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招商南油(60197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公司所属行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的水上运输业。水上运输业按照运送货物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干货运输、液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干货运输包括件杂货运输和散货运输等,液货运输包括原油运输、成品油运输、液化气运输、化学品运输和沥青运输等。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营业务
招商南油是招商局集团旗下从事油轮运输的专业化公司。公司实施“专业化、差异化、领先化”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为全球中小船型液货运输服务商,立足于液货运输主业,秉承并聚焦于成品油、原油、化学品、气体运输等具有相对优势的市场领域,拓展船员劳务等关联业务,努力形成“油化气协同、内外贸兼营、江海洋直达、差异化发展”的业务格局,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和穿越周期的能力,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中小船型液货运输服务商。本报告期末,公司运营船舶74艘(含外部入POOL船舶11艘),共284.61万载重吨。公司主要经营海上原油、成品油、化工品和气体等运输。主要通过期租租船(包括租进、租出)、参与市场联营体(POOL)运作、与主要货主签署COA合同、航次租船以及光船租赁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原油运输方面,公司主要从事国内沿海原油、外贸原油和内外贸燃料油运输。其中,国内沿海原油和燃料油运输主要包括渤海湾地区、海进江以及长江口、宁波和舟山地区等区域;外贸原油和燃料油运输主要包括东南亚、东北亚和澳洲航线。成品油运输方面,公司主要从事国际和国内沿海成品油运输,国际成品油主要运营区域在苏伊士以东,包括东北亚、东南亚、澳洲以及印度中东和东非南非等区域,少量涉足美国、欧陆等区域;国内沿海成品油主要营运区域为国内沿海港口和长江下游干线段。化学品及气体运输经营区域为国内沿海、远东和东南亚航线等。船员劳务是公司拓展的航运相关业务,主要是利用自有船员和外聘船员开展船员外派劳务。
(三)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内外贸油品、化学品和气体运输业务。主要采取航次租船、定期租船、COA及参与市场联营体运作(POOL)的经营模式。
1.航次租船
航次租船(程租)是指根据船舶前一航次即将空放的时间和地点,综合考虑市场形势,选择最恰当的时机,与租家直接协商或通过经纪人以洽谈形式,在现货市场上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以签订航次租船合同形式进行经营。
2.定期租船
定期租船(期租)是指船东把船舶租予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如一年)内使用。在租约期内,承租人根据租约规定的允许航行区域自行营运,如安排揽货、订立租约、挂港、货载及调度等。在此期间船长在经营方面服从承租人的命令,租金则以每天或每载重吨为单位按固定期限支付。在期租方式下,船东将船舶出租给承租人并不涉及对船舶占有权的丧失,只是向承租人提供一种租船服务。
3.COA
COA合同即包运合同,是承运人在约定期间内分批将约定数量货物从约定装货港运至约定目的港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该模式有利于保证船东货源的稳定,也有利于保证货主长期运输需求的稳定,同时在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经营收益的大幅波动。与单航次租船相比可以获取稳定的货源和相对固定的收益;与定期租船相比,参照现货市场定价,保留双方获取市场化收益的机会。
4.POOL
POOL是一种船东的联合组织,由数家船东将同类型船舶组建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POOL在市场上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洽谈承租、期租、包运合同等业务,按照事先约定的协议统一收取运费,分配经营利润。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复杂,部分经济体实现增长,但整体仍面临诸多挑战。贸易形势有积极变化,但通货膨胀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依然影响经济稳定。
(一)国际原油价格
