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25日收盘,赛分科技(688758)报收于20.7元,上涨2.73%,换手率16.38%,成交量6.96万手,成交额1.43亿元。
8月25日,赛分科技的资金流向如下:- 主力资金净流入112.38万元,占总成交额0.78%;- 游资资金净流入460.16万元,占总成交额3.21%;- 散户资金净流出572.54万元,占总成交额4.0%。
公司填料主要应用于生物大分子领域,目前下游客户需求呈现恢复增长趋势,特别是在国产替代的推动下,增长动力充足。公司产品涵盖抗体、重组蛋白、胰岛素/多肽/GLP-1及其他领域(如疫苗、血液制品、寡核苷酸)。随着国产填料性能提升,国产替代趋势增强,已上市药物项目的商业化变更机会增加,新药项目转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带来了填料重复采购订单。
根据现有市场了解和订单情况,预计公司2025全年业绩将保持稳健增长。分领域来看,填料市场最大的领域是抗体,其次是多肽(包括胰岛素和GLP-1),第三大领域是重组蛋白。结合上半年财务数据,抗体和多肽领域同比均有较大增幅。
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产品的毛利率差异。胰岛素和GLP-1领域的毛利率相对较低,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有一定压力,但总体价格及毛利不会有太大下降。公司竞争优势在于提供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客户支持服务,而非单纯的价格竞争。
国内创新药BD趋势呈现出交易热度高、模式升级、靶点与疾病领域多元化等特点。这对填料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市场需求增长:创新药项目的增加,特别是进入商业化阶段的项目增多,使填料需求量显著增加。- 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国内药企实力逐渐被认可,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增加,推动国产填料替代进程加快。- 推动技术创新升级:差异化靶点、双抗等新兴疗法对填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促进定制化服务发展:创新药研发更加个性化,填料企业需与CDMO、创新药企联合开发定制化填料。- 加剧行业竞争:更多资本和企业关注生物医药领域,填料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海外业务分为分析色谱和工业填料两个板块。目前海外工业填料板块处于起步阶段,需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以满足客户审计需求。分析色谱板块重点客户收入稳定,上半年注重研发创新,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海外市场主要竞争对手包括Cytiva、Thermo Fisher、Merck KGaA等。公司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平台完善、客户积累丰富、技术支持能力强。
国产替代趋势不可逆转,主要基于供应链安全、性能无本质差异、价格优势及定制化服务。出海方面,公司通过在美国建立工业填料生产基地,以本土化方式服务于欧美市场。
扬州一期产能利用率较高,扬州二期建成后将能满足大客户未来大规模采购需求。例如,某客户计划后续建5个工厂,单次采购量将达5-6万升。
重组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已进入产业化爆发期,公司成功开发并商业化生产了多种不同粒径的琼脂糖基质MMC复合模式填料,适用于多种亚型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纯化,未来有望成为该细分领域核心供应商。
全球肥胖人口预计2035年突破40亿人,中国超重/肥胖人群超5亿人,GLP-1类药物渗透率将从当前不足5%增至2030年的25%,催生国内市场800亿元、全球1600亿美元市场。公司技术支持团队开发了GLP-1药物纯化平台化工艺,Bio-C8(2)反相填料产品和Generik MC-HIC Butyl系列疏水填料产品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3,009.00万元,同比增长177.51%。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