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云煤能源(60079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情况说明
2025年上半年,焦化行业在供需失衡、价格下行、行业亏损的困境中艰难前行。“产能持续释放”与“需求增长乏力”的矛盾导致市场严重失衡,焦企经营压力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国焦炭产量约2.49亿吨,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纵观2025年上半年,焦炭价格呈现出持续性下跌走势,仅仅在四月中旬,在成本托举下出现了一轮反弹,后又陷入下跌。2025年国内政策重心转向“逆周期调节”,通过特别国债、降准等工具稳增长,而房地产低迷持续拖累内需,政策托底与地产疲软的博弈一定程度上不断扰动市场心态。而近期全球供应链在地缘冲突以及关税不稳定的扰动下发生着一定程度的重构,钢铁内需疲软下背负出口承压重担。尽管今年上半年铁水产量高于去年同期,但钢厂成材库存去化增压,资金压力较大。多数钢厂有意控制原料采购,实现降本。对于焦炭来说,需求的不稳定因素随时存在,焦炭成本端又受原料下挫影响,焦炭供需在弱平衡与供应过剩间徘徊,导致价格重心不断下行。
同时,一系列新公布和实施的环保政策与行业政策持续推动焦化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2025年1月起,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要求全国焦化企业在2025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3月,国家发改委更新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进一步收紧了焦化行业的能耗限额标准;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焦化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鼓励焦化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焦化行业需前瞻性布局智能化转型;2025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焦化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细则,明确了行业碳减排路径和时间表,焦化行业需要配套干熄焦技术应用,大幅降低碳排放。随着环保政策落地,短期看合规成本增加,经营压力加剧,长期看通过绿色转型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低碳、智能化发展,有利于焦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主要涵盖两大板块,焦化板块和重型机械板块,下面分别对业务情况作介绍:
1.焦化板块
主要业务: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焦化业务,涉及焦炭及相关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为冶金焦炭,副产品有煤气、粗苯、焦油、硫铵、硫磺等。其中,以煤炭为原材料生产的冶金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是钢铁行业仅次于铁矿石的重要原料。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2.重型机械板块
主要业务:公司全资子公司昆钢重装集团主要从事起重运输机械、矿冶装备制造、维检服务和耐磨材料等业务。起重运输机械业务主要进行起重机、胶带机等运输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矿冶装备业务主要进行冶金装备、矿山装备、隧道掘进装备、风电和水利装备、环保设备和轧辊等的制造。维检服务业务主要从事设备、生产线的维护检修业务。耐磨材料业务主要从事耐磨、耐腐、耐热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受钢铁及焦化行业整体震荡下行、区域内煤焦供需两端市场的共同挤压影响,公司面对严峻的经营环境,锐意攻坚,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生产焦炭123.47万吨,化工产品7.05万吨,外销煤气3.63亿立方米,耐磨产品0.87万吨。同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期内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为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758.4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45.0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6847.87万元。2025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稳产提质增效,焦炭质量达标
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是公司发展的根基,公司生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其中,安宁焦化厂1-6月份生产焦炭97.81万吨,师宗公司1-6月份生产焦炭25.65万吨。2025年上半年,安宁焦化厂通过采取修订《炼焦煤通用技术标准》,制定降低焦炭粒度的方案、加强配合煤细度的研究,完成75mm振动筛的对比试验及2个配比、2种细度的小焦炉对比试验等一系列措施,稳定了焦炭质量。
2.指标细化分解,管控持续优化
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细化指标分解,以一二级指标为关键抓手,强化生产过程管控,改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能耗指标。技术经济指标方面,与2024年相比,2025年1-6月份,安宁焦化厂重点监控的8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师宗公司重点监控的7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有所进步;能耗指标方面,综合用电成本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安宁焦化厂各项能源消耗指标与2024年相比明显进步。同时,公司加速了能源管理绿色升级,通过细化分解制定公司《2025年度能源管理工作计划》,逐项落实目标管控措施,确保各项指标稳定达标;完成了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接入端建设项目;确保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安宁分局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顺利通过,实现了“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启动了“绿色工厂”申报相关工作等。
