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豪鹏科技(001283)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9 13:08: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豪鹏科技(00128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1、公司的主营业务

    公司核心业务战略锚定为世界五百强及细分领域头部品牌商提供全栈式新能源解决方案。公司依托自主创新的前瞻性电池技术平台、AI深度赋能的先进研发能力与全球化的集约式产能布局,从“消费电池制造商”向“AI+端侧硬件新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升维跃迁。以优质客户储备锚定市场需求,通过构建从液态高硅、半固态到全固态的阶梯式技术矩阵和创新技术元素的最佳组合,量产反馈推动技术持续迭代,全面渗透AI+端侧、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代表未来先进科技方向的万亿级赛道,以技术领先优势和全球头部客户矩阵为双引擎,持续定义AI+端侧新能源技术的演进范式,抢抓未来能源变革新机遇。

    公司产品体系深度赋能高端智能化终端场景,重点涵盖为高端AI硬件生态量身定制的高性能电池模组、满足机器人复杂工况的高可靠能源解决方案、支撑低空经济规模化落地的高安全能源系统,以及面向智慧家庭储能、工商业电力调峰、算力中心高安全备用电源等领域的全栈式智能化储能产品等。从下游应用场景来看,广泛覆盖笔记本电脑及周边产品、智能穿戴(含AI眼镜、AI耳机、AI助听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TWS及OWS耳机等)、智能手机、智能平板(含AI学习机等)、机器人、AI玩具、无人机、eVTOL、个人护理、蓝牙音箱、医疗设备、轻动力、便携式储能、高端安全备用电源、民用零售、车载T-Box、太阳能储能街灯、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及电力系统储能等领域。

    在“成就客户、开放共赢、严谨务实、自我批判”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公司始终坚持与世界五百强及细分领域头部品牌客户深度共生,由产品合作关系进一步演进为价值型、长期深度绑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迎接AI智能化时代的需求,并通过技术突破、价值提升、产能协同、反馈迭代,实现自身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

    当前,公司正以“AllinAI”战略为轴心,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向商业价值的转化,通过全球头部客户的AI终端布局与场景化渗透,持续巩固在AI+端侧硬件新能源解决方案市场的先发优势与竞争壁垒,为全球AI终端智能化进程提供安全、可靠的动力支撑。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秉承“技术驱动、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深度融合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IPD)管理体系,构建“规划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应用一代”的梯次化研发战略,通过系统性整合“基础研究-平台开发-产品迭代-产业转化”的四级协同研发体系,以前瞻性研究、新材料及新平台开发、新产品设计开发、新工艺及新装备开发为核心层级,实现理论探索、技术攻关、工艺转化与智能制造全链路贯通,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矩阵式创新生态。

    公司研发工作采用“战略导向、双轮驱动”的运作模式,由研究院及各业务单元相关产品开发部门构成双引擎:研究院聚焦战略级技术创新,承担前瞻性基础研究、新材料及新平台开发、颠覆性工艺装备预研等中长期技术储备任务;产品开发部门聚焦市场需求转化,开展应用场景研究、产品工程化开发、制造工艺及装备优化等短期技术落地工作。在此框架下,公司与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协同机制,围绕前沿技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持续注入开放式创新动能。

    (1)前瞻性研究层面,基于对终端应用场景的需求演变和产业技术拐点预判,围绕公司战略大方向进行面向未来的创新前沿性技术预研,包括液态高硅、准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新技术,适配未来AI硬件时代对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倍率等综合性能提升的需求。通过建立创新实验室的方式开展包括电化学反应机理、新概念电池材料体系及电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公司科研探索及核心技术突破的重任;

    (2)新材料及新平台开发以前瞻性研究为基础,基于对电化学及材料科学的深度理解,通过多物理场、多尺度、多参数的建模仿真,提前布局开发面向客户未来需求的技术平台,在基础材料创新和平台迭代方面做好技术储备,提前与客户未来产品的预研和定义做好深度融合对接;

    (3)新产品设计开发基于对终端产品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的理解,结合研究院平台开发成果,利用各类仿真技术和DOE(DesignofExperiments)设计等,研发过程中客户深度参与,公司研发部门快速响应,准确地将客户具体项目需求转化为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

    (4)新工艺及新装备开发为保障新平台和新产品走向批量提供了必要技术条件,通过开发与产品的材料特性、电化学体系平台及结构设计等适配的创新工艺和自动化装备,不断突破制造极限,最终保障量产稳定交付。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中心作为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枢纽之一,全面统筹原材料采购业务,核心职能涵盖搭建供应商管理体系,制定采购流程与制度规范,严格管控采购过程,落实成本控制策略。采购团队紧密跟踪供应链市场的实时变化,深度结合客户产品需求,制定兼具科学性和灵活性的多层次采购控制计划,确保采购活动精准对接公司生产经营需要,持续优化公司采购成本,保障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助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支撑公司新业务领域开拓方面,采购中心主动协同配合研发战略需求,在材料寻源、定制化开发支持、风险管理机制、成本优化闭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发展和管理计划,推动与供应商进行联合创新,助力公司新兴业务和关键新技术突破。

    此外,公司深度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参股企业赣州豪鹏构建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的再生运营体系,将回收金属材料应用于新电池制造,链接上游电池材料前驱体、电池材料、电池研发和制造、电池应用及回收的全流程,与上下游共同打造绿色环保、资源节约的ESG理念。同时通过公司供应链强化对金属材料波动的认知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可靠的主材供应,持续深化与产业链的协同,提升公司供应链的整体稳定性和在高端新能源解决方案领域的综合成本优势。

