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福莱新材(60548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的情况说明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颁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C制造业-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属于“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大类中的“C2921塑料薄膜制造”小类,具体细分行业为功能性涂布复合材料制造业。我国功能性涂布复合材料行业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宏观管理;由于公司产品原材料绝大部分为石油化工品,公司受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自律监管。功能性涂布复合材料制造行业近年来受到政府的多个政策鼓励,同时,新材料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下游印刷、包装、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也同样受到国家的政策鼓励和扶持。
公司为国内喷墨打印复合材料行业首家实现基膜、胶水、涂布一体化的企业,产品主要分为广告喷墨打印材料、标签标识印刷材料、电子级功能材料、功能基膜材料、胶粘材料等工业消费品及高端智能装备。
全球广告喷墨打印材料市场规模保持稳定,随着个性化营销需求爆发、新兴场景涌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向“小批量个性化”转型。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技术与品牌优势占据主导,而众多中小企业竞争激烈,日趋向头部企业集中。公司为国内广告喷墨打印材料的龙头企业,在广告喷墨打印材料行业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同类产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江苏源源山富数码喷绘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艺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尔股份(002825.SZ)等。作为广告喷墨打印材料工艺上的延伸,家居装饰材料涵盖装饰画、影像、家装、数码烫印等领域,受益于家居贴新服务、局改市场以及“以旧换新”,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日化、医药、化妆品、小家电以及电商、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国家产业整合、绿色环保等管控措施相继出台,我国标签标识印刷行业获得了快速增长,产能集中度逐步提高,市场空间广阔。TheBusinessResearchCompany发布的《2024年全球标签印刷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标签印刷市场规模已达到461.40亿美元,并且由于近年来全球标签印刷市场的快速发展,其预测2028年全球标签印刷市场规模将达到640.10亿美元。智研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我国不干胶标签产量由71亿平方米增至97亿平方米,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11%。市场规模方面,由214.34亿元增至318.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44%。智研咨询预测,我国不干胶标签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3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度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5%,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转变,快递业务量持续攀升,加速标签需求释放,其中生鲜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具有独特的防水、防潮、耐油、抗化学品、耐磨性、耐候性、精细印刷等优势的薄膜类热敏材料标签替代热敏纸标签的趋势。公司标签标识印刷材料主要客户包括艾利丹尼森、芬欧蓝泰、冠豪高新、江苏金大等行业龙头企业,良好的客户基础使公司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根据QYResearch数据,2025年,全球包装材料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万亿美元,其中我国以政策扶持、产业链整合及消费升级为核心驱动力,占据亚太市场45%份额。环保型水性预涂包装材料具有易于降解的优势,可以取代PE淋膜作为新的食品包装材料。随着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等标准的出台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各地“禁塑”“限塑”相关新规的陆续施行,依法禁止、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动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环保包装材料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电子级功能材料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和汽车电子领域。根据IDC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回升至12.4亿部,同比增长6.2%;2024年全球PC市场出货2.627亿台,同比增长1%。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电子级功能材料各企业间的整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3M、德莎、日东电工等国际知名企业为行业内的先导者,国内从事电子级功能材料制造的厂商众多,少数起步较早且已经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厂商凭借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和自主研发,已经掌握部分高端材料的生产技术,并将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工艺上持续突破,不断缩小与3M、日东等国际巨头的差距,从而在消费电子领域、汽车电子领域逐步推进国产替代。当前以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正重塑产业格局,智能终端设备普及率持续攀升,折叠屏手机、AR眼镜等创新产品年销量呈指数级增长,驱动产业链向高端化转型。根据Trendforce,2025年第一季度OLED显示器出货量突破新高为50.7万台,同比增长175%,同时预计2025年OLED显示器面板预计出货量达340万片,年同比增长69%。