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富邦科技(300387)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2 17:22: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富邦科技(30038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当前,公司两大业务板块分别为农化助剂与特种肥料业务、现代农业业务,分属化肥助剂与化肥行业、现代农业行业。

    公司通过研发创新与产业链并购,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横向扩张方面,公司农化助剂与特种肥料业务通过内生发展、产业并购及全球资源整合,与客户达成创新共识,形成利益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化肥助剂与化肥行业研发实力雄厚、产品系列齐全、销售服务体系完善、综合实力领先的头部企业之一。纵向发展方面,公司聚焦现代农业生态,抢抓机遇在生物农业与数字农业领域进行了布局,独创性推出了禾本科固氮、根结线虫防治、生物食品添加剂等产品与数字农业配套服务模式,来推动种植业产业链的现代化转型。

    公司聚焦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建设,致力于实现两大业务板块的资源链接与价值共创。通过构建“种肥药+生物技术+数字化”一体化模式,以“数字+生物”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结合“水肥药耦合+数字技术”差异化路径,打造“降本增产”综合解决方案,推动种植业产业链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459.76万元,同比上升6.50%;其中境内实现营业收入36505.79万元,同比增长5.10%,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为53.32%;境外实现营业收入31953.97万元,同比增长8.16%,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为46.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21.7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7095.07万元,同比上升9.53%。

    (一)业务分析

    1.化肥助剂与化肥行业

    (1)化肥助剂与化肥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从长远视角看,在“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战略与“化肥农药零增长”刚性约束的双重背景下,产品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淘汰落后产能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主题。伴随着化肥的长期大量施用致使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愈发突出,政策导向也促使化肥行业迈向绿色、环保之路。《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指出,要加快构建完备的化肥减量化法规政策、制度标准和工作机制,着力实现“一减三提”。基于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环境、补充作物中微量元素作用的特种肥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结合“水肥药耦合+数字技术”与测土配肥的创新模式,特种肥料的应用将更加高效和精准。

    化肥助剂企业处于化肥产业链的上游,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化肥行业和化肥助剂行业二者相互联动,化肥行业的发展决定着化肥助剂的需求与方向,而化肥助剂行业的进步又推动着化肥行业的升级与结构调整,“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节能降碳行动”等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化肥助剂的保障。

    我国化肥助剂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产品附加值较高,正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头部企业通过海外并购、供应链整合、科技攻关、配方创新及工艺改进,生产的化肥助剂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伴随着复合肥、缓释肥和矿石浮选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技术革新与产品结构优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球范围内日趋严格的碳中和政策及环保法规也在推动化肥助剂行业向绿色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化肥行业的需求也将由以前单一的功能型助剂向精准化、绿色化、高效化、营养化的新型农化助剂的方向发展。公司通过对产品、品牌、标准、服务这四大维度的深度耕耘与持续升级迭代,在全球化肥助剂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了较大优势,并成为能与国际品牌相竞争的企业。

    (2)公司农化助剂与特种肥料业务概要与产品简介

    ①农化助剂板块

    随着客户对化肥助剂产品的需求多元化,公司抢抓行业转型升级机遇,率先开发出更加精准化、绿色化、高效化、营养化的新型农化助剂产品,有助于引导化肥行业与种植领域向养分高效化、施用简便化、成本经济化、环境友好化等方向发展,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我国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作为新型功能性材料,农化助剂产品在与肥料相关的产业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公司正积极推动由单一化肥助剂的“小助剂”,迭代升级为包含肥料助剂、生物助剂、土壤调理剂、种子包衣剂、农药助剂等核心技术于一体的“大助剂”。在产品开发方面,公司开发了丰富的新型农化助剂产品,以满足客户对于肥料中添加中微量元素实现营养均衡化、添加生物刺激素实现高效化、协助延长微生物存活时间实现绿色化等差异化的需求。在肥料生产和产品改进方面,公司特有的选矿和矿渣利用技术可以提高磷矿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相关生产企业降低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缓/控释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肥料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化肥行业的产业升级;功能型、营养型化肥助剂能够有效优化肥料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肥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公司农化助剂业务主要应用于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肥料企业及相关选矿企业,与全球400余家大中型肥料企业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云天化、贵州磷化、湖北宜化、史丹利、心连心、施可丰化工、川恒股份、湖北三宁、中煤、晋开、中海油大峪口化工、陕西延长石油、YARA、ICL、EuroChem、OCP等,并向以上知名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助剂产品、优良的全程技术服务及精确的助剂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已经在中国、欧洲、非洲形成了三大业务中心,通过共享研发、采购及营销体系,持续加大国内与海外原材料的集团化采购。当前,公司在东亚、东南亚、欧洲、北非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已成为全球化肥助剂行业研发实力雄厚、产品系列齐全、销售服务体系完善、综合实力领先的头部企业之一。

