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电力(02380.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在电动车(EV)和人工智能(AI)等电气化的推动下,中国在二零二四年的电力需求扩大,同比增长6.8%,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火电。为应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以及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正在改革其能源体系,提高电网灵活性,推动绿色电力与能源结构的融合。预计这些措施将加强中国在全球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本集团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及新兴新能源的相关业务。二零二四年,本集团的风电及光伏发电继续成为本集团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动力。自本公司于二零二三年十月完成向母公司(国家电投及其附属公司)收购多家主要从事清洁能源发电,特别是风电及光伏发电的项目公司(「清洁能源收购事项」),该等项目公司对本集团的利润贡献正在逐步显现。
受惠于平均降雨量同比增加,水电板块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成为本集团二零二四年度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此外,受惠于煤电需求稳定及单位燃料成本显著下降,特别是煤炭平均单位购入价格下降以及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火电板块利润较上年度录得同比稳步增长。储能业务亦成为今年的一大亮点,利润较上年度增长约133%。在国家政策的利好支持下,该板块未来可望进一步释放其增长潜力。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团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人民币3,861,822,000元(二零二三年:人民币3,084,469,000元)。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3,364,381,000元(二零二三年:人民币2,660,322,000元)。每股基本盈利约为人民币0.27元(二零二三年:人民币0.22元)。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每股资产净值(不包括非控股股东权益和其他权益工具)约为人民币3.22元。
回顾年内,本集团主要业务发展及表现如下:
装机容量
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发电厂的合并装机容量为49,390.9兆瓦,同比增加4,372.1兆瓦或9.71%。本集团清洁能源(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气电及环保发电)的合并装机容量为39,570.9兆瓦,占本集团合并装机容量总额约80.12%,较上年度上升约4.73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情况
二零二四年对本集团而言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一年。本公司始终坚持高品质发展,聚焦低碳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多个重点项目,为实现「二零二五年成为中国一流的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商」的目标奠定基础。以下为年内重点项目进展:
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本公司附属公司中电(湖北)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多能互补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一、二期合共700兆瓦装机容量已全容量投入商业运营。为实现火电与新能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布局,该项目有效奠定清洁低碳发展基础,不仅显著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还推动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环境保护并行实现。
海上风电项目
本公司附属公司海卫(乳山)海上风电有限公司的U场址二期项目已于年内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南侧海域,场址中心离岸距离约26公里,水深在28–30米之间,总规划占海面积约71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450兆瓦。预期年上网电量达百万兆瓦时,每年可节约煤量约40.6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12.5万吨。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
牧光互补项目
本公司附属公司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100兆瓦牧光互补项目于二零二四年全容量并网。该项目以畜牧与光伏互补为主要特色,充分利用盐碱地建造光伏设施,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有利于水源涵养。牧草生长形成的绿色屏障能改善光伏发电站周边的环境,产出的牧草可为羊群提供饲料,而畜牧产生的粪污部分反过来又可促进牧草生长,最终形成一个畜牧业的生态循环。同时,该项目亦是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基地项目之一,以及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百大项目之一。该项目每年将为当地贡献1.76亿千瓦时绿色电能及每年可节省大量标准煤及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能源科技创新
本集团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增加科技研发投入,聚焦关键技术创新与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旨在进一步巩固自身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优势。此外,我们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加快培育与能源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推动与能源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
智慧储能
