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16日收盘,万润新能(688275)报收于35.14元,下跌2.25%,换手率1.19%,成交量1.01万手,成交额3541.87万元。
4月16日万润新能(688275)收盘报35.14元,跌2.25%,当日成交100.81万元。根据收盘数据统计,该股已连续3日下跌,当年累计跌幅26.11%。前10个交易日资金流向情况: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5792.45万元,股价累计下跌16.03%;融资余额累计减少3780.58万元,融券余量累计增加0股。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
4月1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12.28万元,占总成交额14.46%;游资资金净流入419.72万元,占总成交额11.85%;散户资金净流入92.56万元,占总成交额2.61%。
投资者: 请问万润新能实控人是否将下属深圳中黄实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鲁北超能新材料产业(山东)有限公司的大量设备直接按放在万润新能全资子公司:湖北虹润高科的车间里,用于生产剧毒危化品:MMDS?并用鲁北超能名字邀请客户验厂,送样。湖北虹润为了鲁北超能项目花费大量资金,请问是否涉及侵占上市公司权益?该项目是否有合规手续?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虹润公司自主组织开展甲烷二磺酸亚甲酯项目立项,试验线建设、试验,该项目尚处于初期试验阶段,未对外销售。甲烷二磺酸亚甲酯未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内。公司与鲁北超能之间不存在业务往来,不存在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投资者: 董秘您好!公司目前磷酸锰铁锂产品有何进展?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基于高温固相合成工艺开发的磷酸锰铁锂材料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通过采用更精准的晶体结构设计、多元素协同掺杂和原位立体碳包覆等技术,材料关键性能指标取得重要进展:电子导电性实现数量级提升,产品粉末内阻降低,压实提高。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投资者: 董秘您好!公司磷酸铁锂产品涨价了么?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会依据具体产品型号、市场需求、采购规模等因素,并结合公司经营策略与客户协商确定,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投资者: 董秘您好!请谈一谈公司一季度产能及利用率情况。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受下游需求旺盛推动,公司近期排产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一季度出货量同比提升。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投资者: 您好!公司目前建成产能是多少?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磷酸铁锂产能布局如下:湖北基地:31.1万吨/年(已投产);安徽基地:3.7万吨/年(已投产);山东基地:12万吨/年(已投产)。美国新能源正极材料及其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规划建设5万吨的磷酸铁锂,一期计划先行建设落地0.9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目前相关土地和厂房已经完成交割,正按照原计划正常推进。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投资者: 您好!请介绍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熟完备的研发体系和持续创新的技术储备优势、前驱体、正极材料一体化的产业链融合优势、产品体系优势、稳定的核心团队管理优势等方面,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后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投资者: 您好!请问公司如何看待2025年行业发展趋势?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随着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储能市场逐渐发力,对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结构性供求关系将逐步缓和,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行业逐步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预计未来整体行业景气度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行业前景广阔。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投资者: 董秘您好!请问下公司销售开拓进展情况?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在争取订单、开拓新客户方面持续努力,成效显著。2025年,公司预计在拓展核心客户单量、新客户开发方面有积极变化,市占率水平有望不断提升。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投资者: 董秘您好!请问公司未来的产能扩张计划?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将紧跟行业和客户对磷酸铁锂的高端化、差异化需求,统筹考虑海内外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以满足客户需求、扩大竞争优势、提高盈利水平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后续产能扩张计划。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投资者: 董秘您好!请介绍下公司目前合作客户情况。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推进差异化营销策略,精准对接客户端的需求,目前,公司已与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多领域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客户结构的多元化,稳步提升公司市占率。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投资者: 董秘您好!贵公司是否有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降本增效?
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一方面积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产销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另一方面强化供应渠道管理,及时调整库存策略,不断提升公司库存管理水平,提高存货周转率;同时,公司将继续致力精益生产,持续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通过自动化升级、智能化应用等助力公司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产销规模持续扩大,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进而强化公司整体布局及整合协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益。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