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开普检测(003008)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M74专业技术服务业”。在专业技术服务相关领域,公司主要从事检验检测服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新型电力系统装备的检测服务、其他技术服务以及检测设备销售等。其中,新型电力系统装备的检测服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1、检验检测行业
检验检测行业是国民经济架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聚焦提高产业创新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市场监管总局《“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充分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的积极作用。这些政策的出台,都给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电力设备检测行业
宏观经济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从而催生更多的检测需求,电力设备检测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产业政策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政策面给电力装备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1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暨2024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必须把握好“44345”主题要义,即“四大基础”“四大特征”“三大内涵”“四大功能”“五大价值”。其中,“三大内涵”即形态上体现为交直流混联,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等多种电网形态有机衔接,集中式、分布式能源系统相互补充;“四大功能”即数智赋能赋效、电力算力融合、主配协调发展、结构坚强可靠。
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发改能源〔2024〕187号《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配电网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兼容并蓄,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开放共享系统逐步形成,支撑多元创新发展;智慧调控运行体系加快升级,在具备条件地区推广车网协调互动和构网型新能源、构网型储能等新技术。
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指出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包括: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行动、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行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2025年2月,南方电网公司召开2025年战略规划专业会,根据会议精神,南方电网公司将承接落实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九大行动”,按公司“16754”总体布局,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新型电力系统2025年标志性“十大任务”“十大工程”“十大技术”实施。根据预期目标,2025年,南方区域将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4500万千瓦以上,实现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5%。
2025年2月,国家能源局研究制定了《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将推动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化、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主要目标包括: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36亿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10.6万亿千瓦时左右,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综上所述,电力设备行业受国家“十四五”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碳中和、碳达峰”行动计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加大配电网、智能微电网、储能建设计划等的支持,同时,电网公司预计加大电网投资,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将推动电力二次设备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预计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检验检测市场的规模扩张,电力二次设备检测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行业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拥有多个国家授权的检测服务平台
公司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继电保护检测技术,先后获批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智能微电网控制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023年2月,全资子公司珠海开普获批成立“国家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除了国家授权的检验检测中心资质之外,公司还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河南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检测服务平台。2025年2月,公司被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为“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实验室”(即CCC认证实验室),指定的业务范围是“CNCA-C25-01电动汽车供电设备”。
2、主持及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在检测领域,标准是开展检测业务的基础,参与标准的起草过程是检测机构精准把握标准要求、掌握最新技术动向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机构通过标准话语权展示技术实力的有利契机。
作为行业内的权威检测机构,近年来公司共主持或参与制修订的已发布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69项,团体标准15项。其中作为召集人单位主持起草的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1项。公司有4名国际电工委员会第95技术委员会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IEC/TC95)专家,先后召集和参与了国际标准IEC60255《Measuringrelaysandprotectionequipment(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多个部分的制修订;还拥有10余名电力二次设备标准起草专家,作为召集人开展了国家标准GB/T726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以及GB/T145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多个部分的制修订,通过标准话语权展示了技术实力。通过标准制修订过程,公司掌握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最新技术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引领了该类电力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公司抢占最新的检测市场创造了条件。
3、开展标准试验研究及验证
近年来电力系统领域技术革新较快,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新型电力设备和电力技术不断开发应用。由于行业标准从起草到最终颁布过程较长,且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国家及行业标准一般会滞后于产业发展1-2年时间。因此在新产品和技术推出初期,标准尚未颁布时,需要行业内权威的机构利用技术和经验优势,先期开展标准试验研究及验证工作,经试验验证后逐步推广并且标准化。开展标准试验研究及验证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对召集单位的行业地位、检测技术的精湛程度以及行业视野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公司的专家团队先后开展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广域相量测量系统、数字式/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巡检机器人、换相型负荷不平衡调节、传导式智能快速充电等多项新型技术的标准试验研究及验证工作,相关成果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新型电力系统装备的检测服务、其他技术服务以及检测设备销售等。按照检测对象划分,公司的检测业务分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检测、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检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检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电气、新能源、仿真、安全及环境、自动化及通信、电磁兼容等6个专业检测实验室,两个综合性检测基地(许昌总部及珠海开普),具备电气性能、电磁兼容、通信规约、动态模拟、软件和信息安全、可靠性、气候环境、机械环境、低电压穿越试验等全方位的检测能力。
