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大众公用(01635.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公司主要从事天然气下游需求端的城市燃气业务,包括居民及非居民用气,主要业务范围包括燃气销售和燃气安装工程服务,经营模式为向上游供应商购买气源后,通过自建城市管网销售给终端客户并提供相关输配服务。上海地区供气结算方主要为上海燃气,上海以外地区供气结算方主要为中石油和中石化。经营范围集中于长三角,子公司上海大众燃气以及南通大众燃气分别是上海浦西南部、江苏省南通市区唯一的管道燃气供应商,在上海市以及长三角地区较有影响力。上海大众燃气拥有天然气管网长度约7,000公里,服务燃气使用者约200万户;南通大众燃气拥有天然气管网长度超过3,000公里,服务燃气使用者约75万户。报告期内上海大众燃气实现天然气销售量10.33亿立方米;南通大众燃气实现天然气销售量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10%。主要业绩驱动因素:通过拓展并优化线上、线下服务,建设多渠道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用户服务体验;积极探索多元发展的延伸服务,持续加大在燃气保险、灶具、报警器等增值业务方面的推广力度,提升燃气增值服务质量;实施精细化工程管理,有序、高效、统筹推进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安全保障供应能力。公司于环境市政领域主要从事污水处理及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污水处理业务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目前公司下属多家污水处理厂分别由子公司大众嘉定和江苏大众运营。公司当前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以BOT方式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上海翔殷路隧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的污水处理业务主要模式为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所收集的生活污水、工商业污水、初期雨水及其他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及生化处理,达到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后排放入相应受纳水体的全过程。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核定水量和单价,定期结算。目前公司在上海、江苏共运营9家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46.5万吨╱日。其中,子公司大众嘉定日处理规模为20万吨,出水标准达到上海市最高污水排放标准的一级A+;子公司江苏大众目前业务主要涉及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贾汪区和沛县,邳州市四个区县及连云港市东海县,总处理规模达到26.5万吨╱日。翔殷路隧道现处于运营期,是联通上海浦江两岸的重要越江通道之一,年车流总量近2,350万辆次。公司组织对隧道的日常营运养护维修及安全管理,以保障隧道畅通和安全运行。除此之外,公司当前无其他在建或拟建市政项目。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提升空间资源综合利用效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促进节能降耗和提质增效;不断应用更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持续完善信息化建设,对设备养护进行科学管理,因地制宜推进污水处理技术和光伏技术相融合的创新应用,提升企业综合运营能力。公司的城市交通服务业务以综合交通运输为核心,由大众运行物流和大众交通运营。大众运行物流是一家为货物运输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现代服务企业,拥有上海市危险品运输(第二类易燃气体、第三类易燃气体及第九类杂项危险品物质和物品)资质,是上海市最大的第三方专业配送LPG的物流公司,为公司管道燃气销售的重要补充。大众运行物流通过‘96811’综合服务平台提供高效的服务和标准化的结算机制。大众交通主要围绕出租车运营、汽车租赁等细分市场发展,提供出租车和汽车租赁、道路客运、旅游包车等综合交通配套服务。主要业绩驱动因素:紧紧围绕《上海市政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积极采取更为务实、灵活的运营管理模式,发挥数字化转型和产业资源整合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扩大服务范围;推进综合充电场站建设,促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非银金融服务业务由控股子公司大众融资租赁、大众保理及大众资管运营。主要包括融资租赁、保理及资产管理业务等。大众融资租赁通过聚焦细分市场,在‘现代物流、数据中心、节能环保、现代制造和小微业务’等行业深耕细作。报告期内,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迅速,保理业务稳步推进,平台金融取得突破。主要业绩驱动因素:继续推进‘科技驱动、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合作模式,深耕细分市场,做精做透;借助国产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趋势,深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公司的创投业务主要通过直投及参股专项基金、私募基金等多渠道,进行多领域投资,涵盖PE类、并购类、二级市场定增等投资标的多阶段。公司全资创投平台为‘大众资本’,重要参股投资平台分别为深创投、华璨基金和大成汇彩。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借助优质投资平台进行直投和跟投,同时发挥公司产业资源优势实现协同整合效应;强化投后管理工作,通过多渠道为资本和项目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加项目退出概率,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率,创造稳健的投资收益。
业务展望: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公用事业主业,以更大的力度抓发展、保安全、稳增长、勇创新、促改革,多措并举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经营目标。公司在始终贯彻夯实主业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核心业务,通过持续提升ESG水准,积极推动新能源服务公用事业发展。公司将因地制宜地探索清洁能源与传统公用事业的融合,推动光伏发电和污水处理结合、充电场站与交通运输结合等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能,促进节能降耗和提质增效。公司亦将通过持续提升ESG水准,优化治理结构,加强合规管理与透明度,增强行业竞争力,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推动公司在公用事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202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出聚焦创投发展,强调疏通‘募投管退’各环节,特别是改善退出机制,支持并购、股转发展。公司将探索多种存量投资项目退出管道,实现股权投资收益。公司将不断完善各项安全制度,明确管理目标与职责,坚守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筑牢安全生产屏障,推动公司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公司将构建一支既有创新力又有执行力的人才队伍。加大人才投资,做好人员激励。坚持人才引育‘双管齐下’,为公司打造一支训练有素、年轻化、先进化、智慧化的人才梯队。公司仍将持续关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两条红线,通过优化现金流管理、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优化债务结构等措施,持续推进现金流精细化管理、压实资产负债率管控。公司将依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指引,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公司规章制度及内部控制流程,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体系,打造高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推动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