    ②公司增值肥料与土壤改良板块

    基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端的精准分析,公司前瞻性地布局了增值肥料与土壤改良板块。公司以“农业农村部华中耕地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旨在开发修复耕地及化肥减量增效的新产品,提供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及有机肥生产、秸秆还田、绿肥技术等服务。实验室计划将以上新产品、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着力耕地质量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深化全球战略布局,农化助剂市场开拓显成效

    2025年上半年,面对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碳中和政策深化等持续复杂化的全球经营环境,公司深入贯彻助剂产品“精准化、绿色化、高效化、营养化”的战略导向,稳步推进农化助剂业务转型升级。在国内,公司积极挖掘新客户资源,聚焦绿色高效的定制化产品研发,并不断优化生产流程与采购模式,助力国内助剂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在国外,公司充分发挥全球化运营优势,重点布局欧洲、东盟及前独联体等战略区域,通过本土化运营与资源协同,推动海外业务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助剂业务荣获国际权威咨询机构沙利文认证的“全球肥料助剂销量第一”称号,实现营业收入49641.49万元,同比增长5.62%。

    报告期内,国内助剂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8780.35万元,同比增长0.30%。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肥料行业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绿色高效的农化助剂产品赢得客户青睐,已然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一系列符合政策导向的定制化产品,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成本控制与质量提升。销售策略方面,公司持续深化销售团队组织架构改革,培养出更加年轻化、专业化的销售团队,依托跨区域销售网络,成功拓展了鲁西化工、德阳磷泰等新客户。团队建设方面,公司加强研发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引进多名在化学材料领域具有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研发人才,持续为助剂转型升级赋能。

    报告期内,海外助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861.13万元,同比增长9.14%。2025年上半年,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延续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双重影响下,全球肥料供应链体系受到持续冲击,在此挑战下,公司海外助剂业务秉持“技术引领、区域深耕”的发展策略,成功实现欧洲、前独联体、非洲及东盟等重点区域的协同发展与业绩提升。在欧洲业务区域,公司持续深化“环保导向型”发展模式,以荷兰诺唯凯和法国PST为战略支点,通过强化符合欧盟严格环保政策的产品研发体系,持续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客户粘性显著增强。在前独联体区域,公司借助专业化销售团队实现了客户需求与研发资源的精准对接,依托独联体富邦的区位优势,构建起覆盖原料采购、产品定制、物流配送的区域生态闭环,业绩实现稳步增长。在非洲业务区域,非洲富邦持续拓展空白市场,通过建立分布式服务站点,有效克服区位基础设施薄弱等传统制约因素,持续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东盟业务区域,公司聚焦经济作物产业链,通过大客户专项服务机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专用助剂配方,实现业绩稳步提升。

    同时,公司持续强化研发、供应、生产与物流的协同效应,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在研发方面,重点开发了包括新型多功能包裹剂、新型多功能造粒助剂、挤压造粒增强剂、内添加型防结剂等高效环保型助剂产品,并与OCP集团等全球领先企业保持深度技术协作,持续推进钙镁磷肥、TSP-MgO、磷酸净化等前沿项目研究。截至目前,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重金属综合治理方案已顺利完成客户小试验证,技术可行性获得国际认可,项目团队正积极推进工业化实验。在供应方面,公司通过弹性采购策略,有效提升了成本控制能力和供应稳定性。在生产与物流方面,公司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加强生产质量管理、动态优化运输路线和仓储资源等措施,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