本公司附属公司新源智储能源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新源智储」)获得了一系列的行业奖项,充分展示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新源智储自主研发的「基于产销协同的无人值守储能电站主动安全集中管控系统」获得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授予的2024年度电力创新奖的一等奖。此外,新源智储在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荣获「2024储能年度新锐企业奖」,以及在第六届储能嘉年华盛典中被评为「中国新型储能百大品牌」。这些荣誉标志著其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卓越表现。在产品创新方面,新源智储推出了全新产品—「智储·银河」系列超分子全浸没式工商储能一体机,为工商业储能领域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满足了行业对高效能储能系统的需求。同时,新源智储首个混合固液电池的储能项目—新疆吐鲁番托克逊的50兆瓦╱100兆瓦时储能项目成功完成设备安装,凸显了其技术应用的前瞻性。展望未来,新源智储将继续深化其技术研发,推动储能行业的智慧和安全化发展,并加快全球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在储能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绿电交通
本公司联营公司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启源芯动力」)致力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动化、清洁化与智慧化转型。截至二零二四年底,启源芯动力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超过1,000座电动重卡充换电站。年内,启源芯动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创新产品,包括启源魔盒284╱400千瓦时车储公用电池系统和启源蛟龙600半固态电池。该等产品不仅显著提升了电动重卡的续航能力,还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为新能源商用车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强大动力。在高速公路沿线、矿区及外运通道等地区,启源芯动力通过「充换电站—储能—分散式能源」一体化模式,打造智慧微网,实现风光资源的高效消纳与交通用能的清洁化深度耦合。二零二四年,全国首个风储微电网充换电场站—兆丰钢铁充换电站成功投入运营,为新能源交通领域树立了重要示范标杆。在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方面,启源芯动力将「车储共用、车电分离」模式成功复制至船舶、装载机、电动农机等领域。年内,本公司联合合作伙伴,打造了电动农机示范田,并推出首批电动农机产品,推动农业领域的清洁化转型。同时,启源芯动力携手同力重工,为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量身打造的首台91吨换电宽体矿卡正式推出,为矿业领域的绿色化升级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展望未来,启源芯动力将持续深化技术与模式创新,加速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清洁化、智慧化升级,为可持续发展引入无限可能。
售电量
本集团的售电量详情载列如下: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总售电量为127,959,080兆瓦时,较上年度增加23.94%,受惠于有利的水文条件、战略性收购、新项目投产以及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各发电板块的售电量与上年度比较,变化如下:
–水电—本集团水电厂所在流域年内平均降雨量同比上升,使售电量录得增加57.72%。
–风电及光伏发电—受惠于并购及新机组投入商业运营,风电及光伏发电的售电量分别录得同比增长41.85%及60.37%。
–煤电—受惠于利好的国家政策,以及电力系统对电源调频调峰需求增加,煤电售电量于二零二四年录得温和增长。
–气电—受惠于新项目投入商业运营,售电量同比增长4.89%。
–环保发电—受惠于二零二三年下半年的清洁能源收购事项,售电量同比增长23.24%。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主要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售电量详情载列如下: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附属公司总售热量达22,870,515吉焦,较上年度增加5,533,354吉焦或31.92%。此增长主要受惠于本集团之积极市场拓展举措,显著扩大其客户群。相反,本集团主要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合计录得售热量18,457,812吉焦,同比减少797,401吉焦或4.14%,主要是由于一家合营公司的主要客户业务经营变化导致供热需求减少。本集团的售热在综合收益表中被分类为其他收益及亏损。年内,售热及出售煤炭、煤炭副产品、备件与其他贸易所得的利润总计为人民币285,740,000元(二零二三年:人民币140,561,000元),较上年度大幅增加103.29%。
市场电交易
本集团积极应对国家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强其对电力市场政策与规则的研究,特别是现货交易、绿证╱绿电及碳排放配额等方面。时刻注视改革发展动态,本集团通过增加参与市场电交易,已经争取更多市场售电量及扩大其市场份额。此外,各省附属公司亦组建其电力营销中心,以优质服务吸引及留住目标客户。
二零二四年,新的煤电电价在全国实施,通过「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双重结构优化煤电收入。市场交易电价的溢价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其他电源增加参与现货市场,拉低市场交易电价,但容量电价(即按照回收燃煤发电机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的计算方式确定)提供了稳定的综合电价。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大型煤电机组发电指标全部通过市场获取,市场电交易占销售的比例为100%(二零二三年:100%)。
–平均市场上网电价较基准电价溢价约13.48%(二零二三年:20.22%)。
尽管市场交易电价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容量电价后的综合电价基本保持平稳,显示容量电价政策对市场交易电价的调节作用。
平均上网电价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各发电板块的平均上网电价与上年度之比较如下:
–水电为人民币260.22元╱兆瓦时,较上年度轻微下降人民币0.46元╱兆瓦时,并相对保持稳定。
