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远东股份(60086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创立于1985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智能缆网、智能电池、智慧机场龙头/领跑企业,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服务商。
2、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说明
(1)智能缆网
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部署2025年能源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全国发电装机达36亿千瓦、新增新能源发电2亿千瓦以上等目标,强调新能源市场化消纳,健全绿电直供、绿证交易等机制,实现能源工作从政策导向向机制建设转变。在“新基建”“碳达峰、碳中和”“数字中国”等背景下,特高压建设、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新能源基础建设、海洋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将进入投资体量迅速增长阶段。
特高压电网投资体量持续扩大。2025年,电网工程建设投资预计将超8250亿元,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特高压项目前期工作有望加速推进,并迎来核准开工高峰。2025年6月,国家发改委分别核准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蒙西至京津冀±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特高压工程作为投资重点方向,不断释放建设潜力。2025年7月19日,备受瞩目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将建设5座梯级电站,其装机容量高达6000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的规模。
清洁能源保持高速发展。2024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风电方面,据《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破10万亿,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8.2%,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海缆市场规模将达460亿元;核电方面,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核电建设明显提速。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2040年我国核电装机需达到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光伏方面,根据CPIA数据,202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计215-255GW,全球占比超40%。
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线缆需求爆发式增长,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基于“大数据+大计算量”模型的新兴应用不断涌现,数据传输需求持续扩大。高速铜缆连接凭借低成本和高传输速率等优势,根据Lightcounting最新预测,有源电缆(AEC)、数模转换器(DAC)和有源光缆(AOC)市场预计将从2023年的12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28亿美元,AOC预计每年将增长15%左右,DAC预计将以每年约25%的速度增长,AEC预计年均增长率约为45%。据中金公司预计,2030年全球具身机器人线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2亿元,2024-2030年CAGR达51%。
(2)智能电池
储能方面,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420-450GWh,增速超过30%,储能系统出货量240-260GWh,增速超过40%。截至2024年末,我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飙升至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相较于“十三五”末实现了20倍的飞跃式增长。
高端消费类电池由于锂电池在轻量化、环保和整体性能等方面的优势,“锂电替代铅酸”正加速推进,驱动着小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近年来AGV小车、洗地机和升降机等小动力锂电池新兴应用兴起,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服务和家庭领域等多场景应用的加深,2035年将同步带动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出货量有望攀升至72GWh,市场规模达到360亿元,成为拉动小动力电池市场增长的新引擎。
铜箔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其产能、产量、销量及销售收入均保持持续上升势头,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家“反内卷”相关政策的提出,行业正迎来积极变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望带动锂电铜箔加工费逐步回升,推动行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受益于AI技术进步及消费电子、服务器需求增长,PCB铜箔需求将持续提升,高端品类更紧俏。据中信证券预测,2023-2030年全球高端PCB铜箔需求CAGR或达10%,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360亿元。中信证券预计,2030年国内厂商或拿下15%市场份额(对应54亿元),2023-2030年CAGR将达42%。
(3)智慧机场
