需求,折叠屏正在通过形态创新拓展应用场景;AI手机领域亦呈现爆发式增长,IDC预测2025年中国新一代AI手机(集成生成式AI、智能体代理等功能)出货量将达1.18亿台,同比增长59.8%,占整体市场的40.7%,其中支持Harmony生态的机型份额预计超20%。以上趋势说明智能手机的技术迭代正在重塑市场格局——AI大模型与端侧算力结合,推动手机从工具向“个人智能体”转型。

    价格段分化进一步加剧市场结构性变革。IDC指出,2025年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将提升至30.9%,200美元以下低端市场同步增长至31.5%,而200-400美元的中端市场份额收缩至28.0%。这一分化反映消费两极化:高端市场由华为、苹果引领,低端市场则受益于补贴政策及新兴用户需求;同时,预计2025年中国二手手机市场规模逼近1亿台,加剧存量竞争。

    2、智能穿戴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整合到用户衣服或配件中的便携式设备,通过内置传感器、无线通信、集成芯片等技术实现信息交互、健康监测、生活娱乐等功能。2025年已被称为AI眼镜元年,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451.8万台,中国市场将达到290.7万台,同比分别增长42.5%和121.1%。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包括AI耳机、智能手表等产品。其中,AI耳机作为智能音频设备的前沿代表,融合了传统耳机功能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它使耳机成为了用户与AI互动的高频入口,能够实现语音命令控制、环境音监听等先进特性。据FortuneBusinessInsights统计,全球智能耳机市场有望在2025年增长87.5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303.4亿美元,从2025年到203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81%。智能手表是集信息处理、健康监测、智能通知等功能于一体的可穿戴设备,其功能包含健康管理、运动监测等。未来,智能手表将深化健康监测功能、拓展应用场景,并与智能家居等设备深度融合。据FortuneBusinessInsight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为335.8亿美元。预计该市场将从2025年的385.3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1,052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15.43%。

    3、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以承力为核心,由增强体(如玻璃纤维、碳纤维、PBO纤维)与基体(如树脂、金属、陶瓷)构成。根据Lucintel的数据,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对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对复合材料的发展形成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等行业是复合材料的核心应用领域。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复合材料通常被用于电池壳体的制作以及3C产品的结构件,用于汽车转向系统和自润滑轴承中增加耐磨性。

    此外,随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不断涌现,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拓展。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复合材料凭借卓越的柔韧性、高强度以及出色的耐磨损性能,已初步用于机器人的关节、连接件及外壳等关键部位,有效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与抗冲击能力。在低空经济领域,复合材料因其高强度、轻量化和优异的耐磨损特性,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机身、机翼和起落架等关键结构部件,有力推动了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

    复合材料市场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新兴应用驱动下呈现多元化增长态势,尤其在汽车轻量化、低空经济、智能手机及智能穿戴、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复合材料的需求显著提升。

    4、新能源汽车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深化转型,中国市场仍是核心驱动力。根据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预计2025年全球销量将进一步上升到2239.7万辆,同比增速达到22.8%。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2024年12月新能源车型销量渗透率达49.2%,新能源汽车正逐渐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与预测,2025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93.4万辆,同比增长40.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4.3%,同比提升9.1pcts;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700万辆,同比增长约32.1%。随着新能源车企推动智驾平权,以及车企加速新能源转型,预计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增长潜力强劲,根据IDC预测,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预计在2028年将突破2300万辆。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的研发、光学组件及可穿戴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客户提供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积极开展与消费电子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开发并生产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消费电子产品,助力发展人类智能化生活。公司秉承“以人才技术为基础,诚信经营;以品质服务为根本,开拓市场”的经营理念,通过卓越的品质、快速的响应获取客户信任,致力成为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及结构性器件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2025年上半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延续温和复苏态势,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效率优先”的战略落地,深度穿透,执行效能全面升级。报告期实现经营收入76,748.79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7.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亏损收窄至4,097.9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31.55%。

    2、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为导热散热、导电屏蔽、缓冲密封等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PMMA+PC复合材料手机背板,玻纤复合材料手机背板,精密光学器件及可穿戴组件等。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居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品牌包括三星、OPPO、vivo、Google、夏普等全球知名品牌。

    3、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由公司采购部门统一负责公司所需原材料、模具和设备的集中采购,包括签订采购合同、跟踪采购进度、协助原材料品质改善等。基于生产计划实时把控原材料需求,动态调整采购策略,实现采购订单与生产排程无缝衔接。公司能与优质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协同与精细化管控。

    (2)生产模式

    公司的产品属于定制化产品,产品生产具有交期短、种类繁、批次多、更新快等特点。因产品设计的差异性,需要根据产品的材料、生产工艺等因素进行定制化生产,公司根据订单及客户提供的需求灵活生产,分产品型号按批次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3)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由客户对公司进行“资质审核→样品测试→小批量验证”三阶段供应商合格认证,完成端到端直销服务体系,下游厂商根据市场需求直接向公司采购定制化产品,公司直接向下游客户销售,并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期限,实现账期灵活管理。

    通过“精准采购、柔性生产、直销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公司构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运营体系,在消费电子产业链中持续强化不可替代性。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始终秉承“以人才技术为基础,诚信经营;以品质服务为根本,开拓市场”的经营理念,形成了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为基础,持续进行消费电子业务的升级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拓展。智动力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将研究开发工作置于战略核心地位,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投入研发资源,掌握行业前沿技术。通过设立专门的研发中心,公司聚集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不仅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公司较强的研发能力保证了公司可以持续向市场提供质量高、性能可靠、较低成本的产品,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及优质的客户资源,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全球化的产能布局

    公司布局全球化产能,公司在深圳市坪山区、东莞市凤岗镇、惠州市以及越南永福等地设立生产基地,这种全球化的产能布局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满足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公司搭建了百级、千级及万级的洁净生产车间,满足了高清洁度要求的生产环境。此外,公司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工厂建设理念和智能制造、数控化、自动化等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交付能力。公司具备薄片材料的多层堆叠模切、激光切割、CNC精雕、分条、分切、撞色印刷、纹理设计、纹理转印、PVD、NCVM、热成型、表面硬化、自动化注塑、喷涂、组装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工艺。这些技术不仅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和性能,而且使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优质的客户资源

    公司多年来深受行业优质客户的信赖,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致力于以专业的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公司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通过品质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等多项优势逐步积累了客户优势。公司也不断积极拓展业务布局,增强客户黏性,提高业务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智动力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