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微光股份(00280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电机、风机、微特电机、驱动与控制器、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
2、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为制冷电机及风机、伺服电机。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制冷电机及风机主要应用于制冷、空调、通风等,并不断向储能、热泵、数据中心等领域拓展;伺服电机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纺织机械、数控机床等领域。
3、主要的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设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辅的研发模式,丰富产品系列,提高产品技术质量水平。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和人才引进,开展前瞻性研究,保持行业先进水平和市场快速响应。
(2)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合格供应商评定考核制度,引入招投标机制,根据订单需求和安全库存,编制采购计划,经批准后向合格供应商采购。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同时,兼顾市场预测安排生产。公司将订单与预测订单有机结合制定生产作业计划,进行生产调度、管理和控制,确保生产交付任务按时保质完成,保持合理库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4)销售模式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关注焦点。本公司大部分产品直接销售给生产厂商,小部分产品通过贸易商销售。
①内销模式
在国内市场,本公司主要向客户直接销售;同时,通过发展贸易商将产品覆盖到尚未直接涉及的市场区域和终端客户,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直接销售中,本公司依托品牌、质量、服务、技术和价格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供产品性能优化解决方案,实行订单式生产。客户会根据行业经济趋势、产品需求情况、生产能力等作出年度产量预测,与公司达成年度的采购意向。公司的部分重要客户采用先签订年度销售框架性协议的方式,预先确定价格、付款条件、质量保证及交付方式等合约条款,再以订单形式向公司提出供货需求。
②外销模式
公司在海外市场开拓发展终端客户的同时,还注意争取、培养优质的当地代理商,以建立相对灵活的销售渠道。
公司在海外市场开拓中,以行业知名厂商为主要客户,发挥定制优势,用良好的性价比优势来赢取客户。外销订单根据与客户达成的合同要求来组织生产,由公司直接出口。
4、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冷链物流发展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国家对冷链物流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冷链产业发展。2019年“冷链物流”上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实施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加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加强冷链物流建设。公司的主要产品制冷电机及风机是冷链设备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冷链物流的发展将给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2)能效政策给节能高效电机带来发展机遇
推广和使用节能高效电机,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已强制推行节能高效电机,要求工业电机满足IE3能效等级标准,国外强制推行节能高效电机将推动公司节能高效电机出口。我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明显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标准、服务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明确提出推行电机节能认证,推进电机高效再制造。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随着政策的推动、市场的接受与认可,公司节能高效电机增长空间较大。
(3)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覆盖全球65%的人口、1/3的GDP以及25%的消费,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多年以来,公司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业务往来频繁,发生业务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四十多个,报告期,公司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收入占整个出口收入比例为79.68%。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公司将利用现有优势,抢占先机,找准定位,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走出去,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4)人形机器人与海洋经济催生发展机遇
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人形机器人与海洋经济领域的发展备受瞩目。
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引发全球战略竞逐。美国、日本、欧盟、德国等主要经济体纷纷通过政策与资金投入,推动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中国将人形机器人产业价值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23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人形机器人是“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设定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略目标;2025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规划,人形机器人迎来政策与技术共振的黄金发展期。公司已开发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关节模组等系列产品,公司将持续加大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人形机器人的加速发展将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全球海洋科技处于竞速发展阶段。美国、欧盟、日本等积极推进海洋能源、采矿等技术研发。中国对海洋科技产业的战略布局不断深化,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加速迈进。2025年2月,六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明确海洋能开发利用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公司积极把握机遇,通过产学研合作,水下机器人驱动电机送样合格,水下无线充电装置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将加大海洋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海洋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5)下游应用市场广阔的优势
制冷电机及风机主要应用于制冷、空调、通风等领域,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储能、热泵、数据中心、现代农业、畜牧业等发展,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伺服电机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纺织机械、数控机床等领域,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市场空间广阔;电机、风机、微特电机还有更加宽广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家用电器、军工等。
(6)公司自身优势
公司凭借制冷电机及风机荣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伺服电机品种较全,效率较高,伺服电机(0.6kW-7.5kW)通过一级能效备案,伺服电机60ST、180ST被列入工信部“能效之星”装备产品目录(2021)。公司长期专注主业,已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良好的品牌,并凝聚了行业内优秀的技术、营销和管理团队,为公司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
微特电机是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智能家居、武器装备自动化必不可少的关键基础机电组件。
电机、风机、微特电机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电机、风机、微特电机行业处于较快发展阶段。
2、周期性特点
电机、风机、微特电机的应用需求会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行业已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随着技术进步,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节能、智能、绿色,产品迭代加快,仍处于较快发展的大周期中。
3、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
