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爱美客(30089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
1、经营概述
公司是一家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及生物医药产品研发与转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成功实现基于透明质酸钠的系列皮肤填充剂、基于聚乳酸的皮肤填充剂以及基于聚对二氧环己酮面部埋植线的产业化,同时正在开展重组蛋白和多肽等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目前,公司已建立了多种生物医用材料的产品技术转化平台,产品临床应用涵盖医疗美容、外科修复、代谢疾病治疗等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Ⅲ类医疗器械,应用于医疗美容行业。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医疗美容生物医用材料自主研发与应用的企业,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进行产品研发,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美容创新产品提供商。
报告期内,国家对医疗美容行业的政策导向以规范化发展与健康消费升级为核心,通过监管优化、标准建设、产业协同等多维度措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由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医疗美容列入“新型健康服务业态”,要求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培育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为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医疗美容需求,公司在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同时,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际知名医美品牌厂商的合作,将国外先进的产品、技术与服务引入国内,同时探索现有产品的出海布局,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目标。报告期内,国家药监局批准颁发的医美注射针剂产品注册证持续增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合规选择,同时,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与效果深耕的关键转型。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居民消费信心,部分求美者可能因此削减或推迟支出(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德勤中国等联会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5年度洞悉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整体增速有所放缓,增长动能可待转换),但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底层逻辑依然稳固。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将来源于社会对医美接受度的持续提升,消费者需求从尝试性体验向追求更自然、长效、安全的产品品质的转变以及监管完善带来的市场日趋规范。在此背景下,随着产品与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以及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聚焦质量与效果的医疗美容行业未来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成长潜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918万元,同比下降21.59%;实现利润总额91474万元,同比下降29.88%;实现净利润79121万元,同比下降29.44%,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876521万元,比期初增加42473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对海外市场进行战略布局,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控股子公司爱美客国际以1.90亿美元现金收购韩国的REGEN公司85%的股权。REGEN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韩国第一家、全球第三家取得聚乳酸类皮肤填充剂产品注册证的公司。其已获批上市的产品主要包括:AestheFill与PowerFill,该两个产品的主要成分均为PDLLA微球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中AestheFill的主要应用部位为面部,PowerFill的主要应用部位为身体。截至报告期末,AestheFill和PowerFill已经分别获得了35个和23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批准,报告期内公司已将REGEN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的适用于成人骨膜上层注射填充以改善轻中度的颏部后缩治疗的新产品“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商品名:嗗科拉)于5月份在国内上市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专利申请22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新申请3件,实用新型专利新申请2件,外观设计专利新申请9件,已有专利的PCT申请3件,已有PCT专利进入海外国家4件,发明专利澳门注册1件。
报告期内,公司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批2025年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资助项目;公司参与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昌平创新联合基金项目,在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设置了多个重点研究专题项目和前沿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与国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横向课题研究项目共计13项,覆盖公司核心产品(嗨体系列、濡白天使、逸美系列等)及相关新材料,研究方向涵盖整形科、皮肤科、神经外科、眼科等。独立或联合发表SCI等文章10篇。
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为Ⅲ类医疗器械,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一共获得国内药监局颁发的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批件12项,具有Ⅱ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批件7项。主要产品包括基于透明质酸钠的系列皮肤填充剂、基于聚乳酸的皮肤填充剂、基于聚对二氧环己酮的面部埋植线等产品。
公司注射类皮肤填充剂产品,根据产品形态分为:凝胶类、溶液类和冻干粉类注射产品,应用于公立医院的整形外科、皮肤科和非公立医疗美容机构。其中,凝胶类产品包含: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透明质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凝胶、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医用透明质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凝胶、含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微球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溶液类产品包含: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医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溶液。冻干粉类产品包含:聚双旋乳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冻干粉。
公司产品通过不同的材料组方和临床研究,形成含有透明质酸钠、PVA微球、利多卡因、L-肌肽和氨基酸、PLLA微球、PDLLA等复合新组方材料,用于人体不同部位的填充修饰和促进自身组织的修复。不同产品的使用具有差异化的效果,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3、经营模式
公司建立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销售渠道为支撑,通过研发创新,丰富产品品种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公司采取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公司下游直销客户为具有医疗执业许可资质的医疗机构,公司经销客户为具有医疗器械GSP资质的经销商。公司通过经销商和医疗机构,为医疗美容终端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美容产品和服务。
4.业绩驱动因素
(1)产品布局驱动
