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豪声电子(83870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电声行业,主营业务为微型电声元器件以及音响类电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微型扬声器、微型受话器、微型扬声器集成模组等微型电声元器件以及车船用扬声器、立式音响等音响类电声产品。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以及汽车、游艇、家庭等消费和娱乐产品领域。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如下:
(一)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以市场、客户需求和最新产品前沿应用为导向开展研发活动。公司的研发中心一直致力于微型电声元器件和音响类电声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下设开发部、技术部、模具部、工业工程部等四个子部门。其中,开发部主要负责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部主要负责生产工艺的设计与技术改进。开发部、技术部是公司日常研发活动的主导部门,负责相关领域研发项目的立项、研发项目推进和进度跟踪等;模具部和工业工程部主要是配合开发部、技术部的需要,分别完成相应模具的设计与试制以及生产设施的自动化改造升级。
(二)采购模式
公司大部分物料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为主的采购管理模式,对于部分通用性较强、较为重要的长周期物料辅以策略性备货。生产部门根据客户订单确认所需部件的库存量和采购需求,依据产品的交货日期制定生产计划并确定采购时间、采购数量、采购周期以及最高库存水平等。采购部门根据上述需求信息,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优质供应商进行持续稳定合作,根据市场状况决定交易价格并下达采购订单。
(三)生产模式
公司各类电声产品主要是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进行接单生产。整个生产模块包括生产计划和产品制造两个部分,首先由生产部门结合销售部门反馈的客户下达的订单以及近期的订单预测情况编制生产计划,组织各生产环节所需的物料供应,形成生产订单下达至各车间;然后由各工艺环节对应的车间完成各自的生产计划,并完成产品检测、包装入库。
(四)销售模式
公司的产品销售采用直销模式,具体分为境内直销和出口直销。其中,境内直销的产品主要为向消费类电子产品的ODM制造商或品牌制造商销售的微型电声元器件产品;出口直销的产品主要是为境外音响类电声产品品牌商代工生产的产品。公司首先需要通过下游客户的供应商准入与产品认证,然后进入订单响应与产品交付阶段。
(五)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生产和销售微型电声元器件及音响类电声产品等电声元器件产品实现收入与利润。公司立足于电声元器件行业,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形成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检测技术等方面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并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公司自身拥有生产经营所需的土地、厂房以及其他关键设备,并经过多年的积累,建立了良好的采购和销售渠道。在微型电声元器件业务领域,公司主要是按照下游客户的要求,提供定制化的微型受话器/扬声器及模组产品;在音响类电声产品领域,公司主要是为境外品牌商进行相关产品的代工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无重大变化。报告期后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无重大变化。
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行业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依托智能穿戴设备、AR/VR设备、智能家居、5G应用等新兴场景的结构性需求增长,整体呈现稳健扩张态势。公司管理层紧密围绕年初制定目标,结合公司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专注于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完善和拓展销售渠道,合理配置资源,注重风险防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现将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75.90万元,同比上涨12.38%,主要原因系:受益于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微电声产品发展持续向好,为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扣非前净利润3456.88万元,同比下降75.86%,主要原因系:公司前期生产经营场地搬迁完成并确认资产处置收益所致。公司前期就坐落于惠民街道惠民大道328、365号的生产经营场地签订征迁协议,其中惠民街道惠民大道365号经营场地已于2023年搬迁完毕并完成移交,该部分已于2023年确认资产处置收益。2024年一季度公司完成惠民街道惠民大道328号经营场地搬迁并移交。根据会计准则,公司于2024年第一季度确认较大规模资产处置收益,对上年同期扣非前净利润产生较大增量影响,进而导致本报告期扣非前净利润相较上年同期出现大幅下滑。
扣非后净利润为3171.68万元,同比上涨2772.64%,主要原因系:(1)受益于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销售额较上年同期稳步增长,同时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推广公司新产品,推动产品毛利率的提升;(2)公司在巩固生产体系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募投项目扩建产能,优化生产工序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促进降本增效,提升产品良率以进一步摊薄成本,深度挖掘和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从而使得本报告期扣非后净利润同向上升。
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34.04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91.38%。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13131.45万元,较期初下降0.47%,净资产为81021.44万元,较期初上涨0.64%。
(二)募集资金使用方面
为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获得持续融资渠道创造条件,以求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2023年度,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450万股,公司本次发行价格为8.8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15600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22880691.90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92719308.10元,其中扩建年产3500万只微型受话器、2500万只微型扬声器、5500万只微型扬声器集成模组项目(项目1)拟投入142719308.10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拟投入50000000.00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项目1已使用募集资金90677735.56元,项目2已使用募集资金50050529.92元。综上,截至2025年6月30日,以上项目1、2合计使用募集资金140728265.48元,占募集资金净额比例为73.02%。
(三)研发创新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新材料及新产品研发、技术工艺改进和质量控制提升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产品的中高端化发展,并不断拓展新兴应用领域。公司本期研发费用1396.05万元,同比增长8.09%。专利方面,截止2025年6月末,公司拥有授权专利共计6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
