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新安股份(600596)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2 12:20: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新安股份(60059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以及行业产能大幅扩张等多重压力影响,化工品价格回落幅度较大,行业收入、利润下滑。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回升以及行业新增产能投放的放缓,2024年底以来化工行业利润下滑态势逐步放缓,部分行业呈现触底回升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工业经济向稳向新向优发展。部分贴近终端消费的下游产业链品种以及部分农化产业链,受原材料成本下降、下游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公司主营作物保护、硅基新材料两大产业。

    作物保护:

    2025年以来,农药市场迎来结构性行情。具体来看,农药大单品草甘膦价格呈现U型走势,一季度延续2024年下行趋势,二季度随着行业产能受限,库存消化,价格有所回升。草甘膦作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品种,主要用于大豆、果蔬和玉米等产品,约占全球除草剂市场30%以上份额,此次草甘膦价格回暖主要源于供需结构的转好。

    供给端:全球草甘膦产能约118万吨/年,其中海外孟山都37万吨/年(占比31.4%)、中国产能81万吨/年(占比68.6%),全球前四大企业产能占比70.7%,行业产能集中度较高。国内已将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列为限制类项目,未来草甘膦新增产能有限。

    需求端:草甘膦的下游领域包括农用市场和非农用市场,其中农用市场占90%以上,主要为转基因作物,非农用可用于草坪、森林、苗圃及一些灌木防除杂草等。国内草甘膦主要出口至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国家。每年6至8月为草甘膦出口到南美的旺季,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年巴西的大豆、玉米种植面积仍将继续增加,进而对草甘膦需求量也将增加。2025年5月以来,南美地区制剂订单大量下发,主流企业接单良好。中长期来看,伴随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及百草枯在部分国家禁用的原因,草甘膦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

    公司现有草甘膦原药产能8万吨/年,通过技改创新提升产量与外购原药生产制剂,年销售量折合草甘膦原药约10万吨,制剂转化率在70%以上,产销率在行业中持续保持前列。公司现有遍布全球包括美洲、欧洲、非洲、澳洲、亚太及国内10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草甘膦原药与制剂市场占有率均处行业领先地位。

    硅基新材料:

    行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受供需关系影响,国内DMC市场价格呈现先涨后跌的表现,均价较去年同期回落。

    供给端:2022-2024年有机硅行业多个扩产项目陆续落地。经过此一轮产能扩张后,当前国内有机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12月,国内有机硅行业总产能达到320万吨(折DMC)。回顾上半年有机硅DMC价格走势,受关税摩擦影响,有机硅部分终端需求受到阶段性抑制,供应端新增产能爬坡成为左右价格的主导因素,3月因厂家主动减停产曾推动价格上涨,但伴随价格反弹,5月厂商开工积极性提升,价格再度承压下行,叠加工业硅原料价格下跌,有机硅价格也随之进一步下跌。

    需求端:根据行业权威数据统计,2017年至2024年间,国内有机硅DMC表观消费量由89.32万吨逐步提升至181.6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7%,其中2022年、2023年与2024年受新能源行业高速增长拉动,国内有机硅DMC表观消费量分别同比增长14.7%、11.1%、20.9%。

    6月中上旬以来,受光伏行业反内卷消息提振、叠加大厂减产挺价情绪浓厚等影响,工业硅现货及期货价格从底部回升。受工业硅价格上行、有机硅厂家库存下降等因素利好,有机硅基础产品价格近期呈稳中上行态势。今年1-6月,有机硅聚硅氧烷全行业产量达130万吨,行业库存保持低位稳定,显示有机硅表观消费仍保持持续向上的态势。

    2025年7月初,海外知名有机硅企业宣布将在2026年中期关停其英国巴里基础硅氧烷装置,涉及硅氧烷产能14.5万吨/年。该装置关停后,预示着欧洲产能供应将减少近三分之一。一方面,此次预期产能退出代表有机硅供给端缩减,有望带来有机硅供需结构的变化,提升行业景气度;另一方面,随着海外重要产能关停进程推进,中国有机硅基础原料及下游产品出口规模存在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公司目前有机硅单体产能50万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约80%用于自用生产下游深加工与终端产品,其中包括生胶、107胶等深加工基础聚合物产品,以及混炼胶、液体胶、密封胶、特种硅油等终端产品,目前公司终端的总产能超过20万吨,终端转化率(不包括生胶、107胶等)超过45%。作为目前国内有机硅产业链最完整、有机硅终端产品品类最齐全的公司之一,公司能够提供包括高温硅橡胶(液体胶、混炼胶)、室温硅橡胶(建筑硅酮胶、工业胶、光伏胶)、特种硅油、硅烷与硅树脂在内的有机硅终端全系列产品,终端产品品类达3000余种,并能够为电力通信、轨道交通与汽车、医疗健康、新能源材料、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今年以来,新安上下紧扣“提经营、调结构、促变革、强创新、全球化”总体要求,有力推进了“1361”战略执行和“战略与业务转型、科技创新、管理与供应链协同、组织与机制变革”的“3+1”变革创新。我们锚定“三大增长、四大突破、六大行动”,下大力气稳住经营基本盘、寻找业务突破口,聚焦重点、强化落实,全力冲刺半年度目标,并取得了变革的阶段性成果。

    (一)全力推动战略变革,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开年以来,新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决心,系统推动战略执行与变革创新。从新春干部动员会到总部训战,新安组织干部对标反思、集思广益,通过重构认知体系、凝聚变革共识,明确“3+1”变革方案并推进实施。面对短期经营压力,聚焦重点业务专项,逐一剖析,探寻破局路径。立足长远发展,深刻洞察环境,重塑产业链模式,围绕业务定位与资源配置实施策略调整。通过组织架构优化,业务加减法实施,瓶颈谋划突破,构建起战略转型新格局。