–风电为人民币447.36元╱兆瓦时,较上年度下降人民币24.05元╱兆瓦时。下降主要是由于风电平价上网发电项目投产或并入,因而拉低平均上网电价。
–光伏发电为人民币405.19元╱兆瓦时,较上年度下降人民币6.37元╱兆瓦时。下降主要是由于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发电项目投产或并入,因而拉低平均上网电价。
–煤电为人民币392.45元╱兆瓦时,较上年度下降人民币4.35元╱兆瓦时,下降主要因山西省现货电价下调所致。
–气电为人民币619.18元╱兆瓦时,较上年度下降人民币37.22元╱兆瓦时。下降主要是受长协电价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广东省电网公司代购市场电交易电价。
–环保发电为人民币569.25元╱兆瓦时,较上年度提高人民币18.54元╱兆瓦时。提高主要是由于上年下半年新推出项目的平均上网电价较上年度的现有项目平均上网电价为高。
发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各发电板块的发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与上年度比较如下:
–水电平均利用小时为3,139小时,较上年度上升973小时,上升主要是由于本集团水电厂所在流域年内平均降雨量上升令发电量增加所致。
–风电平均利用小时为2,054小时,较上年度下降152小时,下降主要是由于年内风资源不足。
–光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为1,391小时,较上年度下降143小时,下降主要是由于太阳幅照度减少,以及各种分布式和户用光伏发电项目(其利用小时通常较低)的整合。
–煤电平均利用小时为5,353小时,较上年度上升107小时,上升是由于电力系统内对电源调频调峰的需求增加,导致更高的利用率。
–气电平均利用小时为4,402小时,较上年度上升77小时,主要是由于本集团部分电站所在区域的电力需求较高。
–环保发电平均利用小时为6,369小时,较上年度下降706小时,下降主要是由于上年下半年并入的项目利用小时较低。
储能业务
二零二四年,储能业务收入达人民币3,908,242,000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360,059,000元或53.37%。净利润为人民币86,580,000元,反映较上年度大幅增加人民币49,403,000元或132.89%。年内,新源智储获得多项创新奖项及荣誉,成功落地共52个项目,容量6.02吉瓦时。
业务展望:
中国的能源与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展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二零二零年以来,电力需求增速稳步超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二零二四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高于按年GDP增长5%。此反映中国在电气化进程中的快速推进,尤其是电动车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应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以及实现「双碳」目标(二零三零年前碳达峰、二零六零年前碳中和),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截至二零二四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发电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越火电,成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新能源发电的不断并入,对电网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也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预期未来,通过实现电源与电网之间负荷与储存的灵活互动,电网系统吸纳绿电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零二五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亦是下一个五年规划的谋划之年,同时也是本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与机遇的时期,本公司将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果断出击识别并抓住机遇,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坚定不移地追求卓越,巩固本公司作为国家电投旗舰上市公司的地位。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坚持高品质发展:优化电源品种和区域布局,集中精力深耕大基地、海上风电项目;分区域制定开发策略和投资标准,严格审核把关收益率基准;此外,坚持「深严精优」基建管理要求,高标准推进项目工程建设,确保全面达成里程碑节点目标,打造未来竞争优势。
落实存量项目提质增效:加快低效资产处置和盘活,提升本集团发展项目整体资产品质和回报率。著力提升新能源项目经营质效,加强电力行销,试点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智慧决策和报价,为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后的现货交易作好准备。
加强市值管理:落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开展高品质并购重组;适时引入长期及战略资本,以提升企业管治透明度;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确保公开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增强投资者信心。
科技创新赋能发展:坚持创新发展任务,加强新能源、煤电低碳化、绿电交通、清洁供暖、综合智慧能源等方面科技研发,致力提高各类电源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大我们能源发电的市场消纳能力。
在打造本公司为世界一流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商的过程中,我们面临无数挑战。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目标。未来,本公司将继续提升发展质量和经营水平,坚定不移地走均衡发展的战略道路,努力开创高品质发展的新篇章。
经审核委员会审阅的财务报表
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的本公司审核委员会(「审核委员会」)已与管理层及本公司核数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讨论并审阅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及综合财务报表。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