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信科移动(68838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之“C392通信设备制造”。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C3921通信系统设备制造”。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属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网络设备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制造”。
1、行业发展阶段
①我国5G网络建设保持引领地位并率先向5G-A迈进,全球6G竞争进入关键布局阶段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基本完成5G网络在城市地区的覆盖,并逐步向乡镇和农村地区拓展。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基站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6%以上,实现了“乡乡通5G”,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90%,圆满完成了“十四五”规划建设目标。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5G基站数量达到454.9万个,较上年末净增29.8万个,占移动电话基站总数的35.7%,但新增5G基站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我国正积极推动5G向5G-A网络升级,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已公布5G-A商用计划和实施进展,推进三载波聚合、RedCap等5G-A技术的规模商用部署,已在300多个城市部署5G-A网络,预计到2025年底将突破6000万用户。
全球6G竞争已进入关键布局阶段,ITU已明确6G发展时间表:2025年启动技术标准化工作,2029年冻结首个标准,2030年实现商用。全球各国正加速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频谱资源争夺。我国将6G纳入未来产业培育体系,依托IMT-2030推进组统筹产学研力量,并主导3GPP首个6G标准立项。
②5G-A+AI融合创新为各行业场景提供深度赋能
2025年,5G规模化应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向纵深拓展,5G-A加速与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等融合创新,通过通感一体、RedCap等技术提升网络能力,并超前布局6G等未来产业,强化太赫兹通信、星地融合等关键技术攻关。
5G-A与AI融合为各行业场景提供深度赋能。目前,“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已超过1.85万个,5G应用已渗透至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相关案例总数超过13.8万个。在矿山和港口领域,5G-A与AI应用已实现规模化复制,成功推动矿山智能化开采与安全管控、港口自动化物流与混行管理,助力产业降本增效。在医疗和教育领域,5G-A与AI应用实现了全流程、全场景覆盖,支持远程医疗与AI诊断以及智慧教育的个性化赋能,促进公共服务的高效便捷与均衡发展。在工业制造领域,5G-A网络为AI调度提供支撑,赋能柔性制造与生产企业能效优化。5G-A与AI的融合正推动各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AI市场规模将破万亿,技术红利持续释放。
③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我国低空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预期未来五年将迎来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万亿元,低空经济将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增长引擎。政策层面,低空经济2024年和2025年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30个省区市出台专项规划,如北京打造技术创新先导区、上海建设虹桥低空经济产业园。应用层面,深圳开通无人机航线250条,实现医疗物资跨海运输;美团无人机配送日均订单超60万;低空旅游、电力巡检等领域效率提升50%以上。
国内星座启动规模建设,卫星互联网迈入商用阶段。国网星座2025年以来已完成低轨02组-09组卫星发射,发射频次明显加速;千帆星座目前已发射卫星90颗;吉利星座在轨卫星30颗,已覆盖全球90%的区域。我国卫星互联网有望在短期内完成低轨星座基本组网。长期来看,其应用将延伸至海洋作业与科学考察、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监测等领域。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网络的融合是行业主要发展趋势,将与5G/6G进一步融合构建天地网络。
2、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聚焦“空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主业,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持续深化移动通信标准制订、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落地,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稳步提升。
(1)技术地位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及核心技术培育,汇聚了国内外知名的通信技术专家,并在ITU-R、3GPP、IMT-2020(5G)推进组、IMT-2030(6G)推进组、CCSA等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为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及其演进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布局,是全球3G、4G和5G移动通信标准的重要专利权人,标准专利数量全球排名前十,5G标准提案数全球排名第七,并多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金奖、专利银奖。公司参与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公司围绕6G能力增强、性能提升以及网络变革进行6G科研布局,重点聚焦超维度天线、以用户为中心的端到端分布式智治网络、星地融合、内生智能、通信感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方向。同时,公司积极推进6G标准化工作,2025年上半年新增6G专利132件,6G学术论文5篇。