(二)公司的经营模式
与客户签订检测订单后,客户送样到公司实验室(或运行现场)进行检测,公司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检测服务,出具公正、客观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同时,公司通过技术研究、检测设备研发、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提升检测能力、扩大行业影响力。
1、服务模式
作为独立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公司接受客户委托进行检测服务,独立出具公正、客观的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公司的服务流程包括咨询和委托、试验、报告编制及交付三个阶段。
2、营销模式
(1)全员营销
公司全体员工“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奉行“坚持客户价值、坚持创业精神、坚持职业准则”的核心价值观,以“速度、微笑、帮助客户成功”诠释“坚持客户价值”的价值观理念,以“零缺陷”的工作态度,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实现了全员营销的效果。
(2)技术营销
公司依托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工作组、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工作组等行业平台,凭借自身技术能力和优势,不断研发行业前沿技术,积极承担标准制修订、标准试验验证等重要工作,开展专题技术讲座、标准宣贯、论文交流等活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开普检测”品牌影响力。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大发电集团等终端用户的质量检测活动,将检测工作对接终端用户的运行质量需求,形成检测机构-制造企业-终端用户的质量传递,获得市场的全方位认可。公司积极参与终端用户运行规范、检测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电力设备运行分析研讨会,提高公司在终端用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测设备、办公用品、基建施工、劳务、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按照流程进行采购审批,并采取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进行采购。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宏观经济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催生更多的检测需求,电力设备检测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产业政策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政策面给电力装备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电力设备行业受“十四五”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碳中和、碳达峰”行动计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加大配电网、智能微电网、储能建设计划等的支持,同时,电网公司预计加大电网投资,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将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预计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检验检测市场的规模扩张,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检测领域发展前景良好。
2、加强标准研究和科研创新,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
公司加强对新产品和新标准的跟踪,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和设备开发,并积极进行试验能力扩充,挖掘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容量。此外,公司研制批量化和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人均检测效率;自主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提高信息化水平,在产品测试、客户服务、业财融合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了运营和管理效率。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等严重影响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情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发生不利变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行业地位优势、技术优势和创新管理优势。新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催生对检测技术服务的巨大需求,公司的行业地位优势和技术优势相互促进,成为公司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形成了公司业务能力的“硬实力”;同时,公司通过多年的运营形成了独特的创新理念,打造了以“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为核心、以“核心价值观、零缺陷质量管理、员工治理、员工能力、员工思维”五项组织能力和“BSC平衡计分卡、KPI绩效管理、IPD研发流程、ISO17025实验室管理、SWOT战略分析”五大战略管理要素为支撑的创新管理“软实力”。公司以硬实力掘进市场、以软实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经过多年的积累,构建了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行业地位优势
公司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继电保护检测技术,先后获批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智能微电网控制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此外,全资子公司珠海开普获批成立了“国家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除了国家授权的检测中心资质之外,公司还拥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河南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检测服务平台。2025年2月,公司被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为“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实验室”(即CCC认证实验室),指定的业务范围是“CNCA-C25-01电动汽车供电设备”。
(二)技术优势
公司是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工作组、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工作组等多个行业技术平台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承担单位,凭借自身技术能力和优势,不断研发行业前沿技术,主持及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精准把握标准要求、掌握最新技术动向,开展标准试验研究及验证,为行业发展赋能。
1、加强新标准的跟踪研究,提高行业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共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24项。标准内容涵盖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电动汽车供电设备、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变流器、配电网控制保护装置、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等设备领域。其中,公司作为召集人主持了国家标准GB/T14598.2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的修订;并参与了IEC60255-26:202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GB44263-202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GB/T35732《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技术规范》等标准的制修订。