    (4)创新数字农服新模式,助力现代农业服务转型升级

    2025年上半年,公司借助“以土壤为入口、以田块为单元、以作物为目标、以数据为基础、以配肥为出口”的种植业新模式,针对不同土壤特性和作物需求提供定制化营养解决方案,持续为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路径。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以“农业农村部华中耕地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基于土壤成分、气候特征及作物生长周期等多维数据资源,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定制化施肥方案,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农服需求,特种肥料业务创造营业收入4299.97万元。在业务转型方面,公司成功实现从传统肥料供应商向综合农业服务商的战略转型,逐步从传统“卖肥料”模式转向综合性“卖服务”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客户粘性,还成功开拓了多名优质客户。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公司引进了一批农业大数据分析、植物营养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持续为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赋能。市场拓展方面,公司秉持“聚焦作物与区域,打造样板市场”的理念,以“渠道+大客户”开发为原则,一方面做好分销渠道维护、田间示范及样板市场打造,另一方面专注于开发定制工业肥销售、政府采购、出口业务,并在重点农业区域开展田间示范和技术推广。报告期内,公司在河南、陕西、山东、河北、广东、湖北等省份,针对花生、生姜、大蒜、水稻、马铃薯、莲藕、中药材等品类,开展了数百次田间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应。

    2.现代农业行业

    (1)现代农业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其以现代装备、优质品种、先进技术、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依托,呈现出显著的科技化特征。2025年上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其中生物农业与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新一轮农业技术革命竞争的高地,也是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的重要驱动力。

    生物农业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传统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新模式、新业态,其范畴囊括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关键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深受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重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已明确生物农业重点发展方向,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是重点发展领域,将为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湖北省加快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实施方案》也指出农业微生物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亟需重点培育的新质生产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数字农业是一种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现代农业模式,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数字农业已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在我国,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并举,多地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不断推动农业发展。

    整体来看,我国现代农业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公司抢抓机遇在生物农业与数字农业领域进行了布局,独创性推出了禾本科固氮、根结线虫防治、生物食品添加剂等产品与数字农业配套服务模式,持续为客户提供降本增产综合解决方案。

    ①生物肥料领域

    相较于传统肥料,生物肥料绿色环保,对人体无害。传统肥料长期低效施用,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分累积,并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形成环境污染。生物肥料可通过生物菌改良土壤,固氮、解磷、解钾,提高作物品质,对环境友好。

    禾本科固氮菌肥作为生物肥料的重要分支,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换为氨为植物所用,提升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化肥使用,符合“两减”政策,其市场潜力巨大。当前全球固氮行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技术成熟度与商业模式仍在探索,行业发展主要沿着“菌株迭代-区域适配-作物延展”的路径推进,具备本土化菌种资源库与先进发酵工艺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长城证券认为,禾本科固氮作为生物农业的新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2024年全国耕地面积约19.29亿亩,固氮产品单位价格按15元/亩计算,其潜在的市场空间约289.35亿元,随着固氮产品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其国内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植物寄生线虫是全球农业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原生物之一。在众多植物寄生线虫中,根结线虫分布广,种类多,寄主范围广泛,危害粮食、蔬菜、果树等几乎所有重要农业和经济作物,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抗性品种,加之高毒高残留化学杀线剂的使用受到限制,市场上兼顾防效和安全性的杀线剂产品屈指可数。在此背景下,利用线虫的天敌生物开发根结线虫生防制剂已成为当前生态防治领域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MeticulousResearch数据显示,生物杀线剂市场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将以14.6%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将达到21亿美元。

    ②生物农药领域

    农药在控制有害生物危害、促进农作物增产等方面意义重大,然而大量化学农药长期施用,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多样性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鉴于生物农药具有安全环保、针对性强等优点,在方针政策的支持鼓励下,近年来生物农药逐渐崛起、备受重视。如《湖北省2025年度农业主推技术指南》提出,要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可应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昆虫病毒制剂等微生物农药和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进行调控和防治。根据CIC灼识咨询《中国生物农药行业报告》显示,预计到2027年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3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1%。