3.筑牢安全基石,实现“三个为零”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安全生产态势平稳,成功实现轻伤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火灾事故为零、厂区道路主责交通死亡事故为零,伤害率、伤害严重率为零。工作重点包括: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制定下发《公司2025年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公司分管安全和业务负责人安全履职清单和2025年度安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完成《安全生产与消防工作责任书》、《岗位个人安全生产责任状》的签订;二是深化隐患治理,强化排查整改闭环管理,组织完成5家单位的一季度安全督查和二季度重点工作督查,共查出问题及隐患140项,公司领导带队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44次,共查处问题隐患176项,并督促各单位按期完成整改。三是强化消防整治,对重大危险源点、易燃易爆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电力动力设施电动车充电停放点和仓库、消防水泵房等重点防火部位开展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共查出并治理隐患78项。
4.推进三压三提,优化结构布局
公司统筹推进“三压减三提升”工作。一是推进压减无效资产,公司成立处置资产专项工作组,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安宁分公司闲置资产处置工作,上半年,已实现在云南省产权交易所挂牌,目前已成功转让,公司已收到相关交易价款;二是压减负债,公司合并金融负债规模较年初下降,实现了压减目标;三是逐步推进人力资源优化相关工作,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优化人均创效水平。
5.智能技术赋能,驱动创新升级
2025年上半年,公司系统推进智能技术落地与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实现了地下室机器人自动巡检项目应用,提升巡检智能化水平;同时,完善已实现的焦炉四大车全自动控制、化产品自动装车机器人全自动应用;干熄焦AI识别、智能配煤研究进入到项目研究阶段;二是通过组织科技成果与管理创新成果发布,总结重大管理经验,激发全员创新动能,上半年,共发布13项科技创新成果和5项管理创新成果;三是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开展AI技术培训,提升管理及技术人才对智能技术的认知与应用能力;四是依托创新平台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多措并举推动技术赋能与管理提升协同发展。以技术中心牵头启动2025年度龙菊兴首席技师工作室培训,推荐组建新一轮大师工作室,选拔9名徒弟,围绕煤焦化工艺技术、AI技术运用相关知识、安全应急防范内容开展大师培训共计4次。推进2025年度煤气净化冷凝工技能等级认定及技能竞赛。
6.强化党建引领,聚力高质发展
持续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有效融合,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云煤能源公司高质量发展,重点加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中心组等形式原文学习,对标对表查摆问题,立查立改推进整改,聚焦问题导向,将作风建设作为行动指南,为有效助推云煤能源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是客户优势。公司作为云南省大型焦炭生产企业之一,与关联方武昆股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利于保障公司焦炭产品的销售,相比于同行业其他独立焦化企业,公司具有一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二是质量优势。公司高度重视焦炭质量的持续提升,报告期内积极应用“配煤结构优化研究”为代表的配煤、用煤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扩大炼焦煤资源,高硫煤与低硫煤、强粘结煤和弱粘结煤搭配使用,通过大量的小焦炉试验指导配煤,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成本。
三是科技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共获得专利授权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截至6月30日,有效专利239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实用新型185项,专利涵盖炼焦煤品种开发、配煤炼焦技术以及相关设备改造;钛合金装备制造、冶金机械、起重机制造、耐磨材料等。另外,有5项科技计划项目验收通过。
公司及所属全资子公司重装集团技术中心均为云南省省级技术中心,同时公司技术中心是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先后与多家企业、院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有效提升公司综合技术实力,其中,昆钢重装集团与俄罗斯、意大利企业、昆明理工大学在钛及钛合金装备制造方面开展合作,目前掌握的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以下简称EB炉)、超高速等离子旋转电极超细粉球形钛粉装备(以下简称球粉机)、高端钛合金电极自耗凝壳炉研发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制造的EB炉、球粉机已投入使用。
四是品牌优势。公司继续实施品牌战略。煤焦化板块拥有1个注册商标,分别为第1、第4、第19类商品,包含焦炭、煤焦油、苯等主要焦化产品以及衍生产品;重装板块拥有注册商标2个,分别为第7、第11、第19、第35、第37类商品,包含烤炉、烘烤器具、水果烘烤器、电炉、干燥设备、烤烟机、热风烘箱、燃烧器、加热板、焙烧炉、非金属管道、非金属建筑材料、非金属排水管、建筑用非金属盖板等产品以及衍生产品。截止目前,公司已制定1项国家标准《焦化废水氨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标准编号GB/T34532-2017),1项行业标准《焦炉煤气氰化氢含量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标准编号YB/T4495-2015)。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