根据德勤中国、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与艾尔建美学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5年度洞悉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医美行业将呈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的特征,中国医美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战略转型关键期。
报告期内,随着获批上市的医疗美容产品注册证增多,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进一步分化。根据前述报告显示,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分化显现,以聚乳酸、聚己内酯为核心成分的微球新材料注射类产品成为行业焦点。随着近年来医美厂商的大量涌入,医美人群的加速渗透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度迭代,行业进入充分竞争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并购REGEN公司,进一步巩固在医美注射填充产品市场的领先地位。REGEN公司核心产品AestheFill与PowerFill均以PDLLA微球与羧甲基纤维素钠为主要成分,分别适用于面部与身体部位的软组织填充,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效果持久、安全性高等特点。AestheFill与公司已上市的凝胶类再生产品濡白天使形成协同,补充再生品类产品矩阵;同时搭配公司旗下嗨体、嗗科拉、宝尼达等众多产品,可为求美者提供更多元、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满足求美者在面部、身体等更多部位治疗的需求,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注入动力。通过此次并购,公司正从“本土市场领导者”向“全球产业链参与者”转型。
(2)品牌影响力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系统专业培训的方式,赋能下游客户,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打造了包括聚焦产品和医生培训的“全轩课堂”,赋能医疗机构管理者和行业运营人员的“全轩新媒”等培训平台。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轩课堂”的专业知识输出和医生培训,向医疗机构、专业医师传递产品的技术优势、临床价值、技术标准,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最终让产品在服务场景中成为“信赖关系交付体”。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全轩课堂,邀请专家共同开发课题《论面部风格美学模型》,搭建个性化美学评估诊疗体系,赋能医美行业从业人员,引领行业美学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构建了面向医生、医疗机构管理者和行业运营者的行业自媒体“全轩新媒”,通过“陪跑式”服务赋能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方式激发泛影响力,提升公司品牌和声誉。公司携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实施“幸福明天新美妈妈”公益项目,联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启动《构建生育友好型单位》课题研究,展现公司在参与社会问题议题上的专业领导力。同时,通过与专家、学者合作,围绕女性权益、育儿、家庭责任等社会痛点开展深度访谈,以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为支撑,夯实品牌公信力,提升社会价值,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有思想、有温度的责任品牌。
(3)营销体系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健全高效的营销网络,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公司持续推进营销体系向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战略转型,将“客户至上”理念融入用户全生命周期运营,通过构建覆盖医生、医疗机构、终端消费者的自主可控数字化平台,实现用户交互数据化沉淀,快速响应客户,为业务的开展夯实基础。
在医生培训方面,公司深度开发用户资源。通过“全轩课堂”服务2.9万名认证医生,构建了包含2219项内容的学术资源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医生的学习行为与偏好,实现了专业内容的智能化精准推送,显著提升了触达效率与学习体验。
在客户管理方面,公司通过开通“爱美客伙伴”客户管理平台,将繁琐的线下流程转化为线上自助的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截至报告期末,“爱美客伙伴”累计注册机构用户达1.8万名。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颁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分类代码为“CG358”)。公司已上市的主要产品为Ⅲ类医疗器械,应用于医疗行业、医疗美容行业。
1、所处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技术发展成熟、医疗美容的社会接受度持续提升,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目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并逐步向成熟规范期过渡。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监管措施,对医美机构资质、从业人员资格、产品备案和使用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合规政策不仅提升了行业透明度,而且通过规范医美机构的经营保障了消费者权益。同时,行业的技术驱动加速了产品迭代和竞争,下游医疗机构和终端消费者的分化也日益明显。根据《中国医美行业2025年度洞悉报告》,未来预计至2028年中国医美行业整体将保持约10%的年复合增长率。
2、周期性特点
医疗美容行业具有弱周期性的特点,除了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外,还受到人口老龄化,医美渗透率、时尚文化和审美趋势变化、技术迭代创新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环境会影响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但同时医疗美容行业也具有了消费行业韧性强的特点。
3、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医疗美容产品提供商,处于医疗美容行业价值链中游,行业上游为生产医疗美容产品原料的供应商,行业下游为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的整形外科、皮肤科和非公立医疗美容机构。
医疗美容项目可分为手术类治疗项目与非手术类治疗项目。手术类项目旨在通过外科手术类治疗改善外观,主要包括医疗美容整形手术。非手术类项目主要包括注射类、能量源类及其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类项目因具备治疗风险较低、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更易操作等特点,因此在消费者中更受欢迎。
公司目前主要上市产品应用于非手术类医疗美容。近年来,非手术类医美的市场规模增速已超过医美市场的整体增速。根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艾尔建和德勤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4年度洞悉报告》,在众多医美项目中,非手术类项目因具备治疗风险较低、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更易操作等特点,在消费者中更受欢迎,已占据我国医疗美容市场份额的52%(按消费金额计算),其中,注射类和能量源类项目各占比45%,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可达20-30%和15-20%。
公司拥有多款核心产品,如溶液类核心产品“嗨体”,是国内首款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的,用于纠正颈部中重度皱纹的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凝胶类的核心产品“濡白天使”,是国内及世界首款获批的含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微球的新材料皮肤填充剂,上市后均得到了下游医疗机构与终端消费者的充分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近年来,公司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新型颌面软硬组织修复材料研发”项目,作为合作单位联合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起草行业标准YY/T0962-2021《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等多项国家级与市级资质荣誉。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在医疗美容行业构建了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网络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推动了销售规模的增长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1、完善的研发体系和高效的商业转化能力
