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29日收盘,普门科技(688389)报收于12.65元,上涨0.0%,换手率1.5%,成交量6.44万手,成交额8113.63万元。
当日关注点
- 交易信息汇总:4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37.38万元,而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入816.01万元和821.37万元。
- 机构调研要点:2025年第一季度,普门科技国内业务因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因素导致相关业务收入同比负增长,但临床医疗业务恢复正增长,并且发光级联Lifolas8000已在三级医院逐步装机,大发光、糖化H100Plus/H100产品装机量显著增长。
交易信息汇总
4月29日,普门科技的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出1637.38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816.0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821.37万元。
机构调研要点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
- 国内业务方面,2024年一季度呼吸道疾病蔓延使得特定蛋白业务及发光试剂收入基数较高,加之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要求的逐步实施,终端医院试剂销售量减少,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项目、BNP项目收费标准下调,导致2025年一季度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
- 国际业务方面,一季度国际业务进展正常,但由于国际发货延误,收入同比也出现了负增长。
- 尽管面临多重压力,公司发光级联Lifolas8000已在国内三级医院逐步装机,大发光、糖化H100Plus/H100产品装机量一季度明显增长,未来将整合终端及渠道资源,扩大对三级医院的覆盖,推进体外诊断业务的发展。
发光试剂集采影响
- 2023年安徽集采已于去年9月开始执行,2024年安徽集采尚未落地。公司发光试剂收入主要来源于炎症和心肌项目,安徽集采项目占比小,因此一季度业绩受集采政策影响不大。
- 应对未来IVD集采趋势,公司将推进大发光仪器和流水线的装机,加速进口替代,拓展三级医院用户,推动常规发光试剂项目销售上量;同时积极投入发光配套试剂项目研发,提升关键原材料自研比例,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临床医疗业务进展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临床医疗业务恢复正增长。随着五大临床解决方案逐步完善,全院智慧化VTE防治系统在国内二级以上医院的应用,公司将提升市场专业化水平、品牌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推动五大临床解决方案在各级医院的批量落地与区域覆盖。
国际业务规划
- 公司国际业务覆盖俄语区、欧洲、美洲、中东非亚太和南亚六大区域。2025年,公司将加强海外分公司本土化建设,强化市场推广及销售、用户服务能力,助力海外市场销售增长;并对国际营销组织架构进行扁平化调整,建立以区域营销为核心的跨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国际业务稳步拓展。
费用投入规划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0.4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12%,同比增长14.70%;销售费用0.35亿元,同比增长2.67%;管理费用0.13亿元,同比增长5.20%。2025年度,公司将聚焦产品研发投入、扩大终端客户覆盖,控制期间费用在合理水平。产品研发投入方面,将推动中速发光分析仪、发光试剂项目研发,完善体外诊断业务产品矩阵;营销渠道建设方面,将围绕“终端为王”战略,整合市场资源,提升渠道覆盖与专业化水平,加快海外本土化建设,强化市场推广及销售、用户服务能力。
原材料采购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原材料采购影响有限。公司已推进原材料自制及进口替代工作,糖化血红蛋白系列产品已实现试剂原材料自产,电化学发光试剂关键原材料自主研发工作有序推进;外购原材料方面,已实现大部分原材料进口替代,推动供应链资源整合,与多家战略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防控供给风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