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财报季 - 正文

虹软科技(688088)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应收账款上升

来源:证星财报简析 2025-08-20 06:04: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虹软科技(688088)发布2025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4.1亿元,同比上升7.73%,归母净利润8853.61万元,同比上升44.06%。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01亿元,同比上升2.08%,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887.21万元,同比上升42.42%。本报告期虹软科技应收账款上升,应收账款同比增幅达51.79%。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尚佳。其中,毛利率88.37%,同比减2.96%,净利率21.58%,同比增33.79%,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8434.78万元,三费占营收比20.56%,同比减7.31%,每股净资产6.75元,同比增2.22%,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2元,同比增171.23%,每股收益0.22元,同比增46.67%

财务报表中对有大幅变动的财务项目的原因说明如下:

  1. 货币资金变动幅度为-11.77%,原因:公司本期购买定期存款增加。
  2. 应收票据变动幅度为43.17%,原因:公司本期智能汽车及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上升。
  3. 其他流动资产变动幅度为92.21%,原因:公司本期购买定期存款增加。
  4.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变动幅度为40.2%,原因:公司本期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增加。
  5. 应付账款变动幅度为376.04%,原因:公司本期智能汽车及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业务原材料采购增加。
  6. 应付职工薪酬变动幅度为-34.13%,原因:公司本期发放上年末计提奖金。
  7. 应交税费变动幅度为-62.28%,原因:公司本期支付上年末计提的税费。
  8. 营业收入变动幅度为7.73%,原因:公司本期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智能汽车及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增长。
  9. 营业成本变动幅度为40.21%,原因:公司本期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智能汽车及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增长,相应其产品销售成本增加。
  10. 管理费用变动幅度为-27.14%,原因:公司本期聘请中介机构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
  11. 财务费用变动幅度为34.31%,原因:公司本期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及本期汇兑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
  1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171.23%,原因:公司本期销售款收回较上年同期增加。
  13.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86.88%,原因:公司本期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的理财产品较上年同期到期赎回增加。
  14.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8.7%,原因:公司本期现金分红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

证券之星价投圈财报分析工具显示:

  • 业务评价:公司去年的ROIC为4.5%,资本回报率不强。然而去年的净利率为21.67%,算上全部成本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高。从历史年报数据统计来看,公司上市以来中位数ROIC为9.02%,投资回报也较好,其中最惨年份2023年的ROIC为1.25%,投资回报一般。公司历史上的财报相对良好(注:公司上市时间不满10年,上市时间越长财务均分参考意义越大。)。
  • 偿债能力:公司现金资产非常健康。
  • 商业模式: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需要仔细研究这类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

财报体检工具显示:

  1. 建议关注公司应收账款状况(应收账款/利润已达140.72%)

分析师工具显示: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在2.52亿元,每股收益均值在0.62元。

该公司被2位明星基金经理持有,这些明星基金经理最近还加仓了,持有该公司的最受关注的基金经理是华安基金的刘畅畅,在2024年的证星公募基金经理顶投榜中排名前五十,其现任基金总规模为66.42亿元,已累计从业5年225天,综合其过往业绩分析,该基金经理基本面选股能力出众,擅长挖掘成长股。

