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招商局港口(00144.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港口业务
2024年,国内及海外港口集装箱业务均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本集团港口集装箱业务表现优于行业整体水平,主要区域市场份额有所提升。本集团港口项目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575万TEU,同比增长6.0%。其中,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港口项目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891万TEU,同比增长5.3%,主要受益于中国内地的深圳西部港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海外地区港口项目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84万TEU,同比增长8.1%,主要得益于斯里兰卡的CICT、巴西的TCP、多哥的LCT、吉布提的PDSA及TerminalLink吞吐量的增长。港口散杂货业务吞吐量为5.59亿吨,同比增长0.3%。其中,中国内地港口项目共完成散杂货吞吐量5.50亿吨,同比微跌0.1%。
珠三角地区
深圳西部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69万TEU,同比增长19.3%,主要受益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货量增加;完成散杂货吞吐量861万吨,同比增长3.4%。香港的招商货柜及MTL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9万TEU,同比增长3.2%。珠江内河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1万TEU,同比减少8.1%;完成散杂货吞吐量472万吨,同比增加18.4%,主要受益于内贸业务带动增长。
长三角地区
上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151万TEU,同比增长4.8%;完成散杂货吞吐量8,552万吨,同比增长1.8%。本集团于2023年8月出售宁波大榭的45%股权予宁波港后不再计入其箱量。
环渤海地区
辽港股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32万TEU,同比增长7.7%,主要受益于南美及印度航线增加;完成散杂货吞吐量2.52亿吨,同比增长0.1%。QQCTU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71万TEU,同比增长10.0%,受益于航线结构优化及进出口重箱业务增长;QQTU完成散杂货吞吐量1,499万吨,同比增长7.7%。青岛董家口完成散杂货吞吐量7,757万吨,同比增长3.9%。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44万TEU,同比增长2.7%。
中国内地东南地区
汕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8万TEU,同比增长2.1%;完成散杂货吞吐量406万吨,同比下降12.1%,主要由于煤炭货量下降。厦门湾经济区的漳州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万TEU,同比增长17.7%,主要受益于进出口重箱业务客户增长贡献;完成散杂货吞吐量942万吨,同比增长2.8%。厦门湾港务完成散杂货吞吐量546万吨,同比减少11.9%,主要由于砂石、散粮的货量下降影响。
中国内地西南地区
湛江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2万TEU,同比增长3.9%;完成散杂货吞吐量8,827万吨,同比减少6.5%。
台湾地区
高雄的高明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3万TEU,同比增长3.8%。
海外地区
2024年,海外港口项目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本集团海外项目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84万TEU,同比增长8.1%。在斯里兰卡的CIC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9万TEU,同比增长4.5%,主要受益于进出口箱量增加。在斯里兰卡的HIPG紧抓红海局势的业务发展窗口期,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启动集装箱业务,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3万TEU;完成散杂货吞吐量236万吨,同比减少4.1%。在巴西的TCP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6万TEU,同比增长24.3%,主要受益于业务结构调整,新航线开辟及重箱和冷藏箱业务提升。在多哥的LC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6万TEU,同比增长3.9%。印尼的NPH自2024年7月纳入统计,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万TEU。在尼日利亚的TIC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万TEU,同比减少10.1%,主要受航线调整影响。在吉布提的PDSA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1万TEU,同比增长47.9%,主要受益于国际中转箱量的大幅增长及区域航线调整;完成散杂货吞吐量458万吨,同比增长14.1%,主要受益于经济腹地粮食进口增加。在土耳其的Kumpor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6万TEU,同比减少4.3%;完成散杂货吞吐量47万吨,同比增长5.4%。TerminalLink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89万TEU,同比增加5.7%,主要受益于欧洲区域和非洲区域码头箱量增长。
保税物流业务
2024年,本集团保税物流业务继续以打造临港物流供应链的平台为发展方向,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致力于提高现有仓库和堆场等的资源利用率。在深圳的招商保税积极延伸港口物流服务链条,布局物流链条各个节点,平均仓库利用率达99%。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有限公司以优货种、提能力、优服务的工作思路,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平均仓库利用率达98%。本集团的联营公司天津海天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平均仓库利用率为100%。在吉布提国际自由贸易区,本集团全资拥有的保税仓库平均利用率为97%。