    3、生产模式

    公司构建了AI赋能的智能制造体系,通过深度整合客户需求预测、原材料供应周期、设备产能负荷、交付紧急程度等多维动态参数,建立智能排产与柔性响应机制。依托自主开发的客户需求分类矩阵模型,精准识别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与订单波动特征,基于客户滚动年度/月度需求预测和实际订单、服务目标、原材料交货期、设备产能等因素,有效组织生产资源准备和制定生产计划,在保障客户订单需求及时交付的情况下,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及制造成本优势。

    为满足从大规模订单到小批量试产单的全谱系交付场景,公司在生产设备及产线设计上做好了灵活的设计和调整,兼具规模化生产和柔性制造的双重优势。针对大批量订单,通过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线安排生产,实现快速、可靠、大规模的订单交付,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大批量、及时性交付的要求;针对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订单,公司在充分利用通用化、多功能设备的基础上,培养关键技能工,灵活安排人员及生产排产,通过柔性生产线提升交付响应速度和保障产品质量,有效缩短生产交付周期,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4、销售模式

    公司坚持以技术共研驱动市场开拓,聚焦服务世界五百强及细分行业头部品牌商,依托公司具备的定制化应用场景下新能源解决方案能力,不断深挖战略大客户的潜力。通过深度市场洞察、联合开发、技术标准协同等生态化协作方式,与终端品牌客户共同定义AI时代的新能源方案需求边界。公司采用端到端的直接销售体系,由专业团队直接对接终端品牌客户的技术评审和综合认证,确定主要商务条款后,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品牌客户;部分品牌客户由其指定的代工厂或PACK厂向公司下单并结算。

    为构建可持续的客户共赢生态,公司建立跨部门协同的服务价值闭环,整合营销体系、研发体系、集成供应链体系的专业能力,对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进行快速响应与迭代优化。凭借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公司持续获得国际头部品牌客户的战略供应商认证,不断巩固公司“技术定义者”及“生态共建者”的双重市场定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战略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在全球高端消费级能源生态中已构建深厚的战略客户矩阵,持续深化与惠普、大疆、戴尔、索尼、谷歌、哈曼、亚马逊等世界级科技领袖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联合实验室共建、下一代产品定义共研、全生命周期服务嵌入等深度协作模式,公司不仅巩固了消费电子与智能终端领域的供应链核心地位,更在AI+端侧、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赛道实现客户黏性与技术壁垒的双向增强。长期积淀的优质客户资源及持续新增的全球头部品牌客户网络,既是市场对公司技术体系及制造能力的高度认可,更为公司拓展新兴业务构筑了坚实的生态基座。

    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沿着“AllinAI”的方向,持续深耕消费类,在成熟业务领域,通过深化大客户战略,持续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供应份额;在新兴业务领域,深度整合AI终端、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算力中心等场景化解决方案,实现客户价值共创。通过整合研发资源与供应链体系,公司将持续深化与世界五百强及细分行业头部品牌商的战略协同,构建“技术共研-产品共创-标准共建-市场共拓”的产业生态闭环。

    2、研发创新

    公司将研发创新置于战略演进的核心引擎地位,以前沿场景需求与用户体验进化为导向,构建“AI驱动、开放协同”的新型研发范式,将研发资源向包括AI眼镜、AR/VR/XR、AI玩具等多个AI+端侧领域的头部客户倾斜,联合开发AI+端侧硬件新能源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形成领先布局及卡位优势。报告期内,公司保持研发投入规模,坚持走自主研发、开放合作的道路,通过聚焦应用场景、客户需求和用户体验,充分运用分子动力学计算、电化学仿真和热仿真等现代仿真技术,使用机器学习等AI技术进行电池寿命预测和高熵材料开发等新质“创造力”,将研发需求转化为卓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研发转化效率及产品可靠性。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获得授权且有效的专利960项,其中境内外授权且有效的发明专利190项,境内外授权且有效的实用新型专利701项,境内外授权且有效的外观专利69件。公司组建了跨学科的研发军团,由业内领先的电化学与人工智能专家、博士领衔,覆盖材料科学、机械自动化、电子软件等多维技术方向。这支高度协同的创新力量,通过自主研发构建了前瞻核心技术的壁垒,并通过与香港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前瞻课题共研,将诸多实验室突破转化为产业化成果。当前,公司研发资源正高度聚焦于高电压正极材料、高硅负极应用、创新钢壳叠片工艺、固态电池技术在内的四大核心战略研发方向,致力于通过上述技术的单独或组合突破,以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满足AI终端日益严苛的功耗与空间需求,力争破解AI终端电池产品“安全—性能—体积”的不可能三角。

    3、智能制造及规模交付

    公司打造以AI+端侧应用场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平台,以自动化装备、数字化和智能化车间、可持续改善的生产系统完善为重点,在工艺优化、装备制造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专业制造与先进制造水平、持续打造核心制造能力,并着力推进产品测试集成化、智能化,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显著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极端环境可靠性。通过植入AI驱动的智能排程系统与绿色能源管理架构,同步实现制造精度跃升、运营能耗优化与碳效水平进阶,为全球客户提供兼具技术先进性与可持续性的创新能源产品。

    为强化全球化交付韧性,公司已完成潼湖产学研基地的战略性功能打造,形成“技术孵化-中试验证-规模量产”全链贯通的一体化智造中枢,充分支撑全球头部品牌客户对AI终端能源升级的爆发式需求。公司海外生产基地深度融入品牌客户全球供应链网络,敏捷响应客户全球化交付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276.7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9.29%。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9671.0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2.49%。公司核心业务增长符合预期,新兴业务的拓展呈现良好态势。在产能整合完成、智能制造体系升级、高端客户持续导入、产品技术附加值提升的多重动能共振的背景下,公司通过前瞻性布局AI+端侧新赛道,紧抓AI硬件升级带来的新能源技术全面革新机遇,驱动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进一步提升,持续夯实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的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豪鹏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