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行业日益趋向轻薄化、柔性化等趋势发展的背景下,电子级胶粘材料需满足优异的粘性、耐候性和绝缘性等要求,电子级保护材料需具备卓越的抗划伤、抗冲击及耐化学腐蚀等性能。公司在上述领域积极布局,下游产品的技术升级推动了市场的需求,力争成为该赛道中有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功能基膜材料包括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和改性聚酯收缩膜(PETG)系列产品。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系列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BOPP行业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BOPP薄膜以其质轻、印刷性能好、环保等优势,成为了包装行业的首选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烟草、电子、光电等多个领域的包装,国内的市场参与者主要有德冠新材、国风新材等公司。改性聚酯收缩膜(PETG)系列产品作为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的新兴应用材料,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具有便于回收利用和无毒无味的特点,随着全球环保和健康政策的升级,PETG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增长潜力,主要应用于饮料瓶的收缩套标、化妆品等个人护理产品的包装、酒类包装等,特别是在替代存在健康风险的PVC收缩膜方面表现出色,对于异形容器有优良的适应性,提供了美观和冲击性的宣传效果,成为了理想的新型包装材料。目前市场参与者在国际市场上主要有美国伊士曼、韩国SK化学等公司;在国内市场,辽阳石化、华润化学、合复新材等公司也在积极参与PETG的生产和市场拓展。总体来看,BOPP和PETG材料不仅在包装行业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为塑料薄膜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胶粘材料行业,同样催生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数码喷绘打印材料、电子、航空、智能制造、高速铁路、建筑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需要胶粘剂具备良好的耐候性、耐紫外线性能、耐热性和抗化学腐蚀性。对于环保型胶粘剂,如水性胶和UV固化胶,因其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备受广泛应用。胶粘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不仅能够满足特殊功能的需求,还能够推动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适应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在基膜生产所需的核心高端智能制造设备依赖于国外进口,全球行业高端智能设备市场主要有德国布鲁克纳、多尼尔,法国伊索普,以及日本制钢所和东芝等几大公司。布鲁克纳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其旗下的布鲁克纳机械公司在塑料薄膜双向拉伸生产线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为了响应“制造强国”国家战略,填补国产空白,推动行业高端智能制造设备的国产替代,公司利用多年来在涂布材料领域所形成的设备制造技术储备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聚焦于“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和突破,进军基膜高端智造设备领域。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公司主要产品和用途
公司产品主要为广告喷墨打印材料、标签标识印刷材料、电子级功能材料、功能基膜材料、胶粘材料等工业消费品及高端智能装备。
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深耕功能性涂布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利用涂布及复合工艺技术,将吸墨材料、压敏胶、导电材料等与高分子薄膜材料复合而成,使材料具有吸墨、粘结、保护、导热、导电、绝缘等特定功能,产品广泛应用于广告宣传品打印、标签标识及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
广告喷墨打印材料是一种广告喷绘面材,在基材表面进行涂层处理,使材料表面在进行喷墨打印时具备更好的色彩、更多的艺术变化、更多的元素组合、更强的表现力,满足顾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为方便使用产品,在基材层背面涂胶,撕去离型层即可依靠胶粘层粘贴在玻璃、墙面、地板、车身等多种物体上。公司的核心技术为对基材涂布一层具有吸墨性的多孔性结构材料,形成吸墨涂层,提高承印物或打印介质的光泽度、色彩清晰度以及色彩饱和度等性能。本产品主要用于室内外实体广告宣传品打印及影楼产品装饰等,如商场百货、地铁、机场、展会、超市、餐厅、公共交通枢纽等场景的展览、展示和各类装饰画裱膜等。
3、公司主营业务的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设置了专门的采购中心负责公司原辅材料的采购,主要包括PP合成纸、PET膜、PVC、CPP膜、胶水、各种纸类等,采购中心对于每种大类物资的采购均设置采购专员专项负责。公司生产所需原辅材料的日常采购采取“以产定购”的模式,根据工艺流程特点及生产计划进行采购需求分析,结合材料库存状况制订采购计划,经批准后由采购中心进行询价、选择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
公司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及供应商管理体系,根据供应商资质、产品认证情况、原材料质量与价格、供货效率、售后服务情况等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级并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保证公司原材料采购的质量与效率。
(2)生产模式
公司以销定产,生产制造中心根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负责销售、采购和生产部门之间的整体协调,并根据销售订单的数量和交货时间安排生产量和生产顺序,从而保证生产和出货的有序性。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与生产指令组织生产。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监督安全生产,组织部门的生产质量规范管理工作。品管部负责产成品的抽检工作,确保实现公司“不制造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的质量控制理念。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分为直销模式和经销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经销模式:由于下游行业呈现终端客户分布范围广、单一客户需求量较小等特点,广告喷墨打印材料行业内企业一般采取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
