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国信证券(002736)发布2024年年报,该份财报由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给出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并对财报中的关键审计项目说明如下:
一、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其他债权投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项目内容
- 事项描述
- 相关披露请详见财务报表附注三、11,附注五、3、7、10、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信证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其他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合计为人民币1,447.74亿元,占总资产的28.87%。
- 上述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合计为人民币20.38亿元。
- 国信证券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量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其他债权投资的预期信用损失。
- 管理层在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需对信用风险阶段划分、模型和参数选择,包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等作出重大会计估计和判断。
- 由于上述金融资产金额重大,且其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需作出重大判断和估计,因此将其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
审计应对
- 了解和评价与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其他债权投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并测试其运行有效性;
- 评估管理层在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所采用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及相关参数的合理性,包括信用风险阶段划分、违约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等;
- 选取样本,评估管理层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使用的关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检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 对于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抽样检查借款人信息、抵质押物公允价值等信息,评估管理层对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 评价财务报表中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其他债权投资减值的相关披露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二、第三层次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评估
项目内容
- 事项描述
- 相关披露请详见财务报表附注三、12及附注十。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信证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分类为第三层次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币82.55亿元。
- 国信证券对于第三层次的金融资产,包括非上市公司股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场外衍生工具及部分债务工具投资等,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 估值技术的选择以及估值技术中使用的关键假设和输入值,需管理层作出的判断。
- 由于第三层次的金融资产金融重大,在运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中,涉及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因此将其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
审计应对
- 了解和评价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并测试其运行有效性;
- 基于相关估值指引和行业惯例,评价管理层对第三层次金融工具估值时所采用模型的适当性;
- 选取样本,查阅投资协议,了解相关投资条款,并识别与公允价值估值相关的条款;同时,检查和评估管理层估值时所采用的不可观察输入值及不可观察输入值的依据及其合理性和适当性;
- 评价财务报表中第三层次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相关披露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三、结构化主体的合并
项目内容
- 事项描述
- 相关披露请详见财务报表附注七。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信证券作为管理人或作为投资人以自有资金持有份额的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的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40.61亿元,占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6.79%。
- 国信证券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 管理层在判断国信证券是否控制结构化主体时,需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评估国信证券是否拥有对结构化主体的权力、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结构化主体的权力来影响其回报金额,并在相关事实和情况的变化导致对控制定义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发生变化时进行重新评估。
- 由于确定是否应将结构化主体纳入国信证券的合并范围,需要管理层作出重大判断,因此将其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
审计应对
- 了解和评价与结构化主体的合并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并测试其运行有效性;
- 抽样检查相关结构化主体的合同文件,了解结构化主体的设立目的以及国信证券对结构化主体的参与程度,并评估国信证券对结构化主体拥有的权力;
- 检查结构化主体合同中涉及可变回报的条款,包括管理费、业绩报酬、收益分配等;根据合同中可变回报的条款重新计算国信证券在结构化主体中享有可变回报的量级和可变性;
- 基于对国信证券在结构化主体中拥有的权力、享有可变回报的量级和可变动性的分析,评估国信证券行使决策权的身份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并将评估结果与管理层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 在执行上述程序的基础上,评价管理层针对结构化主体是否构成控制的判断过程以及结论依据的合理性。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