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旭杰科技(83614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及建筑装配化全过程服务。公司是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联盟会员单位。公司以“低碳建筑、清洁能源”为目标,专注于推广建筑装配化的具体应用,不断研发升级相关预制部品生产和施工的技术工艺;同时,公司积极进入绿色清洁能源领域,大力发展以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为主的新能源业务,形成了主营业务间的优势互补,优化了公司的产业布局。
未来,公司仍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做强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服务的同时,从“纵”“横”两个维度提升公司在光伏电站领域的行业影响力。一方面,公司将深入布局分布式光伏电站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投资、建设、运营环节闭环;另一方面,公司将择机进入集中式光伏电站领域,实现光伏电站建设全类型覆盖。
①分布式光伏电站转售业务
公司向客户提供屋顶开发、勘察排布、项目建设、并网移交等过程的技术集成服务,并最终向客户交付分布式光伏电站资产的业务。
②分布式光伏电站EPC业务
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方负责提供屋顶资源及所需资金,公司根据投资方需求为客户提供分布式光伏电站EPC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屋顶整理、电站设计、设备购置(主要包括光伏组件、光伏支架、逆变器、电缆等)、施工安装、试运行、并网等多个环节。
③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
公司开发、投资及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后,持有并运营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销售电站所发电量,从中获得稳定的发电收入。
④分布式光伏电站其他服务
根据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方的需求,向客户销售光伏组件产品,以及提供电站设计咨询、运行维护等服务。
2、建筑装配化全过程服务
公司以“科技装配美好生活”为愿景,专注于推广建筑装配化的具体应用,不断研发升级相关预制部品生产和施工的技术工艺,为客户提供绿色、安全、高效的装配式建筑领域的解决方案及服务。通过多年的经营积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获得了行业内知名企业的认可。凭借技术和服务优势,公司在主要客户群体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和持续合作的预期。良好、稳定的客户群体将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①预制混凝土(PC)部品生产
混凝土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预制品,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现浇混凝土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和现场养护。
②装配式建筑施工服务
公司装配式建筑施工服务主要为预制ALC楼板、ALC外墙板、ALC分户墙的现场安装施工和售后保养维护。报告期内,业务内容已拓展至PC构件的施工安装。
公司通过板材的专业排版、节点的深化设计和精细化的现场管理,在有效发挥ALC板材轻质、高强、平整、保温等特点的同时,缩短了项目现场施工周期,减少了材料资源的浪费和建筑垃圾的排放,符合现代建筑工业化、绿色节能的趋势。
为顺应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公司在继续开展装配式墙体(ALC)施工服务的同时,对于预制混凝土(PC)构件的吊装和施工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储备和项目经验积累。
③建筑装配化研发与设计咨询
I、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咨询与深化设计
公司为采用装配式方式建设项目的业主、施工方、设计院提供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咨询和深化设计服务,主要包括:将传统现浇结构及建筑部品等拆分为工厂化预制构件;结合生产工艺、施工方案进行构件详图深化设计;提供全过程装配式建造咨询服务。
II、装配式建筑创新工艺研发
研发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创新工艺,包括但不限于预制混凝土(PC)、装配式钢结构及蒸压加气轻质混凝土(ALC)建筑系统研发,并推广应用。
III、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
推广建筑信息化应用,包括数字化模型、施工模拟、建立企业预制构件族库、参数化设计及BIM的二次开发,为公司建筑装配化全过程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公司研发设计工程师均拥有多年从事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的丰富经验,相关研发成果在复合功能性预制内外墙板安装、关键吊装技术及预制墙体隔音研发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
④预制墙板(ALC)贸易
公司预制墙板(ALC)贸易以海外贸易为主。公司于2016年成立SipoBuilding,从事澳洲地区装配式墙体产品的测试认证、技术支持、市场推广以及贸易销售。
2025年2月,公司完成了收购中新旭德47%股权事项,中新旭德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持有其51%股权。通过本次收购,公司分布式光伏板块主营业务将从EPC服务进一步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实现光伏电站开发、EPC施工、电站运营及销售等业务协同发展,深化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在继续承接分布式光伏电站EPC建设服务的基础上,获取电站转售和并网发电收益,从而有利于公司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33.46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6.26%;报告期内发生营业成本25,387.04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2.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19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12.86%。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108,003.02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582.25万元。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全面展开,上半年年实现营业收入18,733.88万元。公司抓住澳洲建筑市场需求增加的机会,境外销售业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上半年实现ALC板材销售业务收入4,486.84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51.59%。