    ③生物发酵领域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传统食品添加剂逐步被绿色、无害、健康的生物食品添加剂所取代。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是推动生物食品添加剂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国政府也逐步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保障食品安全,同时鼓励微生物发酵、纳米技术及合成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生产更安全、更高效的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契机。未来,生物食品添加剂行业将更聚焦于天然、健康与可持续性,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据BCG预测,预计2026年合成生物技术影响食品饮料的行业规模将达到57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④数字农业科技领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农业持续受到广泛关注。202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二十二年聚焦“三农”议题,强调夯实“三农”工作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农业数字化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相关文件提出要发挥数字化和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明确指出要积极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当前,以数字农业技术研发和运营服务为核心,构建“服务平台+运营中心+数字农场”的场景模式,实现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已成为数字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2)现代农业业务产品及布局概述

    ①生物农业

    基于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前瞻研究,公司通过康欣生物、富邦湘渝两大载体,借助“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中耕地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以及各省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平台,依托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湖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生物技术优势,公司抢先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发酵、降本增产、地力提升、绿色种植等领域布局。

    公司控股子公司富邦湘渝是一家专业研制和生产着色剂、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食品添加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焦糖色国家标准制定单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市场上的各种食品、医药、化肥等相关产品的性状改良。公司控股子公司康欣生物为“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唯一共建企业,是一家专注于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禾本科固氮、根结线虫防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涵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水产动保、畜牧业、土壤修复、公共卫生、水体修复等领域。

    当前,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公司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广泛靶向筛选固氮功能菌株,建立优良固氮性能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资源库。与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发,进行高密度发酵等工艺创新升级。并不断通过中国农科院以及各省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布置验证示范试验,形成从实验室研发到区域试验的完整技术验证链条。

    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整合CRISPR-Cas基因编辑、同源重组等前沿生物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理论方法,从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层面多维研究专利菌株的作用机制,并持续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赋能,为实现农业绿色转型、低碳降碳、降本增产的目标而努力。

    ②数字农业配套服务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在农业领域,数字农业成为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公司围绕“以科技为驱动、以农田为根基、以数据为核心、以增产为导向、以服务为桥梁”,逐步形成了包括土壤检测评价、科学种植规划、智能滴灌决策、水肥一体化、在线种植管理等在内的降本增产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在数字农业领域投资及孵化的产品和技术有:

    土壤检测&土壤大数据+CMA+AI:包含科学的取土规划、快速的检测和严密的分析服务,用于为客户制定科学、精准的种植规划,提供土壤改良和测土配肥的指导。

    测土配肥:依据土壤检测结果及所种植作物的营养需求,建立精准施肥模型并发送到自主研发的智能配肥机终端,实现自动智能配肥,做到一块田、一种作物、一个配方,肥料不浪费、土壤无负担,实现“省心、省力、省钱”。水的精准灌溉+AI:通过对作物茎水势的研究,确定作物茎水势在不同生长周期和时间的合理范围,通过茎水势传感器来感知和获取实体的茎水势,从而实现果树的精准灌溉。

    水肥一体化设施及服务:通过自主研发开发数字水肥一体机设备,配合茎水势传感器来实现果树的远程自动精准灌溉和科学灌溉。

    智能大棚及设施技术:利用先进的温室技术和管理模式,借助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在应城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以实现设施大棚的智能管理和科学管理。

    产量预估AI:通过高光谱扫描技术实现提前判断果实产量和对应的果茎区间从而协助优化供应链的标准化建设。采摘机器人:通过集成核心算法和技术实现果实的自动无人采摘,解决采摘的问题。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集经济作物种植、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数字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以营养定制化为使命,通过建设测土配肥生产服务中心,为种植企业和经营者提供包括土壤检测、科学配方、肥料生产、原材料集采、产品收购、种植技术指导等系列耕种管收的平台服务。

    (3)聚力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业务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5年上半年,公司依托康欣生物与富邦湘渝两大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双轮驱动路径,在产品质量提升、应用场景优化、销售策略改进等方面系统布局,全面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升级,持续提升现代农业业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报告期内,公司现代农业业务规模与经营效益均实现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2236.98万元,同比增长13.31%。