(2)市场地位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领域,全面入围国内通信运营商集采招标,是国内5G-A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天馈和室分设备领域,在国内市场份额持续保持行业第一梯队,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移动通信技术服务领域,移动通信网络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运营商总投资下滑的背景下实现中标额、市场占有率双提升;行业应用领域,在交通、能源、教育、数字园区、社会治理、水利、仪器仪表等领域积累较深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卫星互联网领域,公司保持先发优势,持续加强与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的业务合作,提升公司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专注于空天地一体的移动通信主业,面向5G新生态、6G预研、面向数字化转型,为各类客户提供空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网络产品、技术服务及综合解决方案。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持空天地一体的移动通信主业不动摇,坚定“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信念,围绕“跑赢5G大盘、聚焦寻求开源、持续提质增效、减亏倒逼改革”的经营思路开展工作,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务结构,优化管理体系,坚持自主创新,加大市场拓展,持续提升经营质量。
(一)主要经济指标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2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87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减亏超过1500万元。
(二)业务及市场拓展
1、国内运营商市场,稳居核心赛道,增强竞争能力
主设备业务,围绕“口碑前二”目标,纵深推进“极简精品网”行动,中标中国移动5G七期集采项目,2.6G份额较现网提升43.7%;中标中国电信中高频七期集采项目,中标份额同比提升,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前瞻布局5G-A赛道,积极跟进运营商5G-A建网需求,加速提升市场渗透力,全力保障试点建设,提升市场份额。
天馈及室分设备业务,继续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天馈设备集采综合市场份额第一,省采综合市场份额第二,室分设备综合市场份额保持前二。新商业模式拓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中标运营商研究院5G小基站委托生产及服务项目,框架金额超过1亿元,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能。服务业务,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及服务能力,驻地网和设备安装及配套业务上半年中标额整体优于去年同期。依托AI和通信解决方案创新开源,公司将自研领航通信大模型部署在自智网络平台(HiNet)中,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运维、优化等服务业务,帮助客户提升网络数智化能力,持续夯实服务业务竞争力。
2、国际市场,聚力攻坚破局,构建发展新格局
整合公司资源形成攻坚合力,支撑国际市场拓展,推进更高质量国际合作。扩大客户连接,加速“走出去”步伐,借势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等国际平台,展示公司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深度挖掘国际市场商机,开展国际客户交流和高层拜访,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加大国际市场资源投入与营销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推进“根据地”和“稳定产粮区”建设,实现多点突破,主设备业务中标非洲乌干达项目,天馈及室分设备业务在欧洲、拉美、中东及非洲等区域中标多个项目,国际市场影响力持续攀升。
3、行业应用市场,协同创新赋能,驱动规模增长
强化内部协同机制,通过联席会、联合专班等模式提升客户连接密度,融合定制化解决方案,开源能力显著增强,行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4.8%。能源市场,签署矿用、电力等多个无线专网项目,夯实行业领先地位。交通市场,全力推进5G-R工程试验线测试,一阶段静态用例测试结果处于第一梯队,率先完成工程试验线正线基站安装并启动调试工作。教育市场,成功入围团中央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企业命题征榜,举办第十二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省赛,深化产学研融合。仪表业务,培育新增长点,在芯片厂商取得突破,积极拓展车企市场。
4、新业务市场,加快前瞻布局,抢占发展机遇
卫星互联网业务,保持先发优势,不断完善产品序列,全面支撑卫星互联网重大工程建设,深度参与在轨试验验证。积极布局新项目,完成卫星载荷一体化总体设计,面向民商用卫星互联网市场与多家卫星平台单位达成战略合作。紧跟客户组网需求,成功签订新合同,全力确保产品交付。
专利运营业务,深化产出线管理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专利运营增收。2025年上半年新增一家终端厂商双边许可,不断在专利运营领域创造核心价值,彰显技术沉淀优势。
(三)科技创新,锚定前沿领域,提升行业话语权
公司锚定5G-A与6G标准化,以持续领先的技术实力稳固全球标准话语权,联动运营商及主流厂商深化技术交流,展现行业影响力。
聚焦5G-A创新,持续推动5G-A落地。全面参与Rel-19标准化工作,在AI、MIMO、节能、定位、通感等方向开展技术预研,提交超过10项Rel-20技术方案;上半年3GPP标准影响力总体排名前8,牵头国际标准立项5项,牵头国家通信行业标准立项2项;推出业界独有的64T128R增强型通感一体AAU,彰显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落地能力。
推进6G技术预研成果标准化工作,向全球发布重要创新成果。开展超维度天线等17项6G关键技术研究,发布星地融合、独立组网设计和用户为中心网络等方向的最新成果;搭建6G技术验证平台,进行14项6G重要特性研发;申请6G专利132件,发表6G论文5篇;发布《2030移动信息网络十大趋势》、基于RHS的新型天线阵列(第二代)等,牵头3份6G白皮书,引领技术创新方向。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低时延、低功耗4G/5G双模小基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加2025国际星闪联盟产业峰会,获得星闪互联互通专项贡献单位奖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水源供水保障与智慧调控技术”项目团队获得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行业影响力持续攀升。
(四)深化改革,激活内生动力,筑牢发展基石
严格落实国资委深化改革专项提升行动要求,部署2025年国企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并高效推进,荣获国资委2024年科改示范企业考核优秀评级。
召开以“文化聚势价值共创——以客户为中心、敢闯新路启新程”年度企业文化大会,凝聚全员共识,锻造“坚定信念、敢闯敢打”的精神内核。组织召开战略研讨会,推进三年滚动规划和十五五规划工作,锚定长远发展方向。
坚定推进业务体系、管理体系变革,促进战略落地执行。加强市场体系的组织能力建设,提升开源能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落地,完成中、高层管理人员竞聘,年轻干部占比提升10%以上,干部市场化退出率和轮岗率均超过20%,激活团队活力。完善绩效小组工作机制,有效支撑公司经营管控。
提升技术体系面向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做实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专家走一线客户活动共计172次。变革产品与技术决策委员会,设立技术分委会和产品分委会,实现技术决策与产品决策分离。制定发布《技术专家管理办法》,构建专业化人才发展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