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一脉阳光(02522.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概览
我们作为中国一家领先的医学影像专科医疗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家为整个医学影像产业链提供全面医学影像服务及价值的医学影像平台运营商与管理者。本公司H股于2024年6月7日在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使我们成为「中国医学影像服务第一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83.48百万港元。
本公司始终坚持以医学影像服务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如「区域共享影像中心」的模式)为发展翅膀,持续巩固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平台行业整合者的地位。我们的战略实施路径已经形成完整的价值闭环:通过「影像中心网络规模化布局」、「精细化运营能力输出」、「数据资源价值释放」、「产业生态平台赋能」四维协同,构建起覆盖全国16个省的差异化竞争壁垒,通过「医学影像中心服务+影像解决方案服务+一脉云服务」三部分业务组成了我们的服务能力输出,形成医疗资源下沉与数字技术升维的双向赋能体系,并以「数据驱动」的创新正重塑医学影像产业格局。除标准的医学影像服务选项外,我们针对不同的客户痛点及需求,可提供匹配所需的服务组合形式,但终其不变的是我们底层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生态体系。除单点医学影像中心的建立外,我们加强对地区市-县-乡影像专科医联体的打造,形成医学影像行业规模化扩张的有效路径。
当前,我们正通过战略聚焦三大增长极:(1)拓展与公立医疗体系及大厂互联网医院的深度服务项目;(2)深化影像大数据在临床科研、人工智能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及(3)依托灵活的影像服务模块能力联合产业链伙伴打造中国影像服务品牌、实现海外扩张。
公司围绕「医疗产业生态共建」的战略目标,通过构建「技术+数据+产业」三位一体创新协同生态体系,以医学影像为核心枢纽,与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深度战略合作:
2024年9月,我们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云」)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同意基于华为云的联合解决方案,以项目制或投资(资源型)运营形式共同参与政府级项目;以市、县域为单元投资建设区域医学影像共享中心(后续逐步横向延伸至心电、检验、病理等中心);建设开发基于华为云的个人云影像及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共同建设基于华为云的本地+云构架院内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并搭建院内数据中台(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科研平台);协作拓展国外市场;由华为云提供云基础设施与计算资源,支持医学影像存储、云服务、AI模型的训练、测试与部署。
2024年10月,我们与联仁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仁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意在医疗健康和数字化产业发展、医学影像中心建设及区域专科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数字资源成果共享,探索数据要素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数字应用落地和产业创新升级。
2024年7月国家三中全会进一步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坚定了本公司「扎根医学影像基础较为薄弱、发展不平衡、市场前景广阔的市、县级行政区」的发展业务的战略方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产生收入人民币760.6百万元,主要来自:(i)影像中心服务;(ii)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及(iii)一脉云服务。
影像中心服务
我们的影像中心服务旨在解决医学影像产业痛点,实现优质医学影像资源的赋能与均衡分配,形成连锁医学影像中心网络。我们的影像中心服务包括:(i)于自有影像中心提供影像检查及诊断等服务;及(ii)为业务伙伴的影像中心提供运营管理服务。我们通过四类影像中心提供上述服务,即:(i)旗舰型影像中心;(ii)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iii)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及(iv)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自影像中心服务产生的收入约为人民币605.7百万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638.1百万元同比减少5.1%,主要原因是本集团若干新成立的影像中心延迟至2025年开始营运。
整体上,我们的核心影像中心服务收入整体保持稳定,面对2024年整体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以及医疗行业政策环境的强监管影响下,仍旧保持了扎实的业务基本面并持续拓展新项目的开发。面对行业周期性调整,我们秉持战略定力主动优化业务节奏,面对新建影像中心实施精细化筹备,确保其在2025年行业窗口期实现高质量运营。值得关注的是,随著国家医疗新基建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自2024年末医疗机构设备更新需求、影像服务市场化需求显著回暖,行业进入结构性复苏通道,集团整体的业绩将重现稳定增长。同样,当前在医疗新基建与设备迭代周期的双重驱动下,行业需求回归稳健增长轨道,我们致力于不停探索影像中心业务拓展的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合作伙伴的多元化。除与公立医院开展影像中心业务合作外,我们积极挖掘与优质社会资本医疗机构的影像中心业务合作;除自建影像中心外,我们积极推进通过投资并购、产业基金孵化等多种举措扩大医学影像中心网络的布局与建设。
2024年6月,我们又一次成功复制了「新余医学影像共享中心模式」,完成遂川县总医院共享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开发和运营,该中心采用「集中式影像诊断+分布式设备放置」的模式,以总医院人民医院分院医学影像科为主中心,对接总医院中医院分院、总医院妇幼保健院分院以及下级卫生院分院等医疗机构的PACS系统(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实现影像数据的跨医院、跨区域传输共享,形成紧密型医共体,打破影像医生以医院为单位的服务边界,整合为遂川区域影像医生共享平台,实现区域范围内医疗机构同质化医疗水平的的输出,达到全域影像诊断结果的互联互认。
