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5月13日收盘,电气风电(688660)报收于7.63元,下跌0.91%,换手率0.77%,成交量10.31万手,成交额7914.37万元。
投资者: 2024年公司海上风机收入占比30-40%,但净利润仍亏损。请问董秘:深远海项目(如漂浮式风电、低频输电)的毛利率是否显著高于传统海上风电?预计何时能实现盈利贡献?是否会通过“投建运转”模式或风电场股权转让,加速深海项目资金回流?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投资深远海项目。谢谢!
投资者: 公司2024年海外订单同比显著增长,并在东南亚、韩国等区域布局。请问董秘:深远海风电技术是否将成为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的核心差异化优势?针对欧洲、日韩等深海风电技术领先地区,公司如何制定技术出海与本地化运营策略?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持续推动海外商业模式创新,以“技术授权+本地化服务+风机整机和零部件出口”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差异化竞争优势,依据不同国别的情况完善海外产品布局及技术能力,建立海外项目优质交付和卓越的本地化服务能力。公司在深远海风电技术的布局将助力提升公司海外竞争力。谢谢!
投资者: 上海市海洋局表示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强调探索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等金融创新工具,作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公司如何看待上海海洋经济资本化进程带来的机遇?是否会考虑主动纳入相关主题指数成分股以提升流动性?此外,在海洋经济监测信息化要求下,公司是否计划加强与政府数据平台的对接,将风电运营数据纳入海洋经济运行评估体系,从而在项目审批、电价政策等方面获得更优支持?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始终高度关注国家及地方政策导向,积极把握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上海市海洋产业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公司将持续强化在深远海风电、漂浮式技术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依托技术领先优势参与行业标准构建,为产业链升级提供支撑。谢谢!
投资者: 2025年3月20日,上海市海洋局表示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年)》,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公司作为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企业,有无相关发展计划支持海洋局的战略规划?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而海上风电与深海科技领域如海底资源开采、能源岛、海洋养殖、绿色化工等存在互补关系。公司作为国资控股企业,将积极响应上海市海洋局的战略规划,在探索和开发海上风电的同时,也会考虑与海洋经济其他行业进行关联,通过产品耦合,形成互补发展模式,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谢谢!
投资者: 上海市政策提出重点支持深海新材料、深远海养殖等新兴领域发展。电气风电作为海上风电装备龙头企业,在漂浮式风电、深海材料研发等领域已积累一定技术储备。请问公司未来将如何借助政策红利,进一步深化与上海本地科研机构或产业链伙伴的合作,推动深海风电技术与海洋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如海上风电+深海养殖、海洋能综合利用等)?是否会探索将风电平台作为深海观测/监测节点,参与政府主导的海洋观测网建设?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将依托现有技术储备,进一步深化与上海本地科研机构或产业链伙伴的合作,联合开展漂浮式风电与深海材料研发的实验室验证,并推进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例如公司正在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漂浮式风电机组一体化敏捷仿真的科研合作,为“十五五”中后期的规模化开发漂浮式做技术储备。同时通过“风电+海洋牧场”“风电+制氢”等模式,拓展与海洋新兴产业的结合。谢谢!
投资者: 临港新片区被定位为“海洋+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而公司临港基地是海上风电核心产能布局。请问公司是否已与临港管委会就海洋产业链生态构建展开专项对接?未来是否会考虑在临港引入漂浮式风电整机智能制造产线、或联合船舶企业打造“风电安装-运维-拆解”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强化区域产业集群协同?政策提及的“海洋+统计”监测体系是否可能为公司在风资源评估、运维数据商业化应用方面提供新机遇?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与各级政府的沟通协作,积极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及区域产业发展机遇。公司将结合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实际经营需求做好前瞻性布局。谢谢!
投资者: 请问贵公司的董事长,公司业绩连续亏损,存在被退市的巨大风险,如公司的主营业务不能改善提高公司业绩,公司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拯救公司的业绩?公司有没有重组并购计划来改善提高公司业绩的想法?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在目前整个风电市场仍处于白热化价格竞争的背景下,公司将积极推进以下措施:一是致力于提高风机可靠性,提供“好品质,可信赖”的风机产品;二是通过优化订单结构,提高盈利性较好的海上和海外订单体量;三是坚定推进“一体两翼”布局,在驱动链、混塔、叶片等核心零部件方面进一步技术穿透,以优化成本并保障交付,同时加大后市场服务的拓展力度以提高其贡献度;截至目前本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筹划涉及本公司的并购重组、股份发行、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和资产注入等重大事项。四是加快风资源的滚动开发节奏以尽快转让实现收益,并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好支撑。谢谢!
投资者: 公司在2024年报中提到16MW漂浮式样机已应用于海南万宁项目,并中标浙江玉环低频风电示范项目。请问董秘:未来3-5年,公司计划如何加速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在解决深远海弱电网稳定性、长距离输电能效等核心难题上,是否有进一步的技术迭代计划?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根据目前公司已积累的漂浮式技术,公司将会继续推进16MW级漂浮式风电机组应用示范工作,以及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进一步开展漂浮式风机一体化载荷仿真计算和国际型式认证等工作,同步继续开展20MW级以上大型漂浮式风机及配套关键技术的预研工作。公司下线的16MW海上低频机组、以及发布的海上25MW产品,可实现“一机一储”的分散式储能配置,搭载构网型风机技术,具有良好的调峰能力和更友好的电网适应性,为将来远海孤岛弱电网供电、分散式海风制氢、柔直输电、低频输电、漂浮式风机等多场景的海上风电利用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投资者: 公司主导的16MW低频机组和全球最大风电试验平台已投运。请问董秘:在深远海风电领域,公司是否参与国际/国内技术标准制定?具体涉及哪些方向?如何通过技术验证平台推动行业大型化、深海化发展,并巩固技术壁垒?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牵头编制了国内首份《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推动了我国漂浮式风电设计规范的标准化进程,进一步促进我国深远海风电市场的发展。同时公司2024年投运大兆瓦风电试验平台,建立了“零部件-子系统-整机”研发测试验证体系,保证产品可靠性。该测试平台具备50MVA拖动能力、40MW+测试能力、全功率加载能力、电网适应性能力、半实物仿真能力、多自由度加载能力等先进功能,覆盖直驱、半直驱、双馈、鼠笼机型,可同时满足齿轮箱、发电机、传动链、变流器测试等核心零部件的测试,为行业机组大型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公司将继续建设多自由度加载平台。谢谢!
投资者: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请问董秘:公司如何将海上风电与深海资源开发(如能源岛、海底矿产、海洋牧场等)深度融合?是否计划联合其他海洋科技企业或科研机构,构建“风电+深海”产业链生态?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而海上风电与深海科技领域如海底资源开采、能源岛、海洋养殖、绿色化工等存在互补关系。海洋经济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未来在整体经济体量中的占比将会有很大提升。公司在探索和开发海上风电的同时,通过产品耦合,形成互补发展模式,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谢谢!
5月13日,电气风电的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出532.99万元,占总成交额的6.73%;游资资金净流入121.28万元,占总成交额的1.53%;散户资金净流入411.72万元,占总成交额的5.2%。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