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每日必读 - 正文

股市必读:凯普生物(300639)5月9日披露最新机构调研信息

来源:证星每日必读 2025-05-12 06:18: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截至2025年5月9日收盘,凯普生物(300639)报收于5.26元,下跌0.94%,换手率0.8%,成交量5.08万手,成交额2673.01万元。

当日关注点

  • 交易信息汇总:5月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93.2万元,占总成交额3.49%。
  • 机构调研要点:公司2024年度出现上市以来首个年度亏损,实现营业收入81,552.88万元,同比下降26.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88.20万元,同比下降566.20%。
  • 机构调研要点:公司2024年底应收账款余额为20.23亿元,已计提信用减值损失9.29亿元,应收账款净值为10.94亿元。
  • 机构调研要点:公司2024年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60,800.62万元,其中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为60,696.40万元。
  • 机构调研要点:公司医学科学园一期生产场地已经竣工,预计在见年底或明年初可投入使用。

交易信息汇总

5月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93.2万元,占总成交额3.49%;游资资金净流出80.47万元,占总成交额3.01%;散户资金净流出12.73万元,占总成交额0.48%。

机构调研要点

5月9日业绩说明会

公司在肿瘤早筛、感染性、遗传性疾病检测等领域的市场拓展计划

公司持续推进“分子诊断产品、医学检验服务、医疗大健康管理”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战略,加强内部治理,深度聚焦宫颈癌筛查、妇幼健康管理、出生缺陷防控、肿瘤早筛、医学检验服务、医疗健康管理等需求,加大产品的创新研发和业务拓展。公司将以“全局视野、破除思维定势,守正创新、焕发生机动力”为核心管理举措,持续加大品牌宣传和业务拓展,推动宫颈癌HPV检测;持续推动出生缺陷、生殖健康、个体化用药系列产品的市场拓展。

改善医学检验服务业务盈利状况的措施

公司医学实验室业务板块在2020-2022年得到快速发展,现有31家医学实验室运营。报告期内,因行业需求变化,公司医学实验室业务面临较大挑战,降本增效成为核心管理举措。公司根据各地医学实验室的实际状况,制定分级建设,强化和提升医学实验室运营服务能力。主要包括:(1)强化质谱中心、分子中心、测序中心等特检能力建设和中心实验室建设。(2)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对全国部分医学实验室优化整合;关停了部分亏损的医学实验室并进行业务整合;针对普检业务行业竞争激励,毛利率低等状况,公司持续调整检验实验室的专业设置,关停或缩减部分普检专业业务,重点打造高端、特检服务。

第四季度经营情况恶化的原因

2024年度第4季度业绩下降主要原因为HPV集采大部分省份在第4季度开始实施。另2022年第4季度公司为各地政府提供的非常规检测的形成的应收账款金额较大,随账龄迁移,相应的信用减值较大。另外,公司根据对医学检验服务板块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期,对未来可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进行了慎重评估,对医学检验服务板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冲回递延所得税资产12,753.81万元,导致医学检验服务板块出现较大亏损。

应收账款情况

截至2024年底,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0.23亿元,已计提信用减值损失9.29亿元,应收账款净值为10.94亿元。

2024年度盈利表现

2024年度,公司出现上市以来首个年度亏损,实现营业收入81,552.88万元,同比下降26.16%;扣除上年同期非常规业务收入的影响,实现的常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88.20万元,同比下降566.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5,973.48万元,同比下降682.84%。主要原因为重点产品HPV集采的实施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及毛利率、医检板块因行业需求调整,板块出现亏损以及公司应收账款信用减值计提等原因影响。

应收账款回收进展

2020-2022年期间,公司接受各地卫健委委托,提供相关检测服务,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应收账款。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02,349.71万元,坏账准备92,912.64万元,账面价值109,437.07万元,其中与2020-2022年期间提供非常规医学检验服务相关的应收款账面价值为53,390.38万元。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将其作为管理层的第一要务。由集团高管带队,财务、商务、法务、市场等专业部门人员组成管理队伍,借地方化债政策持续对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省区开展重点管理,通过数据核对、客户走访、函件催收、法律诉讼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应收账款催收。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反馈情况,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协调和督促各地政府履行还款责任。

市值管理策略

为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公司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制度,公司严格根据制度进行市值管理并适时落实好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切实推动公司投资价值提升,增强投资者回报,维护公司、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2024年以来,公司已发布三期回购方案,目前均已经实施完毕,回购金额合计1.1亿元,回购股份数量合计1,887.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92%。

人才储备和培养计划

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业务调整,重新部署三大业务板块的人力投入,加大医疗大健康板块的人力投入,缩减医学检验板块的人力投入,深入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和部门整合以精简人力,通过引进中高级职称人才、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促进内外部人员流动与人才素质提升,优化人员结构。公司秉承“道德、智慧、毅力”为用人的首要原则,坚持“道德为先、德才兼备”,通过建立跨部门轮岗交流、重点项目挂职锻炼等机制,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与专业骨干队伍;搭建多层次进修体系,设立涵盖博士、硕士学位深造、国际学术交流、职业资格认证等七大成长通道。

凯普生物新园区投产情况

公司医学科学园一期生产场地已经竣工,目前正在车间装修,预计在见年底或明年初可投入使用。

行业内其他主要企业的业绩表现

关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业绩情况请参考相关公司的年报及定期报告。

各业务板块协同效果及挑战

公司确定“三大业务板块”的重大战略发展规划。第一板块专注于分子诊断产品,第二板块专注于医学检验服务,第三板块专注于医疗大健康服务。公司分子诊断产品、医学检验服务、大健康业务三大业务板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持续的产品开发与创新,为公司医学检验服务及大健康业务提供先进产品支撑,医学检验业务的发展促进公司产品加快上市拓展,为大健康业务提供先进的检验服务支撑,大健康业务顺应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战略,同时可加快公司产品和医学检验服务业务的拓展。

引进国外检测技术的计划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创新与技术进步,长期关注国内外检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并加以应用。

研发投入减少情况下如何保证创新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创新与发展。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8.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0,248.4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57%。作为国内领先的分子诊断产品及服务一体化提供商,既发挥自身渠道和品牌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又持续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把握行业前沿技术,借助高校、研发机构专业平台和团队进行联合科研攻关,丰富公司产品线。

2024年度亏损及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情况

公司2024年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60,800.62万元,其中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为60,696.40万元;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774.57万元。

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健康观念和消费能力的提升,IVD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策方面,随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等的推出,为IVD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需求方面,人口老龄化、公共卫生防控常态化、居民健康管理意识增强,收入水平增长,驱动IVD市场持续扩容。伴随“千县工程”下沉市场和海外新兴市场拓展,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增量空间。未来,国产IVD企业将凭借技术+成本+服务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未来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未来公司将重点围绕分子诊断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特检服务拓展、医疗大健康业务拓展等方面重点持续开展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构筑“凯普康和医检5.0”体系。

新业务领域或产品线的开拓计划

未来公司将重点围绕分子诊断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特检服务拓展、医疗大健康业务拓展等方面重点持续开展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构筑“凯普康和医检5.0”体系。

主要竞争对手

国内分子诊断领域主要参与者请关注目前已上市的相关IVD企业及ICL领域的相关龙头企业。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凯普生物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