    研发方面,富邦湘渝持续加大研发资源投入,对研发与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精准优化生产流程与工艺参数,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稳定性。康欣生物依托“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自主创新+协同攻关”的模式,持续深化在禾本科固氮和根结线虫防治两大核心领域的技术布局。在禾本科固氮领域,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固氮团队、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高效作物固氮菌剂创制与应用示范”重点项目合作。在根结线虫防治领域,公司重点引进了一支具有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背景的根结线虫研究团队,不断利用基因工程、诱变育种等技术,定向改良现有菌株,提高杀线虫活性物质的产量,增强菌株在根际的定殖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在生产工艺提升领域,研发团队通过优化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培养基配方和工艺参数,显著提升了发酵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报告期内,公司成功推出5个微生物线虫防治新产品、3个禾本科固氮新产品,持续提升市场转化效率。

    市场拓展与营销推广方面,富邦湘渝优化销售网络布局,重点开拓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康欣生物新建专业化市场团队,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品牌传播体系,重点打造覆盖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及快手等主流新媒体平台的全媒体矩阵,品牌传播效果显著提升,宣传曝光量已达40w+。

    (4)“降本增产”综合解决方案已铺开,全方位打造市场竞争优势

    2025年上半年,公司聚焦“水肥药耦合+数字技术”差异化路径,持续打造降本增产的综合解决方案。2025年6月,为积极响应《湖北省加快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实施方案》的政策号召,公司牵头成立了“湖北省生物肥料产业创新联盟”,将围绕“技术攻关、标准制定、资源共享、市场拓展”四大核心任务,推动生物肥料从研发到应用的闭环发展,助力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在示范推广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禾本科固氮类与根结线虫类产品均已完成产业化准备,当前正通过中国农科院以及各省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河南、内蒙、山东、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及自治区布置验证示范实验,试验作物覆盖胡萝卜、番茄、烟草、土豆、香蕉等10余种作物,总面积数万亩。2025年3月,公司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重点推进“天生旦”百万亩科技助农项目的落地实施。该项目通过“技术示范+服务推广”的模式,将先进农业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截至目前,公司已与北大荒集团八五三农场、鹤城农投等国内领先农业种植平台建立合作,开展捐赠和示范应用工作。项目重点面向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方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客户实现降本增产。

    (二)特色经营模式

    1.PSC综合服务模式

    公司在行业内创新性地推出了PSC综合服务模式,即基于客户需求和目标定制配方产品(Product),根据化肥企业生产工艺和品种结构制定整体技术解决方案(Solution),并以承包方式计价(Contractor),突破了传统的单向产品销售关系,参与到化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与化肥企业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信息流、技术流,提供长期的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有利于与客户达成创新共识和形成利益共同体。

    与客户结成稳定的双赢共同体:PSC模式下,客户一般会与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合作后的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为保证其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常不会轻易更换。另外,双方以合格的成品产量为结算依据,通过提升品质和优化助剂用量实现共同受益。

    提高化肥品质,提升客户价值:PSC模式下,公司派驻技术团队提供现场指导,动态优化助剂方案,使其产品性能保持稳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提升客户的价值。

    巩固公司核心竞争优势:通过PSC模式,公司精准把握行业需求,研发出更具针对性、更高效的助剂产品,为化肥企业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有利于巩固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增强市场开拓能力:PSC模式下,公司通过服务大型客户,积累成功经验,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能力,优化产品供应线,增加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大型客户的成交率。

    综上,PSC模式下双方信息共享、参与度深,真正实现合作双赢,有利于公司持续成长,未来随着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IP及技术许可服务模式

    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的积累,已掌握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并形成以快速评价、材料遴选、材料改性、材料合成及添加控制等技术为主的立体化技术优势;公司通过不断致力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加强生物可降解、环境友好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在肥料生产工艺改进、肥料创新掌握了大量的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

    全球400余家大型肥料企业与公司建立持续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对生产工艺优化升级、能源管理、产品创新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对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肥料增值存在明显的需要。公司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许可服务模式,将进一步带动技术服务、专供设备及配套助剂的销售。

    得益于公司在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积累了大量服务全球肥料生产大型企业的经验;随着非洲等地区肥料企业不断重视对肥料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公司结合国内重要的肥料生产企业的共同需求,向海外企业有偿输出知识产权和服务。

    3.“水肥药耦合+数字技术”的综合服务方案

    随着农业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型农业种植企业对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公司针对这一趋势,创新性地推出了“水肥药耦合+数字技术”模式,旨在通过一站式、定制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从种植规划到收获的全程解决方案。

