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18日收盘,翔楼新材(301160)报收于88.05元,较上周的87.22元上涨0.95%。本周,翔楼新材4月16日盘中最高价报97.77元。4月14日盘中最低价报86.77元。翔楼新材当前最新总市值71.37亿元,在特钢板块市值排名7/13,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2025/5146。
2024年度,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85亿元,同比增长9.7%。2024年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2.26%。盈利水平保持稳步增长。
问:研发投入上持续增加,请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哪些新产品的开发?预计何时推向市场?答:公司目前新产品的开发项目包括汽车、轴承、机器人领域各个核心部件的材料,因每个项目开发周期不等,何时能够批量生产取决于客户端的测试周期。
问:作为国内精密冲压材料行业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请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积累了优质客户资源,与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产品应用于多个汽车品牌,且在多领域积累客户;二是口碑积累形成品牌优势,树立了品质优、性价比高的形象;三是在细分专业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拥有高素质研发团队;四是形成了快速的客户响应机制,能保证交货周期;五是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获得相关认证;六是有研发创新优势,拥有多项专利,掌握核心技术,安徽新建研发中心将提升研发和定制化能力。
问:公司本期盈利水平如何?答:2024年度,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85亿元,同比增长9.7%。2024年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2.26%。盈利水平保持稳步增长。
问: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74%,主要是哪些产品或业务板块驱动的?答: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继续稳步增长,从行业分类来看,公司汽车零部件板块和工业板块贡献了主要的增量。
问:年报中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对公司业绩有积极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哪些产品销量增加?答: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公司产品应用于众多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这些品牌销量增长带动公司业绩增长;下游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加速精冲材料国产替代,公司精冲材料相比海外供应商有价格优势,且服务意识强、响应效率高、供货周期短,能享受行业格局变动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公司的产品应用于汽车各个领域,无论是座椅系统、安全系统等体量都在稳步增长。
问: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规划是怎样的,目前已取得哪些实质性进展?答: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关注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RV减速器对于材料的应用。部分产品已给客户试样,部分产品还在开胚冲压阶段。
问:公司之后的盈利有什么增长点?答:未来安徽新工厂一期产能15万吨,今年产能释放4万吨,产品类别除了汽车之外,还涵盖附加值更高的轴承、机械设备等领域材料,必将提升翔楼整体的盈利能力。
问:你们行业本期整体业绩怎么样?你们跟其他公司比如何?答:精冲相较于传统锻造、铸造、机加工等加工方式具有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等特殊优势,在诸多领域正在加速替代其他加工方式,因此精冲材料行业渗透率也在逐步提升,公司所处行业整体仍在增长趋势,由于公司是本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因此公司并不了解其他同行业公司的经营状况。
问:在市场开拓方面,除了汽车和机器人领域,是否考虑进军其他新的行业领域?答:公司目前除了开拓汽车、工具刀具、轴承、机器人领域之外,公司一直在关注其他领域,但布局新领域的前提是体量足够大。此外,公司的材料也可应用于高铁、航空等领域。
问:行业以后的发展前景怎样?答:随着精冲渗透率的提升和精冲材料在机器人、轴承等领域的应用,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问:报告期内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有何变化,与竞争对手相比处于怎样的水平?答:2024年,公司受限于产能规模,整体市占率变化不大,但预计2025年随着公司安徽新产能逐步释放,预计市占率会有一定提升。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市场占有率属于第一梯队。
问: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如何,未来是否会进一步优化?答:公司自2022年及2023年推行股权激励以来,每年营收利润端保持稳步增长,公司表示利润增长和全体员工努力分不开,说明推行股权激励、提升员工积极性有必要且已显现重要作用。
问:新布局的轴承钢的售价和单吨盈利?答:未来安徽工厂轴承材料的利润率略高于汽车,由于成本也略高,售价可能在1万元以上。单吨盈利没有很确切的数据,目前苏州工厂由于设备产能限制供应量小,安徽工厂设备就位后才能生产高精度的高端轴承材料,虽无明确盈利数据,但预计利润率会比汽车业务高。
