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特力B(20002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报告期内的主营业务是珠宝交易板块、黄金板块及物理平台。
1、珠宝交易板块:承接建设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通过搭建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具备展示、交易、竞价拍卖、评估、融资、信息发布等完备功能及服务的珠宝交易数字化交易系统,打通境外上游资源到国内批发终端商家的贸易通道,逐步成为国际珠宝玉石交易产业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服务商,助力深圳打造国际性珠宝玉石产业中心。
2、黄金板块: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构建B端与C端协同发展的全渠道运营体系:在B端业务上通过高效运营、供应链整合能力及资金优势,提供快捷、低成本及贴合需求的产品服务,在C端业务上,通过IP联名、敏捷开发、多元化营销推广和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差异化品牌。
3、物理平台:公司是水贝片区特力吉盟黄金首饰产业园内的最大业主,公司投资建设的特力珠宝大厦、特力金钻大厦已先后投入运营,并保持较高的出租率。此外,公司在深圳罗湖、福田等片区持有物业资源,在保持原有租赁业务稳定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推进物业质量提升工作,将推动所属老旧物业从简单租赁的传统方式向物业商业运营方向转型,从而充分提升和挖掘物业品牌的附加值,建设符合市、区及本公司整体战略布局的创新产业项目。
(二)珠宝业务主要经营模式情况说明
1、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批发、零售作为黄金珠宝的主要销售模式,同时也提供代理报关、保险箱租赁等配套服务。
2、生产模式
目前,公司的黄金及其制品,主要采用委托加工模式,钻石彩宝等不涉及加工。
3、采购模式
黄金及其制品:向上海黄金交易所或具备资质的单位购买黄金原材料;或向银行租金;
其他珠宝玉石:向境外珠宝玉石供应商采购产品,并通过深珠宝公司办理缴税进口手续。
4、报告期内珠宝业务存货情况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珠宝业务的存货余额为65,098,057.50元,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额为人民币64,651,775.39元,系以商品期货合约及T+D合约作为套期工具的被套期项目以及租赁的黄金库存。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区位优势
公司坐落于深圳珠宝产业的核心聚集区——水贝,是特力吉盟黄金首饰产业园内的最大业主。水贝占中国黄金珠宝市场份额的75%以上,在水贝市场一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内,汇聚了上万家黄金珠宝企业。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深圳全年黄金、铂金实物提货量约占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销售量的70%,钻石实物用量约占上海钻石交易所进口额的80%。在品牌集聚方面,罗湖囊括40多家龙头珠宝企业,拥有29个珠宝类“中国驰名商标”,占全国的30%,培育周大生、迪阿等珠宝企业成功上市。水贝已形成涵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展示交易、品牌运营、总部办公、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等完善的产业链。
水贝片区的区位优势显著,大量的珠宝供应商和实力商家聚集利于公司开展进出口业务和展销活动;水贝市场的辐射效应与商贸信息的集中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平台,公司可及时捕捉市场反馈信息,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深圳市在“20+8”产业集群建设中提到未来要重点发展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政府部门对珠宝产业的重点扶持为公司提供了大力支持,有助于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实现持续发展。
(二)资源优势
公司依托国资背景背书,发挥产业协同作用,深度整合珠宝产业“供”“需”端资源,在上游资源对接上具备一定优势。公司与国内外黄金珠宝供应商、加工商直接对接并确立了合作关系,先后与土耳其珠宝协会、俄罗斯萨哈共和国代表团和缅甸珍珠司等洽谈合作开展境内外展示交易业务。
经过多年深耕,公司积累了一定的行业资源和影响力。与业内权威检测鉴定机构珠宝国检、南京国检、天津国检、华津国检等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并组织举办各类行业活动,制定行业标准,不断扩大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联合起草的《海水珍珠品质评价》团体标准,于2025年3月22日通过专家评审会,2025年6月获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批准并发布。公司深度切入供应链业务,提供专业的全产业供应链服务,与业内知名珠宝企业合作,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公司物理平台带来了稳定的业务收入及现金流,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力珠宝大厦、特力金钻大厦均已先后投入使用,并保持较高的出租率。同时,计划通过质量提升、旧改等方式持续挖掘传统物业的商业价值。
(三)管理优势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公司大力推进交易平台数字化建设,梳理功能模块并进行优先级排序,不断调整建设策略,及时做出变更响应,满足业务需求。完善和加强平台的线上交易、数据分析、智慧监管等相关功能,并逐步在供应链业务中开展应用,切实服务于珠宝行业客户,支撑业内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在风险控制方面,公司制定了供应商准入标准、客户评估体系、采购比价体系等严格的业务内控流程,实现对资金、信息、物流等多层次的风控;同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持续优化业务流程与内控体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新品类、新业务模式的研究和创新。借助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系统数据分析,提升了业务的风险预警能力。
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将科学管理作为发展的动能和保障,从管理促进经营的角度,以经营为导向,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引入业务领先模型完善4S管控体系,夯实战略管理闭环,畅通规划落地执行。在人才建设方面,公司实施中高层“测训战”一体化培训,以“精准诊断→系统赋能→实战转化”三位一体的模式,协助管理团队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进而打造支撑业务战略的强管理引擎。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