公司专注电机、风机、微特电机行业30多年。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4年中国电子元器件骨干企业TOP100,设有国家认可实验室、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参与《精密外转子轴流风机通用规范》《小功率电动机第22部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试验方法》《电机在一般环境条件下使用的湿热试验要求》《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小功率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的起草修订。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公司设有国家认可实验室、省重点企业研究院。“高效节能型低噪声外转子无刷直流风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节能型单相永磁变频冷柜风机”等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节能节材小功率外转子水泵电机”、“节能型特种高防护等级的外转子轴流风机”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节能高效防爆型电子整流直流无刷(ECM)微特电机”等被认定为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低脉动转矩智能离心风机”等被认定为浙江制造精品。公司主要参与GB/T40206-2021《精密外转子轴流风机通用规范》国家标准的制订,参与国家标准GB/T5171.22-2017《小功率电动机第22部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试验方法》、GB/T12665-2017《电机在一般环境条件下使用的湿热试验要求》、GB/T12350-2022《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GB/T13958-2022《小功率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等的制修订,主导SJ/T11857-2022《家电用电子整流无刷直流电动机》电子行业标准的制定,主导T/ZZB0478-2018《风机用无刷直流电机》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定,参与T/CEEIA560-2021《油冷伺服永磁同步电动机》、T/CIET13-2023《空气净化器风扇用直流无刷电机》、T/CIET15-2023《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等团体标准制定。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273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172项,外观专利66项;拥有软件著作权43项。
2、产品品质优势
公司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管理体系的认证,导入IATF16949管理体系,通过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相关产品通过了CCC、CE、UKCA、VDE、UL、RoHS、REACH、ATEX、CB认证或检测。
公司配置了先进的机器设备,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品质。公司还利用多功能分析软件,提高产品的综合设计水平。公司建设有独立检测中心,配置了完善的电机风机型式试验和可靠性试验设备,建立了安全性能实验室、电机性能实验室、空气动力实验室、EMC实验室、半消声室等,引进了X荧光光谱仪、高精度数字存储示波器,MAGTROL电机性能测试系统、苏试三轴向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蔡司三坐标测量机等检测设备。公司检测中心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同时也是UL目击实验室。
“微光电机WEIGUANG”被浙江省商务厅认定为“浙江出口名牌”;公司被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评定为“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
3、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公司一直秉持“创新创业、科学发展、共建共享、产业报国”的企业宗旨,特别是1998年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之后,激发了公司的创新活力,尽管期间经历了多个经济周期的波动,公司一直保持健康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公司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积极开展“快研发、抢订单、强管理、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工作,降低外部环境波动对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逐步形成了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4、良好的成本管控能力
公司十分重视成本管控,强链补链,不断完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管理,实现业务数据共享,决策命令准确传达,及时了解公司实时运行状况及潜在问题;建立成本预算管理体系,财务部对原材料和配件成本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和测算,研发部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设计,完善工艺,尽可能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各个部门将“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深入贯彻到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将节能降耗落到实处。公司严格成本管控,深入分析异常的成本费用,落实责任,解决问题,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5、长期专注于具有广泛应用空间的产品
公司长期专注主业积累了宝贵的行业经验,是公司不断前行的重要基础。基于品牌、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经验等的长期积累,公司将开发更多新产品,拓展产品在机器人、自动化、数据中心、储能、热泵等领域广泛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6、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在营销工作中坚持以客户为本,在产品开发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技术服务工作,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协同参与客户的创新和开发,与客户建立起利益共享、智慧互通的机制。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了长期的业务往来,客户粘度高,实现了与主要客户共同成长的目标。通过多年的努力,公司积累了较多的优质客户资源。
7、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了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主要核心技术、管理、营销团队稳定,积累了丰富的研发、技术工艺、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具有一定的市场前瞻性。公司一直保持较强的忧患意识,具有较强的风险应对能力。
公司建立了较强的内控体系并严格付诸实施,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分级管理,对核心财务指标包括存货、应收账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原材料价格、产品售价等进行日常监控,保证公司能够健康运行。公司能够通过对行业发展的预测和公司的实际制定经营计划,对企业年度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实行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办法。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年度目标,以实绩实效为导向,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深入开展“快研发、抢订单、强管理、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工作,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045.37万元,同比增长10.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40.90万元,同比增长11.32%。公司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海洋科技等,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高效节能、智能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进程,丰富产品系列及品种。报告期内,公司级新产品立项55项,新增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公司完成AC72三相电机及风机、储能空调用310、500闭式轴流风机、3款MZW关节模组的开发;通过产学研合作,水下机器人驱动电机送样合格,水下无线充电装置取得重要进展;EC12038风机、EC710内转子风机、2款RL系列高效轴流风机、WF60\80\130A小惯量、180低压伺服电机、无框力矩电机、储能行业防爆型电动执行机构等实现量产。
(2)深化销售区域管理改革,精耕细作强内核,克难攻坚拓市场,加快培育双循环新引擎,深度挖掘全球市场潜力,稳固冷链行业地位,拓展产品在储能、数据中心、现代农牧业、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制冷电机及风机同比增长10.30%,伺服电机同比增长11.21%;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08%,境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70%;报告期第二季度销售收入创新高。
(3)国内年产670万台(套)电机、风机及自动化装备项目本报告期工程投入4155.92万元,累计工程投入29352.46万元,幕墙安装、水电及道路建设即将完工;全资子公司微光技术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6896.93万元,实现净利润737.89万元;全资子公司微光泰国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483.20万元,实现净利润-267.53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信托理财收回本金321.45万元,基金、股票、债券实现收益611.44万元。
(4)积极开展数字赋能,规范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组织管理和运营能力。公司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评比“月度之星”,强化管理,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增强应变能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