在电子级功能材料行业,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模切厂等元器件加工制造厂数量增加,其中中小型规模厂商众多。为了更好地服务下游主要客户,公司借鉴德莎、日东电工的区域经销商制度采用直销、经销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节约销售资源和人力成本,使公司销售资源主要集中于核心客户;另一方面也能将小而散的订单集中,便于公司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在经销模式下,公司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将产品销售给广告宣传品制作商等下游客户。公司与经销商签订的均为买断式经销协议,经销商自行确定产品销售价格并负责对最终客户的服务和管理。
直销模式:公司标签标识印刷业务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其主要客户有艾利丹尼森、芬欧蓝泰、江苏金大、冠豪高新等。公司在电子级功能材料领域的直销客户主要为信维通信、常州富烯、深圳垒石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4亿元,同比增长15.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93.48万元,同比下降19.58%。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35.73亿元,同比增长1.9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0%。
(二)报告期内,公司经营层开展的重点工作
1、全面释放产能,拓展海外布局
2025年是公司各项目产能全面释放元年,在“产业一体化、应用多元化”的战略驱动下,通过基膜、胶水、涂布产业一体化布局,显著降低综合成本和提升交付稳定性与灵活性,竞争优势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标签标识印刷材料的市场份额快速提高,报告期内,标签标识印刷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达4.19亿元,同比增长28.42%。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设立海外仓储基地,实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深化与客户协同开发,从供应商到“技术伙伴”,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提升竞争壁垒和产品价值,强化细分领域龙头地位。
2、丰富产品矩阵,加速进口替代
电子级功能材料是公司依托自研核心技术配方、精密涂布工艺重点布局的战略方向,在5G、AI等技术驱动下,材料端潜力巨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线从传统胶带、离型膜向光学保护膜等更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正在开发OLED支撑膜、缓冲泡棉胶等显示面板材料,已成功开发UV减粘胶并实现量产。公司将发挥自主研发优势,引入高端精密涂布设备,深耕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市场,加快核心材料国产化替代,力争成为产业链中有竞争力的关键支撑者。
3、技术代际突破,多维柔性感知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柔性传感器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首条柔性传感器中试产线建成投产,具备批量供货能力。同时,举办新品发布会相继推出第一代和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产品,以“真柔性、全曲面、三维力”三大核心特性实现代际升级,集成材料、结构设计、算法等多模态感知系统。公司引入算法专家强化信号处理能力,攻关材料创新,持续迭代多模态感知及场景化应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迭代,与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共建智能感知联合实验室,聚焦柔性电子皮肤与超宽域压力传感器研发。公司持续积极开拓高增长、高附加值的应用领域,如机器人、工业检测、潮玩、新能源电池等。
4、水性预涂包装,引领绿色转型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驱动下,公司依托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二十年精密涂布技术积淀,构建水性预涂包装材料研发生产体系,专注开发具有可回收纸基包装材料。通过功能性涂层创新,满足防水、防油、热封、阻潮等核心需求,可应用于纸杯纸、餐盒纸、防油纸、热封纸、阻潮气纸等产品领域,有效攻克了因PE淋膜导致的回收难题,提升材料循环利用效率,为全球客户提供兼具功能性与循环性的解决方案,响应《“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中“推广环保替代材料”的攻坚要求,助力实现包装产业绿色转型,引领绿色环保包装行业的发展。
5、汇聚人才引擎,赋能高质发展
公司将人才作为发展的“源动力”,通过体系化培养与市场化激励,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为技术攻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引擎。依托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产学研平台引进多名博士级研发人才,组建具备国际视野的技术攻坚团队;通过高校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速柔性传感器等技术产业化;同时开展多层次专业技能培训及管理能力提升课程,培育复合型人才。公司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推出核心骨干股权激励计划,绑定人才与企业长期价值,提升团队稳定性与创新积极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6、数智系统管理,精益质效双升
公司以“全流程提质增效”为数智化方向目标,通过数智化系统集成与智能设备深度应用,驱动管理能力跃升:在系统层,搭建帆软BI数据中枢整合多业务系统的数据平台,实现销售、生产、财务等场景数据实时可视化与决策支持;提升NCC与MES系统覆盖率,贯通生产计划、成本核算及供应链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推行APS智能排产系统优化标签产线调度效率,部署IoT数采平台强化自动包装机/分切机响应能力;在流程层,联动帆软BI数据+OA实现审批自动触发与反馈,并建成智能立体仓库提升仓储作业精度与效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