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凯华材料(831526)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2 13:15: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凯华材料(83152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六、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经营模式。公司以自主创新为主,一直专注于无卤型电子封装材料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为客户提供技术指导及问题解决方案。公司严格执行采购流程以及各类生产标准,生产出合格产品,并通过终端客户认证,以直销方式进行市场销售。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均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把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获得收入、实现利润和现金流入。

1、公司采购模式

公司依据订单和销售计划确定采购进程,采购物资一般为生产物资、研发物资及其他物资。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公司采购主要指原材料采购,生产电子封装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为环氧树脂、硅微粉等,按地域分类包括国内采购和国外采购,国内环氧树脂、硅微粉的供应商众多,公司大部分原材料产品以国内采购为主,部分原材料选择国外进口。

2、公司销售模式

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市场份额的提高,公司确立了直销的销售方式。公司制定了一整套客户管理体系,定期对客户进行沟通拜访,知悉客户需求,在客户提出需求后,市场部第一时间向研发部、生产部反馈,积极组织生产以满足客户需求。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与主要客户之间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客户满意度较高、黏性强。公司的营销系统以市场部为主体,专门负责客户维护工作。公司的主要销售市场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此外,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可以直接开展产品出口业务,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在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韩国、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全球销售市场。

3、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部根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以保证订单的按期交付,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过程检验、复检、包装及入库等。

4、公司的盈利模式

公司的盈利主要通过产品销售实现,而产品的顺利销售依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经过多年的运作,公司各个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协作良好。产供销三大主要部门分工明确,流程合理,确保了公司盈利的稳定性,而研发技术的不断积累提升了公司未来盈利的增长空间和多样性。公司生产与研发互相结合互相依托,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流程,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稳定性,提升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七、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通过加强市场开拓、客户服务、品质控制等措施实现营业收入59,397,667.6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8%。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专注于开发高附加值和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投入研发费用3,636,911.14元,同时持续提升现有产品技术水准。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团队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并规范财务制度的执行,为公司后续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综合考虑公司发展及回报股东,公司以总股本8,270.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827.00万元。

    (二)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产品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绝缘封装。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8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电子专用材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具有产品种类多、技术门槛高、更新换代快、专业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电子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整机、系统产品等领域,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了元器件和整机产品的性能。

2025年上半年,电子专用材料行业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呈现需求分化、结构升级、国产替代深化的特征。受AI、5G、新能源汽车、先进制程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拉动,行业整体保持增长韧性。上半年中国电子专用材料行业(含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PCB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规模约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5%,增速较2024年同期(7.2%)略有提升。

行业增长的动力来源主要有:

1、政策支持。中国“十四五”新材料规划、半导体产业“强链补链”行动持续加码,2025年上半年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电子专用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重点支持光刻胶、大硅片、高端靶材等领域;

2、技术突破,新兴应用需求爆发,如AI服务器、自动驾驶、卫星通信等场景推动高端芯片、先进封装材料需求激增;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中国),带动车规级半导体材料、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需求。

3、国产替代加速: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国内企业在半导体材料(如光刻胶、大硅片)、显示材料(如OLED发光材料)、PCB材料(如高频高速覆铜板)等领域的突破加速,部分产品国产化率突破30%,高于去年同期(2024年同期约25%)。

虽然受新兴应用需求影响,AI、新能源、折叠屏等长期赛道为高端材料提供增量市场,但是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挑战主要有:

1、技术壁垒高。高端材料依赖进口,部分关键材料如EUV光刻胶、半导体用超高纯度试剂仍被日美企业垄断。

2、整体国产化率不足10%;国产替代需持续投入,投入占比约5%,仍低于全球7%的平均水平。

总之,2025年上半年,电子专用材料行业在新兴需求拉动、国产替代深化、政策技术驱动下保持增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