(四)公司治理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以及北京证券交易所制定的相关业务规则的要求,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舆情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构成的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确保公司规范运作。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了2次股东会,6次董事会,5次监事会,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召集、召开、表决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且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公司重大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及财务决策均按照《公司章程》及有关内控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截至2025年6月底,上述机构和人员依法运作,未出现重大违法、违规现象和重大缺陷,能够切实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公司坚持密切关注监管机构出台的新政策,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适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五)权益分派方面
报告期内,为更好地回报股东,与全体股东共享公司经营成果的宗旨,同时兼顾公司发展的需要,2025年5月16日,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预案的议案》。公司2024年度权益分配预案如下:公司总股本98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每10股派3.00元人民币现金红利(含税),共计转增3920万股,派发现金红利2940万元(含税)。2025年6月30日,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完毕,分红后总股本增至13720万股。
(六)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对投资者关系进行管理,并通过北京证券交易所官方信息披露平台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确保投资者公平获取公司信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董事会秘书负责接待投资者的来访和咨询,借助邮箱、电话、现场、网络等途径与投资者保持沟通联系,回答投资者咨询,在沟通过程中严格遵循《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的规定,依据公告事项给予投资者耐心的解答,确保股东及潜在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质询权和表决权得到尊重、保护。报告期内,公司共举行了1次业绩说明会,接待了3次投资者调研活动,公司对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等特定对象到公司现场或者网络参观调研,由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组织接待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披露。同时,公司保持与监管机构的联系和主动沟通,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公司相关事项,确保公司信息披露更加规范,从多方面维护和保障股东的权利。
(二)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微型电声元器件以及音响类电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所处行业为电声行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电声行业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为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定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等。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声分会是全国电声器件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社会经济团体,是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下属的一个专业分会。
电声行业的产品传统上包括电声元器件和终端电声产品两大类,电声元器件可分为通用电声元器件和微型电声元器件,其中微型电声元器件按照换能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微型声电换能器(微型麦克风)和微型电声换能器(微型受话器和微型扬声器)。
电声行业上游产业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和算法开发、硬件、结构件等,中游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地理优势,主要从事磁体、振膜、音圈、微型麦克风、扬声器、送话器、受话器等的生产,向中下游企业提供基础电声元器件。电声行业大中型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向产业链下游“纵向发展”,提升自身的配套研发、生产能力,从事耳机、话筒、数字视听、组合音响等电声组件和终端电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伴随着移动通讯设备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和电声元器件行业的大规模国际转移,电声元器件行业在我国经历了高速的增长,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汽车多媒体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增长给电声元器件行业带来持续的动力。同时,电子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电声元器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范围内技术的革新明显加快,新型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为上游电声元器件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声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集中分布在沿海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产业集群逐步显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山东和长三角等地,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竞争格局。中小企业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地理优势,主要从事磁体、振膜、音圈、微型麦克风、扬声器、送话器、受话器等的生产,向中下游企业提供基础电声元器件。电声行业大中型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向产业链下游“纵向发展”,提升自身的配套研发、生产能力,从事耳机、话筒、数字视听、组合音响等电声组件和终端电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当前,电声行业的主流技术路线正朝着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微型化方面,随着消费电子设备对轻薄化、便携化的需求不断上升,微型扬声器、微型麦克风等器件成为市场主流。集成化方面,电声器件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而是向多功能集成模组方向发展,如将扬声器、麦克风与音频处理芯片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化模组,不仅简化了设备结构,也提升了整体性能。智能化方面,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电声器件具备了环境感知、自适应调节等能力,如智能降噪、语音识别等功能,显著提升了产品的交互体验。这些主流技术路线的成熟与推广,为电声行业未来的持续创新与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下游应用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AR/VR设备等提供了关键支撑。
公司所处电声行业细分领域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将公司打造成为电声行业的优质企业。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