公司多年来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在医疗美容行业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在皮肤填充产品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高效的商业转化能力。
公司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并依托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公司拥有固液渐变互穿交联技术、组织液仿生技术、水密型微球悬浮制备技术、悬浮分散两亲性微球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5655.0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0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82件,其中发明专利53项。
在技术应用方面,公司已将多项专利技术应用于成型产品中,包括应用于国内首款商业化的具有PVA微球长效填充效果的皮肤填充剂、首款商业化的含有利多卡因的皮肤填充剂,首款含有L-肌肽和氨基酸的皮肤填充剂、首款含有PLLA微球的皮肤填充剂,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获得市场的认可。
在商业转化方面,公司已成功实现基于透明质酸钠的系列皮肤填充剂、基于聚乳酸的皮肤填充剂以及聚对二氧环己酮面部埋植线的产业化,同时正在开展重组蛋白和多肽等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医疗美容皮肤填充剂在监管中属于Ⅲ类医疗器械,研发壁垒较高,包括综合研发能力、执行临床试验能力、注册申报能力、市场推广能力等,属于行业监管严格、长研发周期、强资源投入的行业,研发体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公司经过多年业务拓展,对消费者需求及其发展趋势有深入的了解。在产品研发成功后,公司能较快地组织和推进注册审批流程,凭借专业的注册团队和对法规的深入理解,助推产品顺利上市。同时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优质的客户资源以及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将产品推向医疗机构,从而实现从研发到商业变现的高效转化。
2、丰富的产品线和在研产品储备
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医疗美容生物医用材料自主研发的公司之一,公司已拥有12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包含六款基于透明质酸钠的系列皮肤填充剂、两款基于聚乳酸的皮肤填充剂、一款PPDO面部埋植线产品、一款适用于组织修复与愈合的产品、二款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公司依托丰富的产品线,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功能定位和产品组合,打造整体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为医疗机构提供多样化运营思路。同时,公司通过不同品类错位竞争的营销策略,有效拓宽市场空间。
公司在研产品储备丰富,已经从早期的生物材料应用技术开发到生物制药、化学药品的研发拓展,包括用于去除动态皱纹的A型肉毒毒素、用于软组织提升的第二代面部埋植线、用于慢性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用于溶解透明质酸可皮下注射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酶等。公司丰富的产品管线及研发储备,为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营销模式
公司不断完善营销体系,巩固在国内医美市场的龙头地位,建立了一支执行力强、高度专业的销售团队。公司坚持“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营销模式,营销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直销为主导,有助于直接建立与医疗机构紧密的客户关系,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增强客户信任与忠诚度,同时也有助于公司实施大客户战略、举办精准营销方案和各类学术推广活动,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调整经营策略。
以经销为辅开拓市场,利用经销商拥有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资源,能帮助公司将产品推广至更广泛区域,尤其是直销难以触及的偏远地区或中小客户群体,可以实现渠道下沉,扩大市场份额。此外,经销商在当地市场深耕,熟悉当地市场特点、消费习惯和竞争态势,能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提高销售效率,降低市场开拓成本和风险。
4、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优势
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施及配套设备,并通过了多项认证,包括ISO9001、ISO13485、ISO14001、ISO45001、ISO50001等管理体系认证,以及获得CNAS国家级实验室认可资质。同时,公司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工厂、健康企业国家级优秀案例、北京市健康企业、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标杆企业等多项荣誉。此外,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供应链管理模式,涵盖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仓储与物流管理、质量追溯管理等多个模块,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客户交付的全程可追溯性。公司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筛选机制,与优质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保障稳定的货源和合理的价格。公司积极借助数字化变革建立了供应商在线协同系统、报价系统、对账结算系统,大幅提升了供应商日常管理的流程化、透明度、准确性,降低人为错误,极大地提高了与供应商的协同。
在采购环节,公司大力推广目录采购、战略采购等关键举措,在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背景下,为公司业务的扩展进行保驾护航;公司高度重视采购的风险管理,组织专业团队对上游多级供应商进行能力摸底和风险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公司采用双源供应模式,有效避免因单一供应源出现问题而造成的供应链变动。
在仓储与物流环节,通过WMS系统实现库存的精准定位和智能分配。在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WMS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公司可以了解产品的销售趋势、客户需求变化等信息,从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在质量追溯管理环节,公司建立了生产线UDI、真伪查询系统等实现了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及成品的全流程追踪管理,将产品及时高效地交付给客户。
5、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
公司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经验丰富、敬业且富有远见的管理团队。公司密切关注行业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把握国际生物医药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方向,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技术、产品发展战略,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司具有高度凝聚力,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在新的经济形势和语境下,公司编制和发布了《企业文化手册》(试行版),首次提出企业文化模型,对公司历史发展进行经验性总结,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动力,为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更高的价值。
6、高效的产业整合能力
近年来,公司发挥营销网络优势、品牌优势、团队优势、产品注册申报经验优势、商业化实施优势,通过与境内外医疗美容品牌厂商的合作,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整合能力,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通过投资并引入韩国HuonsBioPharmaCo.,Ltd.肉毒毒素产品,并购和控制韩国REGEN公司,实现长期战略的落地。并购REGEN公司后,基于公司在产品生产和研发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协助REGEN公司在韩国原州新工厂的尽快投产,解决公司面临的产能瓶颈问题。公司通过产业并购布局,不断巩固公司在国内医美市场的龙头地位,通过全球化资源整合,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