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新天绿色能源(00956.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1.风电业务回顾
(1)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2024年度,本集团新增风电管理装机容量559.6兆瓦,累计管理装机容量7,085.45兆瓦。其中:新增控股装机容量322.1兆瓦,围场大西沟风电制氢项目、武鸣安凤岭二期50MW工程、康保「上大压小」风电平价示范项目等项目全部风机并网发电。截至2024年底,风电累计控股装机容量6,587.35兆瓦;新增风电权益装机容量328.95兆瓦,累计权益装机容量6,179.16兆瓦。年内新增转商业运营项目容量442兆瓦(其中康保一期30MW项目因「上大压小」停运),累计转商业运营项目容量6,203.55兆瓦。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风电控股在建工程建设容量总计964.4兆瓦。
(2)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2024年度,本集团控股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226小时,较上年同期减少193小时,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全国平均风电利用小时数高99小时,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平均风速下降、部分区域限电率增加。本集团控股风电场实现发电量139.08亿千瓦时,较上年度同期减少1.23%,主要原因是平均风速下降。平均风电机组可利用率98.17%。
(3)加快推进风资源储备
2024年度,本集团新增风电核准容量3,780.18兆瓦,累计有效核准未开工项目容量4,309.93兆瓦。新增2,482.18兆瓦风电项目列入政府开发建设方案,本集团累计纳入各地开发建设方案容量已达13,223.03兆瓦,分布于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山西、江苏等全国16个省份。
报告期内,本集团新增风电协议容量3,250兆瓦,累计风电有效协议容量19,681.25兆瓦,分布于河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26个省份。
2.天然气业务回顾
(1)天然气输╱售气量同比提升
报告期内,本集团天然气业务总输╱售气量为58.88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15.13%,其中售气量51.58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14.55%,包括(i)批发气量20.12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2.54%;(ii)零售气量19.38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减少3.09%;(iii)CNG售气量0.86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0.49%;(iv)LNG售气量11.23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146.27%,主要原因为进口LNG销售量增加;代输气量7.30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19.44%。
(2)积极推进基建工程建设
报告期内,冀中管网四期工程、秦皇岛-丰南沿海输气管道工程、鄂安沧与京邯线保定南部联络线工程、鹿泉-井陉输气管道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唐山LNG项目二阶段1#、2#、5#、6#储罐工程进液投产,9#、10#、15#、16#储罐工程完成机械完工验收,温海水工程输水管道累计完成进度的99.7%,唐山LNG项目接收站二阶段(工艺区第一标段)工程累计完成20.57%。
报告期内,唐山LNG项目接收站一阶段工程获得石油金质工程奖;唐山LNG接收站外输管线项目、唐山LNG项目接收站一阶段工程获得2024年度石油工程建设优秀设计一等奖;唐山LNG外输管线项目获得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持续开拓天然气终端用户市场
报告期内,本集团依托新投运管线,大力发展天然气终端用户,新增各类用户75,077户。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累计拥有用户722,161户。
(4)进一步完善输气管网
本集团2024年度新增天然气管道108.74公里。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累计运营管道9,850.31公里,其中长输管道1,546.81公里,城市燃气管道8,303.5公里;累计运营34座分输站、19座门站。
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参与输气管线建设,努力进一步完善中游输气网络。唐山LNG外输管线沿线开口下气加速推进,公司系统内天然气「一张网」逐步织牢织密;省内主干管网建设正有序推进,新增蒙西管道、鄂安沧管道下载点,形成了多点下载、统筹调节的资源供应格局。
(5)首次实现上载销售业务
报告期内,京邯复线保定站及涿永管线永清站与国家管网陕京管线和鄂安沧管线互联互通,省内资源首次上载「全国一张网」。本集团打破了管网及地域限制,具备开展省内非管线辐射区域及跨省销售的条件。随著上载通道的增加、上载能力的持续改善,本集团可利用自身气源优势持续加大跨省上载销售业务拓展力度,提升售气规模。
(6)稳健经营城市CNG、LNG业务
报告期内,本集团稳健经营城市CNG、LNG业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累计运营CNG母站5座、CNG子站3座、LNG加注站3座,L-CNG合建站1座。
3.其他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新增光伏管理装机容量为243.07兆瓦,其中,新增控股装机容量243.07兆瓦。截至2024年底,本集团光伏累计控股装机容量为369.19兆瓦,累计管理装机容量为539.19兆瓦,累计控股运营容量为138.12兆瓦,光伏控股在建工程建设容量168.93兆瓦。根据本公司业务战略调整,为进一步聚焦核心主业,集中资源投入风力发电及天然气相关产业,除必须保留的参股企业外,公司将不再单独投资发展光伏发电业务。因此,待项目建成后,本公司计划逐步出售或转让现有控股光伏业务。