持有虹软科技最多的基金为泰信中小盘精选混合,目前规模为18.36亿元,最新净值4.396(8月19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57%,近一年上涨120.5%。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董季周。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
问:与回答
答:一、提问与
Q1公司本期盈利水平如何?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2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99.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28.93%。其中,公司移动智能终端业务实现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16.17%,创下业务史上最高收入记录,彰显了行业领先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智能汽车相关业务实现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71.20%,此业务迎来大幅增长,得益于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持续开拓定点项目,并稳步推进项目实施,各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内逐步释放价值。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3.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4,966.40万元,同比增长45.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031.20万元,同比增长33.11%。其中,公司移动智能终端业务实现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9.57%;智能汽车相关业务实现收入3,017.25万元,同比增长46.51%。
Q2公司之后的盈利有什么增长点?
公司移动智能终端业务2023年、2024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3%、16%,维持稳定是公司2025年该业务上的工作目标,期待公司新产品、新技术能带来较好的增长。与此同时,公司深度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全力开拓新市场、挖掘新客户、寻求新伙伴合作。2023年、2024年智能汽车相关业务营收增速分别是67%、71%。在智能汽车业务上,公司坚持贯彻执行 “先国内、后国外”“先软件、后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先舱内、后舱外”的战略,积极布局并择时调整战略执行,随着定点和量产规模的不断增长,客户对公司的认可度也逐年提高。所以2025年,公司在智能汽车业务上持乐观的态度,我们期待这一业务能够尽快成为公司新增长曲线。
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PSI(智能商拍)目前的市场战略,是为不同客户群体制定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对于中小商家,公司通过PSI SaaS和电商平台化战略,不断扩大渗透率和用户粘性。截至2024年末,PSI已完成淘宝千牛、1688、抖音抖店、TikTok、京东京麦、拼多多和Shein等平台入驻,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虽然市场上的商拍产品,都还处于市场和客户的培育阶段,但公司相信通过对产品不断地迭代,以及紧密渗透客户需求,待市场普及度越来越高时,也是公司收获的时候。
Q32024年度公司智能移动终端业务增长,具体原因是什么?智能手机未来是否还保持乐观?
智能手机业务,是公司常年保持健康、稳定的业务模块,以公司自身业务经营情况看来,在智能手机业务上能保持乐观的发展状态。原因有(1)公司于2022年就打造并推出了Turbo Fusion“智能超域融合”创新产品系列,为客户带来了开创性的全链路超域解决方案。与传统的硬件升级模式不同,“智能超域融合”技术聚焦于软件层面的优化和处理,通过公司高并发异构计算框架构建了“软件ISP”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图像的智能处理。针对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画质、人像、影调、抓拍、色彩五大需求,公司提炼整合出升级的“智能超域融合”架构,在夜景、HDR、超分、人像、长焦高清等相关产品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且已从图像处理技术延伸至视频应用。目前,公司“智能超域融合”技术产品已完成从旗舰机型到高端、中高端机型的全面渗透,同时通过优化算法和硬件适配,在中端机型市场也实现了规模化落地,慢慢在向中低端机型渗透。未来,公司会重点关注拍照、视频等难度更大的场景,继续丰富公司的视觉解决方案产品线,进一步巩固在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的领先地位,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2)随着消费者对手机拍照的要求越来越高,长焦拍摄远处物体现在是个非常紧迫的功能需求。目前长焦镜头越来越普及,很多手机厂商使用的摄像头用到了3X、5X甚至到30X的变焦,随着倍数的增大,对镜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还有手机使用潜望试长焦镜头、无极变焦镜头。高要求的镜头搭载在手机上,手机在重量与外形上越来越厚重,而且这些摄像头比过去摄像头的价格增加了几美金甚至几十美金,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手机软件算法融合 I模型,未来可能会对变焦拍摄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长焦镜头上应用的视觉软件很少,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的技术是非常有能力,有机会帮助高功耗硬件降低成本的,公司未来几年在这方面也会有许多发展机会。
(3)在目前视频活跃的时代,安卓阵营视频需求增多,包括各类的视频平台,也都处在高度蓬勃发展的市场中,公司和高通、联发科在过去一、两年就对视频上做了大量的布局,未来会有非常好的产品发布。
Q4公司怎么看待2025年手机业务整体的经营展望。
维持稳定是公司2025年智能手机业务的工作目标,期待公司新产品、新技术能给公司智能手机业务带来较好的增长。
Q5你们行业本期整体业绩怎么样?你们跟其他公司比如何?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客户群体广泛。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2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99.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28.93%。其中,公司移动智能终端业务实现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16.17%,创下业务史上最高收入记录,彰显了行业领先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智能汽车相关业务实现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71.20%,此业务迎来大幅增长,得益于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持续开拓定点项目,并稳步推进项目实施,各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内逐步释放价值。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3.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4,966.40万元,同比增长45.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031.20万元,同比增长33.11%。其中,公司移动智能终端业务实现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9.57%;智能汽车相关业务实现收入3,017.25万元,同比增长46.51%。
Q6行业以后的发展前景怎样?
公司处于视觉人工智能行业,该行业为各类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支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Q7近几年二股东每年都多次大额减持,今年更是大股东二股东一起减持,请问是股东对于公司未来发展不看好,还是说对公司股价不看好?为何不能一次性转让呢?公司是否会考虑一些应对措施保护股价?是否会考虑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
(1)公司控股股东基于自身资金需求,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出让2%的股份。此次询价转让不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不属于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受让方通过询价转让受让的股份,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2)公司持股5%以上非第一大股东南京瑞联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因基金到期和资金安排的原因发布减持计划。
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公司将以技术创新赋能行业为使命,聚焦主业经营,不断巩固公司在视觉I领域的优势地位,持续扩大行业影响力,为更广泛的端侧智能体落地贡献I力量。对于符合公司战略方向的优质资产,公司还将探索通过并购等资本化运作方式开展产业布局,快速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瞄准能力强化以及新业务拓展,追求更高质量、更加稳健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客户及合作伙伴创造更大价值。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虹软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