2024年,我们陆续完成了影像中心二期合作续签,包含了3个专科医联体影像中心(江西新余分宜县操场乡卫生院专科医联体项目、江西新余分宜县洞村乡卫生院专科医联体项目、江西新余分宜县双林镇中心卫生院专科医联体项目)以及1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江西抚州金溪中医院运营管理影像中心项目)。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如下所述继续在中国扩展和开发我们的影像中心服务,并加强我们的市场领导地位:
A.已开发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新增开发18个影像中心(按签署协议而定),包括2个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12个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及4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新增4个存量到期续签项目,包含3个专科医联体影像中心(江西新余分宜县操场乡卫生院专科医联体项目、江西新余分宜县洞村乡卫生院专科医联体项目、江西新余分宜县双林镇中心卫生院专科医联体项目)、1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即江西抚州金溪中医院运营管理影像中心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已开发合共118个影像中心,包括9个旗舰型影像中心、27个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65个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及17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
B.已运营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开始运营17个影像中心(按签署运营确认函而定),包括1个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9个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及7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已运营合共106个影像中心,包括9个旗舰型影像中心、25个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55个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及17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本集团合共有33张医疗机构执业牌照。
在全国布局的业务网络前提下,我们始终致力于将专业医学影像服务能力的提升与业务的拓展结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们的专业医学影像服务能力取得了以下提升:
A.本集团的医学影像专业内训课程不断开展。本集团开展了112场固定的培训课,分别从放射、超声核医学护理角度及学科应用方向展开。每一家影像中心从自身出发夯实内功。在科目明确的固定课程外,本集团的影像学院还统筹了三大维度的兴趣课程:开展16场亚专业学科培训,邀请业内顶尖专家开展讲座,帮助医师、技师及护理人员拓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总计89场覆盖1,489人次;开展影像技术应用培训150场,提供一对一的影像技术运用指导培训,精准提升一线医疗团队影像技术能力医技师业务技能;开展8期医学影像领导力培训,通过管理型培训,培养医学影像中心管理的领军者,打造专业+管理的全能型中心主任。
B.富有一脉阳光品牌烙印的病种专项影像检查和影像特色技术不断发展并为本集团创造高净值收入,形成本集团专业运营发展的特色创新路径。通过初步尝试,本集团在一期推出脊柱侧弯、心脑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直肠癌精准分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筛查(血管壁高分辨成像)等病种专项影像检查,并成功加入「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在中国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实现了本集团体系内外权威医疗组织团体和本集团影像中心的联动资源循环;推出颞颌关节MR检查、乳腺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肌骨超声、颅神经MR扫描、胃、小肠CT检查等多项影像特色技术。
C.持续保持影像与临床的学科交流。我们的影像中心持续与临床科室互动交流,传递新技术和新检查,共组织临床学术交流612场。通过影像中心与临床的交流和知识传递,并以高质量影像为基础,助力临床成立专科门诊(例如脑健康专科门诊、肺结节专科门诊、颈动脉斑块专科门诊等)发展临床重点专科,提升医院整体的诊疗技术和学科发展。
D.注重本集团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储备。始终重视新生力量的培养及专业人才的储备,本集团影像学院重点推进与医学高校间的见习、实习和就业定向培养合作,与高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并与高校专家团队进行人工智能科研的合作,并与49所院校实现多维牵手发展。
影像解决方案服务
我们的影像解决方案服务主要包括:(i)设备选择及配置;(ii)基础设施改造服务;(iii)培训服务;(iv)维修及保养服务;及(v)一脉云平台有关服务。我们一般向客户提供服务组件,主要包括设备选择及配置服务、基础设施改造服务及培训服务,作为以设备为中心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套件。客户亦能够向我们采购个别服务组件,例如维修及维护服务等。我们的目标是透过影像赋能解决方案,增强客户为患者服务的能力,并认识到「使用好设备比购买好设备更为重要」。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自影像解决方案服务产生的收入约为人民币137.6百万元,其中海外事业部拓展的境外业务产生的收入为人民币9.5百万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278.4百万元同比减少50.6%,主要原因是本集团于2024年订立的若干影像解决方案协议因设备及场地装修原因交付时间延迟至2025年。
影像解决方案服务收入的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医疗行业政策环境持续处于强监管影响,导致本集团根据2024年订立的协议交付若干影像解决方案的时间延迟至2025年,导致影像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减少。年末在市场资金政策红利释放及创新驱动的背景下,同时,在医疗机构设备更新需求及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医疗设备采购逐步回归常态化。应对整体医疗行业需求放缓,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各种产业协同方式为影像解决方案服务收入注入新动能。2024年11月,我们收购了上海融公社芳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融公社」)的部分股权,借助上海融公社的医疗产业创新金融科技平台以及其自主研发的医疗供应链SaaS系统深度嵌入医疗器械流通链,覆盖平台商、金融机构等核心节点,打通医疗器械制造商与平台商的桥梁,拓宽公司影响解决方案服务的业务发展渠道,与公司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形成强协同效应。