本集团参股投资建设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3,600兆瓦,分两期开发,每期开发1,800兆瓦,承担电力系统调峰、填谷等抽水蓄能功能。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12台机组已全部投产。丰宁一期容量电价为人民币547.07元╱千瓦,二期容量电价为人民币510.94元╱千瓦。
报告期内,本集团新增燃机核准容量1,920兆瓦,分别是抚宁2x480MW燃气电厂项目与北戴河新区2×480MW燃气电厂项目,累计核准容量2,880兆瓦;新增压缩空气储能备案容量40万千瓦(4小时);涞源黄花滩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及河北省2024-2028年抽水蓄能项目建设规模及核准时序。同时,本集团也将继续尝试在省内、外地区开展新型储能项目投资工作。
4.数智化建设及科技创新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扎实推进数智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并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和转化,生产智能化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一是持续加强生产管理数智化建设。从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管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底座、数据应用分析开发、网络安全及国产化及信息系统优化迭代等方面发力,梳理和打通各管理环节,全面提升生产指挥、调度控制能力,安全隐患监测与处置能力,数据价值分析挖掘能力,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助力公司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二是数智化场景基于信息化、数字化两条流水线平台开发的模式逐步成熟。持续推进基于数据资产目录的信息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建设,统一移动APP等多个通用类办公平台及20余个办公类场景搭建上线,深化信息系统、数据资产的建设与集成打通,持续提升管理协同效率。
三是成立科技管理部。重点围绕「国家能源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科技项目与研发费用归集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公司组织开展的「大规模风光储互补制氢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完成科技成果评价,为2025年度申报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打下坚实基础。河北省重点研发项目「孤岛模式的风电-质子交换膜纯水电解制氢集成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380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77项,在国家级期刊及各类会议上发表论文85篇。
业务展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开启「十五五」建设的筑基之年。在对经济形势和行业局面建立清醒认知的基础上,公司将找准行业定位,在传统业务中降本增效稳固效益,在新质产业上守正创新著眼长期。2025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锁定重点项目,激发产业「新动能」
陆上风电方面,继续在风资源、电网消纳条件较好,用电负荷较高的地区,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紧抓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推动老旧风场「上大压小」。海上风电方面,加快省管海域项目建设进度,攻坚国管海域指标竞配,构建「海上风电+绿色能源+海洋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体系。加大在可再生能源制氢与氢能利用等方向的关键技术设备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提供绿氢产业发展方案。持续扩大燃气市场份额,提高既有管线沿线市场开发效率和渗透率,发挥LNG储罐群规模优势和政府储备气资源优势,有序推动燃气市场整合。发挥燃机与天然气协同优势,推动省内燃机项目布局,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2.提升管理效能,释放内部治理「新红利」
贯彻公司生产经营精细化发展理念,将管理提升三年行动目标分解落实到位。持续完善人才选用机制。逐步开展市值管理,加强与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打造ESG信息管理新型数字化平台,注重舆情管理与品牌建设,充分彰显公司价值。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绿电绿氢+冶金、化工、港口」等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关注各类权益类融资产品,加强资产负债率常态化监控与管理,多重手段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强化资金链管理,增强财务稳定性,提升本集团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深入推进数智化战略,著力提升电力交易管理成效,探索AI大模型等新技术在企业数智化中的应用,持续推进PC端门户和移动APP推广及IT系统互联互通。建立电力营销体系,强化营销与生产联动协同。
3.巩固安全体系,打造公司特色「新标准」
优化审计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内控、合规、内审、法务和风险管理五项管理职能创新融合,搭建融合风控信息系统,持续推进内部监督协同机制。组建专业化安全管理团队,提升外包外委安全管理,著力提升公司安全治理水平。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