民航基础设施是关键根基。截至2024年末,我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稳健增长至263个,为构建完善的民航运输网络奠定基础。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到2025年民用机场总数将增至770个(其中民用运输机场270个,通用机场500个);《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2035年将建成民用运输机场约400个,这意味着2023至2035年间,年均新增运输机场将超11个。
通用航空领域,也迎来政策利好下的黄金发展期。截至2024年底,我国通用机场475个,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推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传统通用航空转型升级与新兴无人机产业创新,到2030年,低空经济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以通航飞行活动与无人机运行为核心的新生态,将持续扩充航空人口规模,对整个航空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有力驱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催生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航空出行需求攀升的大背景下,据TheInsightPartners研究统计,全球机场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778.53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391.44亿美元,预计2022-2030年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7.5%。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电能+算力”深耕三大主业,经营业绩实现可持续增长,核心发展势能持续释放,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公司发展势头强劲,业绩稳健,实现营业收入129.76亿元,同比增长14.38%,创同期新高,其中第二季度为81.02亿元,环比增长66.24%,创单季度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10.60%,其中第二季度为0.98亿元,环比增长112.4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3亿元,同比增长220.68%;期间费用率8.54%,同比降低1.76个百分点;员工数量8008人,人均营收162.04万元,同比增长21.49%。
*全力拓展人工智能、算力和机器人新兴市场,实现营收4.87亿元,同比增长204.61%,第二季度环比增长377.25%。
*针对新兴市场,公司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新技术突破。重点推进液冷技术、超导带材、可控核聚变电缆等研发生产;推进HVLP等高速PCB铜箔、固态电池用镀镍铜箔等研发生产及服务头部企业BBU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积极拓展全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研发与布局。
*公司持续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完成回购1.97亿元、公司董事长增持超3000万元,同时推出1.2亿元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
1、智能缆网
公司智能缆网实现营业收入114.86亿元,同比增长11.64%,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75.76%,获得超千万订单125.66亿元,同比增长20.68%,持续巩固行业领先优势,在特高压、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信数据空间、算力中心等领域及国际市场拓展上持续突破。
清洁能源:构建绿色低碳核心能力,驱动社会能源结构转型
海洋工程:远东南通海缆数智灯塔工厂一期完工投产,公司已拥有大长度750kV及以下交流、±640kV及以下柔性直流光纤复合海缆全流程生产制造关键技术,拥有在线除气、高可靠软接头等核心专利技术,公司成功交付山东烟台崆峒岛项目、国投电力东乌垞渔光互补光伏等海缆工程项目;同时,110kV、66kV海缆项目订单取得重大突破,并与华电新能源、上海电气等成立合资公司,加快拓展国内外海上风电及岛屿互联市场版图。
风电:公司核心产品“风力发电用电缆”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目前已形成覆盖0.6/1kV至64/110kV全系列风电机组专用扭转电缆、铝合金塔筒电缆和耐高温电缆的产品矩阵,通过与全球顶尖风电整机制造商深度合作,长期稳居市场份额前列。公司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三峡阳江青洲七海上风电场、土耳其穆特鲁国际风电场、智利Pemuco国际风电场等建设,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走廊提供支撑。
核电:公司攻克抗辐照、耐高压、长寿命等技术难题,产品通过IEEE383、RCC-E等国际认证,是国内首家满足“华龙一号”国内外首堆需求的企业,核级电缆已应用于30余台核电机组。同时,公司产品已应用可控核聚变试验项目(EAST),联合头部科研机构、院校共同推进超导带材、可控核聚变电缆的技术攻关,加强与BEST等合作。
水电:公司产品已应用于长江三峡输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雅下工程等。在白鹤滩水电站项目中,公司专供首批水电站深井泵用垂吊敷设电缆,并提供涵盖保护措施、敷设方案等的专业技术支持;公司将持续为国家超级工程添砖加瓦,为大国重器贡献力量。
光伏:公司聚焦分布式、集中式、水上及海上光伏场景,提供定制化选型与施工方案。公司服务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新能源项目——达拉特旗50万千瓦防沙治沙光伏一体化项目、青海同仁400MW光牧储综合一体化项目、坦桑尼亚希尼安加50MW光伏项目等。