    1.战略与业务转型变革:通过系统开展业务现状分析,明确各业务发展定位,形成“加减法”清单并启动资源动态调配。强化投资管控,严守预算红线,并通过重大项目专项督查推动问题闭环整改。

    2.科技创新变革:紧扣业务战略,梳理三曲线核心技术清单,明确“提升、突破、布局”三位一体技术方向。联合战略市场等部门开展重点课题综合评审,重点突破医药与电子领域有机硅、机器人皮肤材料等战略课题,并对重点战略课题推行“双挂帅”机制,强化动态跟踪与过程纠偏,将激励资源向基础研究与重大攻关倾斜。

    3.组织与机制变革:以业务需求和关键问题为导向,横向整合职能、纵向压缩层级,构建“经营性总部+业务单元”两级架构,减少中间层级,构建高效敏捷响应体系。

    4.管理与供应链协同变革:初步建成供应链中枢,借助AI算法提升计划效率。完成主数据编码规范与清洗,构建统一数据底座。

    (二)产销联动,有效巩固经营基础盘

    1.筑牢生产根基,多维度深化降本行动

    面对市场持续下行压力,新安着力夯实生产根基,全方位深化降本增效。通过精益管理,基础装置稳定性和利用率均达96%,创近年新高,其中草甘膦产能稳步提升,完成年度计划的一半以上。生产端开展对标优化、节能10%等专项行动,实现原燃料降本3883万元;积极营造全员危机意识,可控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优化物流条线管理和运输网络,累计降本696万元。

    2.海外业务加速高端转型,全球化布局不断深化

    海外业务在基础产品价格下行、关税政策冲击等挑战下,依托本土化经营优势和产品结构调整利润逆势而上:其中,非洲大区通过产品结构优化,超额完成年度利润计划;新安美国灵活应对关税冲击,于危机中捕捉机遇,提前完成全年利润目标;有机硅海外业务加速高端化转型,利润同比增长17%。弹性体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48.5%。此外,草铵膦/精草铵膦等重点培育产品销量同比快速增长,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3.终端结构持续优化,业绩逆势增长

    有机硅终端持续保持增长节奏,在上半年下游市场阶段性受到外部因素冲击的情况下,利润仍旧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公司进一步优化终端产品结构,不断推出高附加值产品,终端高毛利产品持续放量,涌现出一批毛利率超50%的产品,并实现销量稳步提升。市场端敏锐把握商机,持续瞄准行业标杆,突破高端电子、新能源汽车材料等领域的头部客户。终端重点子公司深耕细分领域应用解决方案,毛利率近30%,展现出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建有科学合理、设备完善的研发基地近5万平方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拥有正高级职称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公司下属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行业领军企业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1家。

    公司明确提出将企业增长动能从市场经营驱动转变为以科技引领的“科技+市场”双轮驱动,深入推进与多家高水平科研院校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发展,不断巩固在国内同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重视传统产业升级的创新技术,围绕连续化、智能化、大型化和绿色化开展工程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攻关,瞄准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打造平台技术,围绕八大作物、医疗健康、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精准投入,提升高效终端解决方案能力;持续完善“氯”、“硅”、“磷”三元素循环经济模式,加强新安在草甘膦和有机硅行业的领军地位,成为国内极少数拥有“无机硅-有机硅单体-有机硅聚合物-有机硅终端产品”硅基全产业链生产技术的企业。

    2、终端化发展领先优势

    公司在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中率先实施终端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逐年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稳步推进终端化战略。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多年终端应用技术开发积淀,成为行业内极个别同时覆盖有机硅下游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烷偶联剂全系列产品的企业,聚焦产业新赛道,着力有机硅终端应用技术开发,产品种类超过3000种,已形成多个有机硅终端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光伏、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通信电力、电子电器、医疗健康等行业客户。

    终端各个细分市场领域子公司先后获得ISO9001:2015(质量)、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有机硅终端产品拓展新兴行业高端客户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加深与国内外大型企业业务合作、进入终端特殊应用领域、实现特定产品的进口替代提供了重要助益。

    3、全球化市场与品牌优势

    公司按照国家双循环发展要求,积极融入新产业体系,加大全球化发展力度,建立多个海外生产基地,加速突破美洲、非洲、欧洲、东南亚等全球重点市场的布局,结合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构建全球化优势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系统规划,公司作物保护产业的海外登记证资源已逾4500个,在国内农药生产企业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2024年,“Wynca新安”入选《大国品牌》,凭借优良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产品性能,“Wynca新安”已成为行业内知名品牌,营销网络遍布欧洲、非洲、美洲、澳洲、东南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公司推进终端化、全球化战略,延伸产业链,以及在新领域、新区域开拓市场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在国内外同行、客户中良好的口碑也获得了迈图、赢创、宝洁、联合利华、华为等多家全球500强企业的青睐,成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4、规范化、数字化管理优势

    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控制制度,不断推进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在行业里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入TnPM精益管理体系,打造新安的精益生产示范工程。作为化工企业,在同行中率先建立SHE体系,持续引入埃森哲、凯洛格、杜邦、华夏基石等外部咨询力量,推动安全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安全环保管理在行业内的领先示范地位。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围绕“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应用场景,持续推进体验提升、效率提升、模式创新,积极构建“一个新安、透明新安、智慧新安”,先后获评国家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浙江省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浙江省首批5G全连接工厂、杭州市“未来工厂”等荣誉。公司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有效赋能业务转型发展,推进商机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推动财务共享、营销、供应链等数字化实践,有效提高了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为公司提升经营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安股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