近年来公司共主持或参与制修订的已发布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69项,团体标准15项。其中作为召集人单位主持起草的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1项。
通过标准制修订过程,公司掌握了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领域及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的最新技术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引领了该类电力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公司抢占最新的检测市场创造了条件。
2、持续输出研发成果,积极申报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获得发明专利1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研发成果持续输出。
3、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做好员工队伍建设
公司拥有一支国内一流的人才队伍,公司董事长姚致清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原学者”称号获得者,总经理李亚萍曾担任IEC/TC95(国际电工委员会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技术委员会)主席,公司副总经理贺春曾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电网战略专家组(IEC/SMB/SG3)成员。除此之外,公司还拥有10余名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检测领域标准起草专家、5名UCAIEC61850测试工作组专家,以及一支资深的电气、电磁兼容、仿真和通信规约测试工程师专家队伍。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从事检测服务的基础,公司专业的人才队伍和完善的检测认证资质可为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公司持续加大对优秀人才特别是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2024年,公司新招聘入职新员工22人,为公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此外,通过提前招聘储备、总部集中培训的珠海开普新员工培养方案,采用公司内部选派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为珠海开普引进新员工,以确保珠海开普人员配备与基地建设和发展同步。
公司高度重视员工成长,公司通过强化招募体系、淬炼人才梯队、激活文化价值、构建多元激励等多种维度进行组织能力提升,向员工提供以成为职业经理人为导向的管理岗位及以成为技术专家为导向的技术岗位双向成长通道,深度挖掘每一名员工的潜力。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公司建立了以“开普讲坛”为载体的完善培训体系,邀请行业技术专家开展讲座,并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培训,内容涵盖技术、商务、管理、办公技巧等多方面,通过“员工培训和积分管理系统”对班级预约、现场考勤、培训课件、积分计算和考核等进行管理,采取“培训积分制”来有效落实培训效果,帮助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持续进步。
(三)创新管理优势
公司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并经过长期实践和改进,形成了以“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为目标、“双五星支撑、三创新突破”的创新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公司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1、卓越五星组织能力
“卓越五星”是指“核心价值观、零缺陷质量管理、员工治理、员工能力、员工思维”这五个组织能力要素。公司通过打造“速度、微笑、帮助客户成功”的员工核心价值观,贯彻执行克劳士比“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思想,在员工治理、员工能力、员工思维三个维度开展组织能力打造和培养,形成了以“员工满意”为基础,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为核心的“卓越五星组织能力”。
公司持续优化卓越五星组织能力的各个能力要素,提升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升级了企业文化2.0,确立了新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更加凸显开普特色,更全面覆盖开普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在“卓越五星组织能力体系”培养下,公司员工已将核心价值观和“零缺陷”质量管理思想融入客户服务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客户体验。
2、精益五星战略管理
“精益五星”是指“BSC平衡计分卡、KPI绩效管理、IPD研发流程、ISO17025实验室管理、SWOT战略分析”这五个战略管理要素。公司利用国际先进的SWOT战略分析方法制定公司战略,并基于国际通行的BSC平衡计分卡管理工具,将KPI绩效管理、IPD研发管理、ISO/IEC17025实验室管理“三位一体”高度融合,并从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客户、财务四个维度,将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按年度逐层分解为可执行、可考核的具体绩效指标,通过贯穿全年的经营管理、质量控制和研发活动进行实施与评估,并实时进行企业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分析,持续改进管理措施,确保了公司战略的有效推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积极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实践,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及“双碳”战略目标,深度把握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机遇,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核心导向,积极融入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浪潮。公司积极跟进新型电力系统领域新标准实施和新技术革新,紧抓相关市场领域的发展机遇,开展市场营销、能力建设和科研创新。许昌总部保持稳健经营,珠海开普全力开拓,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不断迎来新的突破,2025年2月,公司被指定为“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实验室(即CCC认证实验室)”。适应公司发展壮大的良好形势,公司对企业文化进行了2.0版的升级,全体员工围绕全新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把握机遇、奋斗进取,努力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创造价值,收入及利润实现双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337803.42元,同比增长15.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555360.64元,同比增长45.52%。
(一)主营业务情况:深耕主营业务,业绩稳步增长
1、新型电力系统装备的检测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检测服务实现业务收入216359129.72元,同比增长17.59%。
(1)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检测:报告期内,实现业务收入152854854.72元,同比增长28.55%。主要原因系继电保护产品、现场检验等类型检测业务收入同比均出现增长。
(2)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检测:报告期内,实现业务收入35496698.11元,同比下降7.56%,无重大变化。
(3)新能源控制设备及系统检测:报告期内,实现业务收入28007576.89元,同比增长4.91%,无重大变化。
2、其他技术服务
报告期内,其他技术服务实现收入397169.81元,同比下降81.58%。主要原因系公司提供的技术服务主要为试验方法研究、质量控制、项目验收等服务,专业性强,市场需求波动性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技术服务项目数量较2023年同期减少。
3、检测设备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检测设备销售实现收入3345044.26元,同比下降3.34%,无重大变化。
(二)业务拓展方面:深化技术营销,铸就品牌价值
1、参与众多行业学术活动,开展技术营销
