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新联电子(00254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电云服务、电力柜三大业务板块。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公司是国内主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生产厂家之一,具有深厚的技术和行业积累。公司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拥有多项行业先进核心技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从主站系统、通信组网到终端采集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家。产品包括主站系统、专变终端、集中器、采集器等终端设备,并承建了多个省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电数字化、自动化的有力支撑,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测、负荷管理、线损分析、自动抄表等功能,对加强电力保障、推进有序用电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负荷不再单纯从电网获取电能,配电网呈现供电多元化的特征。基于智能用电技术,以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商用空调、工业用户为主体的源网荷储互动是维持系统功率与电量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配电系统未来运行控制的关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电力负荷管理作用将提高到新的高度。随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化推动“供电服务”向“供电+能效服务”的双轮驱动转型,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开展需求侧服务成为各地电网企业积极探索的新业务方向。
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销售对象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成员企业为主,主要以招投标方式获取订单,以销定产。
2、智能用电云服务
公司运用多年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优势和资源积累,顺应国家和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开展了智能用电云服务业务。
智能用电云服务业务直接服务于各个用电企业。通过在用户侧安装监测设备,实现对企业配电分路或关键设备的用电数据采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用户低成本建设配用电监测与管理系统,并利用系统大数据,为用户提供配电房运维、节能改造、需求响应、综合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业务,实现企业用能的经济、安全、高效。公司建设的用户侧系统集成平台,群聚多项APP应用,可用一套硬件设备支撑多系统同时运行,实现对用户侧各类设备的全面互联与智能控制,同时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向虚拟电厂运营商、公共服务机构、售电公司、分布式电站、负荷聚合商等用能单位和能源管理运营主体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帮助用户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智能用电云服务业务的用户无需购买设备,由公司提供设备,进行勘查、方案设计、安装、运维等服务,用户只需支付服务费就能获得相应的数据服务。公司通过授权线下服务商的形式在多个省市建立了线下服务网点,对线下服务商提供培训、体系建设、业务指导等,线下服务商在公司的各种体系支撑下,负责现场勘查、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3、电力柜
电力柜是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所从事的业务,瑞特电子拥有全自动数控冲床、钣金柔性生产线、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折弯机、机器人焊接、自动静电喷涂生产线等多台套先进的加工制造设备,具有很强的制造加工能力,同时具备专业的屏柜配线生产能力,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电力屏柜制造商之一。电力柜的销售对象主要是配电柜、充电桩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根据客户技术要求,按订单组织生产,以销定产。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工业大数据采集及系统集成
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领域的厂家之一,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从主站系统、通信组网到终端采集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家,承建多个省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及数据处理能力。公司对行业现状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拥有多项行业先进核心技术,参与用电信息采集企业标准、能效监测国家及行业标准、电力需求响应国家及行业标准等多项标准的制定,参与智能量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泛在电力物联网相关标准、规范制定以及技术方案的验证、确认。
公司具有全覆盖、免维护、高性价比的数据采集与通讯组网能力。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通过在用电企业安装监测设备,实行对企业配电分路或关键设备的用电数据采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将用户系统主站托管到云端,为用户低成本建设配用电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用能的经济、安全、高效。公司拥有智能用电云服务的云平台开发、平台建设、数据分析、设备研发、生产制造、现场安装、系统运维等完整的系统建设能力。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具备10万用户以上的接入能力,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成果暨产品技术鉴定,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分布式数据库算法、微功率无线自组网通信技术、一二次融合测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环保监测服务平台作为“集成电路、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项目”创新典型,获得江苏省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奖励,“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环保监测服务平台”获得“江苏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公司不断拓展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的应用领域,在云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了综合能源管理系统、中央空调智能监控系统、水平衡在线监测系统、餐饮废气监测平台、生态环境治理协作协同平台等多个应用系统,向工商企业用户和监管机构提供多方位的数据服务及解决方案。公司运用物联网、边缘计算、电气控制、规则引擎等技术建设用户侧系统集成平台,群聚能耗监测与分析、负荷监测、远程控制、设备运维等多项APP应用,可用一套硬件设备支撑多系统同时运行,具备“软件定义终端,终端即平台”的能力,实现对用户侧各类设备的全面互联与智能控制,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负荷可观、可测、可调、可控。
2、数据质量保障及数据服务体系
公司拥有数据采集与服务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能够满足用户对数据采集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在大数据采集和信息化服务上具有优势。公司被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评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一级机构”。公司智能用电云服务业务始终将数据质量作为系统推广与应用的重中之重,在提升产品质量管控能力的基础上,公司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强化项目的勘察、安装、使用、运维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准确、及时,使用户得到持续优质的数据服务。
公司智能用电云服务业务已经建成研发中心、客服中心、数据中心、监控中心、调度中心、培训中心等6大中心,构建了技术保障、管理保障、培训以及考核等4大体系,通过对线下服务商提供培训、体系建设、业务指导等,线下服务商在公司的各种体系支撑下进行现场勘查、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等,公司已拥有线下服务网点70多个,覆盖全国19个省市,形成完善的数据服务体系。
3、引领需求和持续创新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电网数据智能采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研发,确保公司在相关领域保持技术优势。公司先后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进步奖等。
公司具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系列产品,产品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领域居于行业先进水平,并获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碳足迹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相关产品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和高效的响应。公司凭借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领域长期形成的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独立研发出“小型智能电力采集模块”,采用一体化设计,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全、施工易等特点,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公司不断提升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的市场应用价值,推出环保设施工况用电监测系统等,实现低成本、广覆盖,为环保部门解决了环保设施运行工况监管的难题,公司受邀参与编写了《江苏省工业污染源(废气)工况用电监测技术指南》。围绕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建设需要,公司推出新一代终端产品——智慧能源单元,并参与制定相关标准。该产品可采集、监测用户现场主要用电分路及重要用能设备的数据和状态,实现物物泛在互联、状态精准感知、负荷精细调节。通过边缘计算和相关控制策略,可精准合理地控制和调节用电负荷,满足电网保护、有序用电、需求响应、柔性调控、智慧楼宇、配电房无人值守等业务要求。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2项。
4、品牌优势
公司有着多年的行业经验,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使得公司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优质的客户资源,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获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碳足迹管理体系认证等,产品遍及全国多个省市,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得到了国内电力市场的广泛认可。智能用电云服务业务在江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多地推广使用,得到用户认可。公司成功入选江苏省2022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多次获评“江宁开发区纳税百强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集聚了相当多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专业技能突出、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的优秀团队。同时,通过高等院校进修、专业机构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强化管理团队和研发梯队建设,公司制定短期和长期激励政策,留住优秀人才,引进高端人才,保持核心团队的长期稳定,为公司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