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台基股份(30004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为大功率晶闸管、整流管、IGBT、电力半导体模块、脉冲功率开关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及组件,广泛应用于工业变频器、电机驱动、高功率电源、数字能源、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等电气系统和工控设备领域。公司采用垂直整合(IDM)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具备自主技术的芯片设计、制程、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及研发中心;产品销售采取直营销售和区域经销相结合的模式,营销渠道通畅,市场地位稳定。
2、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台基股份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细分领域的综合实力、器件产能和销售规模位居国内前列,具有产能交付和质量优势,公司产品规格齐全,客户分布广泛,在电机驱动控制和特种电源领域保持领先优势,在数字能源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报告期,公司深化双结构调整策略,通过技术升级与市场深耕,在功率半导体各应用领域取得实效,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经营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器件,服务于电力电子应用领域,采用垂直整合(IDM)一体化模式(晶圆+芯片+封装+测试),拥有完整的产品开发到销售的运作流程,能够快捷有效地适应国产替代和市场需求。
2、技术创新
公司具有自主可控的功率半导体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建有完整的晶圆制程、芯片制程、封装测试一体化产线。公司拥有半导体技术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和多项专有技术,近几年主持和参与起草30余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公司被授予四个省级科研平台和一个省级专家工作站,长期保持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持续跟踪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研发和应用。公司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质量水平在国内同业保持领先,大功率半导体脉冲开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得到应用。
3、质量控制
公司运行ISO9001、ISO14001、ISO45001和ISO22163管理体系,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通过RoHS、UL等安规检测或认证,得到国内外电力电子设备和系统客户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率半导体实验室,积极参与功率半导体行业国家标准化工作,担任5个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
4、市场优势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变频器、电机驱动、高功率电源、数字能源、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等电气系统和工控设备领域,与众多电力电子应用领域的龙头和骨干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在同业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大功率半导体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细分领域前列。
5、产能优势
公司拥有完整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线,产能规模强大,是国内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提供者之一。公司产品规格齐全,客户分布广泛。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和流程优化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6、报告期,公司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专利的取得有利于公司保持技术领先水平,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78.78万元,同比增长4.18%;实现利润总额4,517.89万元,同比增长2,018.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72.84万元,同比增长3,789.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72.45万元,同比下降15.22%。公司销售各类功率半导体器件及组件160.37万只(包括晶闸管、模块、芯片、组件、散热器等),其中晶闸管销售69.06万只,模块销售50.14万只。
(1)市场开发。公司深化双结构调整策略,通过技术升级与市场深耕,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聚力高端市场开发和重点客户合作,在功率半导体各应用领域取得实效。公司独家中标国家重点工程特种电源项目,脉冲功率器件发货量大幅提升;数字能源领域器件品种持续增多,销量同比增长超40%;工业变频器领域实现器件销量和客户数量双增长,多款产品进入头部企业批量采购目录;IGBT通过多家客户认证,器件销量持续增加;轨道交通板块获得重点项目订单,市场拓展稳步推进;中频电源、整流电源、调功器、电机软起动装置等传统优势领域保持市场主导地位,业绩贡献稳定;医美电源、制氢电源等新兴领域销售增长,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点。
(2)技术研发。公司针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推进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重点开发各类脉冲功率器件、IGBT器件、数字能源器件等市场前景良好的器件及组件,丰富和延展公司产品链,满足客户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公司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提升产线自动化和精益化水平,改善器件良率,保障产品质量;公司与科研院所和高端客户深入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研发的多个型号的高功率专用器件通过客户测试验证,为后续形成批量订单打下坚实基础。
(3)生产管理。面对客户需求波动性大、预测难度高的市场趋势,公司聚焦交付能力与风险控制,科学制定生产计划,有效发挥产能优势。首先,优化柔性排产机制,提升排产灵活性与机动性,缩短生产周期,强化订单响应速度,保持批量交付优势,提升生产运行质量。其次,重点做好库存风险管控,严控库存水位,建立非常规物料预警机制,降低呆滞积压风险。同时深化全流程成本控制,通过良率管理、费用管理、能耗管理等措施,有效改善产品成本。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