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5月20日收盘,统联精密(688210)报收于18.64元,上涨0.05%,换手率2.65%,成交量2.85万手,成交额5299.05万元。
5月20日,统联精密的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入222.04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213.4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435.44万元。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4亿元,同比增长44.93%,其中MIM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非MIM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101.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63.31万元,同比增长26.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60.03万元,同比增长36.37%。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33.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27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5.20万元。
2024年MIM收入主要来自大客户、荣耀、大疆、安克创新等。
公司非MIM加工工艺包括CNC、激光加工、线切割等,并具备精密注塑、3D打印、车铣复合加工、冲压成型等多样化加工能力。
第一季度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客户需求季节性变动导致产能利用率低,新增人力和设备投入无法有效摊薄,产品单位成本增加,毛利率波动;股权激励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628.30万元;湖南工厂、越南工厂等新增产能尚未完全投产,管理费用增加315.06万元。
公司目前有四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深圳市坪山区、惠州市惠阳区、湖南省长沙市和越南。长沙生产基地厂房已可使用,正在分批购入设备逐步投产。
公司研发费用率一般在10-12%之间波动,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旨在获得更多业务机会,但会控制研发费用率,避免对盈利能力过度承压。
公司在智能眼镜领域已储备一些客户资源,布局的工艺包括MIM、CNC、激光加工、线切割、精密注塑等,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工艺匹配。
公司认为3D打印、液态金属等新工艺与MIM工艺是相互补充的关系,MIM工艺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仍具有较大综合比较成本优势,预计将继续作为铰链零部件的主要工艺之一。
公司看好3D打印市场前景,已进行技术储备并有小批量量产经验,将持续加大投入。3D打印设计自由度高,适合复杂结构设计,外观要求高的产品,MIM工艺批量化生产的综合性价比更高。
公司希望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但由于长沙工厂和越南工厂仍在持续投入,相关新增产能经济效益尚待释放,股份支付费用计提接近尾声,盈利能力会逐步恢复。
公司在铰链MIM精密零部件上有量产经验,积极争取相关业务合作机会。
公司根据客户需求释放节奏调整相关开支计划。
公司将结合战略发展、市场情况等因素,积极寻找优质标的,如有相关计划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