    种植全程规划与智能化精准调控:相较于传统农资企业主要聚焦于客户种植过程中特定环节的产品支持,公司能为客户提供从土壤检测、作物选种、种植规划到收获的全程服务。通过测土配肥、定制植保等技术手段,确保作物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能获得最适宜的营养支持。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和需求,动态调整水、肥、药的施用量,确保资源精准投入。

    深度定制化服务:该模式摒弃了“一刀切”的服务模式,针对大型农业种植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户一策”的定制化方案。通过生物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精准匹配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技术与服务深度融合:“水肥药耦合+数字技术”并非是“水+肥+药+数字技术”的浅显叠加与微小差异组合,实则是通过生物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依托土壤检测、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和精准控制系统,实现水、肥、药的动态精准调控。

    公司希望通过这种全方位、系统性的技术创新模式,为客户提供降本增产的综合解决方案,旨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顺应当下农业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趋势。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有四大创新引领优势,分别是:

    创新人才优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现有研发人员17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5人(博士学历6人),外聘专家包括国际硫锌协会技术顾问樊民宪博士等。

    创新平台优势:公司始终秉持“先局先动”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平台。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成功入选第二批湖北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企业名单。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以公司为主体申报的“农业农村部华中耕地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湖北省唯一一家聚焦耕地保育领域的企业重点实验室;控股子公司康欣生物作为“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唯一共建企业,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曾多年获评湖北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企业、湖北省创新型企业、湖北省绿色工厂、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等荣誉称号,并建有多个省级研发平台,包括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湖北省化肥助剂研发与应用推广创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形成了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为强化全球研发布局,公司已在技术中心应城基地、技术中心武汉光谷基地、欧洲研发中心、加拿大研发中心、中非创新中心建立了五大专业化研发平台,构建了覆盖国内外的创新网络,为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投入优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538.33万元。大量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推动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及工艺优化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创新体系,形成了以持续创新机制为核心、创新激励制度为保障、高素质研发团队为支撑的创新生态系统,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项目6项、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9项,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重点新产品新工艺等多项科技项目。公司充分利用外部研发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创新成果优势:公司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的积累,已掌握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并取得重大成果。公司形成了以快速评价、材料遴选、材料改性、材料合成及添加控制、肥料包膜、砂性肥料造粒、悬浮肥生产等平台技术为主的立体化技术优势。公司不断致力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加强生物可降解、环境友好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推出符合下游化肥行业节能降耗、环境友好、功能性和专用性发展要求的新型农化助剂;公司聚焦现代农业生态,抢抓机遇在生物农业与数字农业领域进行了布局,独创性推出了禾本科固氮、根结线虫防治、生物食品添加剂等产品与数字农业配套服务模式,来推动种植业产业链的现代化转型。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新增国内授权专利共计9项。公司1项科技成果经院士专家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0项科技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件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参与了《钙镁磷肥》国家标准制定、参与了《钙硅基工业副产物酸化土壤调理剂》团体标准、《磷石膏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调理剂》团体标准制定;公司拥有的化肥多功能包裹剂为“湖北精品”。上述创新成果,不仅有效地对公司相关领域实施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公司推动知识产权许可业务的基础。(二)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优势

    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与技术创新积累,公司已成功构建起集市场服务与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完整闭环体系。凭借在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关键机理的深入理解,公司打造了以“定制化配方设计-快速配方优化-全方位技术服务-智能化精准控制”为核心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不仅显著提升了客户粘性,更在行业内树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公司持续领跑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差异化产品:在配方设计方面,公司不断推出符合下游化肥行业节能降耗、环境友好、提质增效、营养型发展要求的助剂配方。同时,公司会根据化肥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化肥组分设计个性化的专用型配方。配方调整:公司凭借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快速调整配方,确保化肥产品品质稳定,做到“一厂一配方,一线一配方”。

    全程技术服务:公司为客户配有强大的专家团队、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员、经验丰富的现场技术服务人员。公司在产品销售前,专家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其改善工艺流程、完善工艺参数;技术研发人员会依据客户的原材料信息及产品品质要求设计配方;现场技术服务人员会根据客户生产工艺,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并通过定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助剂添加的精确控制,从而保证了化肥生产过程中助剂的最佳用量。自动控制系统:公司研发设计了由检测系统、信息系统等组成的化肥助剂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对化肥生产过程实时检测,实现对助剂添加量的精确自动控制,从而保障助剂使用效果,控制助剂使用成本。