上半年,国际油价在“地缘扰动-供应过剩-需求疲软”的三重压力下,呈现震荡下行趋势。1月布伦特原油因地缘风险冲高至82美元/桶;2-3月因俄乌和平预期升温、OPEC+退出减产计划,油价回落至70美元/桶以下;4月受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引发衰退恐慌及OPEC+超预期增产影响,布伦特原油跌至60美元/桶;5月因中美关税缓和短暂反弹,但OPEC+增产预期及美债危机压制涨幅;6月因地缘冲突刺激油价脉冲式冲高后再度回落。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70.81美元/桶,较去年同期下跌15.12%。
(二)国际成品油运输市场
上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炼油利润率下降,成品油贸易套利收窄,Kpler数据显示,成品油海运量上半年同比下降4.3%。成品油运输指数(BCTI)年内最高点为848点,最低点为571点,均值为683点,较去年同期均值996点下跌31.43%。
国际成品油运输市场运价延续2024年下半年以来波动态势,同比高位回落。以MRTC7线(新加坡-澳大利亚东海岸)为例,2024年上半年平均TCE约为37,717美元/天,2025年上半年平均TCE约为19,101美元/天,同比下降49.36%。
在运力供应方面,新造船订单明显放缓,新交付运力增加,老旧运力退出迟缓。今年上半年已交付MR36艘、LR229艘,预计下半年将交付MR67艘、LR224艘。同时,全球油轮拆解量与2024年基本持平,船队老化加剧。
(三)国内成品油运输市场
国内成品油运输市场持续承压。一方面,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与新能源替代加速的双重影响,成品油终端销售受阻,导致运输需求低迷、货源稳定性下降。另一方面,国际油价波动及炼厂利润下滑致使国内炼厂开工率普遍下降,成品油供应同比收缩。2025年上半年主营炼厂平均开工负荷为78.32%,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山东独立炼厂受成本攀升及消费税政策调整影响,其常减压装置平均开工率跌至53.87%的近年低点,同比下降6.28个百分点。
运力需求结构转向小型化。为降低运营成本,福建、江苏等省份炼化企业及仓储方持续压缩罐容,导致接卸能力受限。两省的主流运输需求已集中于6000-8000吨级船舶。
(四)国际原油运输市场
上半年,国际原油运输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受美洲原油出口扩张和亚太炼厂产能提升驱动,美亚长航线运输量稳步增长,叠加红海局势动荡导致的绕行好望角现象,运输吨海里需求增加。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相对稳健,为27,939万吨,同比小幅增加。原油运输指数(BDTI)年内最高点为1,152点,最低点为799点,均值为969.26点,较去年同期均值1,229点下降21.13%。
(五)国内原油运输市场
上半年,国内原油运输市场呈现多空交织的局面,运输总量同比小幅增长。一方面,传统油品消费需求持续收缩,抑制了炼厂开工积极性;另一方面,沿海港口物流效率提升和直达航线优化改善了运输条件。中石化胜利原油自2024年9月底新增转水需求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原油转水市场需求的下降。虽然中国整体进口原油规模保持稳定,但炼厂通过国内转水的运营策略调整,客观上促进了内贸水运量的结构性增长。
(六)化工品运输市场
国内方面,根据油化52HZ数据统计,上半年内贸液体化学品海运量为2,346.4万吨,同比减少2%;2025年上半年内贸活跃运力218艘/月,同比减少10.7%;船东通过兼营运力投入外贸市场调节,保持内贸市场供需相对平衡。同时国内化工产品终端需求侧支撑有限,市场运价处于回落阶段。
国际方面,上半年,受地缘冲突、中美关税不确定性及终端需求复苏乏力等因素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呈现阶段波动,亚洲外贸近洋大宗基础商品运输市场受其影响市场运价高位小幅回落,精细化工产品市场保持相对稳定,加之汇率优势和对流机会较多,外贸领域仍具备较强的结构性吸引力。
(七)气体运输市场
上半年,中国乙烯市场供需格局保持稳定,价格总体平稳。随着国内检修装置陆续复产和下游需求稳步回升,市场供需趋于平衡。在成本支撑增强和库存压力缓解的双重作用下,乙烯价格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数据显示,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达6605万吨,同比增长3.9%,有效带动乙烯水运需求增长。与此同时,国内乙烯产能持续扩张,叠加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高端乙烯产品需求提升),为乙烯运输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