一脉云服务
我们的一脉云服务按全流程整体规划,模块式分步研发。我们的一脉云服务帮助医疗机构减少劳工成本、标准化工作流程、实现数据驱动管理,进而提高该等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我们的一脉云平台由多个模块集合而成。我们的商业化一脉云平台的模块主要包括:(i)医学影像业务流程模块;及(ii)运营管理模块。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们取得了95项软件著作权及2项有关一脉云平台医疗器械注册证,获得1项发明专利,并有4个发明专利申请待审查。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自一脉云服务产生的收入约为人民币17.3百万元,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12.5百万元增加38.8%。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我们布局打造「智慧医学影像生态圈」,以提供数据标注服务为基础,逐步推动数据资产的应用和商业化,目前公司在积极推动医学影像数据资源登记以及影像数据资产在数据交易所上架。我们以数据掘金与医学影像AI为核心引擎,加速构建开放共享的医学影像创新生态圈。2024年6月,公司与湘潭市直9家医院完成医学影像云平台服务协议的签约,完成了我们首个全域医学影像云平台服务一张网项目。我们将在数据采集及数据管理系统、影像云平台、区域影像数据互认系统、区域互认监管系统、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系统、远程会诊系统、AI集成辅助诊断系统、远程教培系统方面为9家医院提供医学影像云平台服务,在湘潭市构建互联互通一张网,实现当地医疗机构影像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当地统一的影像数据标准、质量评价及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通过远程诊断云存储等功能,助力当地分级诊疗落地。2024年12月,公司参股孵化的影禾医脉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全模态全流程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引领医学影像AI行业从单病种模型的「1.0时代」进入基座大模型的「2.0时代」,具有多模态数据融合、产品化投产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该模型已经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备案编号:310105008143801240013)。
海外事业部
面对境内医疗行业市场需求放缓及行业竞争加剧的阶段性压力,本公司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基于对全球医疗资源配置趋势的深度洞察,公司于2024年组建了海外事业部,构建了覆盖香港、澳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的业务拓展网络。通过「产品+服务+品牌」三位一体的出海模式,依托境内先进的医学影像产品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沉淀,成功开启了海外市场业务布局的元年。2024年12月,我们与香港上市公司医思健康合资设立了一脉医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医疗科技供应链平台。公司将秉持长期主义思维,持续深化海外市场布局。我们期望通过影像技术赋能服务输出、医疗器械供应链平台搭建以及影像服务交流等方式,更好地服务海外地区客户,惠及更多患者。我们坚信,凭借长期主义的战略视野和扎实的业务推进,公司将逐步实现「聚焦全球资源,让健康无边界」的美好愿景。
围绕三大业务板块的综合一站式生态系统平台
我们透过影像中心服务、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及一脉云服务这三部分业务来建构服务能力输出,而三者之间相互支撑和转化。针对客户的不同痛点及需求,我们可提供不同的服务套餐来满足客户需求。这三大核心业务形成一站式的生态平台,将不同参与者连结起来,而我们让这生态平台中的每个角色都能获得本身的价值体现或价值互动。
形成独有的数据-算法-场景的医学影像AI产业应用生态闭环
在三大核心业务所形成的一站式生态系统平台的基础上,一脉阳光通过构建从自有影像中心网路到AI大模型应用的全链路闭环生态体系,率先打通了医学影像AI商业化落地的核心路径,其价值逻辑在于将物理层的高质量数据生产入口、技术层的模型训练与应用层的场景落地深度融合,形成「数据-大模型-应用」的完整AI产业闭环,塑造「AI+医疗」在产业应用端的经典范式。
在物理层,覆盖全国的影像中心网路既是获取海量影像数据的天然入口,也是AI产品落地的终端场景,这种「数据-场景一体化」结构解决了医疗AI行业长期面临的数据孤岛与应用场景割裂的痛点。
在数据层,基于公司覆盖全国的106个医学影像中心网络,平均每天产生并积累2-3万例标准化医学影像数据,依托标准化影像数据与统一质控体系形成的高质量结构化且经过数据清洗、整理、去隐私化的影像数据集,为训练具备临床实用性的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提供了燃料,这种经过严格品质控制的专病数据集相比开源数据具有更高的标注精度与临床一致性,能够突破传统AI模型因数据杂讯导致的泛化能力瓶颈,真正发挥影像数据资产的深层价值。
在AI模型层,通过影禾医脉自研的全球首个全模态全流程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以及开放的医学影像AI科研平台,建立完整的医学影像AI「智造工厂」,实现医学影像AI行业从单病种模型的「1.0时代」进入基座大模型的「2.0时代」。
在应用层,公司的影像中心网络以及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和一脉云服务所覆盖的医疗机构是公司医学影像AI产品最直接的应用方,通过医学影像AI在影像诊断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升医疗机构诊断能力和效率,同时降低对于基础影像医生的成本投入。基于真实场景数据持续迭代的基座大模型通过自适应学习机制不断优化诊断精度,反哺影像中心的智能阅片系统、辅助诊断工具等应用模组,形成「数据喂养模型-模型优化服务-服务产生新数据」的增强闭环。
业务展望: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及世界专注发展医学影像能力的领先医疗集团。我们旨在建立一个具有产业生态组织能力的医学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平台,能够有效地整合跨产业价值链资源,赋能医学影像产业,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