储能:公司已开发储能电池直流侧连接用电缆、交流侧电力电缆及防鼠蚁类定制化系列产品,通过多国认证,具备耐寒、耐酸碱、耐老化等特性,可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公司服务甘肃省“十四五”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嘉峪关500MW/1000MWh独立储能项目、深能景洪200MW/400MWh共享储能项目等。
智能电网:以技术突破领跑行业,赋能电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公司研发的56%IACS高强高导铝合金绞线中标南网科研示范项目,其强度与导电率综合性能目前位居行业首位;针对特高压输电工程的不同应用场景,开发高导电率导线、大截面导线、大跨越导线、特种导线等40余种,适配高海拔、大跨越等复杂地理环境,其节能导线产品可将导电率提升1.3%到3.8%,已服务白鹤滩—浙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全国30多条特高压线路,强化国家电力骨干网保障能力。
人工智能:深化头部企业,赋能科技发展
人工智能算力:实现全球领先人工智能芯片公司高速铜缆、智驾数据传输线、车载线、电源线及连接器等批量供货;加快液冷等研发测试生产。
机器人:专注于柔性拖链线缆与机械臂游动线缆,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与专精特新场景,已服务三一机器人、迈赫机器人等客户,并与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优必选、智元等深化协同,提供手指/关节/本体用电线及线束、数据与视频传输线缆等定制产品,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
高速通讯:打造覆盖数据中心全场景的线缆产品矩阵,参建多项国家及行业标杆项目,包括“东数西算”工程中卫节点——中国移动(宁夏中卫)数据中心、全球首个“风电直供+液冷”零碳数据中心——阿里巴巴张北云计算数据中心、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中国电信上海临港数据中心等标杆项目;同时布局G.652、G.657及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G.654光棒及全系列光纤光缆产品、G兆级超算中心特种光纤光缆等,全面覆盖数据中心、运营商市场。
智能制造:强化技术赋能,提升产业安全能级
针对半导体制造、超算中心等高端场景,研发芯片集成微型传感器与AI算法的智能电缆系统,可实时监测电缆温度、绝缘状态、负载波动等近20项关键参数,故障定位精度达厘米级,持续服务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头部客户。同步推进消防应急线路产品研发,完成样品试制并送第三方型式试验,前瞻布局特殊场景安全保障需求。
智能交通:技术领跑全球,支撑新能源交通升级
自主研发的美标轻型直流及液冷大功率充电电缆保持国际领先,与安费诺、信邦、特来电等企业深度合作;推出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高压线、耐火高压线等系列产品,为蔚来、沃尔沃等车企提供高品质配套;与安费诺联合研发的耐高温高柔性液冷电缆,耐温达150℃,柔软度提升超50%,已批量供应欧美市场;合作开发的兆瓦级超充电缆支持最大3000A充电电流,适配重型卡车快充需求,目前进入欧美市场,加速全球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升级。
2、智能电池
公司智能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40.13%,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减亏1.53亿元,签订合同16.88亿元,同比增长121.18%。聚焦高端产业赛道,加速推进海外布局,高容量电芯技术引领行业,储能业务实现突破。
储能领域: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场景落地,推出PowerSTROM7000液冷储能系统、PowerPLANT520PLUS户外储能一体柜、PowerXS8PRO升压堆叠电池等多款核心新品。公司为全国最大组串式储能电站——河北衡水200MW/800MWh项目及中天钢铁等工商业项目配套储能系统,国内外标杆项目加快落地,同时,公司与宁德时代、海尔新能源等建立战略合作,凭借“技术+场景+生态”协同加速全球储能布局。
消费电池领域:聚焦高附加值赛道,圆柱电芯通过CCC、UL、IEC等认证,高容量电芯成为重要增长点,同比增长125.47%。公司深化机器人、低空经济、智慧家居、轻出行等多场景应用,并延伸至BBU、医疗健康等新领域。同时,前瞻布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加速材料与工艺突破。
铜/铝箔领域:紧贴电池企业高性能、低成本迭代趋势,持续优化产品与客户结构,提高高抗拉、高延伸、极薄铜箔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聚焦头部客户,深化定制服务与战略合作。同时,加快推进HVLP等高速PCB铜箔、固态电池用镀镍铜箔等研发与应用,构建长期技术与市场优势。
3、智慧机场
公司智慧机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37.46%,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87.56%,签订合同17.09亿元,同比增长76.17%,业务规模与盈利水平持续提升。公司持续深化拓展海外市场,设立澳门分公司,以港澳及大湾区为支点加速国际化进程;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新兴赛道,成立低空经济研究院,构建全链条服务能力,相关项目快速落地,有效培育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市场拓展方面,公司中标三亚凤凰、厦门翔安、上海浦东、乌鲁木齐天山等多个重大机场项目,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公司在建工程项目达60个(其中国内51个、海外9个),稳步推进长沙黄花、太原武宿、香港及尼加拉瓜蓬塔韦特等国内外重点机场项目建设,核心供应商优势地位持续强化。
智慧化升级成效明显,公司自主研发的灯光站运维管理平台已在北京大兴、济南遥墙等多个机场应用,智慧服务实现商业化落地,“科技+服务”模式竞争力凸显,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