    (三)深耕现代生物领域的优势

    为响应当前国家对于化肥行业节能减排、农业绿色种植、保障粮食安全的号召,公司抢先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禾本科固氮、根结线虫防治、降本增产、绿色种植等领域布局。

    公司通过控股富邦湘渝与康欣生物,显著强化了公司在现代生物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富邦湘渝是一家专业研制和生产着色剂、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食品添加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焦糖色国家标准制定单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市场上的各种食品、医药、化肥等相关产品的性状改良。康欣生物作为“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唯一共建企业,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康欣生物与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深度合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稻飞虱绿色防控产品研发与应用技术》等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拥有多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认证及发明专利。通过整合康欣生物的技术储备与产业资源,公司将进一步聚焦禾本科固氮、根结线虫防治领域等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全球布局,强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全链条能力。

    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整合CRISPR-Cas基因编辑、同源重组等前沿生物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理论方法,从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层面多维研究专利菌株的作用机制,并持续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赋能。此外,公司将持续深化“水肥药耦合+数字技术”的创新模式,为客户提供降本增产的综合解决方案,旨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致力于实现绿色环保、低碳降碳目标,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四)国际化品牌与供应链整合的优势

    通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与国内、东亚、东南亚、欧洲及北非众多化肥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在国内市场,公司与云天化、贵州磷化、湖北宜化、史丹利、心连心、施可丰化工、川恒股份、湖北三宁、中煤、晋开、中海油大峪口化工、陕西延长石油等化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海外市场,公司通过收购荷兰诺唯凯与法国PST实现了全球化布局,成为了YARA、ICL、EuroChem、OCP等海外知名化肥企业的长期供应商。公司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商标Forbon是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

    在供应链方面,公司秉持“信息共享,协同革新”的供应链理念,在商业合作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防范商业腐败和不正当交易行为。公司子公司富邦国际贸易持续对康欣生物、富邦湘渝以及富邦科技的供应链进行优化,通过整合分散的采购业务与供应商资源,集中统一行使采购权,以实现规模经济,增强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富邦国际贸易还建立全面信息数据库,集中管理和分析采购业务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潜在合作机会与优化方向,积极探索与供应商的联合研发及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上取得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五)布局数字农业配套服务的优势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抢先布局数字农业配套服务模式,致力于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覆盖种植端全流程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公司精准把握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在数字农业领域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与产品,全方位服务于客户的农业生产环节。公司以土壤CT检测技术为基石,能快速为客户绘制高精度的土壤数字地图,为科学施肥、精准种植提供决策支持;以茎水势传感器为基础,打造了水量监测自动化分析及服务平台,通过AI智能分析为节水灌溉提供精准决策;公司引进荷兰先进的分析机器人土壤检测技术及科学管理方式,旨在推动土壤检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同时,公司特设立了“番茄公社”作为公司数字农业技术的展示窗口与集中示范样板园区。在园区内,各类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构建起一张智能感知网络,能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养分含量、作物生长状况等关键数据,为精准种植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数字农业配套服务模式,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完善数字农业生态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六)“1+X”营销模式创新的优势

    公司借助已推行的“1+X”战略营销模式,即以大型平台企业和种植龙头企业等核心客户(“1”)为战略支点,通过资源整合与渠道优化,分级带动传统经销商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及海外出口业务(“X”)协同发展的新型营销模式。这种深度服务模式不仅能确保核心业务的高效拓展,还能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1)客户开发:精选行业领先的农业产业化集团和规模化种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深度技术服务,打造示范性合作项目。

    (2)渠道协同:依托核心大B客户的行业影响力,优化升级传统经销商网络,同时强化电商渠道建设和海外市场拓展,形成多渠道联动的业务格局。

    (3)服务深化: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精准需求分析、技术培训及田间示范,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1+X”营销模式的运作机制:一方面,公司将加强核心客户数据库建设,提升客户分层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公司将优化渠道资源配置,强化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通过这一模式的深入实施,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在现代农业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为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富邦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