问:用板材替代棒材,主要是汽车、机器人等方向吗?答:汽车领域原来多采用冲压工艺;轴承此前使用铸件/锻件,现部分零件已逐步转向冲压;机器人领域减速器一些部件原用棒材加工,成本很高,现以板材冲压替代棒材加工方式成为一个新发展方向。翔楼因为在汽车、轴承领域积累大量成功案例,公司具备技术底气,可基于此与客户推进技术迭代合作。
问:毛利率、净利率环比增加,利润率水平良好,但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降本压力,公司是否感受到客户降价或年降压力?能否消化相应诉求?答:公司并非汽车零部件企业,无年降要求。但近年来,部分客户陆续就价格问题与公司洽谈。其中,50%客户实行逐月调价,随原材料价格波动调整;另外50%客户为锁价模式,倾向于降低价格以减轻整车压力。整体来看,公司利润率较为稳定,降本压力影响有限。
问:安徽工厂今年有4万吨增量,其中1万吨用于轴承,3万吨用于汽车领域。请汽车领域的增量主要来自现有客户还是新客户?答:今年汽车领域增量既包括老客户也涵盖新客户,新客户增量会逐步释放。今年公司进一步深耕汽车领域,尤其在被动安全系统方面预计实现增量。鉴于汽车市场规模庞大且公司部分零部件板块尚未充分开发,未来将逐步提升汽车业务量。凭借汽车市场的大体量及新老客户的部分增量,今年汽车板块3万吨增量目标有望较快达成。
问:在机器人领域,公司优势源于原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升,涉及的模具是公司设计的吗?另外在材料、热处理或其他工艺方面公司具备优势吗?答:冲压工艺中,原材料、模具和设备至关重要。公司虽然不具备冲压设备和模具加工能力,但具备材料研究能力及模具技术专家,为了更快响应终端客户研发需求,公司与冲压厂商合作生产柔轮半成品,并进行测试。另外公司在材料、热处理及工艺方面都具备优势。起初用市面上的轴承材料测试但未达预期,因此公司从炼钢厂环节开始调配。炼钢厂根据公司提供的配方和性能要求炼钢,确保基础参数符合标准。炼钢完成后,公司对钢材显微组织进行深加工,再交付下游冲压制成成品。
问:想下机器人材料用板材冲压工艺攻克的难点在哪些方面?答:首先是产品尺寸和厚度限制,使用板材冲压时,产品尺寸不能太大,厚度通常限制在1厘米以内。过厚或过大的产品无法通过冲压工艺制造,且材料端加工也存在困难。其次是生产批量要求,板材冲压工艺需要一定的生产批量。在汽车领域,通常需要两三万个产品的订单才能体现性价比。如果生产量过小,例如只有几百个或几千个,采用该工艺的成本会很高。此外模具成本高昂,开模费用约20万元,若生产量无法覆盖模具成本,则该工艺不具经济性。因此,随着未来机器人市场逐步放量,冲压工艺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会更加明显。
问:轴承材料的放量预期?设备工艺跟汽车材料的一些差异?答:安徽工厂下半年将有一部分产量用于轴承材料。轴承材料的设备也是冷轧设备和热处理线,从工艺路线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机械设备上做了一些升级。
问:公司与舍弗勒的合作是否有进展?是否从舍弗勒接到新的大订单?答:舍弗勒的增量持续增长,2024年已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增速显著,且2025年增量趋势仍在延续。
问:从费用端来看,去年研发费用上升较多,今年大概是什么样的趋势?答:安徽工厂未来几年的研发费用可能会持续增长,因为轴承、机器人等领域许多新项目将放在安徽进行研发。
问:近期的关税政策对公司的影响?答:公司去年海外营收约1200万元,其中直接出口美国的部分约700万至800万元。若美国关税持续提高,客户可能无法承担成本,转而选择美国本地供应商。因此,若关税维持高位,公司可能暂停对美出口,而欧洲其他国家的出口情况将视情况而定。海外收入占公司整体比重不到1%,因此其实对公司影响其实很小。
问:公司未来研发方向上,除机器人和轴承外,是否会布局其他新领域?答:公司一直在关注其他领域,但布局新领域的前提是体量足够大。此外,公司的材料也可应用于高铁、航空等领域,但因研发团队人数有限,目前尚未开发这些领域。
问:关于谐波减速器的柔轮,公司目前采用冲压工艺,请公司供的是柔轮的粗胚供减速器厂商进一步热处理和精加工,还是直接供成品?答:公司不直接提供成品。柔轮的加工原本需要15道工序,公司提供的柔轮半成品可帮助客户省略前7道工序,但后续8道工序仍需客户自行完成。
问:与其他传统工艺相比,冲压工艺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材料性能升级还是其他方面?答:冲压工艺的核心优势在于两方面一是降本增效,新材料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成本,同时满足机器人批量生产对高效率的需求(传统工艺难以支撑大规模量产);二是疲劳性能提升,传统棒材加工的柔轮疲劳性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而新工艺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疲劳性能。
问:我们客户比较分散,为何下游客户不愿自行生产?公司的核心优势是什么?答:第一是行业特性,零部件种类多且分散,单一零部件需求量小(几千吨至几吨不等),客户自行投资制造企业性价比低。第二是本行业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设备门槛、竞争壁垒强,故新进入者较少。第三是材料领域积累,材料研发需长期项目积累,涉及大量实验与试错。公司通过与400多家优秀客户合作,历经十几年、二十年的项目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数据库。第四是客户与项目驱动,强大客户群与丰富项目经验形成良性循环,项目越多经验越丰富,客户信任度越高,进一步推动项目参与度与开发进度。简言之,公司核心优势在于长期积累的材料研发经验、强大客户群及丰富项目经验,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问:之前公司成立了人形机器人材料研究院,想下进度如何?答:材料研究院目前不仅在开发减速器材料,还在探索机器人领域的其他板块。未来目标是从单一零部件逐步拓展至所有零部件,发展路径与汽车行业类似。未来公司会依托机器人材料研究院,持续探索冲压材料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翔楼先进材料+精密冲压成型的方式,大幅降低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成本,公司将加大在谐波减速器柔轮、行星减速器齿轮、RV减速器摆线轮及力传感器弹性体关键零部件卡脖子材料的攻关力度,并且探索高强高韧铝合金等其他金属材料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可行性。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