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西藏天路(60032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工程承包,水泥及水泥制品生产销售,沥青及沥青制品生产销售,矿产品加工与销售等。
2.经营模式
建筑方面:公司及主要控股子公司具有住建部批准的公路工程总承包壹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桥梁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自治区住建厅核准的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等。公司主要承揽包括公路、建筑、市政、水利等施工业务,同时参与区内外EPC等合作项目建设。
建材方面:公司建材业主要经营模式是以水泥及水泥制品为主的建材生产与销售,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开展沥青及沥青制品生产与销售业务。公司控股2家水泥企业,即持60.02%股权的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持64%股权的西藏昌都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1家沥青混凝土制造企业,即持51%股权的重庆重交再生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2家水泥企业,即持30%股权的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持7.5%股权的西藏开投海通水泥有限公司。
矿产方面:目前公司持有西藏天联矿业开发有限公司80%的股权,拥有工布江达县汤不拉铜钼矿及那曲县旁嘎弄巴铅矿的探矿权。
3.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建筑业、建材业,区内、区外市场统筹发展。建筑业方面涉及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工程等,在西藏自治区内具有品牌优势、竞争优势;建材业方面区内以水泥及水泥制品生产与销售为主,区外以沥青及沥青制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主。
2025年1月,公司控股子公司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与西藏藏建水泥有限公司(持股25%)、林芝市城市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3%)、朗县城市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1%)共同成立了“西藏朗县高争建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500万元,对外投资构成的关联交易事项已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目前,西藏朗县高争建材有限公司通过自治区区内产能置换方式在林芝市朗县迁建一条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2025年3月取得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2025年5月完成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产能置换公示,并于2025年6月完成项目备案。
建筑业方面,随着西藏自治区内建筑市场的全面开放,吸引区外更多更优秀企业的涌入,使公司面临着竞争压力大、竞争优势小的问题。公司市场开拓通过高层营销、片区营销、全员营销等方式,不断完善自身市场营销体系,更加注重区内项目的履约管控。建材业方面,西藏自治区内整体水泥市场依然供给大于需求,竞争激烈,水泥产销量略有增加,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营业收入有所减少,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营业成本有所减少。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传统建筑建材业压力持续存在,但西藏地区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机遇。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四件大事”、深入推进“四个创建”,紧盯年初经营目标,注重深化党建引领、规范治理和市场开拓,强化项目履约管控,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和科研力度,致力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党建引领方面
公司党委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涉及企业发展、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大投资、重要人事任免、重要工作等审慎研判,修订完善了《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2025年上半年,召开党委会12次,研究重大问题106项,与各基层党支部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11份,制定印发了《公司党委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开展为期两天半的读书班,教育引导公司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对照查摆填写《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八规”学习教育检视问题自查自纠表》,及时推动党员干部进行“政治体检”。始终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常态化教育监督机制,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领导干部带头率先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担当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企业氛围。
(二)建筑业方面
面对国企深化改革要求与行业竞争态势,公司继续提升管理水平,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董事会运作、发挥各专门委员会职能,优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着力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公司继续进行市场开拓,通过高层营销、片区营销、全员营销等方式,依托西南、华南、安徽三大省外营销中心和区外营销总部及区内七大片区营销网络,执行《市场营销管理办法》,构建“全员营销”考核激励机制。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资质限制仍是制约建筑板块市场开拓的关键瓶颈。公司继续推行“大经营”理念,强化项目全周期管控(含前期策划、履约管理、成本控制、分包商考核及尾工管理),注重加强各项目履约和进度管控,在要求工期内将存量转化为收入,推动施工组织向效益导向型经营策划转型。通过对标央企,实现项目管理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促进“会干活”向“会算账”转变。公司继续加强成本管控,创新运用中期票据、短融及资产证券化等工具优化融资结构,实施刚性预决算管理,加强应收账款催收与坏账防控,提升自主决策能力以降低咨询依赖,培育兼具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的财务团队,筑牢风控防线。公司继续加大科技研发,发表西藏沥青路面绿色低碳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西藏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应急检测与评定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论文4篇,开展基于新型相变储能材料的“多能互补”服务区零碳示范研究。2025年1月,获批《一种能够多方向调节位置的建筑幕墙气密性检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1项;2025年3月,获批《一种高寒地区人造林用自动灌溉装置及其灌溉方法》发明专利1项。公司继续强化合规管理,强化法治思维贯穿经营决策,防范法律风险。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与环保目标责任书》,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通过常态化安全培训、全过程管控及专项检查,保障安环费用专款专用,全面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夯实企业安全根基。报告期内,公司承建的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工程共63个,其中续建项目56个,新建项目7个。
(三)建材业方面
西藏自治区内,根据西藏高原高海拔特殊环境和当前市场需求,公司建材类子公司将市场开拓重心主要放在承接区内重点、重大项目上,聚焦优质、优势、优先,加强科技攻关,组建专门团队和力量进行攻关,进一步加强特种水泥及绿色低碳产品研发,尤其是白色水泥、硫铁铝酸盐水泥、缓凝水泥的研发;2025年上半年申报并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即一种适用高原地区的低碱高强度抗裂抗冻耐寒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高原地区低碱抗冻硅酸盐水泥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水泥净浆拌和与凝结时间测定的一体化装置,以稳定现有市场相对份额,力争提升民用及商混市场份额。根据区内现有水泥市场竞争形势,以各区域市场部为抓手,深挖区域市场份额,提高终端用户的服务质量,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建材类子公司持续进行降本增效,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使上下游产业链达到有效融合,骨料板块吸收合并至拉萨区域的商混板块,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优化采购管理与节能降耗,推动原材料烟煤、编织袋、铁矿石采购单价下降,采用绿色矿山生产工艺降低单位成本。公司建材类子公司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守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底线,完成2025年度生态修复项目、厂区道路白改黑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推进绿色工厂建设进程,细化环保管理台账,做到厂区环境干净整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紧密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关于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重要文件要求,持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处突预案,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坚决杜绝较大事故、坚决遏制一般事故发生。
报告期内,区内建材板块,因重点项目开工不足、战略采购水泥价格相对较低、邻近省份水泥进入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利润率有所收窄,但整体营业收入及利润仍较去年同期实现增长。区外建材子公司通过技术升级、业务结构调整,有效应对低价中标压力,但受区域性基建项目压缩的影响,产销量略有增加,实现减亏。2025年上半年度,水泥产量174.63万吨,销量168.47万吨;商品混凝土产销量28.91万方,沥青砼产销量55.23万吨。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