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绿地控股(600606)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2025年一季度,从中央到地方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经济政策,着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稳楼市稳股市,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但是,由于政策落地和问题化解尚需一定的时间,房地产及基建行业面临的形势仍然较为复杂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公司上下紧紧围绕“经营止跌回稳、转型快速推进、改革全面突破”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盘活存量、突破增量、增加流量、用好变量、提升质量、稳定总量”的基本方略,狠抓全年开局,总体取得了“经营逐渐企稳、转型快速起势、改革有序启航”的工作成绩,为全年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紧紧围绕发展、转型、改革三大任务,抓早抓实各项重点工作,总体实现了平稳开局经营逐渐企稳。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74亿元,基建产业214亿元,保持了基本面的总体稳定。有息负债规模、负债率保持平稳,各类成本费用有较大幅度下降。转型快速起势。把握国家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机遇,推动能源、汽车流通、旅游、大宗贸易等新赛道业务快速布局,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房地产产品调改、提质、升级,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推动基建产业新业务占比不断上升,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有序启航。根据“二次创业”的要求,全面推进组织架构调整、体制机制变革。
出台人员架构优化、薪资总额管理等改革指导意见,中高层管理人员带头降薪,管理费用及人员薪酬持续大幅下降。
(二)房地产业狠抓盘活去化、项目建设、清收回款等重点工作攻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1.深入推进盘活去化。统筹使用散售、大单、政府回购等各种去化手段,突破堵点难点,促进业绩达成。一季度完成去化金额121.4亿元,实现回款103.4亿元。
2.持续提升资产运营。大力改善运营质量,提升资产价值。一是推进运营调改。积极从成本精算、设计优化及商业定位等方面调整运营。二是推进大单招商。大力引进主力店、区域首店,提升出租率和影响力。三是加强引流创收。积极策划爆点主题活动,营造商业氛围,提升经营效益。
3.分类清收应收账款。对不同类型应收款分类施策,突破资产抵押、交付手续等核心堵点卡点,推动“以服务换回款”,加强多部门协同,加快资金回笼。
4.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推进项目扁平化、精细化、动态化管控,压实开复工、新增供应、项目交付等关键生产任务,大力争取资金支持、化解供应链矛盾,保障了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一季度,实现新开工21.1万平方米,实现竣工备案62.9万平方米。
5.加快提升产品品质。适应房地产新形势,以“第四代住宅”产品理念为指引,因地制宜、创新打造供需适配的绿地“好房子”,提升产品品质和价值,促进盘活去化。
此外,积极以轻资产新模式突破增量项目,完成天津国展东项目首期住宅和商办用地的摘牌与开工。
(三)基建产业攻坚克难,着力稳经营、调结构、抓清收、防风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现了开局基本稳定
1.全力稳生产、稳业绩。开展复工动员、举办劳动竞赛、实施领导干部蹲点督帮,推动项目第一时间复工、达产。扩充2025年度重大工程库,最大限度调动资源稳生产、保进度、出产值,加大项目结算确权力度,一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
2.大力稳承接、调结构。聚焦城市更新、新能源基建、低碳环保、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加强内外部市场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招业务,落地了17亿元的天津谐能风电项目、14亿元的广西合浦光伏项目、13亿元的特种电池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传统基建及新基建项目。一季度,累计新签合同419亿元。
3.全面抓清收、促盘活。综合运用工作专班、分片包干、挂图上墙、张榜公示等方式,抓好应收工程款、政府化债资金、逾期保证金、生效判决执行等应收款项回收工作,提升回款成效。
大力争取属地政府支持,加快推进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变现。
此外,各基建成员单位通过争取属地政府支持、强化工作专班、压实考核责任等方式,着力推进融资稳定、风险化解,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
(四)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新赛道业务高位布局、快速推进
1.能源产业逆势实现快速增长。全面落实2025年电煤中长协签订工作,“全煤网”签约量1271万吨,同比增长57%,全部电煤购销合同签约量超1500万吨。开拓多个新的适配资源供应渠道,提升精准对接终端需求的能力,成功拓展一批优质终端用户,业务范围覆盖至长三角、华中、华北七省一市。一季度,煤炭销售420万吨,同比增长58%。同时,加速推进航运公司投运,全面提升储备及保供平台的服务效能,以较小投入实现采储运销全链条贯通。
2.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完成高位布局。成立绿地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平台。制定新能源汽车出口三步走战略,加快打通整车出口链路。与上汽、奇瑞等国内主要车厂建立合作关系,签约一批重点车型出口合同。与中东、东南亚、中南美洲等目标市场的下游企业达成采购协议,并加快推进海外售后服务布局。国内汽车销售服务业务制定改革方案,加快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和运营模式转型。
3.旅游产业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入境游业务,发布“336”入境游战略,设立海外分站点及国内城市入境服务中心,推出“ChinaTravel”主题产品矩阵,开展数字化营销,打造专业团队,提升入境游服务能力。开发上海入境游主题产品,助力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酒店业务,加强与地方旅游企业合作,推动酒店与会展业务联动,新落地一批轻资产项目。精心筹备鄂尔多斯、自贡等轻资产运营酒店开业,打造标杆示范项目。对在营酒店“一店一策”制定提质增效方案,全力打造“五好酒店”。
4.大宗贸易持续放大品类和规模。把握扩内需促消费机遇,充分用好绿地平台及进博会通路,深挖进出口链路优势资源,加快牛肉等贸易项目落地走单。引入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资源,打通产销两端,助力我国保障民生供应与粮食安全。
此外,加快金融产业转型发展。狠抓存量资产盘活与清收,聚焦重点项目、创新思路,多渠道、多手段回款。大力拓展成品油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快推进数字金融业务转型,绿联国际银行实现较快发展。
(五)加强流动性管理,强化资金统筹与融资突破,守住了现金流安全的底线加强资金统筹。完成重点银行总对总授信续签工作。统筹做好偿债管理,落实到期债务应展尽展。争取新增融资。房地产业着力突破“白名单”融资及重点商办项目专项贷款。基建产业通过争取政府支持、突破本地银行新增融资等措施,努力稳定必要的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全面推动利率下调,降低资金成本。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