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振华股份(60306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情况说明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之规定,公司所处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之“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之“无机盐制造”。
无机盐工业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生产的无机盐品种有1,000多种,总产量超过3,800万吨,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铬盐是我国无机化工主要系列产品之一,就像“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样,铬盐系列产品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产品,具有较强的刚需属性。
目前已知的全球铬盐产能约100万吨,中国贡献世界铬盐产量的45%左右。近十年来,国内铬盐行业基本无新进入企业与新投产项目,行业供给增量主要来源于公司的技改。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铬盐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铬盐生产和消费国家。
重铬酸钠是铬盐最基础的产品,通过深加工可生产出铬酸酐、氧化铬绿、铬鞣剂、金属铬等多种含铬产品,广泛应用于表面处理、颜料、鞣革、医药、染料、新材料、香料、饲料添加剂、催化剂、化肥、陶瓷、木材防腐、石油天然气开采、军工等行业。铬盐产品因其卓越的硬度和耐高温、抗氧化等应用表现,将更多地应用于对产品的强度和苛性环境下的稳定度要求更高的新材料领域,如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
全球来看,已初步形成了某一区域仅存一家主导性铬盐企业的市场格局,如南非兄弟cisa、土耳其金山集团、美国海明斯、印度威世奴等。以全球铬盐产业的迭代趋势研判,预计未来中国铬盐主流生产商将继续沿着整合提效、纵向一体化经营的规律发展。
(二)主营业务介绍
公司主要从事铬化学品、维生素K3等铬盐联产产品、超细氢氧化铝等铬盐副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主营包括重铬酸钠、重铬酸钾、铬酸酐、氧化铬绿、碱式硫酸铬、精制元明粉、铬黄、金属铬、硫酸钾、超细氢氧化铝及维生素K3等产品及服务。公司作为A股市场唯一一家以铬化学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秉持稳健经营理念,在主营业务产品开发及市场拓展方面成效显著,铬化学品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持续处于全球龙头地位。
公司掌握无钙焙烧生产工艺,并具有铬渣干、湿法解毒、含铬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副产品及固废综合利用等清洁生产技术能力。同时,公司还具备生产系统数字化集成控制技术能力,并已应用于“数字化无钙焙烧清洁生产技术制红矾钠技术改造示范工程”项目之中。
公司坚守“第一性原理”的发展理念,探索并践行铬盐行业“刚性需求、技术驱动、成本为王、清洁环保”的核心本质,坚持技术驱动,不断对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改进和革新,降低污染,踏踏实实优化每一项指标、持续改进每一道工序,不断加强成本控制,同时延伸铬盐产业链,拓宽应用领域,逐步形成了全球铬盐行业内独有的“全流程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公司利用重铬酸钠原材料优势,积极开发铬盐与维生素K3等产品的联合生产工艺。维生素K3是畜禽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动物饲料的必需成份,主要用于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公司紧密围绕铬化学品产业链,坚持自主研发创新,依托多年来在铬盐生产过程中固废资源化的技术积累及行业实践,着力开拓以超细氢氧化铝为代表的铬盐副产物的市场价值。超细氢氧化铝作为一种高分子无机新材料,其所对应的超细粉体制备技术已成为当今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性竞争热点之一。超细氢氧化铝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作为高端阻燃剂及高端保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保温材料、覆铜板、绝缘子、特种陶瓷、塑料、橡胶等行业。
公司原芒硝副产物制高纯元明粉生产工艺的再延伸,制取水溶性强、纯度高的硫酸钾。硫酸钾是制造各类钾盐产品的基本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肥料、玻璃、医药、电镀添加剂等产品。随着忌氯作物如烟草、柑橘、西瓜、茶叶等种植量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中对硫基钾肥的需求量也呈总体增长态势。
通过对近年来公司市场开发和客户需求相关的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公司铬化学品销售收入占比最高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工程电镀(含电镀添加剂)、金属铬冶炼、耐火材料、颜料、皮革制品。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依托铬盐产品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和市场扩容机遇,公司有效产能充分释放。报告期内公司含铬业务销量约14.7万吨(以重铬酸钠计),同比提升约12%。其中二季度销量约7.8万吨(以重铬酸钠计),同比提升约16%,环比提升约13%,以上指标继去年同期创建厂以来的峰值后,今年再度刷新历史记录。报告期内公司金属铬产品(不含铬刚玉)销量逾5400吨,同比提升约62%,稳步跻身全球一线厂商序列,成为同期销售规模增速最高、品牌建设成效最显著的金属铬生产企业。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深度聚焦自身核心生产工艺的革新成效,进一步验证其先进性和一致性;同时,充分利用产能优势和后继潜力,引导铬化学品产业竞争格局的再优化和再平衡进程,促进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全流程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优势
振华股份持续聚焦铬盐生产主业,近年来,公司以行业主导者的身份组织产学研资源,探索出一条真正符合国内资源特点、行业条件和生产要素的中国特色铬盐清洁生产工艺路线,带动中国铬盐行业主流生产企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公司开创性地提出了“多元素转化、固废资源化、产品高质化、装备大型化”铬盐制造升级思路,形成了全球铬盐行业内独有的“全流程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并不断丰富其应用边际及价值内涵。