报告期内,公司派专家参加了“第15届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录波器测试中的应用》的主旨报告,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参与组织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与驱动系统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共邀请到200余名各界专家参会;组织了第四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分论坛,承办了珠海市医疗器械协会理事会会议;作为智能交通产品检测认证工作组副组长单位,派专家参加了“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十周年年会”,和与会各联盟单位专家交流中国智能交通技术;参加了“配电与真型试验专委会年会”、“能源行业电力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届一次会议”、“电力系统动态监测工作组2024年第一次会议”等技术研讨会议,以及“TC82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委会”的多个工作组会议等,并作为召集人主持了国家标准GB/T14598.2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的制修订工作,参与了行业标准NB/T42165-2024《多端线路保护技术要求》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与会专家展开深度探讨。
2、紧跟国家新兴政策,开拓业务发展契机
(1)新能源检测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国家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力度等的政策支持,开展市场营销,持续扩大新能源检测领域产能,目前已建成4MW大功率变流器试验研究平台、变流器半实物仿真试验研究平台等试验研究平台。检测范围能够覆盖小、中、大功率的储能变流器及光伏逆变器,以及BMS、EMS、协调控制器、SVG、光伏汇流箱等光伏/储能系统部件,满足企业招标采购、国内认证和出口认证、并网测试、摸底试验、研发测试等需求。
储能检测能力建设方面,随着一批新的储能相关新版国家标准发布及实施,公司开发完成了满足GB/T34120-2023《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GB/T34133-2023《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范》等新国标要求的变流器测试管理系统和故障穿越分析软件,能够系统性开展相关测试。此外,还参与了NB/T11487-2024《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变流器通用技术条件》、NB/T11488-2024《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变流器通用技术条件》等储能系统相关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充电桩检测能力建设方面,随着GB/T18487.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7930-2023《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等新版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公司按照新国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大功率液冷充电桩的测试能力,能够满足Chaoji、2015+、欧标、美标等充电桩系统的测试需求,最大测试功率达到1.2MW。此外,还参与了GB39752-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和GB44263-202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现场检测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现场检测领域业务开拓了风储一体化电站有功功率控制能力验收、无功电压控制能力验收、惯量响应能力验收、额定能量验收、额定能量转换效率验收等项目,相应承担了多个风储一体化电站的验收项目。在电站验收业务领域持续发力,业务总量稳步提升。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还开展了网络安全和源代码检测、一二次融合联调、图像质量检测、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测试等领域的测试,实现了新检测领域的突破和增长。
3、珠海开普开拓进取,全力打响品牌知名度
珠海开普依托“国家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及“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配电与真型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和“珠海市医疗企业协会”、“珠海市电力工程协会”会员单位等优质平台资源,积极宣传自身试验能力和服务内容,针对配电网设备(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系统)、自动化设备(系统)、电子电器设备(系统)、工业智能控制设备(系统)、医疗电气设备(系统)等提供全生命周期检测服务,在珠三角地区逐步拓展了检测市场和客户资源。
(1)试验能力建设
建设了电子电气设备元器件溯源评估测试能力,承担了一系列配电终端设备器件溯源项目,报告期内,为多家企业的相关产品出具了元器件溯源评估报告;完成医疗、家电、汽车电子、无人机、软件测试、储能监控系统、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等领域20多项标准的扩项,具备为医疗电气设备提供正式EMC试验报告的能力;建设满足GB/T25000.51要求的软件测试能力并建成软件功能性、性能效率测试系统,夯实电子电气类产品电磁兼容失效分析及整改服务能力;完善配电终端、智能锁具和五防系统的测试能力,整体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2)积极拓展业务领域
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加强技术营销。报告期内,与多家医疗电气产品制造企业签订框架测试协议,积极拓展在无人机、医疗电气等领域的检测业务;开展了医疗器械软件测试,实现了医疗领域软件测试业务的零突破;参加了“2024年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交流年会”并获颁“2023年度支持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先进企业”。
(3)检测技术研究
报告期内,积极开展新领域检测技术研究,承担了“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布局设计及试验设备安装调试、“面向山火防治的中压配电网接地故障快速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测试验证、“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评估与寿命预计技术研究”科技项目等项目,配合电力用户做好第三方试验验证,为科技项目验收、鉴定等提供检测支撑,进一步提升了“珠海开普”的品牌知名度。
(三)科研创新方面:强化研发升级,提高自主检测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大幅增加,取得一系列科研成就,“新型电力系统控制保护设备静模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同时,公司积极开展设备研发与升级,贴合试验能力提升需求,助力拓展检测市场份额。公司研发团队开展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录波器动模试验技术研究,搭建220kV及500kV线路保护、母线保护等孪生保护模型,并成功应用于测试;研发了直流保护与数字化配电终端测试仪,适用于多种直流保护装置、数字化配电终端的全面测试;搭建了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检测平台,完成了500(330)千伏及以上和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检测方案编制;开发了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测试平台,根据标准开发了配网馈线自动化故障定位仿真模型和自动测试用例。
(四)公司治理方面:提升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权益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及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重点投入资源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严格开展内审工作,防范经营管理风险,并统筹梳理、修订公司20余项内控管理制度;修订了《公司章程》,发布了《舆情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活动,举办了“2023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披露了《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以实际行动充分保障投资者利益。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力设备检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主营业务包括新型电力系统装备的检测服务、其他技术服务以及检测设备销售等。作为一家全国性、综合性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司客户遍布全国,行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均已有效辐射至全国范围。