公司将继续围绕国家“双碳”政策目标,维持建筑装配化业务市场地位,全力发展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加快推动国内与国际业务的双轨发展模式。
国内业务:2025年2月,公司完成了收购中新旭德47%股权事项,中新旭德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持有其51%股权。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分布式光伏板块主营业务将从EPC服务进一步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实现工商业屋顶资源开发和装配式建筑服务的协同,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即统筹考虑分布式光伏的安装需求,从而深化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更好满足“低碳建筑、清洁能源”目标的发展需要。
国际业务:借助澳大利亚2032年奥运周期的建筑业发展契机,大力拓展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等地的
ALC板材市场规模,力争保持逐年增长。依托澳洲子公司的海外管理经验和国内装配式建筑领域建设技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公司于2024年11月27日在阿联酋迪拜设立全资子公司JCONME,拟依托该子公司在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下属实体运营的子公司,以拓展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完善公司业务布局和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二)行业情况
1、分布式光伏电站行业情况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提升,发电效率不断提高,发电成本不断下降,以及碳交易市场不断完善,预计未来国内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将持续扩大。根据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应进一步提高。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5年8月2日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达21,161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贡献9,88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占比53.3%(11,281万千瓦)。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并网容量突破10亿千瓦大关,达109,851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占55.2%(60,595万千瓦),分布式占44.8%(49256万千瓦)。这一数据勾勒出我国光伏产业的结构性变革与增长动能。分布式占比持续提升:上半年分布式新增装机11,281万千瓦,同比增长113.3%,占新增总量的53.3%,首次超过集中式。这一趋势与政策引导密切相关,例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4月30日前并网的项目可维持全额上网模式,刺激了抢装潮。此外,工商业分布式凭借“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经济性(峰谷套利收益可达0.8元/kWh)和政策支持(如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目标50%),成为增长主力,新增8718万千瓦,同比增长61.7%。户用光伏爆发式增长:户用新增2,563万千瓦,同比激增135.43%,山东、河南、安徽三省累计容量超7,000万千瓦,占全国户用总量的近四成。这得益于整县推进政策的深化及农村电网改造,户用系统投资回收期缩短至5-7年,吸引了大量农户参与。江苏以2,207万千瓦居首,分布式占比达62.3%;新疆(1,960万千瓦)、广东(1,559万千瓦)、山东(1,505万千瓦)、云南(1,361万千瓦)紧随其后。江苏的领先得益于工商业分布式的规模化发展和政策激励。
2、装配式建筑行业情况
2025年2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多部门首次就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关于加快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中提到要聚焦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等。
202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见》的通知中提到要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落实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主体责任,采用新型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创新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推广绿色施工和全装修交付,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工程建设单位应将建筑垃圾减量、运输、利用、处置所需费用列入工程造价。
从长期看,装配式建筑能够降低建筑施工成本,提升建筑安装效率。目前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工人整体年龄偏大、成本攀升,导致传统施工方式难以为继。装配式建筑由于采用预制工厂施工,现场装配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能够有效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数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由预制工厂批量生产,尤其是生产形态较复杂的构件时,成本优势更为明显。同时,装配式建筑省掉了传统现浇建筑的施工流程,减少脚手架和模板数量,提高了建筑安装效率。
通过引进和升级先进工业制造技术,持续提升预制构件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柔性生产水平,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的零瑕疵。
综上,装配式建筑具备降本增效、清洁环保的优越属性,符合国家建筑产业发展方向,未来仍将在建筑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