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康农种业(83740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杂交玉米种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于2022年7月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于杂交玉米种子的销售。报告期内,杂交玉米种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9.89%,是公司的核心产品。
公司玉米种子的业务涉及育种、制种、加工和推广销售主要环节,分别对应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主要流程划分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的研发育种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合作研发和引进吸收为辅。公司制定《研究与开发管理制度》《科研成果保密制度》等制度,设有专门的科研部门和生物育种研究院,并配备育种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人员,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保障和技术支持,持续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公司在热带亚热带、西南、东南、东华北、西北等全国玉米主产区开设多点测试研究站,形成覆盖全国玉米主产区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2.采购模式
(1)制种
公司每年在制定制种计划时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客户和终端用户偏好并结合自身新品种推广情况准确预估未来一个销售季度(即当年10月至次年9月)的拟销售的品种情况和各品种计划销量,并根据预计情况与制种单位确定当年的制种品种和制种面积。其后,公司向制种单位提供合格的亲本种子,制种单位根据公司的种子生产技术操作流程及公司技术人员的生产技术指导组织制种种植生产。
(2)包材辅料采购
玉米种子包材辅料(主要包装物和种衣剂)市场供应较为充分,公司综合考虑包装物及种衣剂的环保性、有效性、性价比等指标,择优选择符合公司生产需求的供应商。公司根据当年生产计划和对于包装物及种衣剂的需求情况进行采购。
3.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是对采购环节生产的种子进行分级筛选、包衣及包装等一系列加工,主要采取分级、风力和重力筛选,除去种子中发霉的、未成熟的、遭受病虫害等不合格的种子和杂物。筛选和加工完成之后,公司再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求将加工好的玉米种子重新包装、称重和储存。
4.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为经销模式,与经销商签订合同,约定经销品种、经销区域、运费承担等条款,由经销商面向终端客户。公司对经销商客户的销售为买断式销售,采用“预付定金+尾款结算”的结算方式。通过物流方式销售给经销商的,运费由经销商客户承担,公司交付产品给承运人后不再承担发生损毁的风险与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商业模式不存在重大变化。
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科研创新、业绩增长、产业链延伸和海外拓展,致力于打造农业领域的“大单品”战略,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科研方面,公司持续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品种研发启动“种质+分子”育种新引擎。3月,公司与海南百奥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AI智慧育种”战略合作,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育种进程。5月,公司召开“玉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18家科研院校20多位专家云集探讨玉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十家科研院所与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会议是公司“科研引领·全国布局”战略的关键举措。通过这些举措,公司在品种研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完成了新转化体降低转基因非期望效应和不育化制种多恢复基因融合,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业绩增长方面,公司持续强化西南地区核心优势地位,进一步拓展黄淮海市场,挺进东华北市场,创新销售策略,积极触网,构建线上营销矩阵,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公司持续开展测产观摩会,让种植户直观感受种子品质和实际产量,提升信任度。同时,不断优化生产管理流程,确保生产基地稳定运行和成本控制,强化制种技术研究,快速推进不育化生产,提升种子纯度,保证种子质量。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公司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公司开展“优质粮收储”工作,从粮食收购、粮源基地建设到建立全国云仓系统,优化配送网络等,确保优质粮供应的时效性和稳定性,助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提升粮食增产增效。
在海外拓展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成立了全新的国际事业部。公司通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已取得多个生态区域、适宜不同气候条件的玉米杂交品种,目前已完全具备对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杂交玉米种子供应条件。2月与安徽平台迈可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布局东南亚及南亚玉米市场。3月与安哥拉马兰热省达成玉米种植基地合作。6月接待尼日利亚高官考察,加速品种认定。同时与BlackStoneSolutions,LLC合作,种子将进入巴西市场。公司将持续秉持“品质为本,服务全球”理念,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以上举措,公司在科研、业绩、产业链和海外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中国农业智慧与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7.42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8.85万元;报告期末,资产总额79289.2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8197.87万元。
(二)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农业(行业代码:A01)。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A类“农、林、牧、渔业”中的“A0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种子培育作为生物育种产业,被认定为战略新兴行业、前沿领域。
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起点,对农作物产量、质量及抗性等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是农业的“芯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全面推进农业“芯片”。我国种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速较快。自改革开放以来,种业也从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我国种业逐步开始了产业化、市场化的时代。上述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制定,为种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有利于行业主管部门对种业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还为客户评判产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种子生产企业登记、生产、经营等行为提供了指导规范。
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守正创新,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等政策导向为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前述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文件等为种植相关行业健康发展营造了优良的环境,有助于推动“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内的种子企业高速发展,并对科研成果提供有力保障,从而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持续强调和支持品种创新、技术创新,也为公司的发展指明方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