公司在珠海设有全资子公司珠海开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其建设项目是公司“两点布局、南北拓展”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公司依托所具有的平台优势、技术优势以及人才优势,紧跟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战略推进过程中,能源互联网、新能源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发展势头,在精深主业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各类电力二次设备检测领域,推动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分析,当前政策环境下,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与支持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2)行业发展整体趋势向好,电力设备检测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分析,当前政策环境下,电力设备行业受国家“十四五”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碳中和、碳达峰”行动计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加大配电网、智能微电网、储能建设计划等的支持,同时,电网公司预计加大电网投资,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将推动电力二次设备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预计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检验检测市场的规模扩张,电力二次设备检测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电力设备检测需求尚待开发
电力设备的质量控制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研发过程、元器件采购、样机设计、样机生产、样机定型、产品招投标、市场投放、试运行、产品维护以及产品退出等环节,上述各环节均可引入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目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和用户对电力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意识较弱,电力设备检测主要局限在电力设备的样机定型和产品招投标检测业务环节,其他环节的检测发展较为缓慢,从而限制了电力设备检测的市场需求。
(2)人才供应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电力设备检测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检测过程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实际操作能力强、行业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随着电力设备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检测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逐渐凸显,电力设备检测行业受到人才短缺的制约。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已经制定了“两点布局、南北拓展”的发展战略,设立了成为“国际一流的、享有广泛知名度的复合型检测认证集团”的远景目标,并将依托上市后带来的资本市场平台,在许昌和珠海建设综合检测能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检测基地,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2025年,开普检测工作基调是“降本增效”,工作方针是“稳总部、攻珠海”。2024年,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各类成本费用比率也随之提升,各部门产能和效率仍然有开发提升的空间,降本增效仍然需要继续深化。珠海开普作为公司上市募投项目倍受关注,同时也是公司“两点布局,南北拓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公司2025年在推动许昌总部订单稳定增长的同时,将动员公司全部力量,全力提升珠海开普业绩。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政策风险:全球经济始终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整体经济带来无法预估的风险。如果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电力系统二次设备领域、检验检测领域行业政策出现极端变化情况,可能会给公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政策研判和市场研究,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和市场动向,针对相关变化及时作出应对措施。紧跟宏观政策及产业政策调整的步伐,提高市场敏感度,拓展检测领域,平抑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同时,公司也将充分利用原有的领先优势,发挥行业内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水平。
2、质量控制失误导致的公信力下降风险: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和可靠性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历经市场的长期考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只有拥有且不断保持较高市场公信力的检测机构才可能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检测机构来说,一旦发生质量控制失误,可能会产生纠纷,客户可能向检测机构索赔,甚至波及到检测机构的经营资质,对实验室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根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手册和程序文件,规定了明确的突发重大风险事件应对。公司检测流程科学合理、操作规范,原始记录全面真实,试验样品管控有效,检测报告审批严格,确保提供科学、真实和可靠的检测数据,未发生过重大质量控制失误。
3、业务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规模快速增长。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走向集团化,公司的业务规模、专业技术人员、资产规模都将快速增长,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公司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但如果业务规模不断扩张而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将会发生经营扩张风险或募投项目投入但收入未能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在业务扩张的同时,对战略投资、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整,加强对募投项目的管理,建立与业务模式相适应的高效管理团队和经营团队,确保公司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数字化运行效率,降低跨地区经营管理成本,提高公司运营效益。
4、公司无实际控制人的风险
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为接近,前三大股东之间均无一致行动关系,任何单一股东均无法对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进行控制,且均无法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决定性影响,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公司前三大股东经营理念一致,治理结构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在进行重大经营和投资活动等决策时,未出现重大分歧,保持了较高的决策效率。如果公司前三大股东的经营理念发生分歧,在重大经营和投资活动等决策时未能保持一致,将会发生决策效率降低、贻误业务发展机遇的情形。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遵照《公司章程》《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相关规定,积极关注股东持股的变化情况,如发生实际控制权变更,将按照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所享受的增值税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上述税收优惠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生不利变动或公司未来未能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则公司将减少或无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将对公司以后年度的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从深入理解税收政策、强化申报完税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主动争取税收优惠政策、重视税务条约等几个方面入手,组织内部力量加强相关管理,应对税收优惠政策变动风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