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17日收盘,南网储能(600995)报收于9.68元,上涨1.57%,换手率1.26%,成交量13.94万手,成交额1.34亿元。
当日关注点
- 交易信息汇总:4月1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9.43万元,占总成交额0.37%;游资资金净流出45.94万元,占总成交额0.34%;散户资金净流入95.37万元,占总成交额0.71%。
- 机构调研要点:公司表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迎来发展“黄金期”,并计划2025年全面投产南宁、梅蓄二期项目。
交易信息汇总
4月1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9.43万元,占总成交额0.37%;游资资金净流出45.94万元,占总成交额0.34%;散户资金净流入95.37万元,占总成交额0.71%。
机构调研要点
4月16日,公司在视频+网络文字互动方式参加了南方电网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主要内容包括: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迎来发展“黄金期”。抽水蓄能和各类新型储能依据系统需求和自身特性相互补充,共同服务系统调节需求,其总量大,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633号文,抽水蓄能电站将逐步通过参与市场收成本、获得收益。公司将持续深入研究电力市场政策的动向和交易机制的设计,结合梅蓄(一期)试点经验,积极稳妥开展后续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的工作,不断扩大公司市场收入,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 公司将紧跟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进度,持续深入研究政策和交易机制,发挥好梅蓄(一期)试点经验,积极稳妥开展后续电站进入电力市场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
- 梅蓄(一期)电站于2024年10月首次进入电力现货市场,与常规电源不同,抽水蓄能电站作为调节电源参与现货市场,收益取决于抽发电量和价差匹配。
- 公司将坚持增收、节支并举,推动公司盈利稳中有升。增收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存量业务,拓展增量业务,加快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核心能力外溢、创造增量价值,持续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增加收入来源;积极参与境外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项目,拓展市场空间。
- 国家发展改革委533号文核定的抽水蓄能价格自2023年6月1日起执行,2023年影响6至12月,2024年影响全年,因此抽水蓄能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公司将稳步推进9个在建抽水蓄能项目工程建设,2025年全面投产南宁、梅蓄二期项目。
- 公司新型储能储备项目规模约700万千瓦。近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新型储能的政策变动较大,特别是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即136号文,其中规定“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前置条件”,公司发展独立共享储能的计划暂时面临不确定性,新政的影响还要观察地方政府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十五五”规划还在制定中,所以公司暂未明确“十五五”新型储能投产规模,但从宏观需求看新型储能需求持续增加,公司将继续推进项目落地。
- 公司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拓新业务,目前尚处于市场培育期,项目初期毛利率较低。公司将充分利用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稳定存量业务,全力拓展增量业务,提升盈利水平。
- 2024年,公司经营较为稳健,营业收入同比增加9.67%,全年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优化3.47个百分点。
- 2025年计划预算方案是公司根据生产经营、业务发展等因素综合制定,计划预算能否实现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气候因素、行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并非简单的线性变动关系,一方面,公司抽水蓄能电站逐步进入电力现货市场,电量电费采用总额法计算,收入、成本均增加;另一方面,为维护广大股东利益,公司正在努力开拓新业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初期重在抢占市场,新业务对利润贡献相对较小。因此,利润总额未能随营业收入同比例增长。
- 主要是因为四季度机组进入检修高峰期,修理费等成本费用较高。
- 2024年末公司在建工程余额142.32亿元,公司加强项目管理,南宁、梅蓄二期项目2025年将投产,由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 公司积极开展市值管理研究,制定了市值管理相关工作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依法合规开展市值管理:一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经营业绩,持续做优公司基本面;二是加强现金分红管理,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三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提出股份回购、增持建议;四是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向广大投资者及时、准确传递公司价值。
- 公司将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优基本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同时依法合规加强市值管理,推动价值实现,积极回报投资者。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