2024年,香港三大航空货运站货物处理总量为405万吨,同比增长18.8%。本集团的合营企业亚洲空运中心有限公司共完成货物处理量79万吨,同比增长17.9%,市场份额为19.5%,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业务展望:
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将有所回暖,但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紧张、保护主义强化、金融环境收紧等不确定风险增加。IMF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3%,比2024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球货物与服务贸易稳步回升,预计2025年将增长3.2%,比2024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继续下降,预计2025年全球消费物价指数(CPI)约为4.2%,比2024年回落1.5个百分点。
2025年,中国经济在持续向好的修复进程中仍面临多重考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与部分企业经营承压并存,潜在风险累积与内部结构性矛盾交织,加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内外压力叠加对稳增长形成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底盘坚实、禀赋优势显著,抗风险韧性充足且内生动能充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与增长逻辑未发生根本性动摇。依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枢纽地位及进出口规模韧性,中国能够系统性整合多维资源,有效聚合政策与市场动能,持续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实现经济结构提质升级。下一阶段,中国将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断,本集团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增强战略信心和战略定力,坚持以「全球布局」、「精益运营」、「创新升级」三轮驱动,全力以赴抓改革、谋创新、促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具体重点抓好「五个聚焦」。
聚焦战略落地,开拓发展空间。本集团将强化战略管控、坚定全球布局,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按照抓改革、谋创新、促发展的要求,扎实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持续完善本集团总体战略框架,优化「海外战略」、「母港战略」、「精益运营战略」、「创新战略」、「数智化战略」及「低碳战略」六大专项战略,规范战略执行路径。二是著力落实「海外战略」,加快国际化进军步伐,进一步构建全球网路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聚焦效益提升,提高发展质量。本集团将聚焦港口主业,做优做强主控码头,延伸港口综合业务,以质效提升促进高发展质量。一是推进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业务资源优化,有序推进大铲湾二期项目建设。二是强化斯里兰卡的CICT和HIPG的集装箱业务合作,发挥协同优势。巴西的TCP持续推进产能升级。三是推动保税园区业务由资源驱动向竞争力驱动转型,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加强区港联动,实现协同发展。
聚焦改革创新,塑造增长优势。本集团将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为本集团发展塑造增长优势。一是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优化薪酬分配机制。二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推进本公司及附属公司的董事会建设。三是加速数智化应用赋能,制定「十五五」数智化战略专项规划,推进新一代CTOS研发与试点码头上线,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应用,提升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水平。四是推动码头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推进绿电采购、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强化环境风险管理,探索清洁能源加注业务,助力绿色港口建设。
聚焦精益运营,推动内生增长。本集团将高标准深化精益运营,高层次加强协同合作,高水平推进ESG建设,推动内生增长再添动力。一是强化穿透管控,提升运营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财务管控能力、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和商务行销统筹能力。二是加大行商力度,强化与重点船公司客户的交流与合作。三是持续优化ESG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管治水平,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ESG披露质量,做好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聚焦支撑保障,筑牢发展根基。本集团将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筑牢本集团发展根基。一是健全人才资料库,扎实做好人才盘点工作,通过「百苗计划」等培养各类人才。二是持续提升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能力,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筑牢安全基础。
未来,本集团将凭借「全球布局」、「精益运营」、「创新升级」三大战略驱动,持续推动商业模式与科技创新,精细化完善全球网络布局,致力于构建卓越的港口服务体系。同时,将在集装箱吞吐量、市场占有率及综合管理等领域不断迈向世界一流水平。本集团将为股东创造更高回报,支持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推动港口行业的健康发展作贡献。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