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金螳螂(002081)发布2025年一季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47.86亿元,同比上升5.32%,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上升5.36%。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7.86亿元,同比上升5.32%,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上升5.36%。本报告期金螳螂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当期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2305.77%。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尚佳。其中,毛利率13.24%,同比减0.01%,净利率4.42%,同比减0.7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2.34亿元,三费占营收比4.88%,同比减2.12%,每股净资产5.21元,同比增2.27%,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56元,同比增6.31%,每股收益0.08元,同比增5.36%
证券之星价投圈财报分析工具显示:
财报体检工具显示:
分析师工具显示: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在5.79亿元,每股收益均值在0.22元。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
问:作为装饰行业龙头,在中小企业加速出清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当前行业市场环境的变化?
答: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 年中国建筑装饰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建筑装饰行业产值在 2023年降至 4.93 万亿元,但预计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到 2027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8.16 万亿元。当前行业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房地产相关风险已经基本出清;二是竞争格局优化,中小企业出清后市场份额向行业头部企业集中;三是公司经营企稳升,行业正步入新一轮发展周期。
2、2024 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和信用减值情况是否好转?
2024 年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实现明显改善,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取得成效一是业务结构优化,公司重点承接现金流稳定的央国企及政府公装项目;二是加强全流程管控,强化现场管理,严格控制项目款进度。在信用减值方面,前期主要的某房地产商相关风险敞口已基本出清。目前,虽然大型政府公装项目结算周期较长,但整体风险减值较低。此外,公司财务政策保持审慎原则,对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从严计提坏账准备,当前一年期以内应收账款占比提升,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3、公司当前下游客户结构呈现怎样的特征?
公司一直以来都是以承接公装项目为主,2024 年公装业务占比近90%,其中政府项目占比过半,这种结构既保证业务稳定性,又与国家基建投资方向高度契合。
4、2025 年,公司在业务拓展方面有哪些重点规划?
2025 年,公司将重点聚焦海外业务与旧改业务两大方向。2024年,公司承接的旧改业务占比近 15%,今年计划大幅提升至 50%。自 2021 年到 2024 年全国每年平均约有 6万余个旧改项目,涵盖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建筑场馆改造、历史街区翻新、豪华酒店翻新等细分领域。其中,《2024年中国酒店业投资与资产管理白皮书》显示,73%的中高端酒店物业使用年限超过 10年,亟需通过改造焕发新生,市场空间巨大。
海外业务拓展上,公司已在新加坡和香港设立子公司,并于 2024年在东南亚、中东实现属地化运营。2025 年,公司计划进一步向非洲地区拓展,如安哥拉等地。
5、公司目前的负债结构如何?
保持行业领先的财务稳健性,资产负债率约 60%,无银行经营性贷款,公司会考虑使用一些供应链票据或银行承兑汇票等工具,这种结构为业务转型提供了充足安全垫。
6、公司海外市场的情况?
海外业务具备现金流良好、合同履约能力强、利润率高等优势。同时也面临多重风险,包括市场波动、政治环境变化、汇率波动、合规要求以及文化差异等挑战。公司已在新加坡、香港等重点市场建立了成熟的属地化管理体系,通过“国内专业团队+当地施工力量”的混合模式,既保证了施工工艺标准,又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目前,公司已对东南亚地区,如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等市场环境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经营风险可控,下一步计划开拓非洲市场,搭配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和文化融合机制,确保海外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7、目前,公司高管的薪酬情况?
公司将在综合公司业务和个人考核完成度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薪酬水平,并通过组织优化的方式提升人效,实现更高效的管理。
8、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公司如何看待利润率的变化趋势?
在当前行业发展阶段,公司采取审慎稳健的经营策略,在项目选择上优先考虑现金流稳定、款有保障的优质项目。同时,公司通过加强全过程成本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等系统性措施,持续改善项目盈利能力。虽然短期利润率可能受到市场环境影响,但相信通过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将为公司创造长期稳定的价值报。
9、2024 年,公司新签合同中公装业务小幅增长,涉及领域哪些?
2024 年公司公装业务新签合同实现小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办公空间类和公共交通类项目的显著提升。其中,办公空间类项目受益于企业升级改造需求增加,公共交通类项目则随着基建投资扩大而持续放量。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