公司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形成了一系列铬盐生产内部循环经济核心技术并配套建设了相应的资源化利用设施,黄石基地实现了全部副产物和工业固废的产消平衡和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报告期内,公司超细氢氧化铝、高纯元明粉、硫酸钾、多钒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产能进一步释放,产品稳定性和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副产品资源价值及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应用使公司在环保治理领域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为公司行业地位的持续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以高度的企业使命感践行绿色工艺路线,探索出“铬盐工业污染减排集成技术应用”。其主要内容有:四通道新型铬铁矿无钙富氧氧化焙烧窑燃烧器有效缩短氧化时间,节约能源用量;四效强制循环和蒸汽再压缩蒸发器降低主要工序蒸汽消耗量;窑尾余热梯级利用,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焙烧窑深度收尘和低温催化脱硝技术实现颗粒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超净排放”;工业废水全流程回收,实现“零排放”。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相关技术的实施范围和应用场景,为“双碳战略”贡献“铬盐方案”。
(二)区位、规模和品牌优势
公司通过对湖北、重庆两大规模化生产基地统筹营销,有效优化产品运输半径,降低危化品运输成本及在途风险,深度匹配客户多维度、定制化的交付需求,全面巩固铬盐销售的区位优势。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铬盐和维生素K3生产企业,公司可根据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设备升级改造、创新管理方法等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保障公司产销量同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三类主营产品(重铬酸盐、铬的氧化物、铬盐联产产品)销量分别为1.77万吨、5.61万吨及1.77万吨,同比上涨23.80%、5.17%及7.88%,在宏观经济需求承压的背景下,以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化举措充分对冲市场端的不利因素,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海外销售收入27830.37万元,同比上涨4.11%。
公司拥有“民众”、“楚高”两大业内著名品牌,逐步完成对所有铬化学品序列及国内所有销售区域的全面覆盖。公司将采用扁平管理和垂直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并着力提高公司品牌在国内外的美誉度。
(三)研发优势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拥有湖北省铬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铬盐清洁生产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创新平台,为公司两大生产基地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实践相结合的研发策略,同时注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技术合作,在企业内建立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四)全产业链布局及延伸优势
公司紧密围绕铬化学品产业链,延伸下游产品序列至精细化工领域。公司凭借自身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把握能力,通过完成国内优势资源的整合,深度聚焦以高纯金属铬、高端氧化铬绿、高纯铬鞣剂等产品的国产化研发及应用。铬盐行业全产业链的布局正在逐步形成,为公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利用行业地位和市场经验,积极尝试向动物营养、新型高效阻燃材料等领域进行产品和技术的拓展延伸。报告期内,公司紧密跟踪铬系材料在新能源长时储能领域的拓展机遇,公司于湖北工厂自建的铁-铬液流储能电站一期装置,一期配置功率250Kw,容量1Mwh,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已实现稳定运行。
(五)管理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稳定的、专业能力及行业经验兼备的管理团队。公司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和新发展理念,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管理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夯实管理基础、革新创造、提升管理水平。
与民丰化工整合完成后,公司通过优秀企业文化互通、先进管理经验共享,灵活管理机制适配,快速提升中国铬盐制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奠定世界铬盐民族品牌。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安全的核心目标,公司投建绿色铬盐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基于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实时数据库平台,利用各种功能应用软件模块,对工艺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准确的实时报警、分析、诊断与优化,实现对现场生产情况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当前,智慧工厂各功能模块已全部实现线上运行,从而规范了生产管理,保障了生产安全,延长了各工艺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降本增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了管理流程,为真正实现“管、控、营”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